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脂类代谢.ppt
《第七章 脂类代谢.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 脂类代谢.ppt(14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第七章第七章 脂类代谢脂类代谢 Metabolism of Metabolism of LipitLipit1概述概述:1.脂类的定义脂类的定义:2.脂类是脂肪及类脂的总称,是一类脂类是脂肪及类脂的总称,是一类不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并能不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并能为机体利用的有机化合物。为机体利用的有机化合物。2.脂类的分类脂类的分类1)脂肪脂肪(fat)1.2)类脂类脂(lipoid)2 脂类脂类 lipidlipid*脂肪脂肪(三脂肪酸甘油酯三脂肪酸甘油酯,甘油三酯),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riglycerides,TGTG)*类脂类脂糖脂糖脂*胆固醇胆固醇(c
2、holesterolcholesterol,C C)*胆固醇酯胆固醇酯(cholesterol estercholesterol ester,CECE)甘油甘油(glycerol)(glycerol)脂肪酸脂肪酸 (fatty acid(fatty acid,FAFA)类固醇、类固醇、类固醇酯类固醇酯 磷脂酰胆碱磷脂酰胆碱 磷脂磷脂 *甘油磷酯甘油磷酯(phospholipidphospholipid,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乙醇胺 PLPL)鞘磷脂鞘磷脂3甘油三酯甘油三酯甘油磷脂甘油磷脂胆固醇酯胆固醇酯 FA胆固醇胆固醇 脂类物质的基本构成脂类物质的基本构成脂类物质的基本构成脂类物质的基本构成FA
3、FAFA 甘甘油油 FAFAPiX 甘甘油油 X=胆胆碱碱、水水、乙乙醇醇胺胺、丝丝氨氨酸酸、甘甘油油、肌肌醇醇、磷磷脂脂酰甘油等酰甘油等4分类分类含量含量分布分布生理功能生理功能甘油三酯甘油三酯95%脂肪组织、脂肪组织、血浆血浆1.储能、供能储能、供能2.提供必须脂肪酸提供必须脂肪酸3.促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促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4.保护垫作用保护垫作用5.构成血浆脂蛋白构成血浆脂蛋白类脂类脂5%生物膜、生物膜、神经、血神经、血浆浆1.维护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维护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2.胆固醇转变成胆汁酸、类胆固醇转变成胆汁酸、类胆固醇激素等胆固醇激素等3.构成血浆脂蛋白构成血浆脂蛋白3.脂类的分类
4、、含量、分布及生理功能脂类的分类、含量、分布及生理功能54.必需脂酸的概念必需脂酸的概念:某些多不饱和脂酸,某些多不饱和脂酸,动物机体自身不能动物机体自身不能合成,需从植物油摄取。它们是动物不合成,需从植物油摄取。它们是动物不可缺少的营养素,故称必需脂酸。可缺少的营养素,故称必需脂酸。如:如:亚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它们是前列腺素、血栓噁烷及白三烯等它们是前列腺素、血栓噁烷及白三烯等生理活性物质的前体。生理活性物质的前体。6第一节第一节不饱和脂酸的命名及分类不饱和脂酸的命名及分类TheClassificationandNamingofUnsaturatedFatt
