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题库(附答案).doc
《黑龙江省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题库(附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题库(附答案).doc(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黑龙江省黑龙江省 20232023 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题库学能力通关题库(附答案附答案)单选题(共单选题(共 5050 题)题)1、某教师在开学时,对高一新生开展了一次小测验,以了解学生的化学知识基础与能力发展水平。这种测试属于()。A.活动表现评价B.终结性评价C.档案袋评价D.诊断性评价【答案】D2、提问是每个人日常生活中必须经历的事情,课堂提问是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不属于化学课堂提问的基本要求的是()。A.基于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设置问题B.设置开放性问题C.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设置问题D.针对优秀学生设置问题【答案】D3、下
2、列说法正确的是()A.增加反应物浓度可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多B.改变条件,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平衡常数也一定增大C.自发反应一定是嫡增反应,非自发反应一定是嫡减少或不变的反应D.提高温度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增大化学反应速率【答案】D4、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过程正确的是()。A.酸碱滴定过程中,用待滴定溶液润洗锥形瓶以减小实验误差B.比较硫与碳的非金属性强弱,用玻璃棒分别蘸取相同浓度的 Na2C03、Na2S03,溶液滴在 pH 试纸上,测 pHC.检测某种绿色溶液中含有 Fe2+:取该溶液少许向其中加入 KSCN 溶液。不变红色,再向其中滴加氯水,溶液变为红色D.取出分
3、液漏斗中所需的上层液体,当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端口流出后,及时关闭活塞,然后更换一个接收器,打开活塞将分液漏斗中的液体放出【答案】C5、在“中和滴定”一节课中,教师首先讲述中和滴定原理,接着进行规范的演示,然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反复地完成某一动作,借以形成中和滴定的技能、技巧。该教学片段中没有体现的教学方法是()。A.讲授法B.演示法C.参观一调查法D.练习法【答案】C6、在课堂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在短时间内,控制教学节奏,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为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开展,教师需要注意的方面有()。A.B.C.D.【答案】D7、下列说法中,与化学教学理念相符的是()。A.B.C.D
4、.【答案】B8、化学实验绿色化设计所追求的理想目标是原子利用率为()。A.50%B.75%C.100%D.25%【答案】C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无色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 H+、Cl-、S2O32-、K+B.钠、钾、镁等活泼金属着火时,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C.5.6LCO2 气体含有的氧原子数约为 3.011023D.NO2 与 H2O 反应,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1【答案】B10、高中化学课程的宗旨是()。A.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B.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C.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D.帮助学生获取化学知识【答案】B11、一个化学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获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很高,这说明这个
5、化学测验的哪一项指标很好?()A.信度B.效度C.区分度D.难度【答案】A12、某温度下将 Cl2 通人 KOH 溶液里,反应后得到 KCl、KClO、KClO3 的混合溶液,经测定 ClO-与 ClO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11:1,则 Cl2 与 KOH 反应时,被还原的氯元素和被氧化的氯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1:3B.4:3C.2:1D.3:1【答案】B13、下列方法和策略中,不属于组织、指导讨论活动的是()。A.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讨论问题B.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进行选择、加工C.做好自学指导,通过学案等途径提出自学要解决的问题D.预测学生在讨论中可能出现的不同意见
6、、疑难或障碍【答案】C14、下列实验操作导致实验结果偏高的是()。A.用湿润的 pH 试纸测稀碱溶液的 pH,所测定的 pH 值B.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配溶液物质的量浓度C.滴定前滴定管内无气泡,终点读数时有气泡,所测消耗标准溶液体积D.测定中和热实验时,将碱溶液缓慢倒人酸中使其充分反应,所测得中和热【答案】B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增大压强,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化学反应速率增大B.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C.增大反应物浓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D.使用催化剂,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答案】C16、在化学课程设计时,
7、对“任务”“活动”和“情景”三者应()。A.各自孤立地设计B.先孤立设计,再整合C.整体设计、整体优化D.突出“任务”、整体设计【答案】C17、高中化学课程学习的毕业要求是学生至少修满()学分。A.4B.6C.8D.10【答案】B18、化学学科教学要以()为本。A.提高课堂教学质量B.人的全面发展C.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D.教材【答案】B19、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认识化学键的涵义,知道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内容标准对应的课程模块是()。A.化学 1B.化学 2C.物质结构与性质D.实验化学【答案】B20、下列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的描述错误的是()。A.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
8、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B.加强课程评价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C.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D.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答案】B21、化学教师在开展下学期的化学教学前。采用摸底考试了解学生对上学期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这种评价方式属于()。A.形成性评价B.相对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诊断性评价【答案】D22、在新课程中,选取化学教
9、学内容的原则不包括()。A.十分强调知识的逻辑顺序B.重视学生实验技能的掌握C.重视学习情境的创设D.教材的内容要具有弹性【答案】A23、化学教学理念涉及教学活动的任务、目标、内容、形式、媒体、方法和评价等方面,形成指导化学教学实践活动的方针和原则。在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下列关于化学教学基本理念的说法错误的是()。A.化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人为主旨B.化学教学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C.化学教学要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注意跟其他学科相联系D.要把转变学习方式放在重要位置.只需重视学习结果即可【答案】D24、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由于操作不当会引起误差,下列情况
10、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A.用天平(使用游码)称量时,被称量物与砝码的位置放颠倒了B.用滴定管量取液体时,开始时平视读数,结束时俯视读数C.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后,烧杯及玻璃棒未用蒸馏水洗涤D.转移溶液前容量瓶内有少量蒸馏水【答案】B2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6O 和 18O 互为同位素B.漂粉精、液氯、干冰均为混合物C.稀硫酸、氨水均为电解质D.溶于水能电离出 H+的物质一定是酸【答案】A26、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步骤依次是()。A.课堂教学的开始、展开和结尾B.教学准备、课堂教学的开始、展开和结尾C.准备实验、新课引入、展开和结尾D.熟悉教案、新课引入、展开和结尾【答案】B27
