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肌痛综合征诊疗指南(T-CACM 1432—2023).pdf
《纤维肌痛综合征诊疗指南(T-CACM 1432—2023).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纤维肌痛综合征诊疗指南(T-CACM 1432—2023).pdf(3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ICS 11.020 CCS C 05 团体标准 T/CACM 14322023 纤维肌痛综合征诊疗指南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fibromyalgia syndrome 2023-01-10 发布 2023-01-10 实施 中 华 中 医 药 学 会 发 布 T/CACM 14322023 I 目次 前言.II 引言.IV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临床问题及推荐意见.2 4.1 临床问题 1:如何对 FMS 患者进行诊断.2 4.2 临床问题 2:FMS 需要与哪些疾病进行鉴别.2
2、4.3 临床问题 3:如何选择 FMS 病情评估工具.4 4.4 临床问题 4:FMS 患者的治疗原则和目标是什么.5 4.5 临床问题 5:FMS 治疗有效的定义是什么.5 4.6 临床问题 6:如何开展 FMS 的患者教育.6 4.7 临床问题 7:非药物疗法治疗 FMS 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如何.7 4.8 临床问题 8:如何使用中药对 FMS 患者进行治疗.10 4.9 临床问题 9:如何使用西药对 FMS 患者进行治疗.11 4.10 临床问题 10:FMS 患者合并心理疾患时如何处理.12 4.11 临床问题 11:如何进行 FMS 患者的自我管理.12 4.12 FMS 诊疗路径.1
3、4 附录 A(资料性)1990 年及 2016 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发布的 FMS 分类/诊断标准.16 附录 B(资料性)修订版纤维肌痛影响问卷.18 附录 C(资料性)指南编制说明.20 参考文献.23 T/CACM 14322023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提出。本文件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归口。本文件负责起草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风湿免疫病学专业委员会纤维肌痛综
4、合征中西医研究学组。本文件参与起草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协和医院、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医院(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广东省中医院、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甘肃省中医院、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生、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西省中医院、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
5、院、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江苏省中医院、上海市中医院、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省中医医院)、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青海省中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西安市第五医院(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深圳市中医院、长春恒康中医医院、洪湖市中医医院、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第二附属医院)、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辽宁省中医院、河北以岭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四川省骨科医院、云南省中医医院、内蒙古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新疆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
6、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北京人民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兰州大学循证医学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按姓氏笔划排序):于静(辽宁省中医院)、马武开(贵州中医药大学二附院)、马桂琴(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王义军(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王北(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王成武(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王振宇(哈尔冰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院)、王莘智(湖南省中医附一医院)、王健(