5、yAcids7 软脂酸软脂酸(16C)硬脂酸硬脂酸(18C)单不饱脂酸单不饱脂酸多不饱脂酸多不饱脂酸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脂肪酸脂肪酸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81.不饱和脂酸的概念不饱和脂酸的概念:自然界存在的不饱和脂酸按含双键数自然界存在的不饱和脂酸按含双键数目分为单不饱脂酸及多不饱脂酸。含目分为单不饱脂酸及多不饱脂酸。含2个或个或2个以上双键的不饱和脂酸称为个以上双键的不饱和脂酸称为多不饱和脂酸多不饱和脂酸92.不饱和脂肪酸的命名法不饱和脂肪酸的命名法系统命名法系统命名法以标示脂酸的碳原子数即以标示脂酸的碳原子数即碳碳链长度和双键的位置链长度和双键的位置:1)脂酸的)脂酸的羧基碳起羧基碳起计
6、算碳原子的顺序,计算碳原子的顺序,则这种编码体系为则这种编码体系为编码体系编码体系。2)脂酸的)脂酸的甲基碳起甲基碳起计算其碳原子顺序计算其碳原子顺序则为则为或或n编码体系编码体系。10表表7-1 7-1 不饱和脂酸不饱和脂酸(或(或n)编码体系)编码体系族族母体脂酸母体脂酸-7-7(n-7n-7)软软油酸(油酸(1616:1 1,-7-7)-9-9(n-9n-9)油酸(油酸(1818:1 1,-9-9)-6-6(n-6n-6)亚亚油酸(油酸(1818:2 2,-6-6,9 9)-3-3(n-3n-3)-亚亚麻酸(麻酸(1818:3 3,-3-3,6 6,9 9)11表表7-2 7-2 常见的
7、不饱和脂酸常见的不饱和脂酸习惯习惯名名系系统统名名碳原碳原子及子及双双键键数数双双键键位置位置族族分布分布系系n n系系软软油酸油酸十六碳一十六碳一烯烯酸酸1616:1 19 97 7-7-7广泛广泛油酸油酸十八碳一十八碳一烯烯酸酸1818:1 19 99 9-9-9广泛广泛亚亚油酸油酸十八碳二十八碳二烯烯酸酸1818:2 29,129,126,96,9-6-6植物油植物油-亚亚麻酸麻酸十八碳三十八碳三烯烯酸酸1818:3 39,12,159,12,153,6,93,6,9-3-3植物油植物油-亚亚麻酸麻酸十八碳三十八碳三烯烯酸酸1818:3 36,9,126,9,126,9,126,9,12
8、-6-6植物油植物油花生四花生四烯烯酸酸廿碳四廿碳四烯烯酸酸2020:4 45,8,11,145,8,11,146,9,12,156,9,12,15-6-6植物油植物油timnodonic廿碳五廿碳五烯烯酸酸(EPAEPA)2020:5 55,8,11,14,175,8,11,14,173,6,9,12,153,6,9,12,15-3-3鱼鱼油油clupanodonic廿二碳五廿二碳五烯烯酸酸(DPADPA)2222:5 57,10,13,16,197,10,13,16,193,6,9,12,153,6,9,12,15-3-3鱼鱼油,油,脑脑cervonic廿二碳六廿二碳六烯烯酸酸(DHADH
9、A)2222:6 64,7,10,13,16,194,7,10,13,16,193,6,9,12,15,183,6,9,12,15,18-3-3鱼鱼油油12第二节第二节脂类的消化吸收脂类的消化吸收DigestionandAbsorptionofLipid13一、脂类的消化一、脂类的消化.主要消化部位在小肠上段主要消化部位在小肠上段膳食脂类膳食脂类甘油三酯(主要的)甘油三酯(主要的)磷脂磷脂胆固醇胆固醇14甘油三酯与胆汁酸甘油三酯与胆汁酸胰脂酶胰脂酶辅脂酶辅脂酶2FFA2-甘油一酯甘油一酯乳化乳化微小微团微小微团2.消化过程与相应的酶消化过程与相应的酶15*辅脂酶的特性辅脂酶的特性1.辅脂酶是胰
