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第六章第二节《密度》教学设计(9篇)_1.docx
《物理第六章第二节《密度》教学设计(9篇)_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第六章第二节《密度》教学设计(9篇)_1.docx(3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物理第六章第二节密度教学设计(9篇)物理第六章第二节密度教学设计下面是书包范文为您整理的物理第六章第二节密度教学设计(9篇),希望能够给大家的写作带来一些的帮助。物理第六章第二节密度教学设计 篇一 一、质量 1、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用m表示。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质量的单位:千克(kg),常用单位:吨(t)、克(g)、毫克(mg)。1t=1000kg1kg=1000g1g=1000mg 2、天平是实验室测质量的常用工具。当天平平衡后,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3、天平的使用:注意事项:
2、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天平所能称的最大质量);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镊子,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在天平的盘中。托盘天平的结构:底座、游码、标尺、平衡螺母、横梁、托盘、分度盘、指针。使用步骤: 放置天平应水平放置。 调节天平使用前要使横梁平衡。首先把游码放在标尺的“0”刻度处,然后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移向高端),使横梁平衡。 称量称量时应把被测物体放天平的左盘,把砝码放右盘(先大后小)。游码能够分辨更小的质量,在标尺上向右移动游码,就等于在右盘中增加一个更小的砝码。 二、密度 1、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的
3、质量一般不同,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 2、一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物质不同,其比值一般不同,这反映了不同物质的不同特性,物理学中用密度表示这种特性。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的公式:=m/v 密度千克每立方米(kg/m3) m质量千克(kg) v体积立方米(m3) 密度的常用单位g/cm3,g/cm3单位大,1g/cm3=1.0103kg/m3。水的密度为1.0103kg/m3,读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3、密度的应用:鉴别物质:=m/v。 测量不易直接测量的体积:v=m/。
4、测量不易直接测量的质量:m=v。 三、测量物质的密度 1、量筒的使用:液体物质的体积可以用量筒测出。量筒(量杯)的使用方法: 观察量筒标度的单位。1l=1dm31ml=1cm3 观察量筒的最大测量值(量程)和分度值(最小刻度)。 读数时,视线与量筒中凹液面的底部相平(或与量筒中凸液面的顶部相平)。 2、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只要测量出物质的质量和体积,通过=m/v就能够算出物质的密度。质量可以用天平测出,液体和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可以用量筒或量杯来测量。 物理第六章第二节密度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5、2、知道密度是物质特性,在一定条件下,同种物质密度是一定的; 3、初步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概括、归纳物理概念的能力; 重难点: 1、理解密度的概念; 2、密度单位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辨认物质,在现实生活中,如根据颜色辨别红色墨水和水,根据气味辨别水和酒精,此中颜色和气味是物体所具有的特性,可以据以区分不同物质。 如何区分外观上相同的不同物质: 如:体积一样的铁块和铜块; 质量一样的水和酒精。 提出:有时仅仅根据物质的形态、颜色、气味和外部特征,很难鉴别不同物质,需要找出物质的其他特征密度。 二、实验(密度概念的建立) 取体积为10立方厘米的铁块和铝块各三块,用天平分别称出它
6、们的质量,其结果如下: 分析实验数据可得: 1、对同一种物质,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即两块铁的体积是一块铁的体积的2倍;二块铁的质量是一块铁质量的2倍;两块铁和一块铁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 2、对不同物资,体积相同时,它们的质量不等,即它们的m/v值不同; 3、质量跟体积的比值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不同种类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不同,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体的特性。 三、密度 1、密度的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密度的公式: 知道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由密度定义可得到计算密度的公式: 密度=通常用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公式变为:m/V 辨析: a、物
7、质的密度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b、物质的密度跟它的体积成正比; c、物质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 d、物质的密度跟它的质量、体积无关,物理教案物理教案密度。 3、物理意义:铝的密度2.7103kg/m3物理意义:表示每立方米的铝的质量是2.7103千克。 练习:质量为3千克,密度为8.8103kg/m3,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将它截去一半,剩余的密度是_;如果再截0.5千克,则密度为_。 4、密度的单位 密度的单位四由质量单位和体积单位组成; 在国际单位中,密度的单位是:千克/米3,符号:kg/m3,读作:千克每立方米;常用单位:克/厘米3,符号:g/cm3。 5、密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单位换算依
