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教案【最新7篇】.docx
《高一化学教案【最新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化学教案【最新7篇】.docx(4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一化学教案【最新7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内容是虎知道为您带来的7篇高一化学教案,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高一化学教案 篇一 一、课标要求 高中化学新教材的实施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的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在实验中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
2、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主动进行交流。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分液,初步学会分液的基本操作,理解其适用范围。 知道分液漏斗与三角漏斗、长颈漏斗的区别,了解分液漏斗的种类和适用范围,学会使用分液漏斗。 知道什么是萃取、萃取剂,初步学会萃取的基本操作。 学会应用萃取和分液操作从碘水中提取碘。 (二)过程与方法 在化学学习和实验过程中,逐渐养成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化学问题,学会评价和反思,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善于与他人合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实验探究中,体验实验探究的乐趣,激发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逐渐形成将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与生产、
3、生活实践的意识。 三、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分液、萃取 (二)教学难点:萃取 四、设计思路 教材“萃取”这部分内容实际包含萃取和分液,另外教材是通过从碘水中提取碘实验来介绍萃取和分液。以往我们都是按照教材这种编排来介绍萃取和分液,最终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二者还是不能理解,经常混淆二者的区别与联系,也不会将它们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现改为通过问题探究和实验探究学习新知识,先学习分液,再学习萃取,最后学习从碘水中提取碘。这样就使得难点得以分解,而且学生能将新旧知实很好的联系起来。在学习每个知识点时,先让学生做探究性实验,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再由实验上升到知识点的学习。这样就更加便于学生学
4、习,学生也因此更加容易理解每个知识点。 五、仪器、药品 铁架台、烧杯、铁圈、分液漏斗(球形、锥形)、试管、试管架、胶头滴管;四氯化碳、碘水、油水混合物。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进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目标 及说明 问题引入 同学们,在前面我们共同学习了过滤、蒸发和蒸馏等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方法,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剩下的两种分离和提纯方法。首先请大家根据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试利用桌上的仪器,对油水混合物进行分离。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和思考,并将自己的方法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比较。 倾听、思考。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实验探究 巡视,对学生交流进行适当的点拨。 实验、讨论。 在实验中发现问题
5、,解决问题。 问题情境 通过实验,同学们利用了哪些方法将油水混合物进行了分离?他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又存在什么样的优缺点? 个别回答:有两种方法,倾倒法和用胶头滴管吸取油层。他们都是利用油水互不相溶来进行分离的。倾倒法较快但不能很彻底分离,而滴管吸取虽效果较好但很慢。 学会总结和分析。 过渡 的确我们需要利用油水互不相溶来进行油水混合物的分离。刚才同学们的两种方法虽能够实现分离,但不是最佳的分离方法。今天我们来学习也是利用刚才的原理来分离油水混合物的方法分液。 倾听、思考。 介绍分液漏斗,演示分液操作(分离油水混合物)。 分液漏斗 球形分液漏斗滴加反应液 锥形分液漏斗分液 分液操作 检查分液漏
6、斗是否漏水; 混合液体倒入分液漏斗,将分液漏斗置于铁圈上静置(如教材p9 图1-8) 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再打开旋塞,使下层液体(水)从分液漏斗下端放出,待油水界面与旋塞上口相切即可关闭旋塞; 把上层液体(油)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倾听、观察和思考。 介绍分液漏斗和分液操作。 实战演练 巡视,指导学生实验和纠正实验中的错误操作。 练习使用分液漏斗分离油水混合物。 掌握分液漏斗的使用和分液操作。 总结归纳 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什么是分液漏斗,也初步学会了分液操作。那么你能否总结出分液的适用分离什么样的混合物? 思考、交流,个别回答:分液适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 学会归纳。 知识介绍 介绍碘水和