10、脂酶对脂肪消化不可缺少的蛋辅脂酶是胰脂酶对脂肪消化不可缺少的蛋2.白质辅因子,白质辅因子,2.辅脂酶在胰腺泡中以酶原形式合成,由胰蛋白酶辅脂酶在胰腺泡中以酶原形式合成,由胰蛋白酶激活。激活。3.辅脂酶本身不具脂肪酶的活性,而具有与脂肪及辅脂酶本身不具脂肪酶的活性,而具有与脂肪及胰脂酶结合的结构域。它与胰脂酶结合是通过氢胰脂酶结合的结构域。它与胰脂酶结合是通过氢键进行的,与脂肪的结合是通过疏水键进行的键进行的,与脂肪的结合是通过疏水键进行的.辅脂酶可完全解除胆汁酸盐对胰脂酶的抑制并辅脂酶可完全解除胆汁酸盐对胰脂酶的抑制并增加胰脂酶活性,促进脂肪的水解。增加胰脂酶活性,促进脂肪的水解。16胆固醇酯
11、胆固醇酯胆固醇酯酶胆固醇酯酶磷脂磷脂磷脂酶磷脂酶A2胆固醇胆固醇+FFA溶血磷脂溶血磷脂+FFA17二、脂类的消化吸收二、脂类的消化吸收1.主要部位主要部位:在十二指肠及空肠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中链及短链脂酸构成的中链及短链脂酸构成的TG 乳化乳化 吸收吸收 脂肪酶脂肪酶 甘油甘油+FFA 门静脉门静脉 血循环血循环肠黏膜肠黏膜 细胞细胞 18长链脂酸及长链脂酸及2-甘油一酯甘油一酯 肠肠黏黏膜细胞膜细胞(酯化成(酯化成TG)胆固醇及游离脂酸胆固醇及游离脂酸 肠肠黏黏膜细胞膜细胞(酯化成(酯化成CE)淋巴管淋巴管 血循环血循环乳糜微粒乳糜微粒(chylomicron,CM)TG、CE、PL +载脂
12、蛋白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apo)B48、C、A、A 溶血磷脂及游离脂酸溶血磷脂及游离脂酸 肠肠黏黏膜细胞膜细胞(酯化成(酯化成PL)19酯酰酯酰CoA 转移酶转移酶 CoA R2COCoA R3COCoA CoA 酯酰酯酰CoA 转移酶转移酶CoACoA+RCOOH +RCOOH+ATPATPRCOCoARCOCoA +AMP+AMP+PPiPPi甘油一酯途径甘油一酯途径甘油一酯途径甘油一酯途径20甘甘油油三三酯酯的的消消化化与与吸吸收收 21第三节第三节甘油三酯代谢甘油三酯代谢MetabolismTriglyceride22一、甘油三酯的合成代谢一、甘油三酯的合成代谢(一
13、)合成部位(一)合成部位1.肝脏肝脏:TG在肝内质网合成,然后生成在肝内质网合成,然后生成VLDL2.脂肪组织:脂肪组织:TG合成主要以葡萄糖为原料合成主要以葡萄糖为原料3.小肠黏膜细胞:小肠黏膜细胞:主要利用脂肪消化产物再合成主要利用脂肪消化产物再合成TG23(二)合成原料(二)合成原料1.甘油及脂酸主要由葡萄糖代谢甘油及脂酸主要由葡萄糖代谢2.CM中的中的FFA3.3-磷酸甘油主要来自糖代谢。磷酸甘油主要来自糖代谢。*肝、肾等组织含有甘油激酶,可利用游离甘油肝、肾等组织含有甘油激酶,可利用游离甘油。肝、肾甘油激酶肝、肾甘油激酶 ATP ADP 24(三)合成基本过程(三)合成基本过程1甘油
14、一酯途径甘油一酯途径(小肠粘膜细胞小肠粘膜细胞)2甘油二酯途径甘油二酯途径(肝细胞及脂肪细胞肝细胞及脂肪细胞)25酯酰酯酰CoA转移酶转移酶 CoA R1COCoA 酯酰酯酰CoA 转移酶转移酶 CoA R2COCoA 磷脂酸磷脂酸磷酸酶磷酸酶Pi 酯酰酯酰CoA 转移酶转移酶 CoA R3COCoA 甘油二酯途径 葡萄糖葡萄糖261.1.1.1.脂肪的动员脂肪的动员脂肪的动员脂肪的动员 1)1)概念概念:储存在储存在脂肪细胞脂肪细胞中的脂肪,被中的脂肪,被肪脂酶肪脂酶 逐步水解为逐步水解为FFAFFA及及甘油甘油,并释放入血以并释放入血以 供其他组织氧化利用供其他组织氧化利用的过程。的过程。
