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粽子教案(3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端午粽子教案(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端午粽子教案(3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端午粽子教案(3篇)端午粽教学设计 篇一 一、教材分析: 端午粽是一篇有趣的儿童散文,通过对端午节品粽子的习俗活动向小朋友们介绍了美味香甜的粽子,让小朋友们对端午粽有了深刻的了解。 二、学情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因此,本文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三、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等十三个生字,会写
2、田字格里的“午、节、叶、米、真、分、豆”等七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3、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四、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五、 评价设计:本课通过谈话激趣导入新课,重点放在多种方法识字和指导朗读上,通过反复读,让学生体会“浓浓的亲情”,并体会节日的气氛。 六、 教学准备:生词卡片、课件、字帖。 七、教学过程:课前三分钟背古诗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
3、: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 生:端午节。 师:端午节都做什么? 生:吃粽子,赛龙舟。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端午粽这篇新文章。(板书课题:端午粽,相机指导端、粽)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想,文章讲了什么事情?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交流识字方法。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卡片,“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指名读。(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交流识字方
4、法。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午、节、叶、米、真、分、豆”,指名认读、领读。 (四)分段学习课文。 1、出示第一段,指生读。想一想第一段讲了什么? 2、学习第二段。 (1)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样的呢?自由读,并画出相关句子。 学生边读边画。教师指名回答。 (预设)生: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师:说得真好,通过“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这三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生:粽子很诱人,特别想吃一口。 师:是啊,多么诱人的粽子啊,请同学们带上自己的感情读一读。 学生自由朗读。指生读,及时评价。 (2) 师:这样可爱的粽子闻起来是怎么样的?(清香) 你
5、是从那句话中知道的?请为大家读一读。 指导朗读粽子的“清香”。 (3)粽子看起来可爱,闻起来清香,吃起来怎么样呢?请用文中的词语来回答。(又黏又甜) (4)多么有人的粽子啊,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感情,自由朗读这一段。指生朗读。评价指导。 3、课件出示课文第三段。 师:外婆包的粽子不但好吃还有什么样的特点?(花样多) 你从哪一句中看出来的? 练习句式“除了。.。 还有。.。” 4、 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呢?学习第四段。了解屈原。 5、 朗读课文。 (五)指导书写“真”字。 1、 学生书空笔顺。 2、 注意事项。 3、 教师范写。 4、 学生练写。 八、课堂检测: 九、板书设计 10 端午粽 色 香
6、 味 花样多 十、教学反思: 1、 教学伊始,直接导入,直接简单,通过谈论中国传统节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自然引出端午粽这篇课文。 2、 第二段主要从“色、香、味”着三方面学习外婆包的粽子。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抓住关键词去体会并反复让学生朗读体会。效果较好。 3、 教学第三段时,由于时间关系处理的略显仓促,还有待改善提高。 端午粽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两个偏旁;正确美观地书写7个生字。 2、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掀开、剥开、裹着”等词语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 3、正确、
7、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 4、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 教学难点 了解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并对传统文化感兴趣。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学生查找屈原的资料和端午节的习俗。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1、教师:同学们,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端午节) 2、学生自由说端午节的习俗。 3、教师:端午节,你都做过什么?(吃粽子、赛龙舟) 4、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端午粽。(板书
8、课题:端午粽)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横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2、出示词语: 端午节总会粽子中间十分红豆鲜肉带回知道据说纪念 你认识它们吗?学生自读。 3、谁能当小老师来领读?学生跟读。 4、出示生字,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1)按结构划分,巩固读。如,左右结构:“端、粽、知、据”。 (2)同偏旁识记:“总、念”都是心字底。 (3)图片、猜谜识记。如,“分”:分蛋糕的图片,理解记忆。大米、粽子、肉等图片。 (4)字形演变识记。如:“带”的甲骨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端午 粽子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