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的幻觉教案(优秀7篇).docx
《落日的幻觉教案(优秀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落日的幻觉教案(优秀7篇).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落日的幻觉教案(优秀7篇)落日的幻觉教案 篇一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绮丽( )殷红( )坠落( )镶( )绚丽( ) 衰减( )尘埃( )吟咏( ) 2、解释下列词语 (1)、日薄西山 (2)、气息奄奄 (3)、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4)、绮丽 (5)、衰减 3、读下面这首题为“如果”的诗,仔细揣摩内容和句式,补写出其中空缺的句子。 如果你是大河,何必在乎别人把你说成小溪;如果你是春色, ;如果你是种子, ;如果你就是你, 。 4、下列句子没有用到说明方法的一项是( ) A、这些奇异景象竟然大都是幻觉,夕阳本身没有任何变化。 B、一般地讲,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
2、在此,落日颜色又不同于旭日。 C、这是由于光通过空气时,速度每秒减慢87千米,因而光线折射也随之发生变化。 D、(落日时的太阳)就像一个巨大的玉盘远挂天边。 5、本文的语言形象生动,富于美感,文学性强,恰到好处地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请从文中摘录两个这样的句子。 6、比较:体会每组两个语句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1)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 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都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 _ (2)可惜这种美丽的紫光并不多见。 但这种美丽的紫光并不多见。 _ 、片段阅读 其实,日落的景象和日出同样壮观、绮丽,而且神秘、迷人。如果有机会观日落,
3、它会使你神往:太阳静静地躺在西方地平线上,变得如此之大,颜色是那样深黄、殷红;它缓缓坠落,接近地平线时竟缩身变扁。若天空有云,你会看见灿烂的晚霞;全天无云,不要忘记回头,你会发现背后的天空中现出神秘的蓝色暗弧,暗弧外面还锻有明显的亮弧。而在暗弧和亮弧上升的同时,西方天空还会出现迷人的紫光,随着太阳的坠落,紫光下移,接近地平线时才消失,可惜这种美丽的紫光并不多见。 日落确实很美,色彩绚丽,变化多端。可是观赏者不会想到吧,这些奇异景象竟然大都是幻觉,夕阳本身没有任何变化。 天文学家早就发现,地球大气会使光线散射。1871年,英国科学家端利证明,短波光的散射比长波光要强得多,所以,阳光中的短波光紫色
4、光被大气层中微小尘埃和空气分子散射要比长波光红色光强10倍以上(这首先可以解释为什么天空总是蔚蓝色的)。由于日落日出的时候,阳光所穿透的大气层增厚,而黄、红色光穿透能力最大,所以此时太阳看起来深黄、殷红。一般地讲,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因此,落日颜色又不同于旭日。 由于地球表面和大气层都是弯曲的,接近地平线的太阳的光线穿过大气层时,其距离远大于高层,所以进入底层的光线迅速衰减,再加上太阳沉入地平线后所造成的地球影子,就呈现出天空中蓝灰色的暗弧;而高层大气密度小,光散射弱,就产生了暗弧上的亮弧。这种奇妙的大气光学现象随着太阳的下落而升向天顶,随着黑暗的降临而消失。至于美丽的紫光,是因为人
5、眼的叠合效应,使通过大气尘埃的红色光与高层大气中较纯空气的蓝色散射光叠合而产生的。 8、第一段主要运用 的表达方式,这样写的好处是 。 9、第二段在结构上属于 ,在内容上起着 的作用。 10、第三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_ 11、第四段中画线的“这种奇妙的大气光学现象”指的是什么? _ 落日的幻觉教案 篇二 教学重点、难点: 品析文章语言的生动性。 课标陈述: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明确文章的说明内容、顺序、方法等。 2、能力目标:掌握语言品析的一般方法。 3、情感目标:
6、激发探索精神,培养科学意识。 教学方法: 问题驱动、互动交流、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看一幅图:请好好数数,图中共有多少个转动的大飞轮?1个、2个、3个、4个,你看到了几个?有没有同学上台数数,告诉大家,几个?贴近点,再近点,几个?同学们,没有,一个也没有。 同学们:分明没有,却看到了有;分明不是,却看到了是,用一个心理学专业属于术语就叫(一起告诉我)就叫幻觉。奇妙啊!好, 2、同学们,今天这堂课和“幻觉”有关。我们一起来学习由黄天祥先生所写的落日的幻觉。一起告诉我,它是什么文体?(科普说明文) 二、,感知求疑 1、落日的幻觉集中在哪个小节?具体有哪些?产生这些幻觉的原因分别