15、2)2)催化脂肪水解的酶催化脂肪水解的酶:甘油三酯脂肪酶甘油三酯脂肪酶 甘油二酯脂肪酶甘油二酯脂肪酶 甘油一酯脂肪酶甘油一酯脂肪酶 二、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二、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 273 3)甘油三酯脂肪酶)甘油三酯脂肪酶(激素敏感的脂肪酶激素敏感的脂肪酶hormonesensitivetrigyceridelipase)特点:特点:活力可受激素调节活力可受激素调节水解水解脂肪细胞内脂肪细胞内的的TG是是TG水解的水解的限速酶限速酶28 脂解激素概念:脂解激素概念:能促进脂肪动员的激素能促进脂肪动员的激素,如肾上腺,如肾上腺 素、胰高血糖素,素、胰高血糖素,ACTH及及TSH等等 对抗脂解激素概
16、念对抗脂解激素概念 能抑制脂肪动员的激素,如胰岛素、能抑制脂肪动员的激素,如胰岛素、前列腺素前列腺素E2、烟酸等。烟酸等。29对抗脂解激素对抗脂解激素3031肝、肾甘油激酶肝、肾甘油激酶 ATP ADP NAD+NADH+H+=OPP磷酸二羟丙酮磷酸二羟丙酮糖酵解糖酵解32脂酸脂酸乙酰乙酰COACO2+H2O+能量能量氧化氧化脂酸脂酸乙酰乙酰COA酮体酮体2.脂酸在线粒体中经脂酸在线粒体中经-氧化后进一步合成氧化后进一步合成酮体酮体氧化氧化*脂酸分解代谢脂酸分解代谢1.除脑组织外,大多数组织均可进除脑组织外,大多数组织均可进行脂酸行脂酸氧氧化,其中化,其中肝、肌肉肝、肌肉最活跃最活跃332.2
17、.脂酸的脂酸的-氧化氧化*过程过程 脂肪酸的活化脂肪酸的活化 脂肪酰脂肪酰CoACoA从胞浆进入线粒体从胞浆进入线粒体 饱和脂肪酰饱和脂肪酰CoACoA的的氧化氧化 氧化产生的乙酰氧化产生的乙酰CoACoA进入三羧酸循环进入三羧酸循环34底物:底物:游离脂肪酸游离脂肪酸所需条件:所需条件:ATP、CoA、Mg2+所需酶:所需酶:脂酰脂酰CoA合成酶合成酶反应场所:胞浆反应场所:胞浆产物:产物:脂酰脂酰CoA脂酸的活化脂酸的活化 脂酰脂酰CoA的生成的生成脂酰脂酰CoA脂酰脂酰CoA合成酶合成酶35 脂酰脂酰CoA进入线粒体进入线粒体 限速酶限速酶3637参与转运的物质参与转运的物质(CH3)3
18、-N+-CH2-CH-CH2-COO-OH肉碱肉碱(carnitine)(L-羟羟-三甲氨基丁酸三甲氨基丁酸)38参与转运的酶:参与转运的酶:肉碱脂肪酰转移酶肉碱脂肪酰转移酶(限速酶)(限速酶)(carnitineacyltransferaseI)肉碱肉碱-脂酰肉碱转位酶脂酰肉碱转位酶(carnitine-acylcarnitinetranslocase)肉碱脂肪酰转移酶肉碱脂肪酰转移酶39偶数碳脂肪酸偶数碳脂肪酸C6H5-CH2-CH2-CH2-CH2-CH2-CH2-CH2-COOHC6H5-CH2-COOH(苯乙酸)苯乙酸)奇数碳脂肪酸奇数碳脂肪酸C6H5-CH2-CH2-CH2-CH2
19、-CH2-CH2-COOHC6H5-COOH(苯甲酸)苯甲酸)*实验证明脂酸的氧化是从羧基端的实验证明脂酸的氧化是从羧基端的碳原子开始碳原子开始 脂酸的脂酸的氧化氧化 苯脂酸氧化实验苯脂酸氧化实验4041 氧化包括四步反应氧化包括四步反应.催化反应的酶结合成一个催化反应的酶结合成一个脂酸脂酸-氧化氧化多酶复合体多酶复合体.从脂酰基的从脂酰基的-碳原子碳原子开始,进行开始,进行脱氢、脱氢、加水、再脱氢及硫解加水、再脱氢及硫解等四步连续反应等四步连续反应.脂酰基断裂生成脂酰基断裂生成1分子比原来少分子比原来少2个碳原个碳原子的脂酰子的脂酰CoA及及1分子乙酰分子乙酰CoA42 脂酰脂酰CoA脱氢酶
20、脱氢酶 2-烯脂酰烯脂酰CoA水化酶水化酶 H2O L(+)-羟脂酰羟脂酰CoA脱氢酶脱氢酶酮脂酰酮脂酰CoA硫解酶硫解酶 反反2-烯酰烯酰CoAL(+)-羟脂酰羟脂酰CoA酮脂酰酮脂酰CoA4344 NADH+H+FADH2 H2O 呼吸链呼吸链 2ATP H2O 呼吸链呼吸链 3ATP 乙酰乙酰CoA彻底氧化彻底氧化三羧酸循环三羧酸循环生成酮体生成酮体肝外组织氧化利用肝外组织氧化利用45CH3(CH2)14COSCoA+7CoA-SH+7FAD+7NAD+7H2O8CH3CO-SCoA+7FADH2+7NADH+7H+脂酸氧化的能量生成脂酸氧化的能量生成以以16C的软脂酸为例总反应为:的软