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王海东(甘肃省中医院)、王海隆(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方勇飞(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付新利(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吕新亮(内蒙古自治区中医院)、朱跃兰(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7、)、刘英(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刘品莉(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刘健(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维(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齐岩(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纪伟(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苏晓(上海市中医医院)、李兆福(云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李征(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李泽光(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振彬(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T/CACM 14322023 III 保障部队第九八医院)、李娟(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李琴(青海省中医院)、李满意(河南风湿病医院)、杨卫彬(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吴庆军(北京协和医院)、吴金玉(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何东仪(
8、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汪悦(南京中医药大学)、张华东(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张俊莉(西安市第五医院)、张剑勇(深圳市中医院)、张海波(长春恒康中医院)、周祖山(湖北省洪湖市中医医院)、庞学丰(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郑福增(河南省中医院)、孟庆良(河南省中医院)、赵凯(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赵钟文(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姜泉(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贾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高明利(辽宁省中医院)、郭刚(河北以岭医院)、唐晓颇(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涂胜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陶庆文(中日友好医院)、黄清春(广东省中医院)、黄慈波(深圳
9、大学附属平湖医院)、曹炜(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梁东风(解放军总医院)、梁翼(四川省骨科医院)、彭江云(云南省中医医院)、温成平(浙江中医药大学)、喻建平(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董秋梅(内蒙古医科大学中医学院)、焦娟(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雷鹏(陕西省人民医院)、照日格图(新疆自治区中医院)、薛鸾(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T/CACM 14322023 IV 引言 纤维肌痛综合征(FMS)的患病率约1.3%8%,各个年龄均可发病,高发年龄为40岁60岁,患病女性明显多于男性,比例大约为2:17:1,是仅次于骨关节炎的第二大风湿病,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呈增长趋势
10、。FMS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风湿性疾病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病、心力衰竭相比,FMS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下降。我国尚缺少FMS大样本的流行病学数据,临床诊断也存在很多难点,近期国内报道显示,90%的FMS患者在首次就诊时并没有得到正确的诊断,确诊平均延迟2年,说明在我国FMS极容易被漏诊。小样本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与国外患者相比,我国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临床症状程度可能较轻,这一现象增加了本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难度。FMS在中医古籍中无相应的病名记载,中医对疾病的命名方式主要根据症状、病因、病机、病位等多种方法,由于FMS症状谱复杂,患者的主诉差异较大,
