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导游词(通用21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普陀山导游词(通用21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陀山导游词(通用21篇).docx(4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普陀山导游词普陀山导游词(通用21篇)普陀山导游词 篇1法雨寺又称后寺,为全山第二大寺。占地33408平方米,建筑面积13845平方米,共有殿宇楼阁厅堂294间。创建于明万历八年(1580),初名海潮庵。万历二十二年(1594)扩庵建寺。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赐“天花法雨”额,遂称法雨禅寺。法雨寺建筑布局依山取势,分群递升,从天王殿、玉佛殿、九龙观音殿、御碑殿、大雄宝殿,直到方丈殿,殿殿升高,显得宏大高远,气象超凡。远处的千步金沙空旷舒坦,海浪声日夜轰鸣。法雨寺的寺门不在中轴线上,而在东南角上,建筑为重檐方亭,也不同于一般寺庙的山门。九龙壁:此壁不同于故宫、北海、大同三处的陶制九龙壁,而是
2、用60块青石拼接,雕刻嵌镶精致,犹如整块青石雕刻而成。在高2米、长12米的壁上,九龙昂身舞爪,腾飞于云山碧海之间,争夺龙珠。壁顶梁上还雕有17条小龙,形态各异。此壁由浙江温岭民间石雕艺匠仿北京九龙壁刻制。天王殿:系两座五层石经幢塔。殿前,古樟成林。殿内四大天王的位置排列与众不同,据说是为了避免与普济寺千篇一律。玉佛殿:东西有钟楼和鼓楼。月台上有古柏一株,苍老劲健,西侧植罗汉松一株,围粗3米多,颇为罕见。玉佛殿是一座小巧玲珑雕艺精致的建筑,面阔三间,外加围栏,重檐歇山,黄琉璃顶。殿内供奉着高1.3米的玉佛,是1985年从北京永乐宫移来的。殿前13块雕龙栏板,是明代遗物。九龙殿:为法雨寺的主殿。系
3、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从南京明故宫拆迁来的,是国内寺院建筑最高规格的一座佛殿。殿内八根金柱的柱础是精致的雕龙砖。藻井是按古朴典雅的九龙戏珠图案雕刻的,一条龙盘顶,八条龙环八根垂柱昂首飞舞而下,正中悬吊一盏琉璃灯,宛若一颗明珠,组成九龙戏珠的文体图案。正中供奉毗卢观音像,后供海岛观音及善财五十三参群像。观音立于鳌鱼背上,左手托净瓶,右手执杨枝。四周塑观音救七难群像。在观音像两旁有善财童子和龙女相侍。大小百数人物,造像各显特色,画面浑然一体,气势雄壮威严。殿前有古树十余株,其中两棵银杏高入云天,树围粗约三抱。东侧的龙风柏蟠屈如虬螭,形奇状怪。月台石栏板上刻着二十四行孝图,取自元郭居敬编辑的古今
4、二十四孝子的故事。孝悌本是儒学内容,在这里也移植到佛教中来了。大雄宝殿:殿中供释迦、药师、阿弥陀佛三尊像。殿东耳殿三间,为“三圣殿”,供三圣立像。西耳殿三间为“关帝殿”,供关公金坐像。珠宝观音殿:建在法雨寺的最高处,方丈殿右旁,有一座精致的“珠宝观音殿”。殿内所供奉的观音塑像,全用赤金铸成,胸部嵌一颗神奇的珍珠,光华夺目。此殿,一般的香客游人平日是不可任意进去的。海会桥:在尘雨寺前莲池上,系单孔青石拱桥。“海会”意指诸菩萨聚会在一起,共德之深与数量之多,犹如大海一样。它建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桥两旁石栏板上,镌有动物、花卉浮雕,石栏柱上雕有小石狮。普陀山导游词 篇2紫竹林在浙江省舟山市普
