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4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4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4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4篇)三年级苏教版上册语文教案 篇一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教学要求: 1、认识“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晶”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体会隐喻的写作方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4、学习作者善于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教学重难点:学习作者善于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我们每天走在上学、放学的路上,你有没有发现路途上美丽的风景?本文作者就发现了上学路上的美丽风景,让我们随作者一起去学会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2、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2、。 3、作者简介:张秋生,诗人、儿童文学家,1939年8月生于上海,天津市静海县人,长期从事少儿报刊编辑工作,曾任少年报社总编辑,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创作集童话、诗歌、散文于一体的文学作品,作品抒情、幽默,篇幅短小,富有儿童情趣和内涵,颇受小读者喜爱。本课就选自张秋生的童话集小巴掌童话。 4、法国梧桐:大量传入我国约在上世纪一、二十年代,主要由法国人种植于上海的租界内,故称为“法国梧桐”,简称“法桐”或“法梧”。叶子有5个叶尖,少有3个或7个,叶子长宽差不多。正式的名称叫“三球悬铃木”,属落叶乔木,是世界的优良庭荫树和行道树,有“
3、行道树”之称。 二、自读课文,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认读生字,指正字音。 3、边读边思考:金色巴掌指的是什么? 三、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用横线标出来。 2、课文分几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3、通过上下文你理解了哪些词语? 四、交流课文内容。 1、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2、提出自己的疑问(简单问题当堂解决,解决不了留待进一步读书解决。) 五、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记忆生字,提醒学生与熟字区分比较。 3、书写点拨。 4、写生字和词语,当堂展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用多种方
4、式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语段。 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从哪里可以看出门前水泥道的美?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2、小组内合作交流。 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3、采用指名读、比赛读等方式激励学生朗读。 4、比喻就是打比方,就是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借助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把一物当作另一物来写。如,本文中“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使人一目了然,形象生动。 5、你能说一个打
5、比方的句子吗? 6、短文描写的是什么季节?这个季节还有什么样的美景? 三、交流感悟,丰富想象。 1、“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多美的发现啊!你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指名说一说。 四、总结感受。 1、这篇课文描写了上学路上水泥道的美。秋天一夜风雨过后天放晴了,“我”在上学路上,发现水泥道上布满了落叶,通过比喻的手法详细描写了水泥道的美,最后动情地赞赏了水泥道的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上学路上水泥道的美。 五、拓展练习。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 (2)梧桐树的落叶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 (3)棕红色的小雨靴像两只
6、棕红色的小鸟。 (4)我还知道:_像_。 2、照样子写词语。 (湿漉漉)的水泥道(亮晶晶)的水洼 (绿油油)的麦苗(青灵灵)的树叶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二 拉萨的天空这一课围绕着一个“蓝”字展开描写,文章意境优美,比喻丰富,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新鲜的词语和句子和新颖的表达方法理解起来有些困难。所以文章的重点应该放在以感受拉萨天空的蓝为基础,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上。而课文的中心段落是第一、二两个自然段,解决这两个自然段的难点,课文的其他难点就迎刃而解了,所以就以精读课文为案例对本课稍作分析。 一、教师配乐范读课文。(教师必须先让自己沉浸其中,并感染学生,激励他们产生读好文章的愿望。) (一)
7、学习第一自然段 1、播放拉萨的天空的录像,问学生:你看到了的拉萨是什么样的?(学生的回答多种多样,有说天空很蓝的,也有说草地、牛羊、房屋的,让学生尽情的说。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看看课文的描写。) 2、出示句子: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象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1)学生轻声读句子,师问:从这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2)指名回答,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教师趁机板书:湛蓝、透亮) (3)朗读感悟:学生再朗读句子,注意加点的词(湛蓝、透亮),让学生边读边想象。 师:同学们,既然拉萨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那我们一起再去看看吧
8、! 3、第二次看录像,再次体会拉萨天空的湛蓝和透亮。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让学生们自由大声的朗读第二自然段,给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画上波浪线,再读给同伴听,互相提提意见。 2、指名读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3、分别出示学生读出的句子: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 指名读句子,这句话让你想到了什么?(教师做适当引导,帮助学生理解)(这一句是难点,学生的理解有很多,让他们自由的说说,讨论讨论,不必太过追究,只要抓住天空的湛蓝和纯净就可以了。) 教师可以指导朗读:拉萨的天空是那么蓝,仿佛一切事物都被这蓝所浸润、包容,走进拉萨就像是走进了仙境。 4、怪不得人们说(出示句
9、子)“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 自由读句子,问学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学生的回答有两种:一种认为是蓝天倒映在水中,人们捧起水来洗脸就像捧起了蓝天一样;另一种,蓝天已经蓝的像水了,让人忍不住想捧起蓝天来洗脸。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的说,不必太过追究,只要学生理解这句话就是赞美拉萨的天空很蓝就可以了。) 指导朗读,指名读。 5、出示句子: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指名读句子,从哪些地方你体会到了拉萨天空的蓝? 指名回答,映衬纯净对照明洁 (板书:白云纯净草地明洁) 指导朗读。 6、齐读第二自然段。指导学生读好第二自然段,并请学生有感情
10、的朗读。有条件的话可以让学生配乐朗读,激发他们朗读的激情。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三 麻雀 教学目标 1.认识“嗅、奈、煞”等7个生字,会写“嗅、呆、奈”等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及课文的写作顺序。 3.通过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掩护小麻雀、勇敢地与庞然大物猎狗搏斗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同情、爱护弱小者,藐视、不畏惧庞然大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欣赏老麻雀是如何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 教学难点: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即母爱的力量,使弱小战胜强大。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教具准备:
11、课件 教学设计 一、启发谈话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百多年前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写的一篇文学作品的片段。屠格涅夫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有许多机会接触大自然,使他深深地爱上了大自然,他的作品常常反映他对农奴的同情,对大自然的热爱。今天学习的麻雀就是其中的一篇。(板书:麻雀)(课件出示2) 二、自学引导学生了解大意 1.先自读课文,看有几个角色?要搞清楚人物关系,谁是弱者,谁是庞然大物? (板书:小麻雀老麻雀猎狗) 2.你还读懂了什么? 三、再自学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提示:(课件出示3) (1)“我”走在林荫道上发生了什么事? (2)猎狗想怎么样? (3)老麻雀是怎么对付的? 小麻雀掉下来 老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教版 三年级 上册 语文教案 优秀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