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语言文字应用课件:第一课第二节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语文备课大师【全免费】.pptx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语言文字应用课件:第一课第二节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语文备课大师【全免费】.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语言文字应用课件:第一课第二节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语文备课大师【全免费】.pptx(6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课走进汉语的世界第二节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学习重点1.了解汉语的古今演变。2.了解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区别。探究 体验区探究疑难探究疑难体验体验“语语”“”“文文”魅力魅力考点 对练区在演练中巩固在演练中巩固在运用中提升在运用中提升内容索引探究 体验区阅读引子部分,思考:这则故事说明了什么?解引子解引子1(1)文言是很早以前的汉语口语。(2)汉语的口语从古到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后来变成了书面语。答案析活动析活动2阅读“古人云,今人说”,说说古今汉语在词义和句式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答案知要点知要点31.汉语语音演变表现在哪些方面?(1)声调的变化:古代汉语的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
2、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消失了入声声调,平声分为“阴平、阳平”,形成了现代汉语普通话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2)韵母的变化:古代汉语的韵母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带“p/t/k”塞音尾的韵母都消失了。答案2.汉语词汇的发展和演变在哪些方面表现得最为明显?答案3.汉语语法的演变包括哪几个方面?(1)语序的变化:现代汉语所有动宾结构中宾语的典型位置都是在动词的后面。(2)句式的变化:有些句式古今都有,但表现形式不同,如判断句。还有的句式,是后来才出现的,如“把字句”。(3)词类的变化:古代汉语中的词类常常可以活用。答案4.什么叫词类活用?它有哪些类型?在古代汉语中,某些词
3、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他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作词类活用。总的来说,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或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等。此外,名词用作状语的现象在古代汉语中也很常见。名词用作状语,并不是词类活用,但是在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一般不能用作状语,古今有别。答案5.什么是句式?文言文的句式有哪些?一个句子必须按照一定的模式来组织,这个模式称为句式。比如排比句式、命令句式等等。文言文的句式,跟白话文的句式,有的相同,有的很不相同。即使是相同的
4、句式,文言文句式也有它自己的特点。文言文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否定句、倒装句、成分省略(省略句)和固定结构(习惯句式)。除了“疑问句、否定句”之外,其他叫特殊句式(指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答案测基础测基础41.下面对汉语演变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言是很早以前的汉语口语,由于汉语的口语从古到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文言也逐渐变成了一般人不懂的书面语。B.汉语的演变包括语音的演变、词汇的演变和语法的演变。C.语音的演变包括声母、韵母、声调以及音节组合规律的变化。D.古代诗歌讲究“平仄”,“平”指平声字,“仄”包括上声、去声、入声 的字。入声调在现代已经彻底消失,并入“平、上、去”等
5、声调了。答案解析入声调在普通话里已消失,在粤语等方言里还存在。2.下列各句中,不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A.奚以知其然也 B.都督阎公之雅望C.寂寥而莫我知也 D.惟兄嫂是依答案解析B项为定语后置句。3.下列各句中加颜色的词,全有活用现象且活用相同的一组是宾主尽东南之美 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 死生亦大矣目吴会于云间 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而后乃今将图南 襟三江而带五湖A.B.C.D.答案解析均为名词用作动词,为形容词用作名词,为动词用作名词,为名词的意动用法。4.说说下列句子中加颜色词语的活用情况。(1)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答案“目”,名词用作动词,“用眼
6、睛看”。(2)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屈原列传)答案“短”,形容词用作动词,“说坏话”。(3)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答案“坚”“锐”,形容词用作名词,“坚硬的铠甲”“锋利的武器”。(4)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战国策)答案“面”,名词作状语,“当面”。(5)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答案“先”“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考点 对练区题型一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词语和句式的用法题型一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词语和句式的用法例题例题1下列各句中,加颜色的词语同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组是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昼夜勤作息,伶俜萦
7、苦辛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A.B.C.D.明考点明考点1答案解析解题技巧解答此题,要明确古今汉语在语汇方面发生的变化,如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的变化,以及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等,然后再对题中的词语鉴别,看看这些古代语汇与现代汉语相比有何变化。例题例题2下列各句中,与“见犯乃死,重负国”一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微斯人,吾谁与归 B.大王来何操C.甚矣,汝之不惠 D.不拘于时,学于余此题考查理解文言句式的能力。A、B两项均为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C项为主谓倒装。而D项与例句均为被动句。答案解析解题技巧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
