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骆驼教案(优秀9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找骆驼教案(优秀9篇).docx(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找骆驼教案(优秀9篇)找骆驼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过程与方法:1、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词; 2、在熟读,多种形式读的基础上,体会老人是如何认真观察、仔细分析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认真观察、分析事物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对任何事物只有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老人是如何知道商人走失的骆驼有这些特点的。 学前准备:预习课文,课件,多媒体视频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察画面,激趣导入 1激趣:上课之前呢,老师有个小游戏想
2、和大家一起玩,这里有两张有趣的图片,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要睁大眼睛仔细观察哟! 2、出示图片,学生观察,说出两幅图片不同的地方。 师:这只骆驼可不可爱?(可爱)但这么可爱的骆驼却丢了,这节课,我们一起把它找出来,好吗?老师这里设置了三个闯关游戏,只要我们闯过这三关,就能顺利找到骆驼,大家有没有信心?(有) 师:好,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16课找骆驼。 3、教师小结,板书课题。 二、精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听故事,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师:现在看看第一关:我是识字小能手。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认识的字词。 师:大家预习的很认真,不认识的字词都已经悄悄
3、地注音了,老师这里呢有几个词语考考大家,看小朋友们能不能准确的读出来,小小火车哪里开?(小小火车这里开)好,就从这位同学开始。(认读生字词:骆驼 跛脚 驮着 愤愤 脚印 啃过 究竟 不紧不慢)看来大家都认识这些词语了,想一想“愤愤”是什么意思?(很生气的样子)跛脚的动作谁能学一下?(动作比划)看来你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那我们大家一块来读一读这些词语。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师:好,我们顺利闯过第一关,给自己鼓鼓掌,接下来我们看看第二关:“课文内容我知道”。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看着你们着急想回答却答不出来的样子,老师知道大家心里都读懂了这个故事,就是
4、没组织好语言,没事老师给你们一点小提示,看着大屏幕,想想括号里该填什么(学生答)好,我们再一起读一读。 找骆驼这个故事讲了商人(走失)一只骆驼,向一位老人(打听),经老人(指点),(找到)骆驼的事。 找骆驼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2练习用因果句式说话。 3初步培养质疑、解疑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只骆驼的情况的。 教学难点: 理解老人的推理过程,知道老人能够找到骆驼的方法是什么。 课前准备:学生事先预习;教师制作课件;事先板书好课题。 课时安排:l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引言:今天,刘老师要
5、带同学们去破案找骆驼,可是茫茫沙漠要寻找一只走失的骆驼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我想先考考你们的观察力怎么样。 2、提供在线小游戏:对比两幅图找出不相同的地方。(1分钟5处) 3、评价学生的观察力,自然转入课题。 二、自读自悟 1、出示自学任务一:(课件) 任务一: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2、学生自读。 3、自学效果检测:一个大组读一段,最后一段齐读。 4、评价朗读,如有错,正音或顺句后再读。 5、出示自学任务二及阅读提示:(课件) 任务二:默读课文,根据阅读提示理解课文内容。 6、学生默读、体悟。 7、自学效果检测:(课件出示问题) a.商人走失了一只骆
6、驼后是怎么做的? b.小组学习交流,合作完成下表: 老人看到了什么 知道了什么 8、学生回答问题a。 9、学生小组学习交流,合作完成填表。 10、反馈表格内容,生答,师板书。再课件演示,学生再跟着课件巩固说一遍。 三、巩固练习 1、课件出示:用“因为所以”句式联系课文练习说话。 2、课件出示:因为老人看见-,所以知道-。 因为老人又看见-,所以知道-。 因为老人还看见-,所以知道-。 3、学生练习用该句式说话。 四、交流感受 1、学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生答,师补充板书:细心观察,认真思考。 2、如果你是旁观者,你会对商人和老人分别说什么? 3、质疑:你还有什么问题?或者,你在课文中有