7、四氯化碳。 碘水是碘的水溶液,水中由于溶解了碘而溶液颜色呈棕黄色,碘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 四氯化碳是一种有机熔剂,无色液体,不溶解于水,密度比水大。碘在其中的溶解度很大。 倾听。 了解新知。 实验探究 下面,请大家把四氯化碳加入碘水中、振荡,注意观察、比较振荡前后的实验现象,从这个实验你能有什么启发? 实验、观察现象、相互交流。个别回答:振荡前上层棕黄色,下层无色,振荡后上层无色,下层紫红色;碘会从溶解度较小的溶剂中转移到溶解度较大的溶剂中。 培养学生观察与思考的能力。 探索新知 其实刚才大家所做的实验就是从碘水中用四氯化碳萃取碘。那么你能否归纳出萃取的定义呢? 倾听、思考、交流。个别回答:利
8、用溶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溶解度的差别,用溶解度叫大的溶剂把溶质从溶解度较小的溶剂中提取出来的操作叫萃取。 学会归纳。 在萃取中,溶解度较大的溶剂我们把它称做萃取剂,那么可以用作萃取剂的物质有那些特殊的要求?请从刚才的实验进行思考。 思考、交流。个别回答:与原溶剂互不溶;与溶质不发生化学反应;溶质在其中的溶解度远大于溶质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 学会分析,由特殊到一般。 高一化学教案 篇二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钠、铝分别跟O2反应的有关性质 2、了解铝的还原性,掌握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过程与方法: 1、用实验的方法探索和认识钠的性质(跟氧气、水等反应) 2、通过实验了解活泼金属
9、钠、铝与氧气的反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习惯用化学的视角去观察身边的物质。 教学重点 1、钠与氧气、水的反应 2、铝与氧气、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预习纲要 【阅读分析】课本P46图3-2有关金属化学性质的一些实验:分别写出四幅图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铝丝与硫酸铜反应形成铜树、 2、镁条燃烧、 3、铜丝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形成银树、 4、镁条与盐酸反应。 【思考与讨论】归纳:金属共同的化学性质是:通常能与 等发生反应。 课堂导学 一、钠的化学性质 (一)钠与氧气的反应 【实验-1】用镊子夹取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后,用小刀切割绿豆大小一块金属钠,切开金属钠前先观察钠的表面,
10、以便与切后进行比较。切割金属钠在玻璃片上进行。 【实验2】把绿豆大小的金属钠放在石棉网上,并加热。 记录观察的现象:1、刚开始切割面有,迅速变, 生成白色的(化学式为) 解释: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加热时钠首先接着,产生火焰, 生成色的(化学式为)。 该反应化学方程式: (二)钠与水的反应 【实验3】在烧杯中加一些水,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然后把一块绿豆大的钠放入水中。观察现象 实验操作现象原因 用镊子取一块黄豆大小的金属钠,用滤纸吸取其表面的煤油,投入到滴有几滴酚酞的冷水烧杯中 1、钠在水面 上 2、钠成光亮的小球 3、小球在水面上 4、发出的响声,最后小球消失 5、水溶液变色9、钠的密度
11、 10、钠的熔点 11、反应剧烈产生的 推动小球移动 12、反应剧烈并放出大量的热,产生气体 13、有物质生成 实验结论常温下,钠与水剧烈反应,生成和 反应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问】实验室如何保存钠?保存的目的? 二、铝的化学性质 (一)铝与氧气的反应 【实验4】1、用坩埚夹住一小块铝箔(箔厚约0.1mm),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仔细观察。 记录观察现象: 2、取一块铝箔,用砂纸仔细打磨(或在酸中处理后,用水洗净),除去表面的氧化膜,再用坩埚夹住加热至熔化。又有什么现象呢? 记录观察现象: 解释: 【问】这两个实验在操作上的不同点: 铝与氧气反应方程式: 【结论】铝与氧气反应表面生成
12、的致密氧化膜就可以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继续氧化(如铝、镁等)这也正是性质活泼的铝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的原因。 (二)铝和强碱溶液(NaOH)反应:(看视频)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基础过关 一、选择题 1、下列实验室中对于少量Na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 ) A.保存在水中 B.密封,保存在广口瓶中 C.用铝箔包裹,密封在广口瓶中 D.密封,保存在煤油中 2、下列实验描述符合事实的是( ) A.钠暴露在空气中,表面变暗,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钠 B.用坩埚钳夹住打磨过的镁带,在酒精灯上点燃,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产生白色固体 C.用坩埚钳夹住铝箔在酒精灯上点燃,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 D.
