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pptx(5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章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学习目标:1.了解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自身因素 2.了解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家庭因素 3.了解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模式以及相应的教育策略第1页/共52页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一)自身因素 (内因)(二)家庭,幼儿园(外因)第2页/共52页个性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个性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个性涵义:个性是一个人全部心理活动的总和,或者说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结合。个性的发生发展:2岁左右,个性开始萌芽 36岁个性形成的开始第3页/共52页一、自身因素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一、自身因素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展的影响(一)(
2、一)气质气质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二)(二)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社会性的影响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社会性的影响(三)(三)性格性格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社会性的影响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社会性的影响(四)(四)能力能力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社会性的影响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社会性的影响第4页/共52页一、气质对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一、气质对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一)气质的涵义:气质是一个人所特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个性社会性发展的生物基础,使人的整个心理活动带上个人独特的色彩,制约着心理活动发展的特点。气质的特点:与生俱来,稳定性气质的类型划分:1,传统的气质
3、类型:抑郁质(林黛玉)胆汁质(张飞)粘液质(沙和尚)多血质(王熙凤)2,根据基本生活活动模式划分切斯:(1)易带的孩子(75%)(2)难带的孩子(10%)(3)从迟缓的孩子(15%)托马斯:(1)容易照看型(2)难以照看型(3)缓慢发动型 第5页/共52页(二)气质与个性,社会性发展的关系 1、气质是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的生物基础没有可以离开个性的气质,也没有缺乏气质的个性2、儿童的气质特点往往影响成人对儿童的态度,各种类型的气质都有其积极和消极的方面,正确的教育能够引导其发展为良好的个性。第6页/共52页(三)气质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1 1、气质对儿童身体发育的影响、气质对儿童身体发育的影
4、响举例:食欲不好的儿童会削弱与成人互动的质量,应多些理解和耐心,多鼓励,多挖掘兴趣点,使其活跃起来。2 2、气质对儿童社会认知的影响、气质对儿童社会认知的影响(1 1)影响人的社会认知:)影响人的社会认知:多血质和胆汁质多血质和胆汁质解题速度灵活,抑制力和控制力弱,难以从事细致性和解题速度灵活,抑制力和控制力弱,难以从事细致性和持久性的智力活动持久性的智力活动黏液质和抑郁质黏液质和抑郁质自我体验深刻,善于自我反省,抑制力和控制力较强,自我体验深刻,善于自我反省,抑制力和控制力较强,适合从事细致和持久耐力的智力活动适合从事细致和持久耐力的智力活动(2 2)影响人的记忆效果:数量多、难度大、无意义
5、音节不太复杂的任务)影响人的记忆效果:数量多、难度大、无意义音节不太复杂的任务-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强者;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强者;第7页/共52页(三)气质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3 3、气质对儿童性别角色的影响、气质对儿童性别角色的影响 所谓性别角色,是指特定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社会成员所期待的适当行为的总和。性别社会化是指在特定的文化中,儿童获得适合于某一性别的价值观、动机和行为的过程。2岁认知、男孩认知速度高于女孩、性别角色知识比女孩丰富、女孩对年幼儿童的抚养性行为显著多于男孩、男孩的支配和攻击性行为多于女孩;无论在哪个阶段、男孩与父母间的交往总是不同于女孩;无论在哪个阶段、男孩与父母间的交往总
6、是不同于女孩;男孩与女孩的不同特点:男孩与女孩的不同特点:P20P20第8页/共52页(三)气质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4 4、气质对亲子关系的影响、气质对亲子关系的影响(1 1)影响父母的反应性和敏感性)影响父母的反应性和敏感性 易抚养型儿童的气质特点会对亲子关系产生积极的影响易抚养型儿童的气质特点会对亲子关系产生积极的影响难抚养型儿童的气质特点会对亲子关系产生消极的影响难抚养型儿童的气质特点会对亲子关系产生消极的影响男孩相对于女孩来说亲子冲突发生较多,更可能违背父母意男孩相对于女孩来说亲子冲突发生较多,更可能违背父母意愿愿(2 2)影响学前儿童的依恋模式)影响学前儿童的依恋模式依恋是指个
7、体对某一特定个体长久持续的情感联系。依恋是指个体对某一特定个体长久持续的情感联系。学前儿童与成人(父母或其他看护者)所形成的情感学前儿童与成人(父母或其他看护者)所形成的情感连结。连结。第9页/共52页(2 2)影响学前儿童的依恋模式)影响学前儿童的依恋模式:安全安全型型最具适应性依恋类型;最具适应性依恋类型;反映了亲子关系的和谐稳定、情感的包容性。反映了亲子关系的和谐稳定、情感的包容性。回避回避型型漫不经心的养育风格;漫不经心的养育风格;反映亲子之间感情的缺乏;反映亲子之间感情的缺乏;拒绝拒绝型型父母尽心尽力;但自以为是。父母尽心尽力;但自以为是。反映了亲子关系的矛盾性以及情感需要的冲突,儿
8、童难以实现自我统一无组无组织型织型依恋的指向性差、反映了亲子关系的不稳定性、不依恋的指向性差、反映了亲子关系的不稳定性、不一致性。同时反映了儿童自身需要结构的不和谐。一致性。同时反映了儿童自身需要结构的不和谐。第10页/共52页气质在依恋形成与发展中的意义研究得到的依恋类型不仅与父母苏,的教养方式有关,也与儿童自身的特点密切相关;早期儿童的行为特征、活动水平、挫折耐受力、生活的节律性不尽相同,这并不能归因于父母的抚养方式,而应归因于儿童先天特征,尤其是气质;气质在依恋形成和发展中的意义在于:它是影响儿童行为的动力特征的关键在因素,以特定的速度和强度制约着儿童的反应方式和活动水平;儿童的气质特点