7、什么发现? 五、分角色朗读课文 老师、男生、女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要表现出不同人物的说话语气,体会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 六、总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找骆驼一课,如果同学们能像课文中的老人那样,在生活、学习中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所发现,你们的字会越写越漂亮,你们的学习会越来越好,你们的生活也会更精彩。 教学反思: 备课时我的想法主要有两个:一是上出略读课文的特点,即在教师的引导下,放手让学生参照阅读提示独立阅读、思考、领悟,弄懂课文的重点。二是尽可能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指导,并设想学生可能产生的疑问,自己做好准备以应其需。 从上课的效果来看,第一个想法是完全实现了的。而第二个想法则在实施
8、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问题一:为了突出重点、顺利地完成我的教学任务,我把理应是在默读思考后就进行的质疑问难放在了学完课文之后,这就使得课堂上出现了“学完课文之后还有学生不明白跛字的意思”的局面。如果先让学生质疑问难,我再根据他们的实际需要答疑解难进行指导,则这个情况就可以避免出现。 问题二:我事先设想的学生有可能提出的问题,如“骆驼是四只脚,可是课文中只写了左脚有点跛,而没有写是左前脚还是左后脚”;还有“造成骆驼脚印深浅不同的原因不一定就是脚跛”等,学生都没有清楚地意识到,一方面我引导不到位,另一方面我忽视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的问题,应该事先提供一个铺垫,如提醒学生骆驼是四只脚等等,或许学生
9、就能找出课文中令人疑惑的地方,这对他们领会课文主旨“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就能有所发现”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 另外,朗读指导中如果加一个指名读,再大家评议,强调一下人物对话的语气,可能朗读效果会更好些。 找骆驼教案 篇三 一、 教学目标 : 1、 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只骆驼的情况的,并能仿照例句,把不完整的因果句式补充完整。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 教学重点: 能用因果倒装句式正确地把老人的推理过程说清楚。 三、 教学过程 : 1、 复习检查,听写生字。 2、 学习课文19自然段。 (1) 商人之所以要去找骆驼,那是因为学生接说(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 (2) 一个商人走失了一只
10、骆驼,心里非常着急。这时候他看见前面有位老人在走,就连忙打招呼,请大家学着老人的样子招呼招呼看。 (3) 商人和老人开始一问一答,谈得挺好的。可是,商人怎么突然“忿忿”地说起话来? (4) 老人详细地说出了骆驼的哪些情况?用自己的话说说。 (5) 老人不仅知道骆驼左脚有点跛,还知道骆驼的右边驮着米,左边驮着蜜,而且连骆驼的嘴里缺了一颗牙都知道,老人知道的情况可真够“详细”的。当老人说出骆驼的这些情况时,商人怎么说? (6) 正当商人充满希望的时候,老人却说不知道骆驼往哪儿去了,难怪商人要“忿忿”地说起话来。谁会用“忿忿”的语气读读商人说的话。 3、 学习课文第10自然段。 (1)(过渡)是老人
11、把商人的骆驼藏起来了吗?别说藏,其实老人连骆驼的影子都没见过。为了向商人说明这是怎么回事,老人讲了一段话。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一段话。 (2)“不紧不慢”的“紧”是什么意思?谁能用不紧不慢的速度读读老人的话?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给句子编号,看看这段话一共有几句? (3)默读老人说的6句话,思考哪几句话是说明老人知道骆驼详细情况的原因的。 (4)第二至第五句都是说明原因的,可以分为一层。 第一层就是第一句,请大家读一读,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5) 第二层是重点。默读,边读边思考:老人为什么会知道骆驼的详细情况? 从哪里看出老人的观察很仔细?他到底“看见”了些什么?请用划下来。 读划下来的内容,体
12、会“还“、”又“的用法。 小结:这有深有浅的脚印,星星点点的米、蜜和树叶上留着的牙印(出示图),一般人是不会注意到的。你看,连正在寻找骆驼的商人自己都没有注意到。可是老人都看见了。可见,老人的观察是很仔细的。 (过渡)但是光靠仔细观察就能知道骆驼的情况了吗?老人到底是怎么想的,课文中没有具体写,这就是我们要特别注意学懂的地方。 老人看到右深左浅的脚印,怎么想? 看见路的右边有米,左边有蜜,又怎么想? 这两片树叶(出示图),哪一片是缺了牙的骆驼啃过的?为什么? 用“因为看见所以知道”的句式说说老人为什么能知道骆驼详细情况的原因。 (6) 第二层讲的是原因,第三层将骆驼该怎样去找,说的不是同一内容
