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片机的逆变电源系统设计[1].doc





《基于单片机的逆变电源系统设计[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单片机的逆变电源系统设计[1].doc(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逆变电源的数字化控制21.1逆变电源数字化控制技术的发展21.2传统逆变电源控制技术2传统逆变电源控制技术的缺点21.2.2传统逆变电源控制技术的改良21.3逆变电源数字化控制技术的现状21.3.1逆变电源控制技术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21.3.2逆变电源数字化需要解决的一些难题21.4逆变电源数字化的各种控制策略21.4.1数字PI控制21.4.2滑模变结构控制21.4.3无差拍控制21.4.4重复控制2第二章推挽型逆变器的基础知识22.1开关型逆变器22.2推挽型电路22.2.1线路结构22.2.2工作原理22.2.2推挽型逆变器的变压器设计2第三章基于单片机的控制系统设计23.1系
2、统硬件电路的设计23.1.1AT89C52单片机23.1.2显示电路23.1.3A/D转换电路23.1.4SPWM波形电路23.1.5SA828主要特点23.1.6SA828工作原理23.1.7内部结构及工作原理23.1.8SA828初始化寄存器编程23.1.9SA828控制寄存器编程23.2系统软件的设计23.2.1初始化程序23.2.2主程序23.2.3SA838初始化及控制子程序23.2.4ADC0809的控制及数据处理子程序23.2.5数据处理及电压显示子程序23.2.6输出频率测试计算及显示子程序部分2第四章联机调试及结果分析24.1联机调试情况24.2实验验证及结果分析24.3结论
3、2参考文献2第一章逆变电源的数字化控制1.1逆变电源数字化控制技术的发展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对逆变电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性能的逆变电源必须满足:高输入功率因数,低输出阻抗;暂态响应快速,稳态精度高;稳定性高,效率高,可靠性高;电磁干扰低等。要实现这些功能,离不开数字化控制技术。1.2传统逆变电源控制技术1.2.1传统逆变电源控制技术的缺点传统的逆变电源多为模拟控制系统。虽然模拟控制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但其存在很多固有的缺点:控制电路的元器件比较多,电路复杂,所占的体积较大;灵活性不够,硬件电路设计好了,控制策略就无法改变;调试不方便,由于所采用器件特性的差异,致使电源一致性差,且模拟器件的工作
4、点的漂移,导致系统参数的漂移。模拟方式很难实现逆变电源的并联,所以逆变电源数字化控制是发展的趋势,是现代逆变电源研究的一个热点。1.2.2传统逆变电源控制技术的改良为了改善系统的控制性能,通过模拟、数字(A/D)转换器,将微处理器与系统相连,在微处理器中实现数字控制算法,然后通过输入、输出口或脉宽调制口pulsewidthmodulation,PWM发出开关控制信号。微处理器还能将采集的功率变换装置工作数据,显示或传送至电脑保存。一些控制中所用到的参考值可以存储在微处理器的存储器中,并对电路进行实时监控。微处理器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电路系统的性能,但由于微处理器运算速度的限制,在许多情况下
