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浙江义乌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docx
《2017浙江义乌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浙江义乌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浙江省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义乌卷)语文试题卷一、书写(5分)请在答题时努力做到书写正确、工整、美观。二、知识积累(26分)1. 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金鹁鸪银鹁鸪”在古越的kung (1) 野上传唱,“鹅鹅鹅”在初唐的绿水里yn(2)诵,“敲糖帮”在清代的街xing(3)中吆喝,“义乌号”在“一带一路”的康庄大道上轰鸣悠悠古韵,朗朗新声,遥相呼应,一mi(4)相承!【答案】旷 吟 巷 脉【解析】本题考查汉字拼写能力。要根据注音及语境义确定词语和字形。避免脱离语境,只凭注音误写成同音字。注意“旷”不要写成“矿”“犷”,“吟”不要多写一点。2. 品湖光水色,填诗
2、文名句。(10分)(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 。(诗经蒹葭)(2) ,洞在清溪何处边?(张旭桃花溪)(3)枯藤老树昏鸦, ,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4)浮光跃金, 。(范仲淹岳阳楼记)(5)李白渡荆门送别中借江水的依依不舍来表达诗人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 。(6)汉乐府长歌行中借江水东流的自然现象寄寓“珍惜时间”这一哲理的句子是: , ?(7)中国传统文化为何能长久保持鲜活的生命力?因为她在不断地从人民生活中汲取营养,诚如朱熹观书有感所言:“ ? 。”【答案】(1)在水一方(2)桃花尽日随流水(3)小桥流水人家(4)静影沉璧(5)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6)百川东到海,何
3、时复西归(7)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解析】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1)(4)小题属于机械性默写,只要能够根据上句或下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即可,(5)(7)小题属于理解性默写,解答时,(5)要抓住关键词句“江水”“思乡”来选择正确的诗句,(6)处抓住“江水东流”“珍惜时间”选择诗句,(7)处抓住“鲜活”“汲取营养”选择诗句,同时,在解答时要注意汉字的正确书写,特别是(4)句中“璧”不能写成“避”“壁”,(5)句中“怜”不能少写一点,(7)句中的“渠”下面的“木”不能写成“水”。3. 用现代汉语给下列句中的加点词作注释。(6分)(1)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
4、2)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3)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引: 顾: 致:假: 过: 作:【答案】引:拉; 顾:回头看; 致:得到;假:借; 过:犯错误;作:奋起,指有所作为。【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句的理解识记能力,只要平时善于积累,做好本题并不难。其中(2)中的“顾”是古今异义词,是“回头看”的意思。(3)(4)中的“致”“假”古今异义差别较大,“致”是“得到”的意思,“假”是“借”的意思。(5)中的“过”属于词类活用,这里是“犯错误”的意思。4. 名著阅读。(6分)(1)选出不属于散文集朝花夕拾所包含的思想
