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零花钱》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共17页).doc
《《我的零花钱》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共1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的零花钱》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共17页).doc(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我的零花钱社会综合实践活动 设计方案 叶县龙泉乡龙泉小学:程红霞 2017年5月 我的零花钱社会综合实践活动 设计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背景 每天无论是上学还是放学,学校门口左右两侧的小卖店、小吃摊都异常地热闹,只见店门摊前围满了各年级的学生。他们走来走去,像赶集似的,和店主摊主们讨价还价。再看店主和摊主们为了对付学生兜里的几个钱,真是费尽了心机。小卖店的商品“琳琅满目”,小吃摊的食物花样百出。这一切源于何处?我们想也许是因为学生的零用钱渐渐多了起来。现在的学生都是家里的“独苗”,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过得好些呢?尽管有的家庭经济条件不宽裕,但为了不让孩子在学生面前没面子
2、,家长自己节省,也不“苦着”孩子。更有那些所谓的“大款”,由于在外务工,因为和孩子聚少离多,所以见面时就大把大把地给零花钱,仿佛只有这样做才算对得起孩子。可以说零花钱是家长对自己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投资。然而,学生们对于自己的日常消费,家长们对于孩子零花钱的使用又有何态度?针对这一状况,提出了“龙泉小学学生零花钱使用情况”的课题。 二、研究的目的意义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给学生的零花钱也呈上升趋势。这使得一部分小学生手中有了钱,就乱花起来。此次活动以学生生活中的现象作为研究材料,力求让学生通过调查、采访、查阅资料等方式,培养他们的研究与实践能力,并从活动中体会到家长劳动的艰辛,
3、帮助他们自觉地培养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和关心弱势群体的好品质。 三、活动方案 1、活动主题:我的零花钱 2、活动目标: 通过收集资料,培养学生的实践与研究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通过活动,发展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形成从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养成自主、合作、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3)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手中的零花钱来之不易,纠正一些学生的不良习惯,培养学生们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从引导学生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 3、活动形式 、组织形式 个人、小组、班级活动相结合 邀请家长、实践形式 调查访问 研究、设计和劳动 小组合作交流 规划、表达、反
4、思 、实践方法 问卷调查法 观察法 文献资料法 4、活动安排 本次活动计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确定课题,分组制定活动计划。 第二阶段:深入实际调查、访问,总结交流。 第三阶段:体验赚钱,体会赚钱的艰辛。 第四阶段:花自己赚的钱,说说和花以前父母给的钱有何不同。 四、活动实施过程第一阶段:确定课题,制定活动计划 1、课题的确定 最近发现一种现象:每当上学、放学的这段时间,学校商店里总是挤满了学生,争着购买各种各样的零食。我心中产生了疑问:“同学们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零花钱?这些钱是从哪里来的?可不可以把这个现象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主题?”于是,我就把这情景拍下来,再组织大家谈论,引发学生自己