5、陀山东南部的梅檀岭下。山中岩石呈紫红色,剖视可见柏树叶、竹叶状花纹、因称紫竹石。后人也在此栽有紫竹。五代后梁贞明二年。日僧慧锷从五台山请得观音像,归国途中在此遇风受阻,在此建不肯去观音院于紫竹林中。观音院前有潮音洞。紫竹林旁有光明池,南有观音眺,对岸可见洛迦山岛。据历代山志记载,后梁贞明二年(公元920_年),日僧慧锷从五台山奉观音像回国,船经普陀洋面受阻,以为菩萨不愿东去,便靠岸留下佛像,由张姓居民供奉,称为不肯去观音院,是为普陀开山供佛之始。相传普陀山,山上有一个蛇王,率领它的子孙,盘据在这个山上,大有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之势,甚么人也不敢来侵犯它的地盘。有一次观世音菩萨变成一个老比丘,
6、来向蛇王借山开道场,以广度娑婆世界的迷昧众生,蛇王为了要保持自己的权益起见,执意不肯。它说:这是我子孙万代帝王之业的根据地,怎么可以随便借给你和尚开道场,度化众生呢?菩萨见蛇王蛮不讲理,也就不客气的说道:你有甚么能为可以大胆的拒绝我不借呢?蛇王见菩萨问他有何本领占据不借,它说:我能现出原形来,围绕此山三匝。菩萨笑而不信的说:你真能现原形绕三转的话,我就不向你借山;如果没有本领,不能绕山三匝,那时又怎么说呢?蛇王慨然的说:这是我平常绕惯了的,那里有不能的道理?假使我围不到时,我一定把山借给你开道场!菩萨说:一言为定,不可失信。蛇王挺起胸脯来说: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说罢摇身一变,现出原形来是
7、一条千年怪蟒,又粗又长,慢慢的开始围山,菩萨这时也运用神通妙法,把这座山慢慢的放大;蛇王围围围,菩萨的山也放放放,结果一匝还没有到,蛇头和蛇尾都连接不到。菩萨见蛇王无能为力了,笑著对它说道:现在你不能围绕三匝,还有甚么话说?山该借与我开道场了!蛇王无可奈何的说:今天不知倒了甚么运,每次我都能围三匝,今天怎么一转都围不上?借是可以借给你,不过你也显一点神通给我看看,才能使我甘心认输!菩萨说:那很容易!我手一指,这个地上的一块石头上马上能够现出紫竹来!说罢用手一指,忽然那块白石上就现出无数的紫竹来,据说就是那块紫竹石。后来有许多朝山进香的男女们,都携带小紫竹石子,带回去做纪念品,这就是普陀山紫竹林
8、的由来和出典。普陀山导游词 篇3慧济寺位于普陀山最高处佛顶山上,又称佛顶山寺,普陀山三大寺之一。这里最著名的是观音堂里的注生娘娘,据说是全山最灵的送子观音。另外,由于地处山顶,寺庙前的一块平台是观赏日出日落的好地方。慧济寺建筑别具一格,依山而建,横向排列,殿堂宽敞壮丽,寺院深藏于森林之中,以幽静著称。整座寺庙内有4座殿、7座堂、5座阁楼以及库房等,共145间。该寺布局因山制宜,天王殿后,大雄宝殿、大悲殿、藏经楼、玉皇殿、方丈室等都在同一条平行线上,与左右厢房相拥,颇有浙东园林建筑风味。如果你体力好可以选择徒步登山,沿着黄墙夹道的嵌有莲花的石板道上步行上来,一路可以看到很多虔诚的信徒在那里三拜九
9、叩,口中念念有词。当然你也可以选择索道上山,建议可以只买单程上山的车票,因为下山的路较轻松,沿着香云路一路走下来就是法雨寺,沿途还能看到“海天佛国”的巨大岩石,天气好的时候能看到云雾环绕山腰。游览慧济寺,你可以在莲花池、“佛顶顶佛”墙、“同登彼岸”石碑等几个小景观处拍照留念,其他就属大雄宝殿和观音殿香火最为旺盛。与普陀山其它寺院不同,主殿大雄宝殿,供奉的是释迦牟尼佛像,两边侍立弟子阿难与迦叶。大殿两厢各塑有10尊塑像,是佛教传说中的“二十诸天”。大雄宝殿屋顶全用不同颜色的琉璃瓦盖成,如果是坐缆车上山,在阳光下听说还能看到“佛光普照”的绮丽景观。在大雄宝殿的左手边就是观音堂,堂内汇集了根据历代画
10、家所绘观音像而镌的石刻观音,是普陀山宗教艺术的精华之一。当然这里也是很多来普陀山求子的人必拜之地,听说拜一拜一般隔年一定会有孩子。在这里烧香心要诚,三注香足以,可以多带点零钱捐一些香火钱。殿内严禁喧哗、吸烟、拍摄及点香烛。如果愿望实现了建议如果有时间的话还是来还愿。拜完了佛可以去慧济寺后门看一看“普陀鹅耳枥”,这棵树是200多年前由缅甸僧人到普陀山朝拜时带来的,目前列为国家二级树种,也是很多游客会来观赏的景观。由于普陀山景区内售卖的食品价格都很高,因此建议自带一些饮料和面包,或者你也可以选择在寺庙内吃斋饭,一般午饭时间为10:30-11:00左右,到达寺庙之后可以先去斋堂门口购买餐券,花十几块