5、情感的一项。(3分)( )A.抒发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B.批判当时社会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C.指出强制性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D.表现中国农民的生命和活力是怎样被扼杀的。【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家作品的理解能力,D项中,朝花夕拾记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追忆那些难于忘怀的人和事,故其中并不包含表现中国农民的生命和活力是怎样被扼杀的,故错误。(2)老人与海的主人公名叫圣地亚哥,但小说以“圣地亚哥”称呼他仅4处,以“老人”称呼他却有214处。结合人物形象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3分)【答案】用“老人”称呼,能引导读者更好地理解“圣地亚哥”不只是个体形象
6、,而是更广泛意义上代表一个群体形象(能引导读者更好地理解“圣地亚哥”的形象具有更普遍的意义);捍卫人类灵魂尊严、追求幸福的“硬汉”(“失败的英雄”“胜利的失败者”等)。“圣地亚哥”只能揭示小说主人公的名字,不能暗示人物形象是具有普遍意义的。【解析】本题考查对名著的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熟悉程度,属于开放性题目,“老人”与名著题目老人与海相应,老人是捍卫人类灵魂尊严、追求幸福理想的硬汉形象群体,而圣地亚哥只是一个个体形象,阐述时要紧扣名著中的人物形象作答,不能张冠李戴。三、文本阅读(51分)(一)阅读吃莲花的,完成58题。(17分)吃莲花的老 舍今年我种了两盆白莲。盆是由北平搜寻来的,里外包着绿苔,至
7、少有五六十岁。泥是由黄河拉来的。水用趵突泉的。只是藕差点事,吃剩下来的菜藕。好盆好泥好水敢情有妙用,菜藕也不好意思了,长吧,开花吧,不然太对不起人!居然,拔了梗,放了叶,而且开了花。一盆里七八朵,白的!只有两朵,瓣尖上有点红,我细细的用檀香粉给涂了涂,于是全白。作诗吧,除了作诗还有什么办法?专说“亭亭玉立”这四个字就被我用了七十五次,请想我作了多少首诗吧! 这且不提。好几天了,天天门口卖菜的带着几把儿白莲。最初,我心里很难过。好好的莲花和茄子冬瓜放在一块,真!继而一想,若有所悟。啊,济南名士多,不能自己“种”莲,还不“买”些用古瓶清水养起来,放在书斋?是的,一定是这样。 这且不提。友人约游大明
8、湖,“去买点莲花来!”他说。“何必去买,我的两盆还不可观?”我有点不痛快,心里说:“我自种的难道比不上湖里的?真!”况且,天这么热,游湖更受罪,不如在家里,煮点毛豆角,喝点莲花白,作两首诗,以自种白莲为题,岂不雅妙?友人看着那两盆花,点了点头。我心里不用提多么痛快了;友人也很雅哟!除了作新诗向来不肯用这“哟”,可是此刻非用不可了!我忙着吩咐家中煮毛豆角,看看能买到鲜核桃不。然后到书房去找我的诗稿。友人静立花前,欣赏着哟! 这且不提。及至我从书房回来一看,盆中的花全在友人手里握着呢,只剩下两朵快要开败的还在原地未动。我似乎忽然中了暑,天旋地转,说不出话。友人可是很高兴。他说:“这几朵也对付了,不
9、必到湖中买去了。其实门口卖菜的也有,不过没有湖上的新鲜便宜。你这些不很嫩了,还能对付。”他一边说着,一边奔了厨房。“老田,”他叫着我的总管事兼厨子,“把这用好香油炸炸。外边的老瓣不要,炸里边那嫩的。”老田是我由北平请来的,和我一样不懂济南的典故,他以为香油炸莲瓣是什么偏方呢。“这治什么病,烫伤?”他问。友人笑了。“治烫伤?吃!美极了!没看见菜挑子上一把一把儿的卖吗?” 这且不提。还提什么呢,诗稿全烧了,所以不能附录在这里。 (载一九三三年八月十六日论语第二十三期)5.“我”对“吃莲花的”持怎样的态度?请结合文意分析。(3分)【答案】“我”对“吃莲花的”是不理解的(不赞同的、否定的等)。文中写到
10、,“我”看到好好的莲花和茄子冬瓜放在一块就觉得难过;对友人摘了“我”的莲花感到天旋地转,最后甚至因莲花被毁痛心到把诗稿全烧了;文章还借老田之口问是否是偏方,侧面表现“我”的不理解。可见,“我”对吃莲花的事、人及呈现出来的生活态度都不理解(持否定态度等)。【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细读文章内容,抓住我对吃莲的态度的关键词句“我心里很难过。好好的莲花和茄子冬瓜放在一块,真!”“我似乎忽然中了暑,天旋地转,说不出话。”“还提什么呢,诗稿全烧了”可以体会出我对吃莲花的是反对的,并结合找到的词句阐述理由即可。6.读文中的画线句,回答括号里的问题。(4分)(1)专说“亭亭玉立”这四个字就被