13、用坩埚钳夹住铁丝在酒精灯上加热红热,迅速伸进氧气瓶中,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红棕色的固体 3、取一小块金属钠,放在坩埚中加热,下列实验现象正确的描述是( ) 金属钠先熔化;在空气中燃烧,放出黄色火花;燃烧后得白色固体;燃烧时火焰为黄色;燃烧后生成浅黄色固体物质 A. B. C. D. 4、金属钠露置在空气中,在其表面不可能生成的物质是:( ) A.Na2O B.NaOH C.Na2CO3 D.NaCl 5、从生活常识角度考虑,试推断钠元素在自然界中存在的主要形式是: ( ) A.Na B.NaCl C.NaOH D.Na2O 6、下列物质中,有一种物质的颜色与其它三种的颜色不同,这种
14、物质是:( ) A. NaOH B. Na2O C. Na2O2 D. NaHCO3 7、铝在空气中能够稳定存在的原因是:( ) A.铝的活泼性差B.铝的还原性差 C.铝与氧气不反应D.铝表面有氧化膜 8、下列关于金属铝的叙述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Al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B. Al是比较活泼的金属,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表现还原性 C. Al箔在空气中受热可以熔化,且发生剧烈燃烧 D. Al箔在空气中受热可以熔化,由于氧化膜的存在,熔化的Al并不滴落 9、将绿豆大小的钠放入CuSO4溶液中,现象是_。化学方程式_ 课后作业:见练习册 高一化学教案 篇三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
15、能: 1、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让学生知道二氧化碳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并且可与水、石灰水反应等化学性质。 3、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碳对我们生活与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思想。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通过实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概括总结能力。 2、通过师生互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理解并掌握研究实际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二氧化碳性质探究,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化学学科在世界的神奇奥妙,增强学生学习化学学科的热情和自豪感。 2、通过课件的演示和实验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学情分析 学习内容
16、分析: 本节课主要介绍的是二氧化碳的性质。它是在学习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基础上,利用收集到的二氧化碳,去探究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同时根据总结出的二氧化碳的性质去推断二氧化碳的用途,以及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使所学知识为生活服务。 学习者分析: 学生在第一单元里学习了空气,对二氧化碳虽有了解,但二氧化碳具体有哪些性质、以及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并不清楚。二氧化碳是我们生活中比较熟悉的物质,看不见又摸不着的。学生对二氧化碳肯定感兴趣。所以我们要抓住学生渴求对二氧化碳要进行全面了解的心理。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的使用幻灯片,教师并加以引导,通过探究使学生获得知识。
17、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决的措施:利用课件和实验探究,通过师生互动、交流、合作来解决 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 解决措施:通过实验探究,小组合作、交流,师生的互动讨论来解决。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我们知道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很少,仅占空气体积分数的0.03%,但是二氧化碳对人类所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同学们你了解二氧化碳吗?那么今天我们共同来探讨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活动2【讲授】一、通过实验交流、讨论,探究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一)、播放幻灯片2,让学生知
18、道本节的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通过探究初步知道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推断其用途 4、了解二氧化碳对我们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二)、学生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1、播放幻灯3、4、5、7,通过分组实验来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观看幻灯片,按照教师的提示展开实验探究,交流讨论,了解二氧化碳的各种性质。 2、播放幻灯6、8让学生完成表格内容 3、播放幻灯9、10、结合幻灯片中的提示和知识点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教师适时的引导点拨,让学生交流总结,大胆的提出自己的猜想 二、二氧化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状态和广泛的应用 (一)、播放幻灯11、阅读教
19、材p119-121页讨论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自学: 1、空气中氧气的来源 2、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 3、温室效应的产生原因 4、如何防止温室效应的产生 (二)、播放幻灯12、13让学生根据性质推断二氧化碳的应用 二氧化碳的用途 1、用于灭火(讨论:为什么?) 2、人工降雨和制冷剂 3、气体肥料(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4、化工原料 三、观看幻灯片3-12后,让学生带着问题翻开书,与书中的知识相对照幻灯片找出知识遗漏 教师给学生播放幻灯片3-12,同时把每一个幻灯片中的知识点加以强调,对于学生不理解而提出的探究性问题,给予及时的解答,为下一步的教学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
20、析,引导学生讨论、总结。 四、让学生谈本节的收获 引导学生总结,重温二氧化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通过测试强化学生的记忆,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师生交流相互补充。 活动3【活动】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1、二氧化碳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二氧化碳不供给呼吸 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能与水反应 4、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反应 活动4【练习】二氧化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状态和广泛的应用 自学 1、空气中氧气的来源 2、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 3、温室效应的产生原因 4、如何防止温室效应的产生 活动5【测试】课堂测试 检测1:播放幻灯片14,通过实验图回答下列问题: 烧杯C中放有高低不同的燃着的蜡烛,
2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的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和的性质。 检测2 1、地球大气中CO2的含量不断增加的后果主要是( ) A、破坏臭氧层B、使温室效应加剧 C、产生酸雨D、毒害农作物 2、检验久未开启的菜窖内CO2浓度是否太大的正确方法是( ) A、带入一个盛满澄清石灰水的试管 B、带入一杯水 C、带入一个接通电源的手电筒 D、带入一个点燃的油灯或木柴 活动6【作业】课后作业 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具有下述性质: (1)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2)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课时设计课堂实录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1第一学时: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教学活动活动1【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7篇 高一化学 教案 最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