11、钱吃一顿斋饭,经济实惠,别有一种风味。普陀山导游词 篇4法雨禅寺又称后寺,在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山白华顶左、光熙峰下,距普济寺2.8公里,为普陀三大寺之一。法雨寺占地33408平方米,现存殿宇294间,依山取势,分列六层台基上。入山门依次升级,中轴线上有天王殿,后有玉佛殿,两殿之间有钟鼓楼,又后依次为观音殿、御碑殿、大雄宝殿、藏经楼、方丈殿。观音殿又称九龙殿,九龙雕刻十分精致生动,九龙殿内的九龙藻井及部分琉璃瓦从南京明代宫殿拆迁而来,被誉为普陀山三宝之一。整座寺庙宏大高远,气象超凡;不远处的千步金沙空旷舒坦,海浪声日夜轰鸣;北宋王安石曾赞之“树色秋擎书,钟声浪答回”。法雨寺创建于明万历八年,因当时
12、此地泉石幽胜,结茅为庵,取“法海潮音”之义,取名“海潮庵”;万历二十二年改名“海潮寺”,三十四年又名“护国镇海禅寺”。后毁于战火。清康熙二十八年,普济、法雨二寺领朝廷赐帑,同时兴建;后法雨寺的明益禅师又孤身入闽募资,历时三年,将所募财物用以建圆通殿,专供观音佛像,两年后又建大雄宝殿,供诸菩萨。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清朝廷又赐金修寺,修缮大殿,并赐“天华法雨”和“法雨禅寺”匾额,因改今名。同治、光绪年间又陆续建造殿宇,成为名动江南的一代名刹。20_年05月25日,法雨寺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法雨寺又叫“石寺”,是普陀山的第二大寺院。始建于明万历八年(
13、1580),初名“海潮寺”。万历三十四年(1601),改名为护国镇海禅寺,后毁于火。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重建大殿,并赐匾额“天花法雨”,于是改为“法雨禅寺”,后经历年扩建,法雨寺逐渐成为普陀第二大寺。法雨寺占地9000平方米,共有殿堂294间,分列在六层台基上,从天王殿、玉佛殿、九龙殿、御碑殿、大雄宝殿、直到方丈殿,殿殿升高。法雨寺中的玉佛殿面宽三间,外加围栏,黄琉璃顶。现供奉的玉佛高1.3米,是1985年从北京雍和宫移来的,原来供奉的是普陀山僧人慧根从缅甸请得的玉制释迦牟尼佛像,像高2米,雕刻精细,后被毁。方丈院中间七间为印光法师纪念堂。印光法师俗名赵绍严,陕西人,光绪十九年(1893
14、),印光到普陀山,在法雨寺研究佛经,长达十余年,著述甚丰,在他的影响下,数百人皈依佛教,1941年圆寂。他是公认的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普陀山导游词 篇5各位团友,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普陀山。我把普陀山的概况简单介绍一下:普陀山位于杭州湾以东,舟山群岛的东部,与我国著名渔业重镇沈家门隔海相望,相距6.5海里。岛呈菱形,南北长8.6公里,东西宽3.5公里。地势西北高峻,东南平缓,主峰佛顶山海拔291米。岛四周海岸曲折,西北部岸坡较陡,北部和东南部多沙滩。环岛一周约33公里。普陀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也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44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山上景物迷人,寺庙都建造在古樟丛中,素有“海天佛
