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精品教案5篇.docx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精品教案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精品教案5篇.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精品教案5篇以师为朋,德高为范,以生为友,身正为师,以校为家,政勤为上。下面是虎知道整理的5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精品教案,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精品教案 篇一 一、教材分析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该课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也是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是学生了解古代中国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题材,也是学生借古看今,深切认识改革开放是振兴中华民族重要战略的好课例。 二、学生分析 前面已经学习了“动荡的春秋时期”,学生对春秋战国的社会形势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知道王室衰微,诸
2、侯纷争四起。但是七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历史,历史知识欠缺,对于史料的分析能力不强,无法理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战国七雄、商鞅变法等基本史实,感知战国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辩证地认识战国时期的诸侯兼并战争。 过程与方法:识读战国形势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通过材料研读,学会论从史出的史学方法,通过商鞅变法的开放性讨论,培养学生唯物主义史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改革促进国家强大和进步,学习商鞅不畏强权,勇于改革的精神;通过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培养爱国情怀和国家认同感。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商鞅变法 难点:理解战国时期在政治、经济等方
3、面逐渐完成了社会转型 五、教学方法 自主阅读法、合作探究法、情境教学法 六、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搜集相关图片或影视资源。 学生准备:提前预习课文、了解相关背景知识、收集资料。 七、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创设问题情境“一个奴隶主的烦恼”: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让我开垦的私田增多,我成了一个大地主,但是,我的私田都是非法的,我是吃不好,睡不好,时刻担心土地变没了,这可怎么办?教师指出奴隶主的烦恼仅仅是战国时期社会变化的一个缩影,让学生快速把握本课的主线“社会变化” 。 (二)师生互动 环节一:看七雄并立,评战国风云 1. 对比春秋战国形势图,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以下问题 (1)从
4、春秋到战国,诸侯国形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2)“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在哪里? (3)战国时期主要战役有哪些?你能说说这些战役的相关故事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关键词“诸侯国形式”、“ 变化”、“ 战国七雄”、“地理位置”去读图和解决相关问题,让学生找出史料与问题的相关点,由问思答。 2. 材料解析: “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 唐朝胡曾咏史诗流沙 (1)结合相关知识分析这时期的战争有哪些特点? (2)当时的人们对战争会有什么样的想法? 【设计意图】面对文言文材料首先从让学生整体上感知材料的意思,从材料“七雄”引导学生从战国战争的角度去解题,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使学生感受到战争的残
5、酷,从而珍爱和平。 环节二:求富国强兵,行商鞅之法 1.再次结合问题情景“一个奴隶主的烦恼”,引导学生分析商鞅变法的背景,教师可以结合结构示意图进一步讲解。 【设计意图】利用问题情景可以使历史变的鲜活,而结构示意图,让知识化繁为简,使学生易于理解商鞅变法的背景 。 2. 让学生朗读教材中商鞅变法的内容,整体感知商鞅变法,教师深度解析变法内容的巨大影响。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能够了解商鞅变法的内容,但是影响理解难度较大,教师深度解析战国时期以商鞅变法为代表,在政治、经济等方面逐渐完成了社会转型,确立了新的制度 ,突破教学难点。 3. 小组交流: 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
6、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 被处死。 1.请大家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2.商鞅变法给我们什么启示?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向学生讲解评价变法成败的标准,让学生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法。 环节三:除岷江水患,叹李冰之智 1. 结合视频让学生掌握都江堰的概况。 【设计意图】视频可以让学生形象直观的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构成及作用,认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积极意义。 2.结合图片进一步了解都江堰现今社会价值。 【设计意图】认识和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三)随堂练习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hui)强大,赏不私亲近
7、战国策。秦策一 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商鞅是怎样推行改革的? 2.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3.商鞅变法给我国经济发展有何启示? 方法指导: 1.引导学生把握好史料的人物“商君”,时间“战国”,相应措施“法令”,具体做法“公平无私”、“赏罚分明”,进而去解决相关问题,这样学生就不会因为是文言文材料就产生恐惧心理,从而掌握一定的分析史料的方法。 2.教师提示学生制约变法的成功与否的因素,这样学生就能分析的全面。 3.依据问题限定词“经济发展”“启示”,找准问题的切入点是商鞅变法的作用给国家发展的启示,在此基础上对课本知识进行迁移。 八、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1.做到了知识前后联系,按“社会