7、是什么? 日落时的幻觉产生幻觉的原因 颜色深黄、殷红光线散射和光波长短原理 神秘的暗弧,暗弧外面有亮弧地球表面和大气层的弯曲,光线散射,大气层密度不同 西方天空出现迷人的紫光眼睛的叠合效应 接近地平线时太阳变扁了光线折射的原理 太阳好像变大了未说明原因(其实没有变大) 2、从表格来看,文章的说明顺序是什么?由有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 三、探究内化 课文讲的是科学知识,讲得通俗易懂,这是显而易见的,我们重点研究“生动形象”,课文生动形象吗?请大家朗读全文,将所有你认为生动形象的地方画起来。拿起笔,开始朗读。 1、前后桌交流。【提醒】已经画到内容的同学请举手如没有,再读;如有,就说前后桌交流一下,
8、你画到了哪些?为什么说它生动? 2、指答。【明确】1段:运用了什么修辞?从生活现象入手,运用了对比、引用、反问,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语言生动形象。 2自然段:以说明为主吗?我们一起划几个有感染力的词?运用大量的描写性语言,出现了拟人的修辞,还出现了一些有感染力的词。如“无不、壮观、绮丽、神秘、迷人、可惜、美丽”。 【提醒】1、2自然段集中生动地方最多,所以一定要加强朗读。同桌一个读,一个划出有感染力的词,然后交换,最后比比谁少画了谁多划了。接着提问,你比同桌多划了个什么?它生动在哪里?如“绮丽”生动地描写出日落日出的美丽;如“神秘”对读者充满了吸引力,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以及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9、;如“无不”、“可惜”语言充满感情,极具感染力 3、提问:大家看:“可惜”这个词语用得好不好?鉴别一个词语用得好不好,方法有很多,其中很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替换法。 例子: 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 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都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用双重否定句,强调了人们的赞叹。) 例子: 可惜这种美丽的紫光并不多见; 但是这种美丽的紫光并不多见。(用“可惜”更表现了人们对美景的依恋) 四、拓展延伸 两小儿辩日有关太阳的幻觉有好几种,其中也有“太阳变大”的问题;这篇课文也讲到了“落日变大”的问题,可惜都没有作出解释。再不能把遗憾留给明天了,你能不能结合自己课内外所学
10、的知识作一次科学的大胆的解答? 落日的幻觉教案 篇三 【教师寄语】 太阳也光顾污秽之地,但并没有因此而被玷污。(第欧根尼) 学习目标: (1)。了解落日幻觉产生的原因及其说明顺序、说明方法。 (2)。感受生动形象的描写在文中的作用以及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 3 )。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要学会通过现象看本质这样一个道理。 课前导学: 你知道什么是光的散射、光的折射和眼睛的叠合效应是怎样形成的吗? 光的散射: 物质中存在的不均匀团块使进入物质的光偏离入射方向而向四面八方散开,这种现象称为光的散射,向四面八方散开的光,就是散射光。与光的吸收一样,光的散射也会使通过物质的光的强度减弱。 光的折射:
11、光从一种透明介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眼睛的叠合效应: 紫色是由红色和蓝色由人眼叠加而成的。 1、 借助工具书,读准下列加横线的字音(字词读音小组长检查) 幻觉( ) 吟咏( ) 绮丽( ) 殷红( ) 日薄西山 ( ) 气息奄奄( ) 3、熟读课文,思考并概括课文内容。 a、本文是什么文体?b、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c、简单概括课文内容。 4、课文讲了落日时的哪些幻觉?在课文中标出。 课中导学: 1、检查预习。(字词读音小组长检查) a、 本文是什么文体?b、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c、简单概括课文内容。 2、自主学习,明白落日让人产生了哪些幻觉
12、和产生幻觉的原因 课文描绘了落日的哪些景象? 造成这些幻觉的原因是什么?(请在书中划找、标注) 你发现文章内容安排上有什么特点? 日落时的幻觉 产生幻觉的原因 3、从表格来看,文章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4、本文借落日的幻觉,想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合作探究 让学生阅读重点段落,分析课文采用的说明方法 (1)、让学生分小组探讨,再读4-7自然段,思考这一部分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揣摩语言 替换法:用同义词或则近义词替换句中带点的词,将换后的新句与原句进行比较对照,体会适当与否,并分析其原因,从而理解词语的妙用。 、 课文原句:就连我们的古人不也留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吗?
