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案【优秀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教案【优秀6篇】.docx(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生物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内容是虎知道为您带来的6篇高中生物教案,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高中生物教案 篇一 第一章第1节人体的稳态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3)能力方面: 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
2、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教学难点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三、教学方法: 问答法、举例法、讲解法、探究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学习法 四、课时安排: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好!在开始今天新的一章内容学习,首先请大家看几幅图片。 (播放图片,学生观看) 师:20xx年12月29日,“黑河好八连”的战士在哨位上站岗执勤。当日,地处中俄边境的黑龙江黑河市气温是零下三十五度。他的体温是多少呢?是不是也是零下三十五度呢?20xx年7月28日下午3时,天气闷热难当。重钢股份公司炼钢厂炼钢炉前温度起码超过100,他的体温是不是也达到了100摄氏度呢?
3、 生:不是,应该是37摄氏度左右。 展示抗洪展示图片,抗洪抢险战士可能会面临高温,缺干净水的恶劣生活环境抗洪抢险战士生活环境中蚊虫多,细菌等微生物也多,战士们容易患病。 师:前面所看到的恶劣环境对人体健康有何影响?在寒冷或炎热环境中人体是如何维持体温的?如何来维持内环境的稳定的?这就涉及到本章所学习的主要内容。下面我们首先来学习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新课讲解 师: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问题探讨。 课件展示草履虫和红细胞的图片: 讨论1:图1和图2各是什么细胞?请说出细胞的名称。 讨论2: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两者的生活环境有何异同? 生: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图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
4、虫。 师:还记得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有几种吗,他们生活的环境和草履虫有相似之处吗?二者又有何不同? 学生自由讨论,老师点学生起来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都是液体环境。不同之处是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 境中,可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血浆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如温度基本恒定等。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今天的第一个内容: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课件展示红楼梦中的林黛玉的剧照。 师:红楼梦中有这么一句话,女人是水做的,其实不管是女人还是男人都是水做的,人体内含有大量的液体成分。我们就把它称为体液。
5、体液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体液 血浆 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组织液 淋巴等 师:人体内细胞数量很多,存在于细胞内的液体总和大约占2/3,所以细胞内液多。那么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什么? 生:细胞外液 师: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下面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内环境之间有何关系? 内环境各部分的物质交换关系如何? 细胞内液 体液血浆 细胞外液组织液 淋巴等 教师着重讲解几个概念。 血浆:血液中的液体成分。 组织液:是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 淋
6、巴:组织液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液。 内环境: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即细胞外液。 教师展示内环境的图片同时请同学们思考几个问题 1、血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什么? 提示:血浆。 2、体内绝大多数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什么? 提示:组织液。 3、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什么? 提示:淋巴液。 4、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什么? 提示:血浆和组织液。 5、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什么? 提示:淋巴液和组织液。 请同学们自习看书并回答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异同点。 相同点: 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不同点: (1)在人体内存在
7、的部位不同:血浆位于血管内,组织液分布于组织细胞之间,淋巴分布于淋巴管中; (2)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存在于组织液中的是体内各组织细胞,存在于血浆中的 是各种血细胞,存在于淋巴中的是淋巴细胞等; (3)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差异,如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很少。师:接下来我们一起看一下组织液、血浆、淋巴液之间的内在联系。 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进入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绝大多数的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以重新渗入血浆中。少量的组织液还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它们
8、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通过下面这个图来显示。由此可见,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叫学生上来画,教师批改、点评、补充) 视频展示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多放几遍,加深印象,让学生理解组织液、体液、血浆间的内在联系) 想一想:在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这三种体液中,O2浓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什么?CO2的浓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什么? 提示:O2浓度由高到低: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CO2浓度由高到低: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 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是细胞外液的成分。 首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上的资料。 讨论:1、如何将表中物质按化学性质进行归类? 2、除表中所列成分外,血浆中还可能含有哪些物质? 3、在组成血
