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组成和土壤背景值.pptx
《土壤组成和土壤背景值.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壤组成和土壤背景值.pptx(5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节第一节 土壤基本知识土壤基本知识 5.1.1 5.1.1 土壤组成土壤组成 5.1.2 5.1.2 土壤的基本性质土壤的基本性质 5.1.3 5.1.3 土壤背景值土壤背景值 5.1.4 5.1.4 土壤污染土壤污染 5.1.5 5.1.5 土壤质量标准土壤质量标准第1页/共57页5.1.15.1.1土壤组成土壤组成 地球表层的岩石经过风化作用,逐渐破坏成疏松的、地球表层的岩石经过风化作用,逐渐破坏成疏松的、大小不等的矿物颗粒(称为母质)。大小不等的矿物颗粒(称为母质)。而土壤是在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等多种而土壤是在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等多种成土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和演变而
2、成的。成土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和演变而成的。土壤组成很复杂,总体来说是由矿物质、动植物土壤组成很复杂,总体来说是由矿物质、动植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质、水分和空气等固、液、气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质、水分和空气等固、液、气三相组成的。三相组成的。第2页/共57页(一)土壤矿物质(一)土壤矿物质土壤矿物质土壤矿物质定义定义组组成成土土壤壤的的基基本本物物质质,约约占占土土壤壤固固体体部部分分总总重重量的量的90%90%以上,有土壤骨骼之称以上,有土壤骨骼之称作用作用土土壤壤矿矿物物质质的的组组成成和和性性质质直直接接影影响响土土壤壤的的物物理理性性质质、化化学学性性质质。土土壤壤矿矿物物质质是是植植物物
3、营营养养元元素素的的重重要要供供给给源源,按按其其成成因因可可分分为为原原生生矿矿物物质质和和次生矿物质次生矿物质第3页/共57页 1 1、原生矿物质:它是各种岩石经受不同的、原生矿物质:它是各种岩石经受不同的物理风化,仍遗留在土壤中的一类矿物,其物理风化,仍遗留在土壤中的一类矿物,其原来的化学组成没有改变。原来的化学组成没有改变。2 2、次生矿物质:它大多是由原生矿物质次生矿物质:它大多是由原生矿物质经风化后形成的新矿物。经风化后形成的新矿物。土壤中氧、硅、铝、铁、钙、钠、钾、镁土壤中氧、硅、铝、铁、钙、钠、钾、镁八大元素含量约占八大元素含量约占9696以上,其余诸元素含以上,其余诸元素含量
4、甚微,低于十万分之几甚至百万分之几,量甚微,低于十万分之几甚至百万分之几,统称为微量元素。统称为微量元素。第4页/共57页 不同粒径的矿物质颗粒的成分和物理不同粒径的矿物质颗粒的成分和物理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如对污染物的吸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如对污染物的吸附、解吸和迁移、转化能力,有效含水量及保解吸和迁移、转化能力,有效含水量及保水、保温能力等。水、保温能力等。我国土壤质地分类参见表我国土壤质地分类参见表5.1;国际制;国际制土壤质地分类见表土壤质地分类见表5.2。第5页/共57页表表5.1 我国土粒分级标准我国土粒分级标准颗粒名称颗粒名称粒径粒径/mm石块石块10石砾石砾粗砾粗砾103细