13、,而是另外起了个头,中间用什么词把这两个内容连起来? (7) 朗读这段话。 4、作业 。 找骆驼教案 篇四 一、教材说明 这篇略读课文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位老人虽然没有见过商人丢失的那只骆驼,却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准确判断出骆驼的特征,指点商人找回了骆驼。 课文以“找骆驼”为线索进行叙述,起因是一位商人丢失了一只骆驼,经过是一位老人具体地描述了这只骆驼的特征以及是如何知道这些特征的,结果商人根据老人的指点找回了骆驼。 故事引人入胜是因为采用了悬念手法。文章开头并不急于讲明老人是根据什么知道骆驼特点的,而是讲老人十分详尽地描述骆驼的特征,使读者感到十分惊讶,迫不及待地往下读。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
14、意图是,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体会到在学习和生活中既要仔细观察,又要善于思考。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为什么老人能够指点商人找回骆驼,这是教学的重点。教学难点是为什么骆驼左脚脚印浅就能判断左脚有点跛;看树叶的牙齿印,怎么知道骆驼缺了一颗牙。 二、学习目标 1、认识两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重点词句。 3、理解课文内容,养成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 三、教学建议 1、指导学生预习,初读课文,把不懂的地方画下来,并提出问题。 2、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分角色朗读,要读出老人与商人的口气。重点朗读老人最后不紧不慢说的话。 3、组织学生讨论: (1)“为什么脚印右边深,
15、左边浅,就知道骆驼左脚有点跛”?有条件的地方可引导学生在湿地或沙地上走走,体会单脚跳脚印深,双脚走脚印较浅,从而了解因左脚跛,身体重量就大多集中在右脚上了,脚印就深。 (2)从树叶上的牙齿印怎么知道骆驼缺了一颗牙? 4、组织学生联系实际,谈谈类似“找骆驼”的例子。进一步体会对观察或调查到的情况经过思考推理,能得出正确的判断。也可以引导学生读一读有关推理、探案小说,如包公案福尔摩斯探案集。又如“积累运用4”的阅读短文小海龟找到了,读一读,想一想,居里夫人的孩子是根据什么找到小海龟的? 四、词语解释 忿忿(fnfn):同“愤愤”,很生气的样子。 指点(zhdin):指出来使人知道。 商人(shng
16、rn):贩卖商品从中取利的人。 五、难句解析 刚才我看见路上有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就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我又看见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我想骆驼驮的一定是这两样东西。我还看见骆驼啃过的树叶,上面留下了牙齿印,所以知道它缺了一颗牙齿。 这段话是老人所讲的他是如何推断骆驼的特征的。从“看见知道”可以看出老人不是无根据的,而是通过细致观察才得出结论的。 六、骆驼趣闻 1、暴怒的骆驼骆驼具有很强的忍耐力、承受力和持久力,平时总是一副慢吞吞的温顺的模样。一旦超出其承受限度,也会发生异乎寻常的情况。传说一个牧人痛打一只离群的骆驼,使它勃然大怒,用巨颌咬住牧人的腰部在空中狂挥乱舞,将其摔落
17、在地,牧人当场死亡。 2、忠顺的骆驼骆驼是人类忠顺可靠的朋友。沙特、巴林、约旦等国的王族都将骆驼编入禁卫部队。据说利比亚的领袖卡扎菲更是一天也离不了骆驼,他每天喝骆驼奶,出国参加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有时也要带上骆驼。 找骆驼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读准文中加拼音的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表现的不同心理。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络驼和特点。 4、感悟“用心观察,就能有所发现”培养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 1、借助工具书、同学互相提问等方式学习生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通过自由读、分段读、分角色读等多种阅
18、读方式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引导学生对老人观察到的现象和判断的结果作对应分析,弄清现象与判断、原因与结果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这个故事,使学生体会到观察发现的乐趣,学会具体分析观察到的现象,仔细思考,推理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重点难点 1、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 2、理解老人是怎样由观察到的现象推知骆驼的特点的 3、理解老人为什么能指点商人找回骆驼。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出示骆驼 这是什么?介绍骆驼。 2、骆驼是沙漠之舟,人行走在沙漠必须靠骆驼,可是一位商人却丢失了一只骆驼,可着急了,今天,我们和他一起来找骆驼。板书:找骆驼 二、初读课文 1、检查预习情况