9、浆的离子中,哪些离子的含量较多?它们可能起什么作用? 4、HCO3-、HPO42-可能起什么作用? 课件展示: 二、细胞外液的成份(饼图) 教师总结: 水:90%左右 1、血浆的主要成分无机盐:1%左右 蛋白质:7%9%左右 其它物质 2组织液、淋巴的化学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有所不同。最主要的差异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很少。 3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师:在必修1中我们曾学过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来吸水或者失水;红细胞置于清水中渗透吸水会涨破,置于高浓度食盐水中渗透失水会皱缩,那么在细胞外液中细胞会出现这种情况
10、吗?首先请学生阅读课本,思考问题。 1、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主要指哪些性质? 提示: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主要指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2、什么叫溶液渗透压? 提示: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3、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由什么决定? 提示: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4、正常人血浆的PH是多少? 提示:7.357.45 5、人为什么能保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 提示:与它含有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6、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多少度? 提示:37左右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做一个总结。 (旁栏思考题) 提示:哺乳动物的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这
11、样的溶液所提供的渗透压与血浆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相同,所以是血浆的等渗溶液。如果输液时使用的NaCl溶液的质量分数低于或高于0.9%,则会造成组织细胞吸水或失水。 师:细胞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可以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教师展示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图片。 请学生思考:氧气是如何进入细胞内的?食物中的葡萄糖又是如何进入细胞的?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是如何排出细胞的?细胞中的尿素是如何排出的? 分别点学生起来回答。 教师点评并总结。 Na+和Cl-等直接来自于食物,不需要经过消化可以直接被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主要来自于食物中的糖类和蛋白质。糖类和蛋白质是两类大分子物质,必须经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分
12、解为葡萄糖和氨基酸才能被吸收。上述物质在小肠内经主动运输进入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中,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中,再通过物质交换过程进入组织液和淋巴。由此可见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需要以内环境为媒介。 师:通过以上讨论可以看出,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参与,同时,细胞和内环境之间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课堂总结 课件展示:内环境的概念、组成、理化性质及物质交换。 请同学们自己在笔记本上试着画出本节的概念图。 教学反思: 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
13、理意义,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3)能力方面: a.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b.养成自我保健的意识和习惯。 c.运用这方面的知识关爱家人和亲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2)教学难点 稳态的调节机制。 三、教学方法: 问答法、举例法、讲解法、探究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学习法 四、课时安排:课时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同学们在一入学的时候进行了体检,体检什么?有没有验血?呈现血液检验化验单:a具体哪些指标查哪些项目?b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为什么?c化验单哪几种超出范围,对人体有什么不
14、利影响? 归纳总结答案,内环境可能会出现不稳定状态,当内环境不稳定时,生命活动难以正常的进行,说明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性。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随着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内环境中的化学成分是如何变化的呢? 展示:学生的“体温的日变化规律”的调查结果。 请同学根据调查结果讨论,回答下面的问题: (1)。比较班级中同一年龄同一性别同学的体温数据,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2)。家庭不同成员的体温完全一致吗?这说明了什么? (3)。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有变化吗?与当地气温的日变化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如何? 体温是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一个方
15、面,调查结果证明体温处于动态平衡中。那么有哪些事实可以证明内环境的pH和渗透压也处于动态平衡中呢? 简单说明了内环境中的pH值和渗透压处于动态平衡中。 根据以上内容,引导学生总结稳态概念。 教师强调:(1)稳态不是恒定不变,而是相对恒定的一种动态变化;(2)这种动态变化保持在定范围内。一内环境稳态遭破坏后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请同学列举几个稳态失调的病例,说明症状和危害。在同学充分列举的基础上,教师给予适度的补充和修正。 什么原因导致内环境稳态的失调呢? 机体对稳态进行调节的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内环境稳态就会遭到破坏。那稳态会不会出现失调的情形呢?