9、决定了其以后的攻击性或顺从性,父母是根据儿童的气质特点来调整纪律训练方式;也就是说,父母倾向于使用对他们孩子最有效的任何抚养方式。第11页/共52页二、自我意识对学前儿童社会性二、自我意识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发展的影响自我意识的概念:自我意识是主体对自己的反映过程。自我意识的三种形式:自我认识 自我评价 自我调节自我认识的对象有自己的身体、动作和行动、自己的内心活动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在自我意识方面主要表现在独立性上 13 岁出现独立性的需要,特别是“我”字的出现,是儿童自我意识发生的标志。独立性还体现在要求“自己来干”幼儿期,出现对自己的社会性的“我”的意识,自尊
10、心明显的发展起来,追求在人际关系中取得一些地位。第12页/共52页二、自我意识对学前儿童社会性二、自我意识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发展的影响儿童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对其社会性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我们应当遵循每个阶段自我意识的的不同特点和内容,从而培养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第13页/共52页三、性格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三、性格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响性格是个性中最重要的心理特征,表现在对客体的稳固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上。性格特征:后天环境中形成的气质和性格的关系: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制约。不同性格的对儿童的社会化发展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如:活泼开朗的儿童容易得到大家欢心;沉默寡言的儿童则
11、会遭到大家的忽视第14页/共52页三、性格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三、性格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响儿童性格是在儿童与周围的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例如:性子急的孩 子饿了大哭大闹-父母赶紧喂奶-形成不等待别人、其要求必须立即满足的态度和行为习惯。反之,不怎么哭闹的孩子则可以培养成自制的性格特征。第15页/共52页三、性格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三、性格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响成人的抚养方式和教育在儿童性格的最初形成中有决定性意义。例如:父母良好的生活习惯(东西摆放整齐、手脏了洗手等)潜移默化的影响婴儿使之养成爱好整洁、爱劳动的行为习惯。婴儿看见糖就拿起来来吃,如果不加以教育反而大加赞
12、赏,就会使孩子独占的种子得以孕育。反之,如果经常注意引导孩子与他人分享,则可以为其良好的性格打下基础。第16页/共52页三、性格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三、性格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响最初形成的性格特征对儿童的个性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这时,性格虽然没有定型,但它是未来性格形成的基础。性格比较容易沿着最初的倾向发展下去。例如:性格比较顺从的婴儿,容易遵照成人的吩咐和集体规则行事,以后将仍然稳定成为与人和睦相处、遵守纪律的性格。而最初就有任性的萌芽,成人如果纵容其发展,任性的性格特诊将日趋巩固而最终定型。第17页/共52页四、能力对学前儿童四、能力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社会性发展的影响能力
13、是个性心理特征之一-学前儿童能力结构分类 (一)运动,操作能力和智力:智力的发展需要通过运动和操作来表现,运动和操作能力发展说越高,越是需要智力的支配。(二)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在各种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能力和从事某种专门活动所需要的能力。(三)主导能力和非主导能力:优势能力和非优势能力 第18页/共52页四、能力对学前儿童四、能力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能力与非智力因素(知识和性格)密切相关:1、能力与知识的关系:掌握知识可以促进能力的发展;而能力是通过掌握知识发展起来的。一个人掌握的知识技能越多,他在这个领域内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强;缺乏必要的知识技能,将影响相应能力的发
14、挥。2、能力与性格密切相关:一方面,性格影响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能力会影响人的性格特征 第19页/共52页 家庭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一.家庭结构 二.家庭生活环境 三.家庭关系1.夫妻关系 2.亲子关系3.家庭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 四.家长教养观念第20页/共52页指一个家庭中成员的构成和人数。(概念)一:家庭结构核心家庭(完整家庭)父母与未婚子女一起居住结构简单、成员交往多、易形成亲密感情教育认识容易达成一致、父母对孩子社会化影响大但由于家庭成员少、孩子交往对象单一、不利于形成较强的交往能力主干家庭(完整家庭)祖辈、父辈、孙辈三代人构成人口多、规模大、层次较复杂;儿童同时和几代人交往
15、,学习长辈相处方式,锻炼各种适应社会生活的交往能力,促进个体社会化。但家长之间容易引起冲突从而影响孩子的成长。单亲家庭离异家庭(缺损家庭)父母一方或双方死亡、或父母离异、家庭结构缺损儿童社会化所受影响取决于儿童的性别、年龄、失去父亲或母亲的原因以及父母的态度。儿童在同伴关系、自控能力、亲子关系等社会性发展方面往往出现不良的现象第21页/共52页一是核心家庭,即父母与非婚子女一起居住;二是主干家庭,即由祖辈、父辈、孙辈三代人构成的家庭;三是特殊家庭,即单亲家庭或离异家庭。不同的家庭结构类型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有着不同的影响作用。第22页/共52页独生子女家庭第23页/共52页独生子女社会性发展特点
16、:1、儿童社会知识面拓宽,知识占有量增多。2、儿童自我意识不断上升,明主、平等的处事原则在心里萌芽。3、儿童生活自理能力较低。4、儿童同伴交往能力减弱,解决人际冲突的能力偏低。对于独生子女社会性培养的建议:多提供与同伴交往机会、引导孩子解决同伴冲突、培养其人际交往能力;注重培养其独立性、不要事事包办,应让其接受锻炼和挫折。第24页/共52页教育独生子女要注意1、事事都要自己动手,树立竞争意识2、独立学习和活动3、参与学校及家中事务管理4、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第25页/共52页 二、家庭生活环境二、家庭生活环境 1.1.农村与城市的区别农村与城市的区别农村:物质资源相对匮乏,但居住环境较为广阔,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前 儿童 社会性 发展 影响 因素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