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第2版)教学指南 .doc
《成本会计(第2版)教学指南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本会计(第2版)教学指南 .doc(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成本会计(第2版)教学指南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为满足中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需要而编写的。依据新企业会计准则和国家现行有关成本核算管理规定,以制造业成本计算为例编写而成。本教材通过九个项目,二十八个任务,具体介绍了要素费用、综合费用的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的分配,以及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和成本计算辅助方法的应用,并简要介绍了成本报表的编制与分析方法。本课程注重理实一体化,结合实际工作,用大量的案例来充实,并在每个任务后,以课堂实训的形式来帮助学习者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本课程注重实用,浅显易懂。二、参考学时72学时三、学分4学分 四、课程目标认知企业成本核算
2、岗位的背景、特点和要求,产生对成本核算岗位的兴趣。 能理解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能对要素费用、综合费用进行归集和分配。能进行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的分配。能正确应用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进行产品成本核算。能应用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能进行成本报表的编制与分析。五、课程设计思路(一)本课程的设计总体要求是:按照“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形式来组织编写,紧紧围绕成本核算岗位的工作职责,以成本核算工作任务为主线,由浅入深,划分成具体的九个项目,并将每个项目分解成若干个具体任务。在教师的指导下,力求“能力本位”,以学生模拟操作为主,由知识准备,到案例分析,再到课堂实训,体现了“教、学、做”合一,
3、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体系逐步形成,达到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目的。(二)本课程所选案例真实、资料仿真,具有可操作性。通过知识准备、到案例分析、再到课堂实训的操作来编写,均体现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要求。所选用的会计核算资料都采集于企业成本核算岗位上经常发生的真实的经济业务,所使用的台账、明细账、成本计算单和分配表等都是现行制造业企业采用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学习中就能接触、熟悉、使用真实的会计资料,增加感性认知,为今后走上会计岗位,胜任成本核算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学校教学、学生学习与企业实际工作三者之间实现“无缝对接”。(三)本课程编写中,紧密对接修订后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和国家现行有关成本核算管理
4、规定,确保教材内容的新颖性和科学性。(四)建议本课程实行任务化学分结构,学生完成不同的学习项目的任务后,即可取得相应学分。六、课程内容纲要项目一 走进成本会计(一)学习目标与主要内容本项目主要介绍成本会计的概念、对象、职能,产品和产品成本的含义,费用与成本、生产费用与产品成本的关系,产品成本的组成及费用的分类,同时还阐述了成本核算的要求和一般程序。本项目学习重点:成本会计的对象、费用的分类与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学习难点:能区分计入与不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和能构画出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本项目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成本和产品成本。成本是生产过程中的耗费,是为了保证企业再生产而应从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的那部
5、分价值。产品成本是指生产产品或劳务过程中所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格和所使用的劳动力价格的总和。并阐述了费用与成本、生产费用和产品成本的关系,同时介绍了产品成本的组成内容和生产费用的分类。二是成本会计的对象和职能。成本会计的对象是指成本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制造业成本会计的对象是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成本会计的职能是指成本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内在功能,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考核和成本分析,其中,成本核算是成本会计最基本的职能。同时介绍了成本会计的含义。三是费用的分类。费用按经济内容分类,包括外购材料、外购燃料、外购动力、职工薪酬、折旧费、利息费用、税金和其他费用
6、,按照此分类,称为要素费用。费用按经济用途分类,包括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费用按经济用途分类是最基本的分类。同时介绍了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和不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四是成本核算的要求和一般程序。成本核算的要求有严格审核与控制发生的各项费用、正确划分各种耗费的界限、正确确定财产物资的计价和价值结转方法、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选择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等五个方面组成。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又叫产品成本计算程序,是指企业在计算产品成本过程中,从生产费用的归集、分配到确定完工产品成本的工作过程。包括确定成本计算对象、确定成本计算项目、确定成本计算期、审核生产费用、归集分配生产费用、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和确定完工产