5、砾细砾31沙砾沙砾粗沙砾粗沙砾10.25细沙砾细沙砾0.250.05粉粒粉粒粗粉粒粗粉粒0.050.01细粉粒细粉粒0.010.005黏粒黏粒粗黏粒粗黏粒0.0050.001细黏粒细黏粒0.001第6页/共57页表表5.2 国际制土壤质地分类国际制土壤质地分类质地分类各级土粒质量分数/质地名称黏粒(0.002mm)粉沙砾(0.0020.02mm)沙砾(0.022mm)类别砂土类砂土及壤质砂土01501585100壤土类砂质壤土壤土粉砂质壤土01501501504535454510055854055055黏壤土类砂质黏壤土黏壤土粉砂质黏壤土1525152515250302045458555853
6、055040黏土类砂质黏土壤质黏土粉砂质黏土黏土重黏土254525452545456565100020045457503503555751055030055035第7页/共57页(二)土壤有机质(二)土壤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含量含量土土壤壤有有机机质质绝绝大大部部分分集集中中于于土土壤壤表表层层(0(01515或或0 020cm),20cm),我国土壤有机质含量在我国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 15%5%之间之间来源来源植植物物的的根根茬茬、茎茎秆秆、落落叶叶、土土壤壤中中的的动动物物残残骸骸以以及及施入土壤的有机肥料等施入土壤的有机肥料等作用作用土土壤壤有有机机质质主主要要以以腐腐殖殖质质为
7、为主主,它它作作为为土土壤壤有有机机胶胶体体来来说说,具具有有吸吸收收性性能能、土土壤壤缓缓冲冲性性能能以以及及与与土土壤壤重重金金属属的的络络合合性性能能等等,这这些些性性能能对对土土壤壤的的结结构构、性性质质、质量都有重大影响质量都有重大影响第8页/共57页 土壤中生活的微生物土壤中生活的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等藻类等)及动物及动物(原生动物、蚯蚓、线虫类等原生动物、蚯蚓、线虫类等)对进入对进入土壤的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及无机污染物土壤的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及无机污染物(如重金属如重金属)的形态转化起着主导作用,是土壤净化功能的主要的形态转化起着主导作用,是土壤净化功
8、能的主要贡献者。贡献者。(三)土壤生物(三)土壤生物(三)土壤生物(三)土壤生物细菌细菌放线菌放线菌蚯蚓蚯蚓线虫线虫土壤微生物和动物土壤微生物和动物第9页/共57页 土壤水分及其所含溶质的总称,溶有土壤中可土壤水分及其所含溶质的总称,溶有土壤中可土壤水分及其所含溶质的总称,溶有土壤中可土壤水分及其所含溶质的总称,溶有土壤中可溶成分的稀溶液,来源主要有:大气降水、降雪、溶成分的稀溶液,来源主要有:大气降水、降雪、溶成分的稀溶液,来源主要有:大气降水、降雪、溶成分的稀溶液,来源主要有:大气降水、降雪、地表径流、灌溉、地下水。地表径流、灌溉、地下水。地表径流、灌溉、地下水。地表径流、灌溉、地下水。(
9、四四四四)土壤溶液土壤溶液土壤溶液土壤溶液 土壤空气存在于未被水分占据的土壤孔隙中,土壤空气存在于未被水分占据的土壤孔隙中,来源于大气、生物化学反应和化学反应产生的来源于大气、生物化学反应和化学反应产生的气体气体(如甲烷、硫化氢、氢气、氮氧化物、二氧如甲烷、硫化氢、氢气、氮氧化物、二氧化碳等化碳等)。(五五五五)土壤空气土壤空气土壤空气土壤空气第10页/共57页5.1.2 5.1.2 土壤的基本性质土壤的基本性质(1 1)吸附性)吸附性)吸附性)吸附性 与土壤中存在的胶体物质密切相关。与土壤中存在的胶体物质密切相关。与土壤中存在的胶体物质密切相关。与土壤中存在的胶体物质密切相关。土壤胶体:土壤
10、胶体:土壤胶体:土壤胶体:无机胶体无机胶体无机胶体无机胶体 有机胶体有机胶体有机胶体有机胶体 有机无机复合胶体有机无机复合胶体有机无机复合胶体有机无机复合胶体 对有机污染物(如有机磷和有机氯农药)对有机污染物(如有机磷和有机氯农药)对有机污染物(如有机磷和有机氯农药)对有机污染物(如有机磷和有机氯农药)和无机污染物(如和无机污染物(如和无机污染物(如和无机污染物(如HgHg2+2+、PbPb2+2+、CuCu2+2+、CdCd2+2+等重金属离子)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或离等重金属离子)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或离等重金属离子)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或离等重金属离子)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或离子交换吸附能力。子交换吸附