19、 跛 驮着蜜 愤愤地说 啃过 究竟 不紧不慢 愤愤是什么意思?跛又是什么意思? 2、自由读课文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在老人的指点下,终于找到了骆驼。 三、聚焦“特点” 这是一篇略读文章,咱们看看学习提示教我们要读懂哪些问题?读提示。 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商人丢失的骆驼有什么特点? 1、自由读1 8 段,划一划。 2、交流: 板书:左脚有点跛 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 缺了一颗牙齿 (1 )我们从商人和老人的对话中知道了骆驼的特点。那我们一起来读读他们的对话。自由读。 (2 )分角色读 (3 )男女生分角色读 3、商人以为一定可以找到了骆驼了,可是老人说:这时候,商人 四
20、、聚焦“推测” 1、那老人到底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个别读第10 段。 2、板书老人看到,知道。 理解:跛 表演左脚有点跛 观察图片掉落的蜜和米; 树叶比较:哪张是骆驼咬过的 3、你想对老人说些什么?(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准确判断) 4、句式:老人之所以知道( ),是因为看到( )。 因为老人看到( ),所以知道( )。 5、那么,老人看到的情况有三个,他为什么要商人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呢? 究竟换一个词语。( 到底) 五、聚焦“结果” 1、商人找到骆驼了吗?从哪里看出来? 2、“果然”一词说明了什么? 3、齐读 六、拓展延伸 老人经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分析,帮助商人找到了骆驼。我们身边的
21、许多事物都有着无穷的奥妙,让我们也做一做生活的有心人,像老人一样,去观察、去发现,下节课,我们就去交流我们观察中的发现。 七、作业 观察一种植物或动物,把观察中的发现记录下来,下节课交流。 找骆驼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2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骆驼的特点的。 3培养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分角色朗读的方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朗读的时候,要读出老人与商人的口气。找骆驼教案就教学设计好 教学难点:理解老人观察很仔细,分析很具体。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1、读准字音,了解这一课里写谁找骆驼,找到了没有,大
22、致上知道怎样找到骆驼的。 2、在大体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探究老人是怎样指点商人找到骆驼的。 (1)阅读老人的判断句子,再读他观察的发现的句子。 (2)引导学生将老人的判断和观察到的现象一对应,从中弄清现象与判断、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 3、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 二、通过阅读理解词语 课文中的一些词语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来理解。如“忿忿”“不紧不慢”“至于”“果然”,在课文当中都有特定的意义,如“不紧不慢”,既反映了老人性格上的特点,更体现了他的胸有成竹;/article/再如,用了“至于”一词,就强调了与发现骆驼沿途出现的一些现象相比,骆驼往哪去了的问题,就显得不重要了。 三
23、、学生问题提出与讨论 1、课文为什么先写了老人的判断,然后才写老人的观察? 2、说说自己用心观察,认真思索,获得的发现。 板书设计 找骆驼 脚印右深左浅左脚破 左有蜜右有米驮着蜜和米 树叶上齿印缺牙齿 (仔细观察分析判断) 教学后记:本课的教学我重视了小组合作学习,但合作效果不佳。“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中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在这一课时中,我抓住教学难点,即“老人为什么会这么详细地知道商