16、 简要介绍稳态概念的提出和发展,并说明稳态概念已成为生命科学的一大基本概念。 2022高三生物教学计划 篇二 一、指导思想 以“巩固、完善、综合、提高”为突破口,以教材、和江苏省考试说明为依据,以加强双基教学为主线,以提高学生能力为重点,着眼于学生、着力于课堂、关注于方法、立足于实效,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试技巧。 二、复习目标 研究高考动向和命题趋势,分析试题和学生,力争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构建知识网络、优化课堂教学、提升学习质量,通过高三复习使学生扎实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形成较熟练的生物学思想、思维、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较强的应用生物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
17、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进行自我发展、自我超越。 三、复习策略 第一轮:以教材为主,强化基础知识。按章节捋清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配合经典的题例,将主干知识、重点知识向纵横方向引申和扩展。将五本教材按知识的内在联系,融合在一起,将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以利于知识的迁移,这是学科能力、综合能力培养和提高的前提。 第二轮:注重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突破重、难点。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综合、探究的能力。强化学科用语、规范用语。以专题复习为主,突出主干、重点,查漏补缺,加强知识的综合。 第三轮:加强应试能力的强化训练,总结一、二轮复习中存在的问题,尤其在学生答试卷中所暴露出的缺陷,给学生以
18、技巧的指导,方法的指点。 四、教学策略 (一)把握高考动向,调整复习策略 (二)注重基础,夯实学科知识的基石 (三)强化联系,构建学科知识的网络 (四)重视评讲,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 (五)认真上好复习课、习题课和讲评课 五、复习安排 本学年教学计划分为两个部分: 1、上学期:本部分时间从20-年8月20-年1月,完成高三生物必修知识和选修知识的第一轮复习。 2、下学期:本部分时间从20-年2月20-年6月初期,总体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年2月20-年4月底,完成第二轮专题复习; 第二阶段:20-年5月20-年5月底,进行高考前的强化训练,有选择的做五年内各地的高考试卷以及各大市的
19、模拟卷。 第三阶段:20-年6月20-年6月初期,查漏补缺,回归课本。 六、教学进度(本学期)(第一轮复习) 在假期我们已经复习到遗传规律结束了,所以本学期开始从必修二的第四章遗传的分子基础开始复习。 高中生物教案 篇三 一、细胞核 1、细胞核的存在 除了维管植物的筛管细胞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外,真核细胞都有细胞核。 2、细胞核的结构 (1)核膜: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上有核孔是D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出入细胞核的通道。 (2)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3)核仁:由染色体片段构成,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4)核基质。 3、染色质和染色体之间的关系
20、染色质是粗或细的丝状物,细胞分裂时,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两者是同种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形式。 4、细胞核的功能 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趣味思考:把变形虫的细胞核和细胞质分离,然后单独培养,结果都不能成活;把另一种变形虫的细胞核移植到该变形虫的去核的细胞质中,继续培养,变形虫能够分裂增殖,说明了什么? 提示:说明细胞必须保持完整性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也说明了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二、原核细胞 1、原核细胞结构 (1)拟核: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也没有染色体,但有一个环状DNA分子,位于无明显边界的区域拟核。 (2)细胞器:只有
21、核糖体,没有真核细胞中的其他复杂细胞器。 (3)细胞壁:由肽聚糖组成,起着保护并维持细胞形状的作用。 (4)其他:荚膜、鞭毛。 2、种类:细菌、蓝藻(蓝细菌)等。 3、生理:能进行细胞呼吸,细胞膜是细胞呼吸的场所;蓝细菌能进行光合作用,场所是细胞膜内折叠,上面有光合色素。 核心解读 1、分析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 染色质是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其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种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不同时期”指细胞分裂间期、细胞分裂期或不再进行分裂的细胞所处的时期。其关系可归纳如下: 特别提醒 染色质是遗传物质DNA的主要载体,它只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