11、能力。子交换吸附能力。子交换吸附能力。第11页/共57页 (二二)酸碱性酸碱性 土壤的酸碱度可以划分为九级:土壤的酸碱度可以划分为九级:pH5.56.0为酸性土;为酸性土;pH6.06.5为弱酸性土;为弱酸性土;pH6.57.0为中性土;为中性土;pH7.07.5为弱碱性土;为弱碱性土;pH7.58.5为碱性土;为碱性土;pH8.59.5为强碱性土;为强碱性土;pH9.5为极强碱性土。为极强碱性土。中国土壤的中国土壤的pH大多在大多在4.58.5范围内,并呈东范围内,并呈东南酸西北碱的规律。土壤的酸碱性直接或间接地影南酸西北碱的规律。土壤的酸碱性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响污染
12、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活性酸度和潜性酸度活性酸度和潜性酸度第12页/共57页 (三三)氧化氧化-还原性还原性 因土壤中含有氧化性和还原性无机物质和有机物因土壤中含有氧化性和还原性无机物质和有机物质,使其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可以用氧化还原电位质,使其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可以用氧化还原电位(Eh)来衡量。来衡量。Eh300mV:氧化体系起主导作用,土壤处于氧:氧化体系起主导作用,土壤处于氧化状态。化状态。Eh300mV:还原体系起主导作用,土壤处于:还原体系起主导作用,土壤处于还原状态。还原状态。第13页/共57页5.1.35.1.3土壤背景值土壤背景值 判断土壤是否受到污染或污染程度的标准。判断
13、土壤是否受到污染或污染程度的标准。判断土壤是否受到污染或污染程度的标准。判断土壤是否受到污染或污染程度的标准。土壤背景值又称土壤背景值又称土壤背景值又称土壤背景值又称土壤本底值土壤本底值土壤本底值土壤本底值,它代表一定环,它代表一定环,它代表一定环,它代表一定环境单元中的一个统计量的特征值。境单元中的一个统计量的特征值。境单元中的一个统计量的特征值。境单元中的一个统计量的特征值。背景值(地质学):指在各区域正常地质地背景值(地质学):指在各区域正常地质地背景值(地质学):指在各区域正常地质地背景值(地质学):指在各区域正常地质地理条件和地球化学条件下元素在各类自然体理条件和地球化学条件下元素在
14、各类自然体理条件和地球化学条件下元素在各类自然体理条件和地球化学条件下元素在各类自然体中的正常含量。中的正常含量。中的正常含量。中的正常含量。环境科学上:指在未受人类社会行为干扰环境科学上:指在未受人类社会行为干扰环境科学上:指在未受人类社会行为干扰环境科学上:指在未受人类社会行为干扰(污染)和破坏时,土壤成分的组成和各组(污染)和破坏时,土壤成分的组成和各组(污染)和破坏时,土壤成分的组成和各组(污染)和破坏时,土壤成分的组成和各组分(元素)的含量。分(元素)的含量。分(元素)的含量。分(元素)的含量。第14页/共57页 土壤背景值的表达方法:土壤背景值的表达方法:算术平均值算术平均值算术平
15、均值算术平均值标准偏差标准偏差几何平均值几何平均值几何标准偏差几何标准偏差 我国土壤元素背景值的表达方法:我国土壤元素背景值的表达方法:95%置信度置信度如元素测定值符合正态分布:如元素测定值符合正态分布:用算术平均值用算术平均值 如元素测定值呈对数正态分布:如元素测定值呈对数正态分布:用几何平均值用几何平均值第15页/共57页 人人类类活活动动产产生生的的有有害害物物质质进进入入土土壤壤,当当其其含含量量超超过过土土壤壤本本身身的的自自净净能能力力,并并使使土土壤壤的的成成分分、性性质质发发生生变变异异,降降低低农农作作物物的的产产量量和和质质量量,并并危危害人体健康的现象。害人体健康的现象