5、,这种微处理器辅助的电路控制系统仍旧要用到运算放大器等模拟控制元件。近年来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一些专用心片的产生,使逆变电源的全数字控制成为现实。实时地读取逆变电源的输出,并实时地处理,使得一些先进的控制策略应用于逆变电源控制成为可能,从而可对非线性负载动态变化时产生的谐波进行动态补偿,将输出谐波到达可以接受的水平。1.3逆变电源数字化控制技术的现状1.3.1逆变电源控制技术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随着电机控制专用芯片的出现和控制理论的普遍发展,逆变电源技术朝着全数化智能化及网络化的方向发展,逆变电源的数字控制技术发生了一次大飞跃。逆变电源数字化控制的优点在于各种控制策略硬件电路基本是
6、一致的,要实现各种控制策略,无需变动硬件电路,只需修改软件即可,大大缩短了开发周期,而且可以应用一些新型的复杂控制策略,各电源之间的一致性很好,这样为逆变电源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基础,而且易组成可靠性高的大规模逆变电源并联运行系统。1.3.2逆变电源数字化需要解决的一些难题数字化是逆变电源发展的主要方向,但还是需要解决以下一些难题:a)逆变电源输出要跟踪的是一个按正弦规律变化的给定信号,它不同于一般开关电源的常值控制。在闭环控制下,给定信号与反馈信号的时间差就表达为明显的相位差,这种相位差与负载是相关的,这就给控制器的设计带来了困难。b)逆变电源输出滤波器对系统的模型影响很大,输入电压的波动幅值
7、和负载的性质,大小的变化范围往往比较大,这些都增加了控制对象的复杂性,使得控制对象模型的高阶性、不确定性、非线性显著增加。c)对于数字式PWM,都存在一个开关周期的失控区间,一般是在每个开关周期的开始或上个周期之末来确定本次脉冲的宽度,即使这时系统发生了变化,也只能在下一个开关周期对脉冲宽度做出调整,所以现在逆变电源的数字化控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1.4逆变电源数字化的各种控制策略逆变电源数字控制方法成为当今电源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与数字化相对应,各种各样的离散控制方法也纷纷涌现,包括数字比例-积分-微分PI调节器控制、无差拍控制、数字滑变结构控制、模糊控制以及各种神经网络控制等,从而有力地推动
8、逆变电源控制技术的发展。1.4.1数字PI控制数字PI控制以参数简单、易整定等特点得到了广泛应用。逆变器采用模拟数字PI控制时,如果只是输出电压的瞬时值反馈,其动态性能和非线性负载时的性能不会令人满意;如果是输出滤波电感或输出滤波电容的电流瞬时值引入反馈,其性能将得到较大改良,然而,庞大的模拟控制电路使控制系统的可靠性下降,调试复杂,不易于整定。数字信号处理芯片的出现使这个问题得以迅速解决,如今各种补偿措施及控制方式可以很方便地应用于逆变电源的数字PI控制中,控制器参数修改方便,调试简单。但是,数字PI控制算法应用到逆变电源的控制中,不可防止地产生了一些局限性:一方面是系统的采样量化误差,降低
9、了算法的分辨率,使得PI调节器的精度变差;另一方面,采样和计算延时使被控系统成为一个具有纯时间滞后的系统,造成PI控制器设计困难,稳定性减小,随着高速专用芯片及高速A/D的发展,数字PI控制技术在逆变电源的控制中会有进一步的应用。1.4.2滑模变结构控制滑模变结构控制slidingmodevariablestructurecontrol,SVSC最显著的特点是对参数变化和外部扰动不敏感,即鲁棒性强,加上其固有的开关特性,因此非常适用于闭环反馈控制的电能变换器。基于微处理器的离散滑模控制使逆变器输出波形有较好的暂态响应,但系统的稳态性能不是很理想。具有前馈控制的离散滑模控制系统1,暂态性能和稳态