22、核中。在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线粒体、叶绿体内)遗传物质仅单独以DNA分子的形式存在,没有蛋白质与它结合形成染色质(体)。在原核细胞内遗传物质以DNA分子的形式存在,因此说,原核细胞内没有染色体。 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判别 特别提醒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本质区别是核膜的有无;原核细胞的唯一细胞器是核糖体。 题例领悟 题型一 细胞核是代谢与遗传的控制中心 【例题1】 下图所示为再生能力很强的原生动物喇叭虫,将之切成三截,能再生成喇叭虫的是( ) A. B. C. D.和 解析:本题考查对细胞核功能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中含有细胞核,细胞核中含有一个喇叭虫再生的全
23、部遗传信息。 答案:B 反思感悟 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细胞必须保持完整性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题型二 细胞核的遗传功能 【例题2】 科学家对单细胞伞藻的幼体嫁接,将甲伞的伞柄嫁接到乙的假根上,长出了乙的伞帽。下列有关评价合理的是( ) A.该实验证明了细胞核是遗传的调控中心ks5u B.该实验证明了细胞核是代谢的调控中心 C.欲证明细胞核的功能,需同时进行对照实验 D.第一次新长出的伞帽与乙的伞帽特征完全相同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评价实验能力,在证明或探究某一结论或现象时,通过设置对照可以使结论更准确、更具可靠性,也更符合科学性 答案:C 反思感悟
24、 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遗传信息库,控制着生物的性状表现。 【例题3】 下列结构中的遗传物质,能形成染色体的是 。 A.叶绿体、线粒体中的DNA B.受精卵细胞核内的DNA C.细菌、蓝藻体内的DNA D.病毒体内的DNA或RNA 解析:染色体仅存在于细胞核中,是真核生物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线粒体、叶绿体以及原核细胞中的DNA都是裸露的,不与蛋白质结合,不形成染色体。 答案:B 反思感悟 DNA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其次还有线粒体和叶绿体。 题型四 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区别 【例题4】 识图作答(题中 内填写图中指示结构的数字)。 (1)上图是_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做出此判断的依据
25、是此细胞具有 _、 _、 _等结构。 (2)根尖分生区细胞不具有的结构是 _和 _。 (3)上图中的动物细胞也含有的细胞器是_。 解析:该细胞的显著特点是有细胞壁、叶绿体、中央大液泡,所以据此判断它是高等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根尖分生区细胞是幼嫩细胞,所以不含中央大液泡,且也不含叶绿体。动物细胞除了不具有叶绿体和中央液泡外,其他细胞器都含有。 答案:(1)高等植物 细胞壁 叶绿体 笠号荨。2) 大液泡 叶绿体 (3)核糖体、高尔基体、内质网和线粒体 反思感悟 动植物细胞的判断思路: 有细胞壁的细胞是植物细胞,没有细胞壁的细胞是动物细胞。 有叶绿体的细胞是植物细胞,没有叶绿体的细胞不一定是
26、动物细胞,如植物的根细胞不进行光合作用,没有叶绿体。 有大液泡的细胞是植物细胞,没有大液泡的细胞不一定是动物细胞,植物的未成熟细胞也没有大液泡。 随堂训练 1、从母羊甲的体细胞中取出细胞核,注入到母羊乙去掉细胞核的卵细胞中,融合后的细胞经卵裂形成早期胚胎,再植入另一只母羊丙的子宫内,生出的小羊大多数性状( ) A.难以预测 B.像甲 C.像乙 D.像丙 解析: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控制着生物体主要遗传性状,因为遗传物质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在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内也含有少量DNA。 答案:B 2、下图示科学家进行的蝾螈受精卵横缢实验。你认为该图最能说明( ) A.细胞质控制着细胞的代谢 B.细胞
27、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 C.细胞质是细胞遗传的控制中心 D.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的控制中心 解析:由图中信息知道,受精卵分裂过程中,只有含细胞核的细胞才能分裂发育成胚胎,说明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答案:D 3、细胞核行使遗传功能的重要结构是( ) A.核膜 B.核仁 C.染色质 D.核孔 解析: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物质DNA主要在细胞核中的染色质上,细胞核行使遗传功能的重要结构是染色质。 答案:C 4、下列有关染色体和染色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物质 B.染色体和染色质的成分是一样的 C.染色体和染色质的形态是不同的 D.染色体和染色质的成分是有较大区别的
28、 解析:染色质和染色体的主要成分都是DNA和蛋白质,它们之间的不同不过是同一物质在间期和分裂期的不同形态表现而已。 答案:D 高中生物教案 篇四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酶的作用和本质是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一部分内容。在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着蛋白质这一节关于蛋白质的功能中提到:“细胞内的化学反应离不开酶的催化作用,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它离不开酶的催化。酶的作用和本质是第一课时的内容,它将是理解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知识的基础。本节从细胞代谢的概念入手,通过分析“
