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教案优秀8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二化学教案优秀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化学教案优秀8篇.docx(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二化学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虎知道为朋友们整理了8篇高二化学教案,如果能帮助到您,虎知道将不胜荣幸。高二化学教案 篇一 思路分析: 观察反应前后 的化合价的变化: 。CuSCN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十分清楚,则化合价的变化更不易一一找出,另外氧元素的化合价也发生了变化。因此,该题不宜使用一般方法配平,因SCN- 和HCN中元素化合价较复杂,做起来较麻烦,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地电子总数和还原剂失电子总数是相等的这一规律。根据题中已知条件设未知系数求算。 设 计量数为 , 计
2、量数为 ,根据得失电子数相等,有7x=5y。 所以x:y=5:7,代入后用观察法确定其它物质计量数,最后使各项计量数变为整数,得:10、14、21、10、10、14、7、16。 注:解本题是依据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和还原剂失电子总数是相等的这一规律。本题若用确定元素化合价变化进行配平,需确定 中 为1价,S为2价,1个 应当失去 ,可得相同结果,但做起来较麻烦。 启示: 因中学阶段学生学习的化学反应是有限的,不可能把每一个反应都了解的很透彻,抓住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依据,即可找到解题的切入点。 例3 在强碱性的热溶液中加入足量硫粉,发生反应生成 -和 。生成物继续跟硫作用生成 和 。
3、过滤后除去过量的硫,向滤液中加入一定量的强碱液后再通入足量的 , 跟 反应也完全转化为 。 (1)写出以上各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若有a mol硫经上述转化后,最终完全变为 ,至少需 和 的物质的量各是多少? (3)若原热碱液中含 6mol,则上述a mol硫的转化过程里生成的 中的 值为多少? 选题目的:该题以信息的形式给出已知条件,是培养学生学会提炼题中信息作为解题依据的能力;锻炼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学会学习方法;复习巩固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等知识在解题中的应用。 解析: (1) (2)从氧化还原电子得失关系看,电子得失均在硫元素之间进行。 从 ,
4、失电子;从 ,得电子。 所以 完全转化为 所失电子数与 转化为 所得电子数相等,即: amol amol 由 守恒, 完全转化为 需 和 。 (3)原热碱液中含 ,则反应中消耗 。根据反应、,有 ,所以 。 启示: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服从氧化还原反应规律,这是思考问题的基本方法。凡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计算要考虑得失电子守恒规律的合理应用。 高二年级化学教案设计 篇二 一、教材分析: 1本节课在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乙醇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的第三节常见的两种有机物。学好这一节,可以让学生掌握在烃的衍生物的学习中,抓住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这一中心,确认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普遍
5、性规律,既巩固了烷、烯、炔、芳香烃的性质,又为后面的酚、醛、羧酸、酯和糖类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学会以点带面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生思维能力,带动了学生学习素质的提高。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本课的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掌握乙醇的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 (1)乙醇是醇类物质的代表物,因而乙醇的结构和性质是本节的重点,同时也是本节的难点。 (2)重点、难点的突破,可设计两个突破点: 乙醇结
6、构的特点可通过问题探究、化学计算和分子模型来推导,电脑展示来确定,充分地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使学生在掌握乙醇结构的同时,也学会逻辑推理的严密性; 通过实验探究和电脑多媒体动画演示的办法认识和掌握乙醇的化学性质。 二、教法活用 教学活动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根据这一基本原理我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 1情境激学法,创设问题的意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2实验促学法:通过教师演示,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掌握乙醇的化学性质。 3计算机辅助教学法:运用先进
7、的教学手段,将微观现象宏观化,瞬间变化定格化,有助于学生掌握乙醇化学反应的本质。 4归纳法:通过学生的归纳和逻辑推导,最终确定乙醇的分子结构。 三、教学辅助手段 1、说实验: 乙醇与钠反应,可作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对比实验,且取用的金属钠尽量大小一致,表面积相差不大。 乙醇氧化,铜丝一端卷成螺旋状,以增大催化剂的表面积,使反应速度加快。 2、说现代化教学手段:乙醇主要化学性质可用以下两个方程式作代表: (1)2Na+2CH3CH2OH2CH3CH2ONa+H2 (2)2CH3CH2OH+O22CH3CHO+2H2O 以上二个反应的过程可用电脑动画模拟,以便让学生深刻了解、掌握各反应的本质及断键的部
8、位,让微观反应宏观化。 高二化学教案 篇三 目的要求:掌握中和滴定的原理 初步学会滴定管的正确操作 了解中和滴定的全过程,为学生进行定量实验打下基础。 重点难点:中和滴定的操作 教学过程: 引入 化学定量分析的方法很多,而滴定法是其中最基本、最简单的一种,但是滴定的手段有很多种,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采用不同的滴定方法(如: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络合滴定),而酸碱滴定是滴定法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掌握此种滴定法是化学定量分析的重要手段。 板书 第五节 酸碱中和滴定 一一酸碱中和滴定 1原理 提问 (1)在一定量的碱溶液中,滴加酸,正好中和时,碱和酸应该有什么定量关系? 引出 H+ +