10、精度得到提高,但如果系统过载时,滑模控制器的负担将变得非常重。自矫正离散滑模控制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逆变器的控制器由参数自适应的线性前馈控制器和非线性滑模控制器组成,滑模控制器仅在负载导致输出电压变化时产生控制力,稳态的控制力主要由前馈控制器提供,滑模控制器的切换面超平面是根据优化准则进行设计的。1.4.3无差拍控制无差拍控制deadbeatcontrol是一种基于电路方程的控制方式,其控制的基本思想是将输出正弦参考波等间隔地划分为假设干个取样周期,根据电路在每一取样周期的起始值,用电路理论算出关于取样周期中心对称的方波脉冲作用时,负载输出在取样周期末尾时的值。这个输出值的大小,与方波脉冲的极性
11、与宽度有关,适当控制方波脉冲的极性与宽度,就能使负载上的输出在取样周期的末后与输出参考波形相重合2。不断调整每一取样周期内方波脉冲的极性与宽度,就能在负载上获得谐波失真小的输出。因此,即使在很低的开关频率下,无差拍控制也能够保证输出波形的质量,这是其它控制方法所不能做到的,但是,其也有局限性:由于采样和计算时间的延迟,输出脉冲的占空比受到很大限制;对于系统参数的变化反应灵敏,如电源电压波动、负载变动,系统的鲁棒性差。对于采样和计算延时的影响,一种方法是通过修改输出脉冲方式的方法来减小计算延时造成的占空比局限;另一种方法是通过状态观测器对系统状态提前进行预测,用观测值替代实际值进行控制,从而防止
12、采样和计算延时对系统的影响。为了提高系统的鲁棒性,一种方法是采用负载电流预测方法来减小负载变动对电源输出的影响,但实际改善的程度有限;另一种可行的方法是对系统参数进行在线辨识,从而实时确定控制器参数,以到达良好的控制效果。但是,在线系统辨识的计算复杂度和存储量都非常大,一般的微处理器很难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因此实现的可能性不大,所以还没有一种比较好的方法来解决无差拍控制鲁棒性差的问题。正是由于无差拍控制在电源控制中的不足及局限性到目前还难以解决,使得无差拍控制在工业界的应用还有待不断的深入研究。1.4.4重复控制逆变器采用重复控制repetitivecontrol是为了克服整流型非线性负载引起
13、的输出波形周期性的畸变,它通常与其他PWM控制方式相结合。重复控制的思想是假定前一周期出现的基波波形将在下一基波周期的同一时间重复出现,控制器根据给定信号和反馈信号的误差来确定所需的校正信号,然后在下一个基波周期的同一时间将此信号叠加到原控制信号上,以消除后面各周期中将出现的重复畸变3。虽然重复控制使系统获得了很好的静态性能,且易于实现,但该技术却不能够获得好的动态性能。自适应重复控制方案成功地应用于逆变器的控制中。模糊控制fuzzycontrol能够在准确性和简洁性之间取得平衡,有效地对复杂的电力电子系统做出判断和处理。将模糊控制应用于逆变器,具有如下优点:模糊控制器的设计不需被控对象的精确
14、数学模型,并且有较强的鲁棒性和自适应性;查找模糊控制表只需占有处理器很少的时间,可采用较高采样率来补偿模糊规则和实际经验的偏差。将输出电压和滤波电感电流反馈,即电压误差和电感电流作为输入模糊变量,可以实现逆变器的模糊控制,整流性负载时,其输出电压总谐波失真totalharmonicdistortion,TH小于5,将模糊控制与无差拍控制相结合,可用来补偿由于非线性负载导致的电压降落,5-6。模糊控制从模仿人的思维外特性入手,模仿人的模糊信息处理能力。它对系统的控制是以人的经验为依据的,而人的经验正是反映人在思维过程中的判断、推理、归纳。理论上已经证明,模糊控制可以任意精度逼近任何线性函数,但受
15、到当前技术水平的限制,模糊变量的分档和模糊规则都受到一定的限制,隶属函数确实定还没有统一的理论指导,带有一定的人为因素,因此,模糊控制的精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此外神经网络控制是一种使用人工神经网络的控制方法。因为人工神经网络是建立在强有力的数学基础上,所以它有很大的潜力,这个数学基础包括各种各样的已被充分理解的数学工具。在无模型自适应控制器中,人工神经网络也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神经网络的实现技术没有突破,还没有成功地应用于逆变电源的控制中。第二章推挽型逆变器的基础知识2.1开关型逆变器广义地说,凡用半导体功率器件作为开关,将一种电源形态转变为另一种形态的主电路都叫做开关变换电路,这种变换
