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共22页).doc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共2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共22页).doc(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基本情况:1.课程名称:政治经济学2.英文名称: Political Economics3.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4.学 分:4 学 时:685.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6.先修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7.考核形式:考试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政治经济学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是学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知识的入门课程。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但要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观点,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主义实质,把握反映社会化大生产客观要求的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全面认识资本运行经济运行的基本问题,把
2、握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以及认识在这一趋势下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变化与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新问题,更应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科学分析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各种问题,提高认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便为学习经济类学科的各门课程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课时内容及学时分配表章节教学内容学时数课内讲授实践(实验)第一章导论44第二章商品和货币66第三章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22第四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11第五章资本和剩余价值66第六章资本积累及其历史趋势44第七章资本的循环和周转44第八章社会资本再生产66第九章资本主义的分配1010第十章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其发展22第十一章垄断资本资本
3、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22第十二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发展11第十三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经济制度22第十四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体制改革44第十五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22第十六章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行44第十七章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22第十八章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22第十九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与宏观调控44合 计68683、 参考教材与书目(一)参考教材宋涛主编,政治经济学(第10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二)参考书目1.吴树青、逄锦聚、洪银兴等主编,政治经济学(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2.程恩富,现代政治经济学
4、(第2版),上海:上海财大出版社,2006年版.3.马克思,资本论1、2、3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4.逢锦聚,政治经济学热点问题争鸣,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5.张维达,政治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6.吴易风,当前经济理论界的意见分歧,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0年版.7.马洪,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发展出版社,1993年版.8.宋则行,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辽宁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9.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战略与实施,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年版.10.周绍朋,新世纪的国有企业改革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四、教学内容安排
5、第一篇 政治经济学一般理论 第一章 导论【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历程,理解并掌握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及研究方法,从而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一个正确而全面的认识。【教学重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教学难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内容】第1节 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 一、经济和经济学二、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和演变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第二节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一、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二)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
6、学的研究对象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一)经济规律的内涵(二)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和特点(三)经济规律的类型第三节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一、唯物辩证的研究方法二、科学抽象法三、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方法四、其他方法第四节 政治经济学的性质和意义一、政治经济学的性质(一)阶级性(二)科学性二、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一)为认识和研究现代资本主义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寻求指导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经济理论(三)为学习其他经济学科奠定理论基础【参考书目及文献】1.程恩富主编,现代政治经济学(第2版),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2.沈爱华、袁春辉,政治经济学原理与务实(第2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
7、13年版.3.吴树青、逄锦聚、洪银兴等主编,政治经济学(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第二章 商品和货币【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准确地理解商品、商品经济及货币等经济范畴,深刻领会和把握马克思的价值论和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和核心思想,理解货币的本质和职能,从而增强继承和发展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的自觉性和能力。【教学重点】商品及其内在矛盾;商品价值量;货币的本质【教学难点】劳动价值论;货币流通规律【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教学内容】第一节 商品及其内在矛盾一、商品经济二、商品及其属性三、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四、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1、 商品价值的构
8、成与创造(一)商品价值的构成(二)商品价值的创造二、商品价值量的决定(一)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二)商品价值量同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关系(三)商品的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第三节 货币一、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二、货币的本质和职能三、货币的形式四、货币的的流通规律 【参考书目及文献】1.程恩富主编,现代政治经济学(第2版),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2.沈爱华、袁春辉,政治经济学原理与务实(第2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3.吴树青、逄锦聚、洪银兴等主编,政治经济学(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4.马克思,资本论1、2、3卷,人民出版社,1
9、975年版.第三章 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及市场经济的特征,明确市场机制、市场体系及其在市场调节中的作用,以及市场格局的形成,理解并掌握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作用。【教学重点】市场经济的作用及特征;价值规律的内容及作用【教学难点】市场经济的作用及特征;价值规律的内容及作用【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内容】第一节 市场经济一、市场经济及其特征二、市场机制和市场调节三、市场体系和市场格局第二节 价值规律一、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二、价值规律的作用 【参考书目及文献】 1.程恩富主编,现代政治经济学(第2版),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10、,2006年版.2. 吴树青、逄锦聚、洪银兴等主编,政治经济学(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3.逢锦聚,政治经济学热点问题争鸣,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4.张维达,政治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二篇 资本主义经济第三章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发展变化过程以及现代资本主义的新特点,启发学生用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认识与分析资本主义的过去、现在及将来。【教学重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教学难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内容】1、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一
1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最初的产生(二)商业的发展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起到促进作用(三)资本的原始积累加速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初步确立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二)产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完全确立三、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参考书目及文献】 1.程恩富主编,现代政治经济学(第2版),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2.沈爱华、袁春辉,政治经济学原理与务实(第2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3.吴树青、逄锦聚、洪银兴等主编,政治经济学(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第四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理解并掌