15、国”之称。人们曾将桂林、杭州西湖和普陀山进行比较,认为:“以山而兼湖之胜,则推西湖;以山而兼川之胜,则推桂林;以山而兼海之胜,当推普陀”。普陀山的山海美景,可谓全国之最了。相传,普陀山是观音修身得道处,山上寺庙众多,至民国十三年曾有3大寺,88庵院,128茅蓬,寺院建筑面积达14万多平方米,共有4700多间殿宇、楼阁、厅堂,3000多僧侣。在历史上香火鼎盛时期,曾有诗描述“山当曲处皆藏寺,路遇穷时又遇僧。”寺院无论大小,都供奉观音大士,可以说是“观音之乡”了。每逢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是观音圣诞日,得道日和出家日的三大香会,全山人山人海,寺院香烟缭绕,一派“海天佛国”景象。各位团友,
16、普陀山的佛教历史悠久,作为观音道场初创于唐代。唐大中年间,有印度僧人来山礼佛,传说在潮音洞目睹观音现身。唐咸通四年(公元916),日本有个叫慧锷的僧人从五台山请得观音圣像回国,船经普陀山海面时受阻,在潮音洞登岸,把佛像留在一个民宅中供奉,称“不肯去观音院”,观音道场从这时开始。宋元两代,普陀山佛教发展很快。公元967,赵匡胤派太监王贵来普陀山进香,并赐锦幡,首次开创朝廷到普陀进香。公元1080,朝廷赐予银两建宝陀观音寺(即今前寺)。当时,日韩等国来华经商、朝贡者,也开始慕名登山礼佛,普陀山渐有名气。公元1131年,宝陀观音寺住持真歇禅师奏请朝廷的允许,易律为禅,山上700多渔户全部迁出,普陀山
17、于是变成了佛教净土。公元1214,朝廷赐钱修建圆通殿,并指定普陀山为专供观音的道场,与五台山(文殊道场)、峨眉山(普贤道场)、九华山(地藏道场)合称为我国四大佛教名山。元大德三年(公元1299)六月,敕封宝陀观音寺住持一山为妙慈弘济大师,带着国书到日本去弘扬佛教,与日本通好,从此,普陀山知名度日益远播。清朝康熙皇帝赐“普济群灵”额于前寺和“天花法雨”额于后寺,“普济禅寺”、“法雨禅寺”各由此而得。清末至抗日战争前夕,是普陀山佛教发展史上的全盛时期。客运码头各位团友,我们现在来到的是普陀山客运码头,大家现在看到的是_年新建的码头,可以说它是建得非常漂亮壮观。但是普陀山原来的码头建于1981年。其
18、实它最早的民间客运码头就在不远处的短姑道头,但一有风浪,船只就无法靠岸,交通相当不便,所以就建成了现在规模的码头。它的航线主要通往上海、宁波、沈家门、定海、乍浦、岱山、福州、马尾等。自1992年以来,该客运站多次被评为省级文明客运站、全国港口客运示范站和全国文明客运站称号。短姑道头各位团友,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普陀山最早的民间码头叫短姑道头。大家可以看到,这几块奇怪的石头上刻着四个字:“短姑古迹”。在古文中“短”是“责备”的意思。那么为什么会叫这个名字呢?这里还有个故事。相传有姑嫂二人渡莲花洋来朝山进香,船靠码头时,不巧小姑“天葵”来潮,她认为身子不洁,不敢下船进香,她的嫂嫂埋怨小姑无福理佛
19、,叫她呆在小船中等她,便独自进山拜佛去了。到了中午,潮水大涨,小船与岸相隔,小姑坐在船中,饿得发慌。正在此时,只见一村妇拎着饭篮走到码头边,向潮水里投下一些石块,踩着这石块来到小姑船,说是她嫂嫂托她捎来的米饭,便离船而去。过了不久,她嫂子进香回来,问起这件事,感到奇怪。忽然想起刚才拜佛时,发现莲座上观音大士的裙子湿了一片,心里马上就明白了,原来这是观世音菩萨做的善事。后来因为嫂子曾在这里责备小姑,从此,姑嫂停船的地方被后人称作“短姑道头”,观音大士给小姑送饭时投向潮水里用以踩脚的石块,称为短姑圣迹。海岸牌坊各位团友,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四柱三门的牌坊叫海岸牌坊,它位于短姑圣迹上方,建于1919年。