16、。v 按来源分:按来源分:1 1水体污染型水体污染型 2 2大气污染型大气污染型 3 3农业污染型农业污染型 4 4固体废物污染型固体废物污染型 5 5生物污染型生物污染型 5.1.4 5.1.4 土壤污染土壤污染第16页/共57页按污染类型分:按污染类型分:1 1重金属污染(镉、铬、砷、铅等)重金属污染(镉、铬、砷、铅等)2 2农药和有机物污染农药和有机物污染 3 3放射性污染放射性污染 4 4病原菌污染病原菌污染土壤污染的危害:土壤污染的危害:1 1导致严重的直接经济损失导致严重的直接经济损失 2 2导致食物品质下降导致食物品质下降 3 3危害人体健康危害人体健康 4 4导致其它环境问题导
17、致其它环境问题土壤污染的特点土壤污染的特点 a a 隐蔽性和滞后性隐蔽性和滞后性 b b 累积性累积性 c c 不可逆转性不可逆转性第17页/共57页 规定了土壤中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浓度或范围,规定了土壤中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浓度或范围,是判断土壤质量的依据。是判断土壤质量的依据。我国颁布的这类标准有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我国颁布的这类标准有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无公害农产品蔬菜产地土壤环境质、无公害农产品蔬菜产地土壤环境质量指标量指标(GB/T184072001)、无公害农产品茶叶产、无公害农产品茶叶产地土壤环境质量指标地土壤环境质量指标(NY50202001);有的省;有的省(
18、市市)还制定了这类地方标准。还制定了这类地方标准。5.1.5 土壤质量标准土壤质量标准第18页/共57页第二节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第二节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第19页/共57页 1.1.土壤质量现状监测土壤质量现状监测土壤质量现状监测土壤质量现状监测 监测土壤质量标准要求测定的项目,判断土壤是否被监测土壤质量标准要求测定的项目,判断土壤是否被监测土壤质量标准要求测定的项目,判断土壤是否被监测土壤质量标准要求测定的项目,判断土壤是否被污染及污染水平,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势。污染及污染水平,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势。污染及污染水平,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势。污染及污染水平,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势。2.2.土壤污
19、染事故监测土壤污染事故监测土壤污染事故监测土壤污染事故监测 调查分析引起土壤污染的主要污染物,确定污染的来调查分析引起土壤污染的主要污染物,确定污染的来调查分析引起土壤污染的主要污染物,确定污染的来调查分析引起土壤污染的主要污染物,确定污染的来源、范围和程度,为行政主管部门采取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源、范围和程度,为行政主管部门采取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源、范围和程度,为行政主管部门采取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源、范围和程度,为行政主管部门采取对策提供科学依据。3.3.污染物土地处理的动态监测污染物土地处理的动态监测污染物土地处理的动态监测污染物土地处理的动态监测 在进行污水、污泥土地利用、固体废弃物的土地
