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崔颢教学设计【最新5篇】.docx





《黄鹤楼崔颢教学设计【最新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鹤楼崔颢教学设计【最新5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黄鹤楼崔颢教学设计【最新5篇】课时安排 篇一 1、描述诗中意境。 2、学习情景交融的写法。 黄鹤楼教案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了解黄鹤楼的建筑特点,及其名字由来的传说。 2、能正确,流利地良读课文,背诵古诗黄鹤楼 3、认识课后11个生字。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以黄鹤楼 教学流程: 一、假设情境: 由阅读提示写入新课 二、阅读课文,了解传说。 1、自由读文,借助工具书读准字,读通顺。 2、默读课文,课文哪些段落具体介绍黄鹤楼,哪 些段落写关于黄鹤楼的传说?理清文章结构,划分段落。 三、阅读感悟 1、采用多种方式读课文第一部分,小组交流。对黄鹤楼有了哪些了解。 2、用能喜欢的方式自由
2、读文第二部分,交流黄鹤楼的名称是怎样得来的?黄鹤楼为什么能够声名大振?读这传说你有什么感想?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黄鹤楼 4、假如你来到黄鹤楼,你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 四、检查识字 五、作业,查找资料 板书设计 快乐读书屋 黄鹤楼的传说 黄鹤楼 地理位置,历史地位,经历建筑格局、规模 名称由来的传说 历代诗人对它的题诗 课后反思 篇三 黄鹤楼 崔颢 叙事 昔人乘鹤而去 (诚信、感恩) 写景 黄鹤楼遥望 (热爱祖国、建设家乡) 抒情 思乡之情 (为实现理想而艰苦奋斗) 黄鹤楼教案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含义,领悟诗的意境。 2、理解诗歌的内容。 3、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3、: 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A.提问:三大名楼?及与之有关的各名文? 湖北:黄鹤楼 崔颢黄鹤楼 湖南:岳阳楼 范仲淹岳阳楼记 江西:滕王阁 王勃滕王阁序 B.讲故事:传说李白登临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此诗而作罢,感慨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二。朗读: 师范读,生齐读。 强调注意节奏(音韵兼顾意义),及声调的抑扬、速度的急缓 (如:读空应低沉婉转,声音略为延长;晴川句可读得恬淡自然。) 三。师生探究: A、读了这首诗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生1:我喜欢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因为它对仗工整,用词优美,我眼前好像能出现这么一幅令人陶醉的画面。 生2:我
4、也喜欢这一句。历历萋萋两个叠词读起来流畅、舒缓。感觉非常宁静。 生3:我喜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它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它讲述了一个美丽的传说。 生4:我喜欢白云千载空悠悠句。给人一种悠闲适意的感觉。 生5:不。这句我感觉到的不是悠闲,而好像是孤独寂寞。因为空悠悠显得空空荡荡,使人顿时心生惆怅。 生6:我喜欢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句。江上烟雾迷朦,真仿佛人间仙境。 生7:我读来烟波浩渺,却又联想到前途的迷茫,想诗人也因此而生离愁别绪吧。 师:(赞赏地)同学们都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解读这首诗,从各个角度品析了诗的韵味,意境。它确实通过描写诗人登临黄鹤楼的所见,表现诗人的思乡愁绪,
5、这从最后一句可分明地看出。 刚才同学们争论空字的意味,很好。就是要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敢于有自己的见解。首联和颔联中都出现了空字,诗人登上此楼,发现仙人已去,只留下一座楼宇,天地间也只有漂渺无依的浮云,理解为清廖孤寂是不是更有道理些呢?(生点头)千年已逝,一切都如过眼云烟,在这种清廖孤寂中诗人自然生发岁月悠悠,世事茫茫之感!(生点头)。 (品味与争论使同学们觉得自已是课堂的主人。) B.那么,你对这首诗有没有不满意的地方? 生8: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句,写草木茂盛,景物分明,给人清新可人的感觉,为何下句却突然转写愁? 生9:头三句每句中都有黄鹤二字,好像显得重复罗嗦? 生10:诗人说
6、昔人已乘黄鹤去,要是用来就好了,不就显得那地方很美吗? 生分组讨论,力求每人都能谈出自己的见解。每组推举一个作中心发言。 生11:连用黄鹤三字,我们组认为是在强调黄鹤楼的得名,还可引人想象鹤的翩然身姿,仔细品去,回味无穷呢! 生12:仙人骑鹤西去的传说让人神往,三个黄鹤不仅读来不觉累赘,反而不断强化了传说给人带来的飘逸之感,当然更有仙人骑鹤而去的无限怅惘 生13: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有同学认为宁静,舒畅,是没有将全诗统一起来读,诗人在登临黄鹤楼时,看白云千载空悠悠,心中就有岁月悠悠,世事苍茫之感,那么再研究晴川历历汉阳树句,我们认为应看作是一种凄美。 生14:我们在研究这一句时,揣测
7、作者是不是一种反衬景美也掩不住人在旅途的深深孤寂? 师(感叹):是啊,梁园虽好,不是久恋之家。 生15:刚才有同学提出诗人说昔人已乘黄鹤去,要是用来就好了,不就显得那地方很美吗?这个问题,我们讨论的结果是:诗人写作此诗并不是为了表现黄鹤楼的美景,而是表现诗人的怅惘,思乡之情。 师小结: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们讨论的结果并不在于对错,同学们只要能谈出自己的见解,就是从不同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了品味,解读,有自己的看法才是最重要的。 当然,我们不能完全脱离诗意去信马由缰,而应在了解诗人写作背景的基础上,尽情去想象,去发挥。 (求异思维,摒除凡名家名篇就盲目崇拜的思想,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勇于质疑。) 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5篇 黄鹤楼 教学 设计 最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