24、人的骆驼的情况”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但由于时间仓促,问题答案的得出并不是全体学生共同讨论的结果。从课后的练习中可以看出,少数中等生和差生并未参与讨论,致使练习错误较多。 找骆驼教学设计 篇七 一、设疑导入,明确要求 1、设疑导入。商人丢失了一只骆驼,一位老人从没见过骆驼,却帮助商人找回了骆驼,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我们读了找骆驼这篇课文后,同学们就明白了。(板书课题) 2、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根据课前提示来自学,通过自读课文解决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通顺,不认识的字、词借助工书查阅。 2、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默读课
25、文,尝试解决“课前提示”中的问题,边读边圈画,找出不明白的地方, 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难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老人详细地说了骆驼的哪些情况? (3)这些详细的情况老人是怎样知道的? 2、小组合作探究。 3、各小组汇报学习收获,归纳整理。 4、交流全文。 (课文讲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老人在没有见过骆驼的情况下,凭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准确分析和判断,使商人终于找到了骆驼。) 5、师问:老人是根据什么知道骆驼有关情况的? 6、填一填,议一议。(尽量用文中的语言) 因为老人看见-,所以知道-。 因为老人又看见-,所以知道-。 因为老人还看见-,所以知道-。 、读一读,
26、想一想:为什么老人能指点商人找到骆驼? (老人凭借自己生活实际,分析骆驼留下的种种迹象,帮助商人找回骆驼。) 、读全文后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从中体会到老人对生活处处留心,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从中体会到老人对人热情,乐于助人。) 、小结:老人没有见过那只骆驼,却凭着自己敏锐的观察里和准确无误的判断,凭着骆驼留下的几处痕迹,就弄清了骆驼的具体情况,达到了“窥一般而只全豹”的境界,真可谓观察和思考的典范。 四、细读课文,创新表演 1、细读课文,仔细想想商人和老人对话的情形:动作、神态、心情、语气等,给文中人物语言补充恰当的提示语。 2、小组合作探究提示语,并练习分角色朗读。 3、小组分角色
27、表演。 4、推选优秀小组表演。(生甲:扮商人的服装道具生乙:扮老人的服装道具) 5、师生点评:指出优点及不足。 五、结合内容,拓展训练 1、商人找到骆驼,心情怎样,心里会怎么想,对老人会说些什么? 2、在学习、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现象没有,有没有留心观察,认真思考的事物?请写进自己的日记里。 找骆驼教案 篇八 一、背景分析: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主渠道。但原有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模式显然已被人们否认和排除,那么怎样的教学模式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培养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最佳途径呢?小语课堂“对话式”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目标,不在教给学生新知识、新技能,而是师生共同
28、探讨出一种提高自身辨证思维的途径,重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在师生互动的合作关系中,教师置身于一个学习者和咨询者的位置,让学生自由发挥,通过语言传递交流思想,成功地让信息畅通,大面积提高学生发言水平。让课堂上不开口的学生“撬”开口,从说得响说得多说得精。这种教学方法有益于学生从中受到的启示,开发出的新思路又反作用于对各学科的消化吸收,从而达成教育的系统化。 二、教学研究 省编义务教材语文第七册第13课找骆驼是通过描写一个商人寻找好骆驼的事,说明遇到问题,要多观察,多分析思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是一篇进行对话式教学的好教材。课文共有11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向一位老人打
29、听它的下落。第2-9自然段写老人说出那只骆驼的情况,商人以为老人把骆驼藏起来了。第10-11自然段写老人说出自己是怎么知道那只骆驼的的情况和为什么要商人顺着脚印去找骆驼,使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受到思维的训练和因果关系的句式训练。 本文的教学目标除了常规的字词教学阅读理解外,力图体现“观察-思考-判断”这一探究形式。让学生在对话、讨论的过程中学会提问、学会合作、学会辨证,培养矮良好的学习习惯及综合能力。 我按照“对话式”教学的五大环节开展课堂对话: 第一环节:激活话题,导入新课。 激化话题是课的开始,是思维的导火线,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师:小朋友们见过骆驼吗?骆驼长得什么样?有哪些本领?