20、处理在进行污水、污泥土地利用、固体废弃物的土地处理在进行污水、污泥土地利用、固体废弃物的土地处理在进行污水、污泥土地利用、固体废弃物的土地处理过程中,对残留的污染物进行定点长期动态监测,既能充过程中,对残留的污染物进行定点长期动态监测,既能充过程中,对残留的污染物进行定点长期动态监测,既能充过程中,对残留的污染物进行定点长期动态监测,既能充分利用土地的净化能力,又可防止土壤污染。分利用土地的净化能力,又可防止土壤污染。分利用土地的净化能力,又可防止土壤污染。分利用土地的净化能力,又可防止土壤污染。4.4.土壤背景值调查土壤背景值调查土壤背景值调查土壤背景值调查一、监测目的一、监测目的第20页/
21、共57页二、资料的收集二、资料的收集 自然环境方面的资料:土壤类型、植被、区域自然环境方面的资料:土壤类型、植被、区域土壤元素背景值、土地利用、水土流失、自然灾害、土壤元素背景值、土地利用、水土流失、自然灾害、水系、地下水、地质、地形地貌、气象等。水系、地下水、地质、地形地貌、气象等。社会环境方面的资料:工农业生产布局、工业社会环境方面的资料:工农业生产布局、工业污染源种类及分布、污染物种类及排放途径和排放污染源种类及分布、污染物种类及排放途径和排放量、农药和化肥使用状况、污水灌溉及污泥施用状量、农药和化肥使用状况、污水灌溉及污泥施用状况、人口分布、地方病等。况、人口分布、地方病等。三、监测项
22、目三、监测项目 根据监测目的确定:背景值要求测定土壤中各根据监测目的确定:背景值要求测定土壤中各种元素的含量;污染事故监测仅测定可能造成土壤种元素的含量;污染事故监测仅测定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项目;土壤质量监测测定影响自然生态和植污染的项目;土壤质量监测测定影响自然生态和植物正常生长及危害人体健康的项目。物正常生长及危害人体健康的项目。第21页/共57页四、采样点的布设四、采样点的布设四、采样点的布设四、采样点的布设 (一一一一)布设原则布设原则布设原则布设原则 (1)(1)合理地划分采样单元。合理地划分采样单元。合理地划分采样单元。合理地划分采样单元。(2)(2)对于土壤污染监测,哪里有污染就
23、在哪里布对于土壤污染监测,哪里有污染就在哪里布对于土壤污染监测,哪里有污染就在哪里布对于土壤污染监测,哪里有污染就在哪里布点。点。点。点。(3)(3)采样点不能设在田边、沟边、路边、肥堆边采样点不能设在田边、沟边、路边、肥堆边采样点不能设在田边、沟边、路边、肥堆边采样点不能设在田边、沟边、路边、肥堆边及水土流失严重或表层土被破坏处。及水土流失严重或表层土被破坏处。及水土流失严重或表层土被破坏处。及水土流失严重或表层土被破坏处。第22页/共57页 (二二)采样点数量采样点数量 根据监测目的、区域范围大小及其环境状况等根据监测目的、区域范围大小及其环境状况等因素确定。一般每个采样单元最少设因素确定
24、。一般每个采样单元最少设3个采样点。个采样点。单个采样单元内采样点数可按下式估算:单个采样单元内采样点数可按下式估算:式中:式中:n每个采样单元布设的最少采样点数;每个采样单元布设的最少采样点数;s样本相对标准偏差,即变异系数;样本相对标准偏差,即变异系数;t置信因子,当置信水平为置信因子,当置信水平为95%时,时,t值为值为1.96;d允许偏差,当规定抽样精度不低于允许偏差,当规定抽样精度不低于80%时,时,d取取0.2。第23页/共57页 (三三)采样点布设方法采样点布设方法 1.对角线布点法对角线布点法 适用于面积较小、地势平坦的污水适用于面积较小、地势平坦的污水灌溉或污染河水灌溉的田块
25、。灌溉或污染河水灌溉的田块。2.梅花形布点法梅花形布点法 适用于面积较小、地势平坦、土壤适用于面积较小、地势平坦、土壤物质和污染程度较均匀的地块。物质和污染程度较均匀的地块。3.棋盘式布点法棋盘式布点法 适用于中等面积、地势平坦、地形适用于中等面积、地势平坦、地形完整开阔的地块,一般设完整开阔的地块,一般设10个以上分点。个以上分点。该法也适用于受固体废物污染的土壤,该法也适用于受固体废物污染的土壤,应设应设20个以上分点。个以上分点。对角线布点法对角线布点法梅花形布点法梅花形布点法棋盘式布点法棋盘式布点法第24页/共57页 4.蛇形布点法蛇形布点法 适用于面积较大、地势不很平坦、适用于面积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土壤 组成 背景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