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紫菜栽培期病害防治技术规程(T-CNZC 0009—2023).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坛紫菜栽培期病害防治技术规程(T-CNZC 0009—2023).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ICS 65.060 CCS CNZCB 90 团体标准 T/CNZC 00092023 坛紫菜栽培期病害防治技术规程 Code of practice of disease control of Pyropia haitanensis in cultivation period 2023-1-3 发布 2023-1-3 实施 苍南县紫菜行业协会 发 布 T/CNZC 00092023 I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病害的种类.1 5 症状与病因.1 6 治疗技术.2 7 预防措施.3 T/CNZC 00092023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
2、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苍南县紫菜行业协会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宁波大学、苍南县渔业技术推广站、苍南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苍南县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院、流岐岙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苍南县智宝养殖有限公司、苍南蒙福紫菜养殖专业合作社、苍南县顺通紫菜收割机加工厂、苍南县恒励紫菜有限公司、苍南县忠杰水产品加工厂、台州市路桥区中量大标准化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骆其君、杨锐、陈孝涨、颜克烨、刘小平、张欲涨、周晨楠、洪倩、童晨晓、卢孔祥、曾云想、兰准平、兰准西、谢
3、作君、林上银、卢孔值、苏中直、方道县。T/CNZC 00092023 1 坛紫菜栽培期病害防治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栽培期病害的种类、症状与病因、治疗与预防技术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栽培期坛紫菜的病害防控。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 病害的种类 藻害 附着在坛紫菜叶状体表面的有蓝藻、硅藻等种类,附着在苗绳上的有浒苔、石莼等种类,其影响了坛紫菜叶状体生长和加工品质。赤腐病 由紫菜腐霉(Pythilum porphyrae)等病原感染引起的真菌性病害,发病初期紫菜叶状体出现针尖大小的红锈色的圆形病斑。拟油壶菌病 拟油壶菌
4、(Olpidiopsis)寄生于紫菜细胞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紫菜病害。发病初期在叶状体边缘、基部和中部出现粉红色的病斑,病斑逐渐褪色并扩大,导致整个叶状体颜色变浅,溃烂脱落,数天内即可引发大面积病烂。绿斑病 由柠檬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citrea)、弧菌(Vibrio)、海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marina)引起,始于幼苗及叶状体的梢部边缘,发病时叶状体出现绿色小斑,进而出现小水泡、破裂及溶胶现象。白腐病 症状为叶状体尖端变红,后由黄绿变白并解体溃烂,2周3周内整个叶状体坏死,是一类生理性病害。畸形 发病初期:藻体呈暗紫色,光泽变差,部分紫