11、我用了七十五次,请想我作了多少首诗吧!(结合加点词品析这个句子。) 【答案】“专说”表示“亭亭玉立”只是其中一个例词,“七十五”表示次数之多,可见“我”为莲花写了很多诗,表现了“我”对莲花的喜爱之深。【解析】本题考查文中词语的表达效果,“专说”是单说,只说的意思,结合句子中的“专说亭亭玉立这四个字”是说只是“亭亭玉立”这一个词用于诗中的例子,“七十五次”用具体的数据来说被引用的次数之多,结合文中句子“请想我作了多少首诗吧!”可以体会我作的关于莲的诗歌很多,进而表现出对莲的喜爱之情。(2)我自种的难道比不上湖里的?真!(“真”蕴含了“我”怎样的情感?结合语境品析。)【答案】“真”字表达了“我”对
12、友人没有看上自种白莲而想买湖里莲花的不愉快,也暗含了“我”对自种白莲的欣赏。【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表达效果,结合这个词语前面的句子“友人约游大明湖,去买点莲花来!他说。何必去买,我的两盆还不可观?我有点不痛快”“我自种的难道比不上湖里的?”可以体会出我对友人去大明湖买莲花而看不上自种的莲花内心不满和不痛快,也表达了对自己种的莲的欣赏之情。7.“这且不提”这个句子在文中反复出现,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答案】“这且不提”一句反复出现,一是使内容结构与情感脉络更清晰;二是为了强调“我”对莲花被扼杀的遗憾和痛心之情。【解析】本题考查关键词句的作用,解答此题,首先要在文章中找到相关的段落,“这
13、且不提”在文章第段出现了四次,每段都以此作为段落的开头,使文章的脉络更加清晰,结构更加完整,从内容上看,四段依次写看到莲花和冬瓜茄子放在一块觉得难过,对友人摘了莲花感到天旋地转,甚至烧毁了诗稿,揭示了我对莲被扼杀的遗憾和痛心之情。8.“我”对友人的言行有多次误读。试以其中一次为例,简要写出友人的本意和“我”的理解,并探究造成误读的原因。(6分)【答案】例1:友人提出“去买点莲花来”时,本意是要买来吃;“我”误以为友人要买莲花欣赏。 例2:友人“看着那两盆花,点了点头”时,意思是这两盆花也能对付着吃了;“我”误以为友人赞同那两盆花也还可观。 例3:友人“静立花前”时,是在观察那两盆花哪些可以用来
14、吃;“我”误以为友人也是很雅,正在欣赏那两盆莲花的美丽。误读原因第一层级:能分析出原因是“我”和友人喜爱莲花的角度不同。示例:两人喜爱莲花的角度不同。“我”喜爱的是莲花的外形;而友人喜爱的是莲花做成食物的味道。第二层级:能分析出原因是“我”和友人看待莲花的态度不同。示例:两人看待莲花的态度不同。“我”把莲花当做欣赏的对象,喜爱莲花的形态美,追求的是精神文化;友人把莲花当做一种食材,喜爱莲花的味美,追求的是物质之享。第三层级:能分析出原因是“我”和友人在看待莲花上呈现的思想追求不同。示例:两人的思想追求不同。“我”以欣赏的眼光看待莲花,对莲花、生活主要从精神的角度看待(对莲花、对生活有美学意义上
15、的欣赏与观照),观注的是它们的审美性;友人以分析的眼光看待莲花,对莲花、对生活主要以物质的态度看待,观注的是它们的实用性。【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读文章内容可知文章段写我和友人的事情,然后细读这两段,抓住句子分析,“去买点莲花来!”是误解一,结合句子“我的两盆还不可观?”可知我误以为朋友买花欣赏;“友人看着那两盆花,点了点头”是误解二,结合句子“友人也很雅哟!除了作新诗向来不肯用这哟,可是此刻非用不可了”可知误以为朋友很欣赏那两盆花;“友人静立花前,欣赏着哟!”是误解三,我以为朋友是在欣赏莲花;结合这三个误解可以明确二人对待莲花的态度不同,我欣赏莲花的形态美,关注的是莲的审美性,注重