9、 OH = H2O(中和反应实质) n(H+)= n(OH-) 根据此种关系,我们可以通过酸碱相互反应来测知未知液浓度 (2)不同酸碱的定量关系 HCl + NaOH = NaCl + H2O 1mol 1mol 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1mol 2mol H3PO4 + 3NaOH = Na3PO4 + 3H2O 1mol 3mol (3) 溶质的物质的量(mol)=物质的量浓度(mol/L)x溶液体积(L) n = cV 阅读 在酸碱中和反应中,使用一种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溶液跟未知浓度的碱或酸溶液完全中和,测出二者的体积,根据化学方程式中酸和碱的物
10、质的量的比值,就可以计算出碱或酸的溶液浓度。 例题1 在未知浓度氢氧化钠溶液0.23L,需加入0.11mol/L的盐酸溶液0.29L才能完全中和。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板书 (1) (1) 定义:用已知物质的量的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 (在化工生产和化学实验中,经常需要知道某种酸或减的标准浓度,例如:在实验室有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溶液,怎样测定他们的准确浓度呢?这就需要利用上述酸碱中和反应中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来测定。) 高二年级化学优秀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有利于化学反应的自发进行,但H0不是判断反应自发的标志。 2、知道S
11、0有利于化学反应的自发进行,但不是判断反应自发的标志。 3、知道化学反应的是否自发同时取决于H和S两个因素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体验“化学实验”与“角色扮演”的活动过程,在活动中观察、描述、分析、推理和判断现象与结论。 2、了解科学探究方法中的重要手段“证伪”和“证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逐步形成从科学原理的角度认识身边事物和变化的世界观。 2、基于“熵增原理”的类比,体验环境保护与低碳生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学习内容分析】 学习内容是本课题教学实施中的主体部分,结合已经确立的教学目标,以人教版化学选修4教科书为蓝本,本着“源于教科书但不拘泥于教科书,用教科书教”的原则,选择主
12、要学习内容。基于学生对化学反应的方向问题(即化学反应是否自发)认识的缺乏,教学设计中引入一些物理变化的过程来帮助学生联想和构建关于自发过程的典型特征,结合焓变与熵变从实验探究中分析影响化学反应是否自发的影响因素。在探究焓变和熵变因素的影响过程中引入“证明”与“证伪”的科学探究方法,丰富科学探究的手段。最后,结合“熵增原理”与“体验活动”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并结合当下环境保护与低碳生活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实现在化学教学中的环境教育,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 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重难点) 教法分析 学法分析 焓变对化学反应自发过程的影响 (教学重点) 1、演示法:视频建立感性认知 2、讨论法
13、:分析推理探究假设 3、探究法:实验证明或证伪 4、讨论法:得出探究结论 利用推理和归纳的分析方法,结合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了解焓变对化学反应自发过程的影响。 熵变对化学反应自发过程的影响 (教学难点) 1、演示法:活动建立感性认知 2、讲授法:介绍熵变概念 3、讨论法:分析推理探究假设 4、探究法:实验证明或证伪 5、讨论法:得出探究结论 利用归纳和演绎的逻辑分析方法,利用常见的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学习熵变对化学反应自发过程的影响。 熵变与环境保护 (教学重点) 1、活动体验法:角色扮演 2、讨论法:环境保护与低碳生活或的必要性 从体验活动中感受熵增原理的简单应用,进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
14、观、生活观。 高二化学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如何应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选择合成氨的适宜条件。 (2)了解合成氨生产的一般流程和反应原理、反应条件等。 2能力和方法目标 (1)通过合成氨生产条件的分析和选择,使学生了解应化学原理选择化工生产条件的思路和方法。 (2)通过用化学反应速率理论、化学平衡理论选择合成氨反应条件,培养知识的综合应用和归纳能力。 (3)通过合成氨对工业、农业等领域的重要作用的教育,让学生理解化学对于改善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课堂练习: 1在现代无机化工、有机化工、生物化工等生产中,大多数产品的合成往往需要使用的主要化学反应条件
15、是()。 (A)高温(B)高压(C)催化剂(D)高温、高压、催化剂 2将 V 1 L的H 2和 V 2 L的N 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达到平衡后,混合气体总体积为 V 3 L(气体体积均在相同条件下测定),则生成NH 3的体积是()。 (A)( V 1 + V 2 -V 3)L(B)( V 1 +V 2 +V 3)L (C)( V 1 + V 2 -2 V 3)L(D) V 3 -( V 1 + V 2)L 3在某合成氨厂合成氨的反应中,测得合成塔入口处气体N 2 、 H 2 、 NH 3的体积比为6:18:1,出口处气体N 2 、 H 2 、 NH 3的体积比为9:27:8,则氮的转化率为
16、()。 (A)5%(B)50%(C)25%(D)20% 4下面是合成氨的简要流程示意图(如图2-4-1): 沿x路线回去的物质的是()。 (A)N 2和H 2(B)催化剂(C)N 2(D)H 2 5工业上用氨和二氧化碳反应合成尿素。已知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与水反应产生H 2和CO 2,H 2是合成氨的原料,CO 2供合成尿素用。若从充分利用原料的角度考虑,选用_物质作原料较好。 (A)CO(B)石油脑(C 5 H 12 、 C 6 H 14)(C)CH 4(D)焦炭 6在一定条件下,合成氨反应达到平衡后,混合气体中NH 3的体积分数为25% 。若反应前后条件保持不变,则反应后缩小的气体体积
17、与原反应物体积之比是()。 (A)1:5(B)1:4(C)1:3(D)1:2 7在3H 2 + N 22NH 3反应中,使用催化剂的理由是()。 (A)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没有催化剂该反应不能发生 (C)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D)遏止逆反应的发生 8总压强为3.0 10 7 Pa时,氮氢混合气体(体积比为1:3)通入合成塔,反应达平衡时的压强降为2.5 10 7 Pa 。则平衡时混合气体中氨的体积分数为()。 (A)35%(B)30%(C)25%(D)20% 9将2LN 2和6 LH 2充入密闭容器里反应,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的体积为7.2L,计算: (1)平衡时,混合气体里各气体物质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化学教案 优秀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