30、生:骆驼身体高大,背上有驼峰,蹄又扁又平,蹄底有肉垫。有双重眼睑,不怕风沙;很耐饥渴,嗅觉灵敏,能嗅出远处的水源,也能预感大风的到来。是风漠中的乘骑,运货的主要动物。 师:小朋友知道的真多,你们说谁最需要骆驼的帮助? 生:在沙漠中行走的人。 师:如果在沙漠中行走的人不小心丢失了骆驼,那该有多糟糕啊!可有个商人偏偏遇到了这事,我们就来看看他是怎么找骆驼的! 第二环节:自学生疑。 疑是思维的导向,是教学目标的指向,学习新课前,目标意识是否明确,学习效果大不一样。在这一过程中分为基础知识生疑,即学习掌握生字新词。第二部分是对课文内容的生疑,它是导读的关键。 1、自觉型生疑: a遇到生字新词“拦路虎”
31、先划出来,再提出来。(具体相机而定) b学习多音字“哄”、“吗”;区别“走失”和“丢失”的意思。 学习交流(略) 2、思辩型问题: 如:a、老人为什么知道骆驼的情况? 为什么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 为什么知道骆驼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 为什么知道骆驼缺了颗牙齿? B、老人为什么让商人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骆驼? C、老人为什么不直接让商人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骆驼,而是说了那么多自己的发现,他有什么用意吗? D、商人怎么会误解老人藏了骆驼? 第三环节:筛选提炼话题,进行课堂对话。 筛选话题是打开对话过程的金钥匙,且是一把万能的钥匙,通过它可以贯通整篇课文的教学,构成学生思维发展的流程。教师要适时引导
32、学生选者突破性的话题。 (注:对上述所提的问题,简单的由学生或教师给予回答,难一点的可先放一放。) 1、与学生商量,选一个最有价值的问题(a)进行对话讨论。 2、自学课文,完成填空: a老人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那是因为 B、老人知道骆驼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是因为 C、老人知道骆驼缺了一颗牙齿是因为 (让学生应因为所以的句式反向填空) 板书: 脚印右深左浅 左脚有点跛 路上左有蜜,右有想左驮蜜,右驮米 树叶留有牙印 缺了颗牙齿 3、找出有关自然段有感情地读一读。(不紧不慢满有把握) 4、继续话题:老人为什么会知道这么详细?(学生讨论) 答案:老人善于观察、熟悉沙漠 找骆驼教学设计 篇九 教材
33、分析: 本文是通过一个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老人在没有见过骆驼的情况下,凭着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正确分析判断,使商人找到骆驼的事,说明了遇到问题要多观察,多分析,多思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本文的寓意耐人寻味,引人深思。课文共11自然段,运用人物对话的形式,按“丢骆驼找骆驼找到骆驼”的顺序,步步深入,故事富有哲理,是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和朗读训练的好教材。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道理。 2、理解词语:商人、至于、究竟。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反复读和理解老人前后的对话,从后面的对话证
34、实结论的正确,是观察与推断的结果。 教学难点: 理解老人为什么没看到骆驼却把骆驼的特点了解得那么清楚。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课件:猜谜语引入。师介绍:骆驼是沙漠中主要的交通工具,商人想要在沙漠中运货,可离不开骆驼。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骆驼的一篇课文。 二、自读自悟 师:读课题,根据老师给你们提纲自渎课文,让你们带着问题进行自学,在自学的过程中解决这些问题。 出示自学提纲: (1)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 (2)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 三、检查自学 1、指名读词语,纠正读音 2、理解词义 师:通过自学,你理解了哪个词语? 忿忿:很生气的样子。 不紧不慢:不急也不慢,不慌不忙