8、先换后算的原则 例:铜的密度是8.9103千克/米3,等于多少克/厘米3? 解:8.9103千克/米3=8.9103=8.9克/厘米3 练习:金=19.3103kg/m3=_g/dm3; 银=10.5103kg/m3=_g/cm3。 四、总结 1、对同一种物质,质量和体积成正比; 2、密度是表示物体特性的物理量,和质量、体积无关; 3、密度是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 4、密度:m/V; 5、密度的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 五、布置作业。 物理第六章第二节密度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2、知道密度是物质特性,
9、在一定条件下,同种物质密度是一定的; 3、初步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概括、归纳物理概念的能力; 重难点: 1、理解密度的概念; 2、密度单位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辨认物质,在现实生活中,如根据颜色辨别红色墨水和水,根据气味辨别水和酒精。此中颜色和气味是物体所具有的特性,可以据以区分不同物质。如何区分外观上相同的不同物质:如:体积一样的铁块和铜块;质量一样的水和酒精。提出:有时仅仅根据物质的形态、颜色、气味和外部特征,很难鉴别不同物质,需要找出物质的其他特征密度。 二、实验(密度概念的建立)取体积为10立方厘米的铁块和铝块各三块,用天平分别称出它们的质量,其结果如下:分析实验数据可
10、得: 1、对同一种物质,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即两块铁的体积是一块铁的体积的2倍;二块铁的质量是一块铁质量的2倍;两块铁和一块铁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 2、对不同物资,体积相同时,它们的质量不等,即它们的m/v值不同; 3、质量跟体积的比值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不同种类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不同,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体的特性。 三、密度 1、密度的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密度的公式:知道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由密度定义可得到计算密度的公式:密度=通常用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公式变为:m/V 辨析: a、物质的密度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b、物质的密度
11、跟它的体积成正比; c、物质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 d、物质的密度跟它的质量、体积无关。 3、物理意义:铝的密度2.7103kg/m3物理意义:表示每立方米的铝的质量是2.7103千克。练习:质量为3千克,密度为8.8103kg/m3,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将它截去一半,剩余的密度是_;如果再截0.5千克,则密度为_。 4、密度的单位密度的单位四由质量单位和体积单位组成;在国际单位中,密度的单位是:千克/米3,符号:kg/m3,读作:千克每立方米;常用单位:克/厘米3,符号:g/cm3。 5、密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单位换算依先换后算的原则例:铜的密度是8.9103千克/米3,等于多少克/厘米3
12、解:8.9103千克/米3=8.9103=8.9克/厘米3练习:金=19.3103kg/m3=_g/dm3;银=10.5103kg/m3=_g/cm3。 四、总结 1、对同一种物质,质量和体积成正比; 2、密度是表示物体特性的物理量,和质量、体积无关; 3、密度是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 4、密度:m/V; 5、密度的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 物理第六章第二节密度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知道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单位; 2、会用密度公式解决简单的计算问题; 3、学习根据器材设计实验及采用类比方法进行物理知识归纳的方法。 教具:天平、不同体积的石块、相同体积的木块和铁块、相同体积的两铜块、体积不
13、同的两木块。有关密度知识的文献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用生活实例,创设情境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铁比木头重,木头比棉花重,事实上是这样吗?任何理论上的说法都必须经过实验的验证才能成为真理,这里我们一起来通过实验研究这些说法的可信度,但老师今天上课前准备不够充分,在所拿来的器材中只有天平,没有砝码,这里有两块体积相等的木块和铁块,怎样使用老师所提供的器材,比较它们的质量大小呢?请同学们设计一个方案。 (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教师组织评估,并依据学生提供的方案比较相同体积的木块和铁块,体积大的木块和体积小的铁块的质量大小,得出结论:铁比木头重的说法不一定是正确的。) 二、情境分析,提出猜想 师:哪么,
14、在什么情况下方可肯定铁比木头重呢? (学生讨论得出猜想之一: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 师:哪么,我们可以进一步猜想,不同体积的相同物质,质量是否相同呢?相同体积的同种物质,质量是否相同呢? (学生进一步讨论得出猜想之二:不同体积的相同物质,体积大的质量大;猜想之三:相同体积的同种物质,质量相同。) 师:老师在课前,准备了一些实验器材,请同学们根据这些器材,设计实验来验证我们的三个猜想, 三、设计方案,实验验证 (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由教师组织进行方案评估,然后由学生采用最合理的方案 进行实验,实验过程教师注意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 四、查阅资料,得出结论 (教师了解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的
15、结论:1、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2、不同体积的同种物质,体积大的质量大;3、相同体积的同种物质,质量相同。然后肯定,这些结论是正确的,实际上这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这种特性前人忆经为我们总结出来了,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查阅资料,找到这种特性叫什么,是怎样定义的。) 师:这种特性叫什么?是怎样定义的? 生:这种特性叫密度,定义是: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 五、类比分析,学习密度的公式及单位 师:请同学们回忆,我们在速度学习中,对速度的定义与今天所学密度定义是否有 相似之处,如果有相似的地方,请同学们比较两个定义,尝试写出计算密度的公式,并根据公式得出密度的单位。 (学生相互讨