5、菜表面粗糙;中期:发病紫菜成簇成堆,藻体卵形;后期:藻体呈木耳状,无光泽,弹性差,固着力明显减弱。5 症状与病因 藻害 5.1.1 蓝藻T/CNZC 00092023 2 蓝藻附生的叶状体生长缓慢、色泽呈淡紫色或淡黄色,常伴有早熟现象,或是小苗死亡。大量附着蓝藻的紫菜加工后光泽完全丧失,严重影响产品质量。5.1.2 硅藻 常发生于风平浪静、流速缓慢、富营养化的海区,叶状体干出时间不足易大量附着硅藻。硅藻类群多为舟形藻属,生长速度快,爆发时可积聚形成肉眼可见的丝状物。5.1.3 绿藻 在紫菜的出苗期和幼苗期,网绳上会附着绿藻中的浒苔、石莼等种类,由于绿藻生长速度快,抑制紫菜生长,覆盖幼苗,使其生
6、长缓慢,甚至死亡;张挂低的苗帘受害严重,张挂高的苗帘受影响较小。在栽培的中后期,会影响紫菜的产量和质量。赤腐病 叶状体出现小红点或小红泡,并不断扩大,红泡穿孔形成暗红色烂斑,相互连接,整个叶状体溃烂脱落,几天内即可引发大面积病烂。病斑处镜检可见紫菜细胞有大量腐霉菌丝侵染,菌丝穿透细胞。赤腐病的爆发与气温高、弱南风、多雨雪的天气有极大关联。拟油壶菌病 病斑处镜检可见紫菜细胞膨大,细胞内寄生 1 个4 个白色或透明、圆球状的拟油壶菌,菌体内有多个油滴状物质。该病常与赤腐病同时发生,导致紫菜烂菜情况加剧。绿斑病 可由多种病原感染导致,前期因病原不同,叶状体病斑颜色有差异,但后期均表现为叶片上遍布绿色
7、病斑。该病可与赤腐病、拟油壶菌病同时发生,导致紫菜烂菜情况加剧。白腐病 由干出不足、水流不畅及光照不足引起的紫菜生理障碍。主要发生在早期幼小叶状体,特别是低潮位生长快的叶状体发病严重。发病初期叶状体前端变红,呈铁锈红色,后由黄绿变白,逐渐溃烂。患病轻的叶片上留由孔洞与皱纹,重的整个叶状体坏死。畸形 镜检可见叶状体细胞分裂发生异常,细胞呈多层,排列混乱,继而叶状体形成缩曲;此症状是光照过强、潮位偏高等环境因子诱导导致。海区磷酸盐缺乏时,紫菜则生长缓慢,藻体发黄、卷曲、细软、韧性差。6 治疗技术 藻害 6.1.1 绿藻 6.1.1.1 可用冷藏网法或干出法去除。6.1.1.2 可利用干出和冷藏网技
8、术清除绿藻。晒帘时选择晴天和北风天气,晒网 1 d2 d;或将苗帘脱水后放入冷冻袋内,置于20冷库冻 10 d 以上。还可采用酸处理,可用 pH 为 2.0 的柠檬酸溶液处理 1 min3 min,或用 pH 为 2.3 的盐酸溶液处理 1 min,均可导致浒苔的死亡。6.1.2 硅藻 可用冷藏网法或干出法去除。低温冷冻可以有效去除苗网的附生硅藻;或连续干出 6 d,每天干出4 h。减少苗帘的密度,以使潮流通畅,也会减轻硅藻附着。赤腐病 患病坛紫菜应按以下内容进行处理:T/CNZC 00092023 3 a)低温冷藏:冷藏苗帘,等发病期过后,再出库栽培(紫菜腐霉菌不耐低温,低于 6易死亡,);
9、b)提高栽培潮位网位:把低潮区栽培的苗帘移至中高潮区,提高插杆中的网位(延长干出时间杀死腐霉菌,紫菜腐霉菌干燥 4 h 后死亡,根据腐霉菌不耐干燥的特性);c)阴干:发病时把苗帘搬上岸,日晒 5 h6 h,阴干 7 d8 d,待海区病况好转后,再下海栽培;d)酸处理:使用 pH 2.0 的柠檬酸浸泡,处理浓度 1,浸网时间 1 min3 min,或采用酸碱性表面活化剂、非离子表面活化剂等杀死菌丝;e)抢收:减少病藻的传染机会,减少损失。拟油壶菌病 患病坛紫菜应按以下内容进行处理:a)苗帘、筏架不能过密,保证潮流通畅;b)出苗期充分干出,培育健康的苗种;c)在发病初期苗帘水分降至 20后,存入20 冷库保存 3 周以上,待环境好转后再出库栽培。绿斑 海区水温偏高和营养盐丰富时,可适当延长苗帘干出时间,防止或减缓绿斑病的蔓延。白腐病 6.5.1 发病时若发病量不足 30,可短期冷藏,待环境好转后再出库栽培。6.5.2 若发病量超过 30,应将网帘撤到岸上清理,等环境好转时再继续栽培新苗帘。畸形 采苗密度不宜过高,应适当控制筏架和苗帘密度,保证水流通畅,营养盐等物质交换充分。7 预防措施 以防为主。选择潮流畅通的海区开展栽培,保持紫菜所处的大环境和微环境水体交换。海区筏架和苗帘密度要达到 1:10,筏架上的苗帘不可松弛,并及时采收避免生物量过高。确保足够的干出时间。保持苗帘受光良好。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