12、握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条件和途径、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理解并掌握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剩余价值的源泉、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以及剩余价值规律,从而对剩余价值理论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能运用它来分析当今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新变化。【教学重点】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条件;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剩余价值的源泉;剩余价值规律【教学难点】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条件;剩余价值规律【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教学内容】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一、资本的总公式及矛盾(一)资本的总公式(二)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及其解决二、劳动力成为商品(一)劳动力的内涵及成为商品的条件(二)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三)劳动力成为商
13、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第二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一)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二)价值增殖过程二、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一)资本的本质(二)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三、剩余价值率(一)剩余价值率的概念(二)剩余价值率的计算公式第三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一、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一)绝对剩余价值的概念(二)工作日的最低界限和最高界限(三)工作日长度的确定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一)相对剩余价值的概念(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三)超额剩余价值三、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的相互关系四、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五、剩余价
14、值规律(一)剩余价值规律的内容(二)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参考书目及文献】1.程恩富主编,现代政治经济学(第2版),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2.沈爱华、袁春辉,政治经济学原理与务实(第2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3.吴树青、逄锦聚、洪银兴等主编,政治经济学(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4.马克思,资本论1、2、3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五章 资本积累及其历史趋势【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与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理解并掌握资本有机构成的内涵与相对人口过剩的成因,从而深刻领会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和资本积累对
15、无产阶级命运的影响。【教学重点】资本积累的原因及本质;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的关系;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教学难点】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教学内容】第一节 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一、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一)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概念(二)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特点二、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一)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概念(二)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特点三、资本积累(一)资本积累的概念(二)资本积累的实质和必然性(三)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第二节 资本有机构成和相对人口过剩一、资本有机构成(一)资本有机构成的概念(二)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
16、趋势二、个别资本增大的方式(一)资本积聚(二)资本集中(三)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的关系三、相对过剩人口(一)相对过剩人口的概念(二)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三)相对过剩人口的形式(四)相对过剩人口对资本主义生产的意义第三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和历史趋势一、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二、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总趋势【参考书目及文献】1.程恩富主编,现代政治经济学(第2版),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2.逢锦聚,政治经济学热点问题争鸣,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3.张维达,政治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4.吴树青、逄锦聚、洪银兴等主编,政治经济学(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
17、版.第六章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三种职能形式、三种循环形式,理解产业资本实现循环的两个条件、理解并掌握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教学重点】产业资本实现连续循环的条件;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教学难点】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内容】第一节 资本的循环一、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二、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三、产业资本实现连续循环的条件四、资本是一种运动第二节 资本的周转一、资本的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二、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
18、素(一)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二)生产资本的构成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三、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四、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一)影响预付资本的数量(二)影响年剩余价值的数量(三)影响年剩余价值率的高低【参考书目及文献】1.程恩富主编,现代政治经济学(第2版),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2.沈爱华、袁春辉,政治经济学原理与务实(第2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3.吴树青、逄锦聚、洪银兴等主编,政治经济学(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4.马克思,资本论1、2、3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七章 社会资本再生产【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社会资本简
19、单再生产及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能够理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教学重点】社会总产品以及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社会再生产的实现过程及实现条件;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教学难点】社会再生产的实现条件;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原因【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内容】第一节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一、单个资本和社会资本二、社会总产品和社会生产部门的分类(一)社会总产品的概念(二)社会生产部门的分类三、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第二节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实现一、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一)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二)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二、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
20、(一)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二)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过程(三)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四)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与经济周期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二、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一)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原因(二)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阶段三、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再生产周期的特点(一)经济危机的同期性和非同期性交错出现(二)经济危机的严重程度起伏较大(三)再生产周期各阶段的交替进程不甚明显,各阶段的特征有所减弱(四)生产能力过剩和大量失业成为再生产周期中的经常现象(五)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的联系
21、日益密切【参考书目及文献】1.程恩富主编,现代政治经济学(第2版),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2.沈爱华、袁春辉,政治经济学原理与务实(第2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3.吴树青、逄锦聚、洪银兴等主编,政治经济学(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4.马克思,资本论1、2、3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八章 资本主义的分配【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正确理解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与资本家之间、不同部门的资本家之间以及资本家与地主之间的分配关系,使同学认识资本主义分配关系的实质。【教学重点】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各种形式、它们的本质与现象间的关系;资本和剩余价值如何转
22、化为它们的具体形态【教学难点】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资本主义地租【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教学内容】第一节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一、工资的本质二、工资的基本形式三、工资的数量变动趋势第二节 利润和平均利润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三、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第三节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一、商业资本二、商业利润三、商业流通费用及其补偿四、商业资本家对商业店员的剥削第四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一、借贷资本的形成和本质二、利息和利息率三、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四、股份公司(一)股份公司的产生和功能(二)股份公司的组织形式和法人治理结构(三)股票和股息(四)股票价格五、信用在资本主义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政治经济学 教学大纲 2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