7、品成本等六个一般程序。同时介绍了成本核算账户的设置。(二)学习任务任务一 认知成本和产品成本参考学时1识记1、成本的概念,2、费用的概念,3、产品成本的涵义,4、生产费用的涵义领会1、费用与成本的关系,2、生产费用的分类,3、生产费用和产品成本的关系应用产品成本组成教学实践利用半天时间参观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企业财务科任务二 认知成本会计的对象和职能参考学时1识记1、成本会计的概念,2、成本会计对象的涵义,3、成本会计职能的涵义 领会1、成本会计对象的组成内容,2、成本会计职能的组成内容应用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的区别教学实践结合生活实际开展本节内容教学任务三 认知费用的分类参考学时1识记1、要素费
8、用的涵义,2、期间费用的涵义领会1、费用按经济内容分类,2、费用按经济用途分类应用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与不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的区别教学实践结合现行企业财务通则和会计准则对产品成本开支范围的规定进行网上查证和进企业调查任务四 认知成本核算的要求和一般程序参考学时1识记成本核算程序的涵义领会成本核算的要求应用成本核算账户的设置教学实践参观企业财务科项目二 要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一)学习目标与主要内容本项目主要介绍要素费用的定义和内容,各要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方法,各类要素费用分配表的编制,同时还阐述了要素费用分配的账务处理。本项目学习重点:各种要素费用的定义、要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的步骤、要素费用的归集
9、和分配的账务处理。学习难点:多种产品共同耗用要素费用的分配、编制各类费用分配表。本项目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材料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在制造企业中,其材料包括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修理用备件、燃料、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等。材料费用的归集是将生产过程中领用的材料,按照费用发生的地点和经济用途,归集到有关成本、费用账户及所属各明细账的“直接材料”项目或“材料费”项目中。然后根据发料凭证汇总表,将材料费用分配到各受益部门及产品中。二是外购动力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外购动力费用是指从企业外部购买的电力、蒸汽、煤气等动力所支付的费用。而动力费用可以分为自制和外购两种情况。外购动力费用的分配原则是:在不
10、同受益单位或对象有仪表记录的情况下,应根据各仪表所示耗用动力的数量以及动力的单价直接计算计入受益单位的成本、费用账户;在没有仪表的情况下,则要按一定的标准分配计入各受益对象,可以按生产工时比例、功率时数比例或定额耗用量比例进行分配后,计入受益单位的成本、费用账户。三是职工薪酬费用的归集和分配。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劳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职工薪酬包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而给予的补偿;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
11、的服务相关的支出等。编制职工薪酬耗费分配表,应根据审核后的职工薪酬结算汇总表来编制。职工薪酬相应的会计处理,应根据职工薪酬耗费分配表来进行处理。四是折旧费及其他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企业固定资产核算员,负责进行固定资产的取得、持有、处置等日常核算,并按使用情况编制固定资产折旧计算表,月末将折旧计算表传递至成本核算岗位,进行成本核算。折旧费相应的会计处理,应根据折旧费分配表来进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要素费用,除材料、燃料及动力、职工薪酬和固定资产折旧外,还包括利息、税金和其他支出等。根据审核后的利息、税金及其他支出明细表,编制利息、其他支出分配表。根据利息、其他支出分配表,进行相关的会计处理。
12、(二)学习任务任务一 材料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参考学时2识记1、材料费用的内容,2、材料费用归集的依据,3、发出材料的计价领会1、领用材料的相关凭证,2、发出材料计价的程序,3、材料费用的分配,4、材料费用分配的账务处理应用材料耗费分配表的编制教学实践利用相关原始凭证辅助教学,并且结合费用分配表的编制。任务二 外购动力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参考学时2识记1、外购动力的定义,2、外购动力与自制动力的区分,3、外购动力费用的归集领会1、外购动力费用的分配,2、外购动力费用分配的账务处理应用外购动力耗费分配表的编制教学实践利用相关原始凭证辅助教学,并且结合费用分配表的编制。任务三 职工薪酬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参考
13、学时2识记1、职工薪酬的定义,2、职工薪酬的含义,3、职工薪酬费用核算的依据领会1、职工薪酬费用的结算,2、职工薪酬费用分配的账务处理应用职工薪酬耗费分配表的编制教学实践结合职工薪酬相关原始凭证的教学,让学生对整个工资结算过程有完整的掌握。任务四 折旧费及其他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参考学时2识记1、固定资产折旧费的归集,2、折旧费的分配,3、利息、税金及其他支出的内容领会1、折旧费分配的账务处理,2、利息、其他支出分配的账务处理应用折旧费分配表和利息、其他支出分配表的编制教学实践结合折旧和利息相关原始凭证的教学,让学生对整个归集和分配过程有完整的掌握。项目三 综合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一)学习目标与主要
14、内容本项目主要介绍制造企业的辅助生产费用、制造费用、损失性费用等综合费用的归集和分配。认知各项综合费用,理解综合费用归集和分配的方法,能应用相应的方法进行各种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并作相应的账务处理。本项目学习重点:能运用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和计划成本分配法对辅助生产费用进行分配并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能运用生产工人工时比例法进行制造费用的分配。学习难点:运用交互分配法对辅助生产费用进行分配;运用年度计划分配率法进行制造费用的分配。本项目主要内容包括:一是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辅助生产费用是指辅助生产车间在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过程中,所耗用的材料费用、动力费用、职工薪酬以及辅助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等