11、依据其临床表现,对于本病的命名曾用“周痹”、“肝痹”、“筋痹”、“气痹”和“肌痹”等论之。2018年,经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组织业内专家论证,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优势病种纤维肌痛症中医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中采用了“筋痹”的中医病名。为进一步提高临床对 FMS 的重视,更有效地指导医生对 FMS 进行规范管理,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遵循国际指南制订方法和步骤,基于当前最佳证据,联合心理学科专家,经过中华中医药风湿病分会专家和西医风湿病专家的广泛论证而制订了 纤维肌痛综合征诊疗指南。本指南在于规范 FMS的临床诊断、评估、治疗及调摄,为从事风湿病诊疗工作的各级医院以及社区诊疗中心的中医医师、
12、中西医结合医师、西医医师、社区全科医师及护理人员等提供本病标准化处理策略与方法,全面提高纤维肌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和科研水平,促进与国际学术交流。由于受地域、环境、种族、民族、生活习惯的影响,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结合临床实际情况而定。T/CACM 14322023 1 纤维肌痛综合征诊疗指南 1 范围 本文件提供了对纤维肌痛综合征的临床诊断、评估、治疗及调摄等问题的指导,并给出了推荐的标准化处理策略与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指导各级别医院以及社区诊疗中心的风湿专业中医医师、中西医结合医师、西医医师和社区全科医师对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的诊疗。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
13、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6751(所有部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 3 术语和定义 GB/T 16751(所有部分)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纤维肌痛综合征 fibromyalgia syndrome FMS 以慢性弥漫性疼痛、睡眠障碍或无恢复性睡眠、疲劳和认知障碍为核心症状,还常伴有身体僵硬、感觉异常等躯体症状和焦虑、抑郁等心理症状的疾病。注:纤维肌痛综合征,也称为纤维肌痛症。3.2 筋痹 tend inous pain 多由于过度劳累、筋脉受伤,或
14、感受寒冷、气血痹阻所致。以四肢筋脉肿胀、疼痛,渐至肌肉、关节肿胀,皮色暗红,屈伸不利为主要表现的肢体痹病类疾病。3.3 药品不良反应 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 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T/CACM 14322023 2 4 临床问题及推荐意见 4.1 临床问题 1:如何对 FMS 患者进行诊断 推荐意见 1:推荐医师依据 1990 年或 2016 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发布的 FMS 分类/诊断标准进行诊断(1C),参见附录 A。对于临床表现不典型的疑似 FMS 患者(“疑似”指纤维肌痛症状量表13 分),建议转诊至风湿科进行协助诊断(专家共
15、识)。FMS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全身弥漫性关节肌肉疼痛和多种非特异性伴随症状,如睡眠障碍、疲劳、外周压痛点、认知障碍、头痛、晨僵、寒冷不耐受、肠易激惹症状、膀胱易激惹症状,以及心悸胸痛等,抑郁的发生率为20%40%(患者一生中为58%71%)。FMS的全身弥漫性疼痛要符合慢性疼痛的特点,即疼痛至少要持续3 m以上。在199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的第一版分类标准中,特定部位压痛阳性是重要的内容,FMS病情变化对这些阳性压痛点的影响有限,因此开展FMS临床研究时多采用。由于1990版标准中压痛点检测的不便,2010年,为了降低1990版分类标准的难度,同时提高对疼痛以外FMS核心症状的重视,美国风湿病学
16、会发布了新版FMS诊断标准,根据FMS主要临床表现组成的量表评分即可作出诊断,包括评估疼痛弥漫程度的普遍疼痛指数(Wide spread pain index,WPI)和主要症状严重程度的症状严重性评分(Symptom Severity Score,SSS,由认知障碍、无恢复性睡眠、疲劳症状的严重程度评分和躯体症状数量评分组成)。2011年和2016年对此版诊断标准进行了两次修订,主要对躯体症状数量评分进行了适当简化和躯体疼痛部位进行了区域划分。目前尚无来自我国的、针对FMS量表法诊断标准的本土化验证研究报道,但在亚洲,日本于2013年报道了2011修订版标准本土化验证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
17、3%和91%,韩国于2019年报道了2016修订版标准本土化验证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3%和91%。因此,在采用量表法诊断时,建议首选2016修订版分类标准。在诊断的正确性方面,风湿专科的误诊率最低。曾有国内报道87.6%(113/129例)的FMS患者在首诊中被误诊,这些被误诊患者所就诊的医疗机构或专科类别中,个体诊所约占49%,药店坐诊医生约占30%,医院其他科室约占16%,风湿专科门诊约占5%。因此,对于临床表现不典型的、纤维肌痛症状量表(fibromyalgia severity,FS)13分的疑似FMS患者,建议转诊至风湿科进行协助诊断。4.2 临床问题 2:FMS 需要与哪些疾病