13、改 句:我们的古人也留下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 、 课文原句: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无不赞叹 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 改 句: 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都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 删除法:删除以下这些带点的词语或则句子,将删除后的句子与原句加以比较,体会表达效果。 一般来讲,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得多,因此,落日颜色又不同旭日 探究结果: 我们明白了,说明文语言的最大特点就是: 、 。 拓展延伸 1:通过以上文章主体部分的学习,使我们知道:美丽的落日景象背后竞隐藏了这么多科学道理,同学们知道生活中哪些可以用科学道理解释的美丽的自然景象? 2、我的收获: 作业: 本文是说明文,以
14、说明为主,同时也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试着找出文中描写的段落,读读,谈谈感受。课下观察日出的景色,写一段描写的文字。 对于太阳在日落时为什么好像变大了,文中并没有解释,收集资料解释 “落日变大”的原因。 落日的幻觉教案 篇四 答案: 1、qynzhuxingxunshuiiyn 2、太阳快要落山了,比喻衰老的人即将死亡或腐朽的事物即将没落。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断气的样子,也比喻腐朽的事物即将没落。意思是虽然夕阳无限美好,可惜的是已接近黄昏时刻。颜色美丽。减弱,减退。 3、如果你是大河,何必在乎别人把你说成小溪;如果你是春色,何必为一瓣花朵的凋零叹息;如果你是种子,何必为还没有结出果实着急;如果你
15、就是你,那就静静地微笑,沉默不语。 4A 5示例:太阳静静地躺住西方地平线上,变得如此之大,颜色是那样深黄、殷红;它缓缓坠落,接近地平线时竟缩身变扁。全天无云,不要忘记回头,你会发现背后的天空中现出神秘的蓝灰色暗弧,暗弧外面还锻有明显的亮弧。而一住暗弧和亮弧上升的同时,西方天空还会出现迷人的紫光,随着太阳的坠落凛光下移,接近地平线时才消失。 6(1)原文用双重否定句式,表达肯定的意思。起强调的作用,强调人们对日出的喜爱。 (2)用“可惜”,比用“但”要有感情,更能表现出对美景的依恋,使文章富有情趣。 片段阅读 7描写 生动、形象,使文章文学性更强 8过渡句 承上启下 9作比较。 鲜明有效地说明
16、了短波光散射比长波光强。 10“由于亮弧”(第四段开头部分)。 落日的幻觉教学反思2 落日的幻觉是我首次接触的、八年级上册的新教材。 在备课的时候,我曾考虑到三点:一要努力引导学生区别记叙文与说明文写作目的之不同,即课文所描写的文字只是为了呈现“落日幻觉”这一现象,而不是为了表达个人欣赏美感,解说其原因才是说明重点。二要引导学生借助填写课后习题一的表格,来理解课文的说明重点在哪里、说明顺序是什么。第三,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引导学生缩写课文,将描写现象的部分略去,只保留事理部分,尊重说明文体,尊重课文愿意。 今天上午,在教学本文的过程中,我发现初二(3)班的同学对课文理解的速度和深度还不如初二(4
17、)班。原因是(4)班同学见识广于(3)班同学。也就是说,要学好说明文,必须先具备该文涉及领域的基础知识,否则,语文老师就多了一层的麻烦,即在讲解过程中,应该适当补充相关的知识作为背景支撑,协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 落日的幻觉涉及物理的光学知知,倘若学生物理没学好,将影响到该文学习,夸张地说,可能“不知其所云”,当然更谈不上理清课文的说明条理,也谈不上全面深入读懂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了。这一点,就像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涉及生物学、地质学、天文学、物理、化学,初二学生物理刚入门,化学还没学,难怪让学生如若误闯迷宫的感觉。 对我来说,因自然科学关注不多,理科知识显得十分欠缺,所以不能百分百满足孩子们的学习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落日 幻觉 教案 优秀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