15、,也称之为辅助生产成本。企业设置“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账户,将辅助生产车间为提供劳务或产品而发生的各项费用最终归集在该账户的“借”方,月份终了,再将“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账户借方所归集的费用,按照一定的方法和分配比例分配给各受益对象。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辅助生产车间既提供产品,又提供劳务,则在其费用分配、转出时的程序也不一样,具体分两种情况:对于辅助生产提供的产品,在产品完工时直接转入“原材料”、“周转材料”账户。对于辅助生产提供劳务,应根据劳务量的多少选择适当的分配方法进行分配,分配方法主要有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二是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制造费用是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
16、务而发生的不能直接计入产品成本的各项间接费用。企业应设置“制造费用”账户,将制造企业发生的制造费用归集在该账户的“借”方,月末将“制造费用”账户借方所归集的费用,按一定的标准分配给各受益对象。在实际工作中,制造费用分配标准有生产工人工时、生产工人工资、机器工时、耗用原材料的数量或成本、直接成本、产品产量等,在季节性生产的企业,还可采用按年度计划分配率法。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具体采用哪种分配标准,主要有三种方法:生产工人工时比例法、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和年度计划分配率法。三是损失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损失性费用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损失,按是否计入产品成本,可分
17、为生产损失和非生产损失两大类。生产损失是指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由于生产原因而发生的各种损失,主要包括:废品损失、停工损失和在产品的盘亏、毁损、变质损失等。非生产性损失主要是由于企业经营管理或其他原因造成的损失,主要包括:坏账损失,材料、产成品的盘亏、毁损、变质损失,汇兑损失,投资损失,固定资产盘亏、毁损损失,非常损失等。本内容主要介绍废品损失与停工损失的归集和分配。废品损失是指由于产生废品而发生的损失,包括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扣除残料价值和应由过失单位或个人赔款以后的净损失,以及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具体核算方式有两种:不单独核算废品损失和单独核算废品损失。停工损失是指企业的生产车间或车间内
18、某个班组在停工期间发生的各项费用,为了单独核算企业的停工损失,在会计科目中增设“停工损失”科目 ,在成本项目中可增设“停工损失”项目。(二)学习任务任务一 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参考学时4识记1、辅助生产的含义,2、辅助生产费用的含义领会1、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2、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3、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的适用范围应用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的填制及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的登记教学实践走访企业,了解不同类型的企业采用的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任务二 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参考学时2识记1、制造费用的含义,2、制造费用的内容,领会1、制造费用的归集,2、制造费用的分配,3、制造费用分配方法的适用范围应用制
19、造费用分配表的填制及制造费用明细账的登记教学实践走访企业,了解不同类型的企业采用的制造费用分配方法任务三 损失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参考学时2识记1、损失性费用的含义,2、废品损失的定义,3、停工损失的定义 领会1、损失性费用的内容,2、废品损失的具体核算方式,3、停工损失的具体核算应用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账务处理教学实践走访企业,了解不同类型的企业对于损失性费用的具体核算项目四 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的分配(一)学习目标与主要内容本项目主要介绍讲述将归集在“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账户的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的程序和方法。认知在产品的概念,理解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
20、之间分配时考虑的因素,能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分配,并会填制产品成本计算单。本项目学习重点: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的约当产量法、定额成本法及定额比例法。学习难点:约当产量法下,多道工序连续加工在产品完工程度的计算。本项目主要内容包括:一是认知期末在产品与完工产品成本之间的关系。企业的在产品是指没有完成全部生产过程,不能作为商品销售的产品,就整个企业而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企业平时应做好在产品收发结存的核算工作,月末进行在产品清查的核算,以便确定在产品数量的准确资料,从而为正确计算完工产品成本提供资料。同时重点阐述了月末在产品成本与完工产品成本之间存在的关系。二是在产品成本计算的一般方
21、法。月末生产费用要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分配时应考虑月末在产品数量的多少、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化的大小、各项费用在成本中所占比重、企业成本定额管理基础工作的好坏等因素,并选择合理又简便的分配方法进行计算。常用的分配方法包括七种,这里主要介绍了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在产品成本按固定成本计价法(按年初成本计价法)、在产品成本按完工产品成本计价法、在产品按所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这四种一般方法。三是在产品成本计算的主要方法。约当产量法是指将本期产品生产费用按照完工产品数量和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的比例进行分配,具体介绍了多道工序连续加工时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的确定。定额成本法指根据月末在产品数量和事先制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成本会计第2版教学指南 成本会计 教学 指南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