11、、在化学学习中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有利于达成的教学目标是()。A.知识与技能目标B.过程与方法目标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D.三者均有【答案】D28、在一化学平衡状态体系中,发生下列量的变化,其中一定会使平衡发生移动的是()A.反应物的浓度B.反应物的转化率C.正、逆反应速率D.体系的压强【答案】B29、化学实验有不同的分类方式,按照实验主体的不同,可分为()。A.探究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B.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C.基本操作实验、物质制备实验和物质性质实验D.定性实验和定量实验【答案】B30、STS 思想的实质是()A.人文精神和社会精神的统一B.科学精神和社会精神的统一C.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
12、D.人文精神和社会精神的统一【答案】C31、X、Y、Z、W、R 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短周期元素。X 基态原子有 2 个未成对电子,Y、R 同主族且两者核外电子数之和是 x 核外电子数的 4 倍,2 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的 2 种元素,W 是常见金属元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Y、Z、R 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依次增大B.Z 与 Y 形成的化合物熔点比 W 与 Y 形成的化合物低C.Z 的单质可以在 X 的最高价氧化物中燃烧D.X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 R 的强【答案】C32、关于化学课程中的 STS 教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重视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教育,使学生
13、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化学问题B.使学生从化学、技术与社会相互联系的角度来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C.使学生正确认识化学对技术和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和造成的不利影响D.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中的作用【答案】A33、下列哪组实验全部属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规定的基础学生实验()。A.氧气的实验室制取、燃烧的条件、氨气的实验室制取B.氢气的实验室制取、粗盐提纯、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氯化钠溶液的配制C.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燃烧的条件、溶液酸碱性的检验D.氮气的实验室制取、溶液酸碱性的检验、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氯化钠溶液的配制【答案】C34、关于化学课程与教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4、。A.教材和课本是一回事情B.一个课程标准,只允许编制一套教材C.基础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是指学科课程D.教材是课程的具体化【答案】D35、下面关于高中化学课程性质的描述错误的是()。A.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或科学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B.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C.高中化学课程应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D.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或科学相衔接的中级教育课程【答案】D36、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A.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B.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C.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需求D.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答案】A37、化学教学媒体的选择
15、应遵循的原则有()。A.B.C.D.【答案】D38、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A.Na、Ca2、Cl 一、S042B.Fe2、H+、so32、Cl0C.Mg2+,NH4、Cl 一、S042D.K+、Fe3+、N03;、SCN【答案】C39、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电解质的导电性和金属晶体的导电性都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B.“加碘食盐”“高钙牛奶”“含氟牙膏”“富硒营养品”等,这里的碘、钙、氟、硒指的是分子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说明相同质量的水和冰,水的能量高D.电解水制取氢气和氧气时,通常加入氯化钠等强电解质【答案】C40、下列有关物质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石灰用作
16、食品抗氧化剂B.盐类都可做调味品C.铝罐可久盛食醋D.小苏打是面包发酵粉的主要成分【答案】D41、某化学教师在讲述石墨的性质时,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石墨内部层状的原子结构分A.宏观表征B.微观表征C.符号表征D.数字表征【答案】B42、盐类水解原理属于()。A.化学事实性知识B.化学理论性知识C.化学技能性知识D.化学情意类知识【答案】B43、在 CO、HCOOH、OHC-COOH 的混合物中,已知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y,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19y)B.(1y)C.(1y)D.(16y)【答案】A44、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
17、因”内容标准对应的课程模块是()。A.化学 2B.化学与技术C.物质结构与性质D.化学反应原理【答案】A45、下列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B.用热碱溶液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污垢C.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D.用含硅胶、铁粉的透气小袋与食品一起密封包装【答案】A46、将下列固体分别放入水中,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A.硝酸铵B.生石灰C.烧碱D.食盐【答案】A47、分类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有关分类正确的是()。A.全部正确B.C.D.【答案】C48、新课程中选取化学教学内容的原则不包括()。A.十分强调知识的逻辑顺序B.重视学生实验技能的掌握
18、C.重视学习情境的创设D.教材的内容要具有弹性【答案】A49、学段教学设计进行的工作中,要求编制()A.课程教学计划B.课时教学计划C.课题教学计划D.学期教学计划【答案】D50、()适用于一些主要包含高度有结构的知识和技能的化学课题,如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教学,并且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尽快地掌握这些知识与技能。A.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策略B.师生互动策略C.以学生为中心的发现学习D.合作学习【答案】A大题(共大题(共 1010 题)题)一、案例:下面是两位中学化学教师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过程实录。张老师的教学实录【提出问题】复习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拆分,原子重新组合),引出问题:在化学
19、变化中物质发生变化。那么,在化学变化中,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有没有变化?【做出假设】学生根据已有经验,提出假设:(1)增加;(2)减少;(3)不变。【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小组讨论:根据实验目的和所提供的实验用品设计实验方案,组织交流评价实验方案,选出可行性方案。包括:实验 1 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测量反应前后质量。实验 2 蜡烛燃烧测量反应前后质量。进行实验:学生依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和测定的实验数据。汇报实验结果:蜡烛燃烧的质量减少;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对结果进行分析学生对上述现象产生如下的想法:“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少,是由于生成的气体没有被称量造成的。”【答案】(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黑龙江省 2023 教师资格 中学化学 学科 知识 教学 能力 通关 题库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