18、进行鉴别 推荐意见 2:许多疾病都会出现慢性肌肉疼痛症状,需与 FMS 重点鉴别的疾病有: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脊柱关节病、结缔组织病、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症、风湿性多肌痛(2C)以及炎性肌病、软组织风湿症、甲状腺功能异常、慢性疲劳综合征、心理疾病等(专家共识)。主要从各个疾病的常见伴随症状、实验室指标、影像学检查等方面予以鉴别,必要时可联合多学科进行鉴别诊断(专家共识)。FMS症状谱广、缺乏特异的实验室阳性指标和放射学异常征象,加剧了本病诊断难度。我国尚缺少FMS大样本的流行病学数据,临床诊断也存在很多难点,依据近期国内报道显示,90%的FMS患者在首次就诊时并没有得到FMS的诊断,
19、被漏诊,首次确诊时间平均延迟2 a。与国外患者相比,我国FMS患者临床症状程度可能较轻,增加了鉴别诊断的难度。T/CACM 14322023 3 本病极易与局限性躯体疼痛性疾病相混淆,如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等,2016版修订标准对躯体疼痛部位进行了区域划分,以资鉴别。一项来自国外的多中心研究表明,参与调查的427例FMS患者误诊率为13.3%,被误诊的疾病依次为脊柱关节病(16例,3.7%)、结缔组织病(15例,3.5%)和类风湿关节炎(13例,3.0%)。也有FMS被误诊为强直性脊柱炎、多发性肌炎、周围血管病的个案报道。此外,软组织风湿症、甲状腺功能异常、慢性疲劳综合征、心理疾病等疾病也常出现肌
20、肉疼痛,或伴有疲劳、睡眠障碍、认知障碍、情绪障碍等FMS常见临床症状,诊断时需进行鉴别,必要时可联合内分泌科、心理科等进行鉴别诊断。具体鉴别见表1。“弥漫性躯体疼痛”见于所有FMS患者,是本病“最核心”的症状。这种“弥漫性躯体疼痛”并非单纯的肌肉疼痛、神经性疼痛或心理疾病的躯体症状,也并非年老患者的机械性下腰痛(伴或不伴有下肢内侧或外侧的肌肉疼痛)。这种躯体疼痛必须同时具有弥漫性(11/18个压痛点或4/5个疼痛区域)和慢性(持续3 m以上)的特点。需要注意的是,FMS的诊断并不影响其他疾病诊断,无需排除其他疾病的存在,如患者的伴随症状、实验室指标、影像学检查支持其他疾病的诊断,应予以同时诊断
21、。1990版分类标准将本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和继发在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后方面无明显差异,是人为区分的。这种分类方法在临床试验中会更有意义,因为临床试验本身要求症状不是来自于另一种确诊的疾病。T/CACM 14322023 4 表1 纤维肌痛综合征鉴别诊断要点表 疾病名称 疼痛 睡眠障碍 疲劳 认知 损害 滑膜炎 血沉、C反应蛋白 自身抗体 常见合并症 影像学检查 纤维肌痛综合症 周身广泛疼痛 常见 常见 可见至常见 无 正常 无 慢性头痛、肠易激惹综合征、情绪障碍、寒冷不耐受、心悸胸痛等 无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局部疼痛 不常见 不常见 无 无 正常 无 无 无 脊柱关节病 炎性下腰
22、痛 不常见 不常见 无 可见,常见于下肢大关节 升高 有 指(趾)炎、眼炎、肠炎 骶髂关节炎 未分化结缔组织病 可出现关节痛或肿痛,肌痛或肌无力 无 可见 无 可见 可升高 有 皮肤黏膜损害、雷诺现象 可有肺间质改变 类风湿关节炎 关节肿痛(好发于四肢小关节)不常见 可见 无 很常见 升高 有 类风湿结节、肺间质病变、贫血、眼炎 关节骨质破坏、间隙狭窄,甚结构丧失,常有肺间质改变 骨关节炎 关节疼痛或胀痛(好发于手远端指间关节、髋关节、膝关节、颈椎、腰椎)不常见 不常见 无 可见 多正常 无 无 骨赘形成 骨质疏松症 可有腰背疼痛,严重者可见全身疼痛 不常见 可见 无 无 正常 无 骨折 骨密
23、度降低,骨小梁减少 风湿性多肌痛 持续性颈、肩胛带、骨盆带肌疼痛 不常见 可见 无 可见 升高 无 巨细胞动脉炎 无 炎性肌病 四肢近端肌肉疼痛、无力 不常见 很常见 无 可见 升高 有 间质性肺炎 四肢近端横纹肌炎症表现,常有间质性肺炎 软组织风湿症 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不明原因的慢性疼痛 不常见 常见 不常见 无 正常 无 寒冷不耐受 无 甲状腺功能异常 可见 常见 可见 常见 无 正常 无 甲亢性/甲减性心脏病、甲亢性周期性麻痹、甲减性寒冷不耐受和疲乏 甲状腺超声异常 慢性疲劳综合征 可见 可见 常见 常见 无 正常 无 慢性头痛、情绪障碍 无 心理疾病 可见 可见 可见 可见 无 正常
24、无 感知、思维、记忆、情感、意识和动作行为等方面的多种症状 无 4.3 临床问题 3:如何选择 FMS 病情评估工具 推荐意见3:评估时,建议至少要涵盖疼痛的范围和程度,疲劳、睡眠和躯体功能的FMS核心症状,并针对每位患者的突出症状,如认知障碍、情绪障碍等,使用相应量表进行评估(2D)。建议采用经过我国本土化验证的、适宜的量表对FMS病情进行评估(2D)。FMS首次确诊后,对病情开展全面评估是确定初始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持续性肌肉疼痛是FMS的最核心症状,评估时,建议至少要涵盖疼痛的范围和程度。此外,在本病的疾病过程中出现的疲劳、睡眠障碍、认知障碍、抑郁和焦虑、躯体功能下降等症状也对患者的生活
25、质量有显著影响,这些都是T/CACM 14322023 5 影响患者治疗决策和治疗阶段性目标制订的重要因素。因此,全面的病情评估应包括对疼痛、疲劳、睡眠和躯体功能FMS的核心症状的评估,以及每位患者的个体化突出症状,如认知障碍、情绪障碍等。目前常用于评估 FMS 疼痛、躯体功能、睡眠质量和疲劳感的量表如下:疼痛程度:视觉模拟疼痛评分(pain visual analogue scale,pain VAS)和疼痛数字分级法(Pain intensity 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疼痛范围:WPI;躯体功能:纤维肌痛影响问卷(fbromyalgia impact qu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纤维肌痛综合征诊疗指南T-CACM 14322023 纤维 综合征 诊疗 指南 CACM 1432 202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