16、论,然后得出密度的公式及单位。教师了解学生讨论的结果。教师讲 解密度单位的换算:1Kgm-3=10-3g/cm-3) 六、例题解答,巩固密度公式及单位应用 例题:一铁块的质量是1.97t,体积是0.25m3。铁块的密度是多大? (学生讨论并解答,教师提问并采用投影或多媒体展示解答过程。) 七、巩固归纳 师:请同学们回顾本节课我们通过实验、类比等方法,获得了哪些知识,然后归纳出来。 生、第一、我们知道了不同物质质量一般不同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这种特性叫密度,因此,密度的定义是: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第二、我们通过类比知道了密度的计算公式及单位,公式是:密度=质量/体积,单位是:Kgm-3,常用单
17、位还有g/cm-3,两者的换算关系是:1Kgm-3=10-3gcm-3;第三,我们掌握了利用密度公式计算物质密度的方法,首先统一单位,然后应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 师:今天我们又一次经历了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通过这次探究我们不仅获得了有关密度的基本知识,不进一步理解了如何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并知道了一种物理学研究方法类比法,希望同学们注意,在今后的学习中还会进一步应用。 密度的教学设计 篇五 二、教学重点:学习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三、教学难点:从实验原理、仪器使用、实验步骤安排、记录数据到根据数据得出结果对学生进行全面实验能力的训练 四、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 1、教师出示一块
18、长方体铁块,要测量这个铁块的密度,需要测量哪些量?怎样测量? 2、出示任意形状的小石块和装在杯中的盐水,能否用测长方体铁块密度的方法测这块石块和盐水的密度呢? 合作探究: 量筒的使用: 观察量筒回答课本第12页“信息快递”中的问题; 学生交流使用方法。 3、如何测固体体积的方法 4、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 2 - 蜡块的体积。 沉锤法:用细线将一个钩码系在蜡块下面,用细线吊着蜡块和钩码放入量筒,钩码先浸没在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1,然后钩码和蜡块一起浸入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V2与V1的差值就是蜡块的体积。 学生分组实验并交流结果。 密度教学设计
19、教学目标:1、知道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单位; 2、会用密度公式解决简单的计算问题; 3、学习根据器材设计实验及采用类比方法进行物理知识归纳的方法。 教具:天平、不同体积的石块、相同体积的木块和铁块、相同体积的两铜块、体积不同的两木块。有关密度知识的文献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用生活实例,创设情境 4 - 验来验证我们的三个猜想, 三、设计方案,实验验证 四、查阅资料,得出结论 师:这种特性叫什么?是怎样定义的? 生:这种特性叫密度,定义是: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 五、类比分析,学习密度的公式及单位 师:请同学们回忆,我们在速度学习中,对速度的定义与今天所学密度定义是否有 相
20、似之处,如果有相似的地方,请同学们比较两个定义,尝试写出计算密度的公式,并根据公式得出密度的单位。 六、例题解答,巩固密度公式及单位应用 例题:一铁块的质量是,体积是。 6 - 类比法,希望同学们注意,在今后的学习中还会进一步应用。 密度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实验是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应引导启发学生自己分析实验应当测量的物理量以及选择的仪器,并进而明确实验的原理。本节实验能力的培养重点放在实验设计能力上,因而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据实验原理,实验所选择的仪器以及实验要测定的对象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步骤,自己设计实验表格,并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出物质的密度。这是一个测定性实验,通过这
21、一实验学生明确实验原理,加深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并通过实验学生能根据给定的仪器进行实验设计、进行表格设计、以及动手操作。本节实验所需仪器设备较多,通过本节课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工作习惯,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团队精神。用2课时。 8 - 1、通过探究活动。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所拓展。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学生乐于用实验方法探索物理现象中的规律。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密度的概念、测量和应用;比值定义法的实验方法。 2、教学难点: 学生亲自动手、合作获得多种物质的多组数据,进行归纳总结,得出密度的概念。 五、学习情境设
22、计: 故事情境引入,问题情境引导思考进入探究、合作学习之中。 六、教学媒体资源的设计:在多媒体教室进行 ;采用PPT课件;多组实物的天平、量筒、木、铁;实验表格。 七、教学策略与活动设计:采用讲授法、实验法、协作式、问题解决式多种策略组合的教学模式 10 - 必须要向下按着木块才能把它浸到水里。这表明浮力与物体的排水量有关,而不是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物体在水中感觉有多重一定与水的密度有关。阿基米德在此找到了解决国王问题的方法,问题的关键在于密度。如果皇冠里面含有其他金属,它的密度会不相同,在重量相等的情况下,这个皇冠的体积是不同的。把皇冠和同样重量的金子放进水里,结果发现皇冠排出的水量比金子的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密度 物理 第六 第二 教学 设计 _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