16、的是精神追求;朋友把莲当做一种食物,注重的是实用性,追求的物质享受。 (二)阅读转基因食品该强制标识吗,完成912题。(14分)转基因食品该强制标识吗2016年7月14日,美国众议院以306票对117票通过一部要求转基因食品强制标识的法案。该法案规定,商家可自主选择标识形式,使用文字、符号或用智能手机读取的二维码都可以,这意味着美国消费者将有权知道他们的食品中是否含有转基因成分。根据该法案,美国农业部将在两年时间内制定具体的标识方案,并出台相关执法程序等。美国政府此前并不要求强制标识,理由是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实质等同”。那么,转基因食品该不该强制标识呢?正方转基因食品至少跟传统食品一样安全
17、。科学家在培育转基因作物时,能确切知道转过去的基因的结构与功能,这样就能知道转基因作物同传统作物在成分上是否有本质区别,有哪些不同的成分。而用传统育种方法将两种亲本进行杂交时,我们对杂交出来的作物基因信息基本上是茫然无知的,无法预知其可能的风险。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对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有更大的把握。目前,被批准上市的转基因食品都经过了严格的安全检验,在安全性上是不用担心的。由于检测成本所限,传统食品反而做不到这一点。转基因食品强制标识有何必要?反方:有两种亲本存在,大自然理论上也可以自行产生出它们的杂交品种,人工杂交只是加快了这一进程。但转基因可不一样,在自然演化下,一个物种的基因自行转到另一个
18、物种的基因组上,概率接近于零。人类这是在人工制造出新的物种,本身就蕴含着新的风险。一个基因很可能有多个功能,在转到另一个物种的基因组时科学家很可能只了解其部分功能,这意味着不可预知的风险。在这个意义上,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真的实质等同、一样安全吗?能给将来一切可能的转基因食品背书吗?对批准的转基因食品进行强制标识,恰是一种对科学负责、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是尊重消费者知情权的体现。正方:转基因作物当然有风险,就像传统作物有风险一样,关键在于,转基因作物的风险是否要显著大于传统作物?如果不是,凭什么把转基因食品单独拉出来强制标识?由于一些人对转基因技术的妖魔化,部分民众对转基因食品存在没有根据的恐
19、慌与负面评价。如果强制标识,会强化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负面印象。因此必须反对强制标识。还应该把“转基因农业”改名为“精准农业”,以弱化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负面印象,增加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接受度。反方:公众对转基因作物安全性有疑虑,不是很正常的吗?在某种意义上,转基因作物是新创造出来的物种,人们不随随便便接受一种新物种为食物,恰恰是刻在基因上的自我保护本能在起作用,也是一种合适的慎重态度。以为改称“精准农业”就能消除这种疑虑,太天真了吧?在强制标识之后,认同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人,可以选择吃;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有疑虑的人,现在可以选择不吃,将来观念改变了也可以选择吃。两不干扰,有何不可?正方:强制标识
20、会抬高转基因食品的价格,对穷人不利。强制标识不仅是标注一行字或一个符号,还需要检测,实施起来成本太大。因为一种食品往往包含多种成分,逐一检测是否转基因,一次检测就是一大笔费用。如果消费者愿意对非转基因食品支付溢价,厂家会主动标识“非转基因”投其所好。反方:如果你生产的食品某些成分的原料是转基因作物,你会不知道?标注一下有多大成本?至于检测,也不是那回事。监管机构可以通过抽样检测来确认商家有没有在标注上作假,检测成本占总生产成本的比例是微不足道的。(南方周末第一争议2016-07-26)9.“转基因食品该强制标识吗”这一争议是由什么新闻事件引发的?正反双方从哪三个方面展开辩论?请简要概括,完成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7 浙江 义乌 中考 语文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