8、变化”这一条主线贯穿始终。 2.对商鞅变法等历史事件进行评价的时候,教给了学生客观的历史的评价标准。 3.能够结合相应试题去引导学生掌握分析史料的方法。 (二)不足之处: 1.对于一些历史专业术语解释不到位,如中央集权、封建制度等。 2.对于历史知识的拓展还不够,关于商鞅变法的例子,还可以联系到典故:“立木为信”。 (三)改进措施: 1.结合教材内容,制定出具体的预习提纲,分成具体小组,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准备好相关资料。 2.在授课过程中尽量补充相关史料,比如补充商鞅变法变法措施的相关史实,通过了解原始史料降低学生理解商鞅变法影响的难度。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精品教案 篇二 一
9、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战国七雄、商鞅变法等基本史实,感知战国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辩证地认识战国时期的诸侯兼并战争;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 2、过程与方法 识读战国铜壶战国形势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通过材料研读,学会论从史出的史学方法。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开放性讨论,培养创新思维和发展个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改革促进国家强大和社会进步,但改革需要胆识和策略,学习商鞅不畏强权、勇于改革的精神;都江堰水利工程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聪明智慧,了解这一工程,培养爱国情怀和国家认同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战国七雄;商鞅变法;都江堰的修建。 难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教学方法
10、情景导入法、讲授法 学生学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 二 导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公元前359年,秦孝公打算在秦国国内进行变法,又害怕国人议论纷纷,所以犹豫不决。秦孝公召开朝会命臣工商议此事。 旧贵族代表甘龙、杜挚起来反对变法。他们认为“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商鞅针锋相对地指出:“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下面,我们一起学习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一、战国七雄 1、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2、社会状况:兼并战争 (1)战争特点: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
11、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2)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3)影响:为加速结束分裂,实现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二、商鞅变法 1、根本原因: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 2、目的: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3、时间、人物: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4、商鞅变法的内容: 5、作用: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修建: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 2、构成:渠首和灌溉网两
12、大工程构成。 3、功能:防洪、灌溉、水运等。 4、影响: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变成天府之国。 相关成语: 春秋时期:老马识途、退避三舍、唇亡齿寒、一鼓作气、三令五申、卧薪尝胆 战国时期:百发百中、朝秦暮楚、完璧归赵、纸上谈兵、围魏救赵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探究一:战国七雄 1.教师讲述:(战国七雄形成背景)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在农业生产上广泛应用,封建经济有很大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壮大,要求取代旧贵族掌握国家政权,发展经济。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战国七雄形成的过程,知道“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 3.材料展示:赵王闻秦反间之言,因使赵括代廉颇将以击秦赵括至,则出兵击秦军。秦
13、军佯败而走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白起)(武安君)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遣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 司马迁史记 4.结合教材上的“战国形势图”思考:上述材料是战国时期哪一次战争?试着讲一讲此次战争的历史故事。结合图片可以看出战国时期的战争有哪些特点? 提示:长平之战。战国兼并战争特点归纳:规模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伤亡大。 5.教师总结: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是由分裂走向统一。秦国在战争中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逐渐在战争中处于优势。 探究二:商鞅变法 1.图片展示:商鞅 2.教师讲述:战国时期另一重要历史现象是,各国都厉行变法,尤以商
14、鞅变法最为有名,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小组合作完成下面的问题。 (1)商鞅变法的原因是什么? (2)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 (3)商鞅变法是在哪一年开始的?支持变法的秦国国君是谁? (4)商鞅变法的内容及作用是什么? (5)商鞅变法的意义是什么? (6)商鞅变法成效最大的原因是什么? 3.小组代表展示讨论成果,教师补充讲述: (1)原因:经济方面: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这是改革的根本原因。政治方面: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要求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掌握国家政权,这是改革的政治原因。军事方面:为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2)目的: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精品教案5篇 部编版七 年级 上册 战国时期 社会 变化 精品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