8、的用法是相对于现代汉语而言的。因此,在判断时,也应将其先译成现代汉语,然后古今对照,判别二者之间的不同,也就能分辨出属于什么句式了。题型二文言文翻译题型二文言文翻译例题例题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傅青主善医。其乡人王尧客都门,忽头痛,经多医不效,就诊于太医院某,按脉毕,命之曰:“此一月症也,可速归家料理后事,迟无及矣。”王急治任旋里。会傅入都,遇诸途,问王归意,以疾告,曰:“太医院某君,国手也,盍请治之?”王叹曰:“仆之归,从其命也。”乃具告所言。傅骇曰:“果尔,奈何?试为汝诊之。”按脉良久,叹曰:“彼真国手也,其言不谬。”王泫然泣曰:“诚如君言,真无生望矣。然君久着和、缓注名,乃
9、不能生死人而肉白骨乎?”傅又沉思久之,谓曰:“汝疾无生理,今思得一法,愈则不任功,不愈亦不任过,试之何如?”王大喜,求方。傅命归家,遍觅健少所用旧毡笠十余枚,煎浓汤,漉成膏,旦夕履之。王归家,如法治之,疾果愈。寻至都见傅,喜慰异常。更谒某,某见王至,瞿然曰:“君犹无恙耶?”王具以傅所治之法告之。某叹曰:“傅君神医,吾不及也。吾初诊汝疾,乃脑髓亏耗,按古方,惟生人脑可治,顾万不能致。今傅君以健少旧毡笠多枚代之,真神手,吾不及也。若非傅君,汝白骨寒矣,谓非为鄙人所误耶!医虽小道,攻之不精,是直以人命为儿戏也,吾尚敢业此哉!”送王出,即乞休,闭门谢客,绝口不谈医矣。注注和、缓:春秋时期秦国两位名医的
10、名字。(1)太医院某君,国手也,盍请治之?译文:_答案解析(2)诚如君言,真无生望矣。然君久着和、缓名,乃不能生死人而肉白骨乎?译文:_太医院里某先生,是全国第一流的医生,为什么不请他治病?盍,兼词,相当于“何不”,译为“为什么不”“怎么不”,或者直接写“何不”;国手也,判断句;国手,国家闻名的医师。如果确实像您说的那样,我真的没有活着的希望了。不过您久负名医的美名,竟不能起死回生吗?答案解析诚,译为“如果确实”;“着和、缓名”,译为“有着和、缓那样的名望”;“乃”,副词,译为“竟然”“却”“反而”;“生死人而肉白骨”,“生”“肉”,使动用法,可意译为“起死复生”“起死回生”。(3)送王出,即
11、乞休,闭门谢客,绝口不谈医矣。译文:_太医送王尧出门,立即请求退休,关上门谢绝求医的人,补充主语“太医”;“乞休”译为“请求退休”“请求辞退官职”;“谢”译为“谢绝”“拒绝”。闭口不再谈医术了。答案解析解题技巧翻译文言文的基本方法:留。凡是意义古今相同的词,以及专有名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等都可以保留下来,不必变动。对。将已由单音节发展为双音节的词对译出来。对译时大致有如下三种情况:a.在原来的单音词前面或后面加一个辅助成分(亦称前缀、后缀);b.在原来的单音词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同义词或近义词,合成一个双音词(原来的词作为语素之一);c.换为完全不同的另一个词。拆
12、。文言文中有时连用的两个单音词,在白话文中恰好是一个双音词,对这类词语,需拆成两个单音词来进行翻译,而不能用白话文中的双音词的词义去翻译。增。增补句子省略的成分或词语活用后的新增内容,此情况大致有两种:a.句子的省略成分必须增补出来;b.词类发生活用时,必须根据活用的类型增补有关活用后的新内容。删。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没有实在意义,或为语气助词,或表示停顿,或是凑足音节,或起连接作用,在翻译时就可以删去,而不必硬译。调。把文言文中倒装的句子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练考题练考题21.下列加颜色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B.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C
13、.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D.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答案解析A项可怜:古义“可爱”,今义“值得怜悯”。B项处分:古义“处理、安排”,今义“一种处罚措施”。D项便利:古义“吉利”,今义“方便”。123456789101112131415a、c、h为名词用作动词,b、d为形容词用作动词,e、f、为名词用作状语,i为形容词用作名词,j为动词用作名词。2.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归类正确的一项是a.云青青兮欲雨b.独善其身c.籍吏民,封府库 d.恐为操所先e.面刺寡人之过者 f.日将暮,取儿稿葬.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h.秦师遂东i.将军身披坚执锐 j.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A.ach/bd/ef/i/
14、j B.ac/bd/ef/i/hjC.ab/cdh/ef/i/j D.ad/b/cefh/i/j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15A项“其实”,古义是“它的果实”,属两个词,今义是“实际上”,是一个副词。B项“烈士”,古义是“志士,有志于功业的人”,今义指“为正义事业献出生命的人”。C项“牺牲”,古义指“供祭祀用的纯色体全的牲畜”,今义指“为正义舍弃自己的生命”。D项古今同义。3.下列句子中,加颜色的词语属于古今同义的一项是A.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B.烈士暮年,壮心不已C.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D.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15
15、4.下列句子中,加颜色的词不是偏义复词的一项是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B.陟罚臧否,不宜异同C.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D.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答案解析A项“小大”是指大大小小。B项“异同”重在“异”。C项“国家”重在“国”。D项“作息”重在“作”。1234567891011121314155.下列与例句中加颜色虚词的用法相同的一句是例句:虽杀臣,不能绝也A.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B.虽我之死,有子存焉C.门虽设而常关D.虽有明君,能决之,又能塞之答案解析B项和例句“虽”表假设,即使。A、C两项“虽”均表转折,虽然。D项“虽”通“唯”,只。1234567891011121314156.
16、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D.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答案解析C项为状语后置句,其余为定语后置句。1234567891011121314157.下列各组句子全是被动句的一组是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君何以知燕王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求人可使报秦者A.B.C.D.答案解析为宾语前置句,为状语后置句,为定语后置句。1234567891011121314158.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B.惧满盈,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免费 2018 高中语文 人教版 语言文字 应用 课件 第一 第二 古今 汉语 昨天 今天 语文 备课 大师 免费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76533637.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