29、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的实验,引出酶在细胞代谢中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发挥催化作用,并以此实验为依托,进行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的学习。学习控制变量法,不仅有方法论意义,而且在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通过科学家对发酵现象和酶研究的相关资料分析,探索酶的本质。这些资料告诉我们,酶的研究经历了近70年的漫长过程,经过众多科学家的不懈努力,才揭示了酶的本质。这不只是向人们讲述了一段科学发展史,更重要的是把科学家的献身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呈现给我们,给我们以启迪和教益。 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一些与酶有关的生活必须品,比如加酶洗衣粉、多酶片、含酶牙膏等,酶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学生
30、对酶的认识有限,不知道为什么加酶洗衣粉比普通洗衣粉去污力更强;为什么多酶片可以促进消化所以我们应该让学生更多的了解酶,了解酶的作用和本质,使酶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更多姿彩。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酶的作用和本质 (2)控制变量法的科学应用 确立依据:酶的作用和本质是本节的核心内容,因此确定为教学重点。教材以“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为依托,介绍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如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这一科学方法将贯穿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部分的始终,因此将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确定为本节的第二教学重点,同时也是教学难点之一。 2教学难点 (1)酶的作用机理是显著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31、(2)控制变量法的科学应用 确立依据:活化能是本节新接触到的一个概念,学生在理解了该概念以后,就要用这一概念理解酶的作用原理,这部分内容陌生而抽象,所以把它确立为另一个教学难点。 三、教学目标 在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标准中,对本节提出的具体要求是级要求,即“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说出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和酶的化学本质; (2)了解科学家研究酶的化学本质的历程; (3)根据本节内容的学习对生活中所遇到的相关现象作出科学的解释。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根据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通过学习设计实验和
32、亲自进行实验,使学生学会设置自变量,观察因变量的变化,来设计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而初步学会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学会操作,观察现象、分析现象,经过推理得出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科学家对酶本质的探索历程的学习,认识科学是在不断地探索与争论中前进的,感受科学的严谨性,学习科学家们追求真理,不屈不挠的献身精神; (2)认识科学实验的价值,养成科学猜测的习惯。 四、教学方法 这一节我采用的是探究式教学法,酶的本质放手让学生阅读“资料分析”,小组讨论归纳总结出酶的较完整定义,以此促进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提供给学生实验基本流程,分组探究分析“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的实
33、验,并找出变量学会控制变量,同时引入活化能的概念,再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探讨,引导学生自己得出酶的作用及作用机理;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高中生物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2)初步学会设计实验的能力。 (3)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能通过图示和实验来归纳问题、总结规律; (2)能运用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来解释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有关现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并树立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局部与整体相协调的科学世界观。 重点与难点 1、重点 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2、难点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质壁