20、四柱三门,翠瓦飞檐,气势雄伟,上有“南海圣境”、“同登彼岸”、“宝伐迷津”、“金绳觉路”、“回头是岸”五重匾额,是北洋政府黎元洪、徐世昌、冯国璋等人所题。门柱上刻有楹联:“有感即通,千江有水千江月;无机不被,万里无云万里天”,“一日二度潮,可听其自来自去;千山万重石,莫笑他无觉无知”,这些都是宣扬佛理的意思。妙庄严路各位团友,大家往前可以隐约看到一条石板小路,这条小路是自古以来从码头步行到普济寺的必经之路,叫妙庄严路,意思是循此路便可进入妙法庄严的佛国。这条路从短姑道头沿着山坡弯弯曲曲地向上,路面都是由石板铺成的,而且每隔一定距离,就会出现雕刻莲花的石板,莲花千姿百态,没有一个是重复的。(可以
21、插入讲莲花)在路的两旁有“入三摩地”、“金绳开觉路,宝筏渡迷川”等石刻,都出自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之手。当你走完这段路程,便会觉得此路妙且庄严,实在是名不虚传。南天门各位团友,我们现在来到的景点叫南天门。它位于南山,在短姑圣迹的对面。南山原来是海中的一个孤岛,和普陀山本岛隔着一条水道,后来建了这座石桥,因为桥身像龙,所以叫环龙桥,又叫大观桥,从此两山连接相通。现在请大家跟我往这边走,这里风比较大,大家先把雨伞收一下。现在大家请看,这里有两堵石壁相对立,好像一扇天然的石门,因为地处普陀山最南端,所以叫南天门。石门旁边,有清代总兵蓝理题写的“山海大观”四字,进门是一个宽广的平台,站在这里眺望远方,感
22、觉海和天是连在一块的。门里有一块巨大的岩石,叫狮子岩。沿着这些石阶爬到岩石的顶上,便可看见两处小水潭,潭水清澈,旁边有题刻“龙眼泉”。岩石上还有“龙华大会”、“砥柱南天”、“海岸孤绝处”等石刻。民间传说这是八仙过海时聚会的地方,普陀山禅宗始祖真歇禅师曾住在这里。进入南天门,里面有一座茅篷,叫大观篷。它位于南天门狮子石旁,原来是清康熙年间普济寺主持通旭所建,后来倒塌了。1996年由普陀山佛教协会重建。大观篷里面正中供奉着观音菩萨,两旁有关公、韦驮的塑像,还有八仙造像,八仙的上面是太白金星和太上老君,这充分的体现了佛教与道教文化的融合。金沙各位团友,在观音跳和南天门之间这处地方叫龙湾,湾前金沙铺地
23、,长570米,过去这里沙质很黄,像金子一样。路上都是黄沙,不见寸土,日光照耀,金光灿灿,佛家称此为佛经所言“金沙布地”处,所以这里被称为金沙。南海观音铜像各位团友,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普陀山的标志性佛教建筑“南海观音铜像”。我们所站的地方就是礼佛广场,面积有1683平方米。请看这一对花岗岩巨狮,每只7吨多重,好像睡狮刚刚醒来。再看这四尊金刚力士,他们就是佛教中的四大天王,每尊高3.9米,是用花岗岩做的,威武庄严,镇守着佛门。前面是哼哈二将。沿阶而上,第二、三层叫集散广场,正中是一座四柱三门石碑坊,高10.5米,宽21.5米,在佛教中是三门的意思。这四柱正反面都刻着妙善、刘江、白光等人题写的楹联,非
24、常状观。两旁一对7.7米高的花岗岩盘龙云柱。站在广场,右能见南天门、短姑码头、海岸牌坊和正山门、客运码头,延伸过去便是西天一线和观音洞。左能俯视西方庵,紫竹林,潮音洞等景区。站在广场上,请大家抬头看南海观音“慈眼视众生”的大悲妙相,她妙相庄严,双目非常慈祥地看着我们,左手托_,右手施无畏印。在佛教中“_”是古印度圣王战车的轮子,现在比喻佛法,是指佛法能够摧破一切烦恼,就像转轮王转动轮宝摧破山岳岩石一样。右手上伸叫施无畏印,表示能够减除众生的苦难。她的身体前倾15度,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观音宝像好象正轻轻移动莲花步慢慢向我们走来,使人顿生膜拜之心。大佛身高18米,莲花座高2米 ,三层基座高13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普陀 导游 通用 21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