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初三复习资料(共5页).doc
《《桃花源记》初三复习资料(共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桃花源记》初三复习资料(共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桃花源记复习资料一 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陶渊明 ,字 元亮 ,名 潜 ,世称靖节先生,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时期)伟大诗人,他开创了田园诗体,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_田园 诗人,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饮酒等。本文选自陶渊明集。二中心思想 本文借武陵渔人发现桃花源的经过,描绘了桃花源人生活美满的情景,虚构了人人劳作,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社会安定,民风淳朴的理想社会,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桃花源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动乱、对黑暗的现实生活的不满和批判。三古今异义词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妻子(古义:(两个人)妻子和
2、儿女; 今义:(一个人)对男子的配偶的称呼,指妻子) 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鲜美(古义:鲜艳而美丽; 今义:食物味道好)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各种交通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无论古: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连词,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四一词多义 寻:寻向所志(动词,寻找) 寻病终(副词“不久”)志:处处志之(动词,“做记号”) 寻向所志(做的标记)为:武陵人捕鱼为业(动词,作为) 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遂:遂迷,不复得路(“最终”) 遂与外人间隔(“于是”)五一义多词 (1)缘 扶=沿着 (2)要 延=邀请 (3)悉 咸 具 皆=都六.
3、通假字 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 七课文中的成语及其解释豁然开朗、世外桃源、无人问津、落英缤纷、黄发垂髫、鸡犬相闻、阡陌交通8、 重点词、句翻译1、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芳香的野草鲜艳美丽,落花到处都是。2、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3、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4、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和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显得心满意足。 6、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7、遂与外人间隔8、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9、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这个
4、人为他们详细的介绍了自已所听到的事。10、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这里的人告诉他说:“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11、便扶向路,处处志之1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寻找以前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路。13、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14、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此后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九、理解性默写 1、本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异景象)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本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
5、之属。 4、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5、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6、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 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7、本文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8、交代桃源人来历的句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9、 写出桃花源中人与世隔绝很长时间的句子: 问今是何世,乃有
6、知有汉,无论魏晋。10桃源中人生活美满、精神愉悦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1、 文中第一段中有一句话暗示了后文中渔人不能再一次找到桃花源,这句话是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12、 “村人”满足于桃花源生活厌恶外界生活的体现是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13、 与“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成语是什么?14、 表明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诣太守,说如此。十、问题解答1、本文以 渔人进出桃源 为线索,以 时间先后 为顺序,从 发现桃源 到 访问桃源再到 离开桃源 最后 再寻桃源 一线贯之。2、 本文第二段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生活图景,请从下列三个方面分别指出“美好”的含义,请用自己的话
7、概括。 自然环境:优美富饶 社会环境:安定和平 人民生活:自由快乐3、 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原文语句回答)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寻病终。4、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生活?) 环境优美,人民安定幸福,民风淳朴;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自食其力,安居乐业,和平安宁的理想社会。5、作者为什么在这篇文章中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的现实社会相对的美好境界?(“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世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答: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黑暗社会的否定、批判。6、我们应当
8、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答:这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争的愿望,也是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但他又带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只能是一种空想,是不可能实现的。7、 后人根据桃花源记的故事凝缩成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什么?他的含义是什么?答:世外桃源,借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8、 第一自然带有神秘色彩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用?答:这段景物描写带有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源渲染了气氛,也为桃源美好作了铺垫。9、研读第二段,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描写的?一是活动(往来种作),二是穿戴(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三是精神状态(黄发垂髫,并怡然
9、自乐)。10由“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你能从中联想到哪些人生道理或启示? ( 围绕“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有所作为,必须经历一些艰难苦难”回答即可。)11.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答: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桃源外的人不能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12.最后写想重入桃花源“不复得路”,刘子骥“规往”而“未果”的意图是什么?答:目的是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似无,似真似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一个虚构的社会,现实是不存在的。并且表明桃花源可望而不可及、渲染了一种神秘的色彩。 13、结合文章,谈一谈你对“世外桃源”这个成语的理解。它代表着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和平安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桃花源记 初三 复习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