21、脂酸为例总反应为:468分子的乙酰分子的乙酰CoA产生产生128=96分子分子ATP7分子的分子的FADH2产生产生27=14分子分子ATP7分子的分子的NADH+H+产生产生37=21分子分子ATP总共为总共为131ATP1)能量的释放)能量的释放由于生成脂肪酰由于生成脂肪酰CoA时用去时用去2分子的分子的ATP,故净得故净得131-2=129个个ATP472)能量的利用)能量的利用1分子软脂酸彻底氧化分解时分子软脂酸彻底氧化分解时释放的总能量为释放的总能量为9791kJ/mol,储存于储存于ATP的能量为的能量为51.6kJ/mol129=6656kJ/mol66569791%=68%48
22、*概念:概念:酮体是脂酸在肝中氧化分解的中酮体是脂酸在肝中氧化分解的中间产物,也是肝脏向肝外组织输出间产物,也是肝脏向肝外组织输出能量的一种形式。能量的一种形式。乙酰乙酸乙酰乙酸(acetoaceticacid)、)、-羟丁酸羟丁酸(-hydroxybutyricacid)和和丙酮丙酮(acetone)三者合称酮体)三者合称酮体4.酮体的生成和利用酮体的生成和利用49*血浆水平:血浆水平:0.030.5mmol/L(0.35mg/dl)0.030.5mmol/L(0.35mg/dl)*酮体酮体生成:生成:肝细胞线粒体肝细胞线粒体*酮体酮体利用:利用:肝外组织(心、肾、脑、骨骼肌等)肝外组织(心
23、、肾、脑、骨骼肌等)线粒体线粒体50酮体的生成酮体的生成部位:肝脏线粒体部位:肝脏线粒体原料:乙酰原料:乙酰CoA过程过程51 NAD+NADH+H+琥珀酰琥珀酰CoA 琥珀酸琥珀酸 CoASH+ATP PPi+AMP CoASH 酮体的利用酮体的利用 琥珀酰琥珀酰CoA转硫酶转硫酶(心、肾、脑及骨(心、肾、脑及骨骼肌的线粒体)骼肌的线粒体)乙酰乙酰乙酰乙酰CoA硫激酶硫激酶(肾、心和脑(肾、心和脑的线粒体)的线粒体)乙酰乙酰乙酰乙酰CoA硫解硫解酶(心、肾、脑及酶(心、肾、脑及骨骼肌线粒体)骨骼肌线粒体)522乙酰乙酰CoA 乙酰乙酰乙酰乙酰CoA 乙酰乙酰CoA 乙酰乙酸乙酰乙酸 HMGC
24、oA D(-)-羟丁酸羟丁酸 丙酮丙酮 乙酰乙酰乙酰乙酰CoA 琥珀酰琥珀酰CoA 琥珀酸琥珀酸 酮体的生成和利用的总示意图酮体的生成和利用的总示意图酮体的生成和利用的总示意图酮体的生成和利用的总示意图2乙酰乙酰CoA 53酮体生成的生理意义酮体生成的生理意义酮体是脂酸在肝内正常的中间代谢酮体是脂酸在肝内正常的中间代谢产物,产物,是肝输出能源的一种形式。是肝输出能源的一种形式。酮体是酮体是肌肉尤其是脑组织的重要能肌肉尤其是脑组织的重要能源。源。长期饥饿、糖供应不足时长期饥饿、糖供应不足时酮体酮体可以代替葡萄糖成为脑组织及肌肉可以代替葡萄糖成为脑组织及肌肉的主要能源。的主要能源。5455饥饿时或
25、糖尿病病人不能利用饥饿时或糖尿病病人不能利用G供能供能脂酸动员加强脂酸动员加强肝内产生酮体量肝外利用酮体量肝内产生酮体量肝外利用酮体量酮症酸中毒、酮尿症、酮血症酮症酸中毒、酮尿症、酮血症*病理作用病理作用:56 酮体生成的调节酮体生成的调节 1 1)饱食及饥饿的影响(主要通过激素的作用)饱食及饥饿的影响(主要通过激素的作用)抑制脂解,脂肪动员抑制脂解,脂肪动员 饱饱 食食 胰岛素胰岛素 进入肝的脂酸进入肝的脂酸 脂酸脂酸氧化氧化 酮体生成酮体生成 饥饥 饿饿 脂肪动员脂肪动员 FFA FFA 胰高血糖素等胰高血糖素等 脂解激素脂解激素 酮体生成酮体生成 脂酸脂酸氧化氧化 572)肝细胞糖原含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七章 脂类代谢 第七 代谢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