34、分离实验的设计。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引入:小实验萝卜条的软硬对比 1、 浸在浓盐水中的萝卜条; 2、 浸在清水中的萝卜条; 3、 新鲜的萝卜条。小结:细胞的渗透吸收和渗透失水 渗透:水分子通过细胞膜的扩散。观察并分析造成软硬差异的原因。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置疑1:如何从显微角度观察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思考引导学生透过到本质看现象1、实验设计:洋葱外表皮细胞吸水和失水实验 材料:洋葱鳞叶置疑 2、为什么选用洋葱做实验?思考2、渗透的结构基础读图识图复习:选择透过性的概念为实验设计铺垫置疑 3、水分子通过渗透作用主要进入了细胞的什么结构或从什么结构离开了细胞?思考并判断为实验设计铺垫
35、 仪器和试剂:显微镜、镊子、载玻片、盖玻片、刀片、30%蔗糖溶液、清水讨论:如何设计实验小结: 设计实验并交流引导学生形成实验设计的科学理念指导学生操作实验 实验操作实验技能练习实验总结:洋葱外表皮细胞吸水和失水视频 质壁分离:植物细胞壁与其原生质层分离的现象。 质壁分离复原:质壁分离后的细胞恢复原正常形态的现象。置疑4:联系实验思考细胞吸水或失水的外部条件是什么呢?思考学会由现象到原理的自我归纳总结3、原理 当外界溶液浓度 小于 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 当外界溶液浓度 大于 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根据操作过程中看到的三个图像逐一分析学生总结进一步探究:洋葱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讨论交流拓展
36、思维,巩固实验。 思考题 1、 将动物红细胞分别放在蒸馏水中和浓盐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 2、 为什么对农作物一次施肥过多,作物会出现“烧苗”现象? 3、将新鲜的黄瓜放在蔗糖与食醋配制成的糖醋汁液中,开始时黄瓜呈现萎缩,糖醋汁液面上升。2天后,糖醋汁液面下降,黄瓜呈现膨胀并有酸甜味道,说明腌制的黄瓜细胞内既有蔗糖分子又有醋酸分子,试分析原因。 教学反思本节课在设计方面进行了多次改进,最后确定为先让学生设计实验,通过实验总结出原理,再由拓展实验将实验和原理整合在一起,为学生创设思维拓展的空间,最后联系习题解释生活和生产实践方面的现象,将知识运用到实际。作为教师,整个过程始终耐心细致的在引导学生如何
37、思考、如何解决问题,个人认为这是值得肯定和有效的地方。在细节方面,如果以蔗糖分子和水分子为例,将原生质层选择透过性的特点讲透、讲深,相信学生在设计和理解方面会更快更好。另外在习题设计上,如果将“烧苗”现象讲透,点到植物会因外界浓度过高导致质壁分离时间过长而死亡,则学生在解释腌黄瓜现象时思维会比较流畅。 2022高三生物教学计划 篇六 开学(每周4课时,周末1课时,含月考和周练) 第一周:2月9日15日, 基因工程3; 胚胎工程1 第二周:2月16日22日, 胚胎工程2;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1; 生态工程2 第三周:2月23日3月1日, 细胞工程3; 月考五 第四周:3月2日8日, 讲评
38、月考五2; 专题一: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含教材实验及习题讲评,下同)1; 理综考试1;理综考试讲评1 第五周:3月9日15日, 专题一:酶和atp2; 专题一: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1; 理综考试1;理综考试讲评1 第六周:3月16日22日, 专题一: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3; 理综考试1;理综考试讲评1 第七周:3月23日29日, 专题二: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含免疫)2; 专题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 理综考试1;理综考试讲评1 第八周:3月30日4月5日, 专题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 专题二:植物的激素调节1; 第二次省质检考试 第九周:4月6日12日, 讲评第二次省质检试卷1, 专题三:
39、遗传的分子基础3 第十周:4月13日19日, 专题三:遗传的基本规律(含伴性遗传)3; 理综考试1;理综考试讲评1 第十一周:4月20日26日, 专题三:生物的变异与育种2; 专题三:生物的进化1; 理综考试1;理综考试讲评1 第十二周:4月27日5月3日, 专题四:细胞的分子组成和结构2; 专题四:细胞的生命历程1; 五一节 第十三周:5月4日10日, 专题四:细胞的生命历程1; 专题五:生物与环境2; 理综考试1;理综考试讲评1 第十四周:5月11日17日, 专题六:实验专题复习2, 漳州市质检 第十五周:5月18日24日, 讲评漳州市质检试卷1; 生物高考模拟题(一)1; 生物高考模拟题(二)1; 生物高考模拟题(三)1 ; 生物高考模拟题(四)1 第十六周:5月25日31日, 生物高考模拟题(五)1; 生物高考模拟题(六)1; 理综考试1;理综考试讲评1 第十七周:6月17日, 迎考温书假,辅导;高考 第十八周:6月8 高考 备注:专项突破内容: 1,基本方程式,绘图,主要生理过程图,基本概念;2,计算;3,热点;4,蛋白质;5,核酸;6,无机盐;7,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8,遗传。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28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