35、的样子。 3、齐读词语 4、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词语的意思明白了,那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一个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老人在没有见过骆驼的情况下,凭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准确判断,指点商人找到了骆驼。) 四、学习课文 师:下面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样两个问题,可以划一划有关的句子。 (1)商人走失的骆驼是什么样子的?(2)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 师:把你的思考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也听听别的同学有什么发现。 师:同学们讨论得非常认真。好,谁来说说,商人走失的骆驼是什么样子的?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 (1)出示: 刚才我看见路上有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
36、边浅,就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 我又看见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我想骆驼驮的一定是这两样东西。 我还看见骆驼啃过的树叶,上面留下了牙齿印,所以知道它缺了一颗牙齿。 (2)填一填,说一说:(出示) 因为老人看见,所以知道; 因为老人又看见,所以知道; 因为老人还看见,所以知道。 (3)句式比较,从“果然”理解老人的判断准确无误 师:同学们,在老人的指点下,商人最终找到骆驼了吗?(找到了)你从文中哪个词知道的?(果然) 师:请你比较这两句话,说说你认为哪句好?为什么?(第二句) 从“果然”这个词你可以体会到什么?(老人的判断非常准确)用“果然”练习说话。 (4)读一读,想一想 师:为什么老
37、人能指点商人找回骆驼呢?请你再读一读这一段,想一想。(老人善于观察骆驼留下的种种迹象,并且通过这些迹象来确定骆驼的特点,进而指点商人找到骆驼。) 4、启发学生思考 师:读了这段话,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我们要像老人那样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能解决问题。) 5、教师小结 师:老人没见过那只骆驼的样子,却凭着他的观察力和判断,凭着骆驼留下的几处迹象,就分析得出骆驼的详细情况,我们应该向他学习。 五、再读课文 1、想象,再读课文 师:下面我们来表演读一读商人和老人的对话,要想象他们说话时的动作、神态、心情和语气等。 2、给人物语言补充提示语,指名读 师:老师给他们的对话加了提示语,你能看着提示语,读得
38、更好吗? 3、分角色读 师:老师请两位同学来演一演商人和老人。(指名) 男女生合作,男生演老人,女生演商人。(男女生合作读) 六、拓展写话 师:请你任选其中一项说一说、写一写。 1、你想对老人和商人说什么? 2、商人找到骆驼后,心情怎样,心中会怎么想,对老人说些什么? 七、总结 师: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明白了:遇到问题,不能光着急;要冷静,要动脑筋思考。 板书: 16、找骆驼 左脚跛 左驮蜜右驮米观察所得果然找到 缺了一颗牙 用心观察认真思考 教学反思: 找骆驼一文记叙一个商人丢失了一头骆驼,很着急,一个老人凭着自己的观察,进行了合理的分析,推理,指出了商人丢失的骆驼的特征,最后,在老人的
39、指点下找到了丢失的骆驼。文章告诉我们:遇事要仔细观察,勤于思考,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上这篇课文,我首先以猜谜语导入,充分激起学生的兴趣。因为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所以重点是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自主感悟,我们精心设计了教案中的那份表格,让学生重点理解老人为什么能找准骆驼的特点,他的根据是什么?”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再让学生进行全班反馈,从学生汇报的情况看,大多数学生能积极参与讨论,能较准确地找出骆驼的特点,1、左脚有点跛。2、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3、缺了一颗牙齿。并找出写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句子。并注意在思维训练过程中加强语言表达的规范性。让学生想想:骆驼的特点和老人观察的依据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学会用上“因为所以”的关联词练习说话,使学生的语言表达更符合逻辑,找到老人能准确无误判断的有力依据。 以上的两个教学设计在教学中都较顺利地完成并落实到了实处,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很高。 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中,请学生想象:你想对商人和老人说什么?由于在前半节课讨论填表的环节所占的时间较长,学生在课堂上独立思考的时间不充分,导致在想象说话的过程中思维受到限制,并且思维较狭窄,只停留在“谢谢,向老人学习留心观察”的思路上。学生参与讨论时,个别学生的纪律约束力不够好,以后我在这方面要多留意,加强课堂的组织能力。28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