16、可以是交流电和直流电之间的变换,也可以是电压或电流幅值的变换,或者是交流电的频率、相数等的变换。按电力电子的习惯称谓,基本的电力电子电路可以分为四大类型,即ACDC电路、DCAC电路、ACAC电路、DCDC电路。本文中的逆变电路就属DCAC电路。开关逆变器中的开关都是在某一固定频率下工作,这种保持开关频率恒定,但改变接通时间长短即脉冲宽度,使负载变化时,负载上电压变化不大的方法,称脉宽调制法PluseWidthModulation,简称为PWM4。由于电子开关按外加控制脉冲而通断,控制与本身流过的电流、二端所加的电压无关,因此电子开关称为“硬开关”。凡用脉宽调制方式控制电子开关的开关逆变器,称
17、为PWM开关型逆变器。本文是用SPWM专用产生芯片控制电子开关的通断,属硬开关技术。相对应有另一类控制技术“软开关”,它是一种使电子开关在其两端电压为零时导通电流,或使流过电子开关电流为零时关断的控制技术。软开关的开通、关断损耗理想值为零,损耗很小,开关频率可以做到很高。2.2推挽型电路各种变换电路按其是否具备电能回馈能力分为非回馈型和回馈型,非回馈型电路按其输出端与输入端是否电气个力分为非隔离型和隔离型。隔离型电路又分为正激型、反激型、半桥型、全桥型和推挽型。带中心抽头变压器原边两组线圈轮流工作的线路一般称为推挽线路,它不太适合离线变换器的应用。推挽型电路的一个突出优点是变压器双边励磁,在输
18、入回路中仅有1个开关的通态压降,而半桥型电路和全桥型电路都有2个,因此在同样的条件下,产生的通态损耗较小,而且不需驱动隔离,驱动电路简单,这对很多输入电压较低的电源十分有利,因此低电压输入类电源应用推挽型电路比较合适。但是功率开关所承受的电压应大于2。2.2.1线路结构图1-1推挽型电路原理图推挽型电路的原理图如图1-1所示。主变压器原边绕组接成推挽形式,副变绕组接成全波整流形式。2.2.2工作原理由于驱动电路作用,两个功率开关管、交替导通。当导通时,加到上,所有带“”端为正。功率开关管通过变压器耦合作用承受的电压。副边绕组“”为正,电流流经、L到负载上。原边电流是负载折算至原边的电流及原边电
19、感所定的磁化电流之和。导通期间,原边电流随时间而增加,导通时间由驱动电路决定。关断时,由于原边能量的储存和漏电感的原因,的漏极电压将升高.2.2.2推挽型逆变器的变压器设计推挽型逆变器设计在整个电源的设计过程中具有最为重要的地位,一旦完成设计,不宜轻易改变,因此设计时对各方面问题考虑周全,防止返工,造成时间和经费的浪费。下面介绍具体设计。变压器是开关电源中的核心元件,许多其他主电路元器件的参数设计都依赖于变压器的参数,因此应该首先进行变压器的设计。高频变压器工作时的电压、电流都不是正弦波,因此其工作状况同工频变压器是很不一样的,设计公式也有所不同。需要设计的参数是电压比、铁心的形式和尺寸、各绕
20、组匝数、导体截面积和绕组结构等,所依据的参数是工作电压、工作电流和工作频率等5。另外,变压器兼有储能,限流,隔离的作用.在磁心大小,原边电感,气隙大小,原,副边线圈匝数的选择,以及在磁心内直流成分和交流成分之间的相互影响都应在设计中细致考虑.第三章基于单片机的控制系统设计按照设计的要求,基于单片机AT89C52的设计主要实现以下功能:SA828的初始化及控制、ADC0809采样的数据的处理和输出显示电压频率。选用单片机作为主控器件,控制部分的原理框图如下:图3-1控制系统原理框图3.1系统硬件电路的设计图3-2为控制部分的电路原理图。电路主要由AT89C52单片机、四位显示及驱动电路、AD采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于 单片机 电源 系统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