5、联想。实践活动课上,我让同学们看这情景,发现同学们也都有同样的疑问,因此我决定以此开展小学生零花钱情况调查与研究的实践活动。 2、分组制定计划 课题确定后,与全班同学展开了讨论,经过讨论,决定分四组。 第一组:调查零花钱来源,主要采用访问、查阅资料。(启发:调查有没有不给零花钱的,是父母主动给的还是自己要的;收集小学生欺骗家长或偷拿零花钱的相关案例)第二组:调查零花钱数量,主要采用访问、查阅资料、问卷。(启发:家长给零花钱的数量与其收入有无关系) 第三组:调查零花钱用途,主要采用观察、访问、查阅资料。(启发:哪些属于不良消费及相关案例)第四组:用问卷调查和采访的形式对家长的收入及给孩子零花钱的
6、态度等情况进行调查。第二阶段:调查研究 1、 学生情况调查 问卷调查各年级学生零花钱来源、用途 制定完计划,组织几位同学进行问卷调查(见附件一),并对问卷调查情况进行统计。同学们发现在对本校调查的208人当中有194人的零花钱是从父母或长辈那里要来的,没有自己试着赚过零花钱;208位同学中竟有150位用零花钱买了零食或玩具。统计完后,同学们都惊讶不已。 采访调查同学们零花钱来源、数目、用途的情况 采访中,被采访的同学都觉得零花钱来的非常容易,因为每次向父母要父母就给了!而且父母给的钱还不是少数,每次至少是五元以上,更让我们惊讶的是父母很少问他们用来干什么,好像这点钱不放在眼里一样。我们采访小组
7、成员在采访后产生了疑问:这零花钱真的就象同学们说的来的那么容易吗? 2、家长情况调查 在放学后,采访小组成员在校门口对家长进行采访。调查后进行统计,令他们吃惊的是家长的收入并不是象同学们调查前想象的那样收入很高。宁愿自己受点苦也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去吃苦。调查完家长后,同学们一起交流时,心灵上受到了很大的震撼 3、交流探讨 调查结束了,全班同学坐在一起,以记者采访的形式,进行实践探究的交流分享。 选取一名同学作为小记者,先对各组代表访问,汇报调查结果。再针对每组提出启发性问题,让大家积极思考,访问大家的看法或感受,交流应当怎样花零花钱(老师在其中也以被采访者身份,适时地进行引导与点播)。最后由老师
8、总结(肯定大家的实践、点出正确的消费观、感受父母的辛劳等)。 具体设想:(1)零花钱来源的调查汇报(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打工) 设问:这些钱有多少是家长们主动给的?有多少是这些孩子们欺骗家长得来的?你们调查中有无零花钱的吗?父母没给零花钱的原因是什么?父母挣钱很容易吗?(让学生感知父母的辛苦) (2)零花钱数目的调查汇报设问:你们在调查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呢?你们是怎么做的(让学生体会要经过努力,真诚以待,方能完成调查工作。) (3)零花钱用途的调查汇报(零食、玩具、储蓄、小饰物、电脑游戏等,只有极少的钱花在购买一些学习用品、课外书上。)设问:上网吧对不对?怎样作对?怎样就不对?(
9、懂得乱花零花钱的危害) (4)我们应怎样花费零花钱?(勤俭节约、合理使用、记帐、有储蓄观念、制定消费计划等) (5)老师总结:(鼓励同学、正确消费观、父母的辛劳)第三阶段:体验赚钱 1、组织讨论 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都提出了自己认为可行的方法:捡废纸、卖蔬菜、卖水果等。同学们自愿组成了赚钱小组,制定了行动计划,做了一些行动前的准备工作。开始行动以前,要求学生在体验劳动中随时写好体验日记。 2、交流赚钱的体会 同学们每个双休日去体验赚钱,终于到了集中活动的时间,同学们坐在一起似乎有说不完的话,体验是那么的深刻:成功的喜悦,失败的烦恼(见附件二) 第四阶段:花自己赚的钱 “用自己赚的钱,感觉怎
10、么样?” 学生都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了消费,活动后同学们在一起畅谈了自己购物感受。有的同学说:“花自己的钱,很有些舍不得,不像以前爸爸妈妈给钱的时候想也不想就花光了。”有的说:“到商店里买东西总是觉得东西太贵了,现在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妈妈给我买衣服的时候总会给我买些便宜的了,因为赚钱太不容易了。” 五、活动反思与评价 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都长大了、懂事了。懂得关心、体贴父母了,懂得如何合理利用零花钱了。在今后的生活中同学们打算怎样做?有的说:“我们要利用课余的时间去赚零花钱,把它花在有用的地方”。有的说:“我们可以把这些零花钱积攒起来把它捐给失学儿童,让他们像我们一样快乐地学习、成长。” 1、学生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的零花钱 零花钱 社会 综合 实践 活动 设计方案 17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