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指导》课题成果汇报(共9页).doc
《《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指导》课题成果汇报(共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指导》课题成果汇报(共9页).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指导课题成果汇报发表日期:2008年10月10日 出处: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新西小学 作者:张维 已经有1009位读者读过此文 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指导课题成果汇报张维新课程改革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而组织起来的综合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虽然综合实践活动的开设带来教师角色的根本性变革,由传统的主导者、支配者转变为支援者、参与者,但这一阶段小学生发展的水
2、平决定了教师还是要给予他们切实的指导,活动的组织、内容的选择,甚至有些活动在实际操作上,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辅导,没有教师的指导,再好的课程也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可以说,教师对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高课程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认为明确指导教师的指导任务,探究如何有效开展指导活动具有深远的意义。经过近一年的努力,我们学校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在我来为大家作汇报,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大家指正。一、指导任务1、教师的指导任务贯穿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对学生活动准备阶段的指导、活动实施阶段的指导、总结和交流阶段的指导)(1)在活动准备阶段,教师要针对中小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基础及
3、其兴趣和爱好、学生所处的特定社区背景和自然条件,引导学生确定合理的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在学生初步选择或自主提出活动项目、主题或课题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进行论证,以便确定合理可行的活动项目、主题或课题。当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确定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制定合理可行的活动方案,培养学生的规划能力。规划和设计活动方案,也是学生发展的过程。(2)在活动实施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搜集。针对学生的实际和相关的课程资源,在活动开始阶段,可以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基础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工具书(如索引、文摘、百科全书等)、使用视听媒体、做笔记、进行访谈、对资料做整理和分类等方面的技
4、能。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事实材料,指导学生运用调查、观察、访问、测量等方法;要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引导学生形成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要组织灵活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对有特殊困难的小组要进行个别辅导,或创设必要条件,或帮助调整研究计划。教师要在实施过程中实现从知识传授到学生学习的组织、指导、参与者的角色转换。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开
5、发对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有价值的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学生开展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还应指导学生注意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防止意外的安全事故发生。(3)在活动总结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形成结论,指导学生撰写活动报告,并进行不同方式的表达和交流。在总结时,要引导学生着重对活动过程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2、在小学阶段,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的参与和指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加强对学生活动过程的切实指导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内在动机,帮助小学生确定体验的活动和探究的方向2)审视小学生预期的探究方法与实践途径的可行性并进行
6、相应的指导3)督促和激励小学生的实践与探究活动,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保证活动的持续进行4)拓宽小学生的思维,将体验与探究活动引向深入5)指导合作方式与技术,保持有效的小组合作与分工6)引导小学生选择适当的结果呈现方式7)指导学生对实践活动进行适当的反思对于不同年级的小学生,以上方面指导的力度应有不同。年级越低,指导的力度应越大。(2)增加与学生交流的机会教师要增加与学生交流的机会,努力成为一个倾听者和交往者,重视小学生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的认识和感悟,并给予相应的认可和鼓励,使他们的天性得以充分的施展。(3)在活动展开过程中,允许小学生兴趣的转移在活动过程中,要允许学生偏离设定的研究方向,去探索
7、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领域和发掘新的探求题材。但同时不迁就或放任小学生的兴趣,在尊重他们兴趣的基础上引领他们深入探究和体验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现象及活动。(4)鼓励学生在活动中的自我表现鼓励小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作品和活动中表现自己的见解和表达自己的方式,表达的方式应当允许多样化、个性化。(5)指导学生搜集、保存活动的原始材料在实践和探究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注意搜集保存活动的原始材料,做好活动的真实记录,记录一定要具体、客观、真实,以便如实反映他们的活动过程,留下小学生成长发展的痕迹,便于他们进行实践反思,完善以后的行动,同时也是日后进行课程实施和学生发展评价的客观依据。二、指导方式(一)活动
8、准备阶段如果说主题确立是一个活动的奠基工程,那么准备阶段无疑就是活动成败的关键。下面,我就活动准备的四个阶段来谈谈。1、情境创设,激发兴趣我们的许多学科在备课时总是有诸如:激情导入、引发兴趣,谈话导入新课的形式。在我们综合实践课中,情境创设的形式是最多的、最广泛的、最丰富的,只要有用,哪个学科的形式我们都能采用。比如说我们在开展社会调查类的活动时,可以一些引人注目的资料或数据来引起学生的关注。例如纸、树、环境这个题目。教师就是这样用了三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实,一个比一个触目惊心,震撼了学生,激发了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迫切愿望,引导学生就从身边使用纸张的小事做起。还可由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急需解决的学生
9、感兴趣的问题激起学生感受和探究的欲望,引领学生进入实践活动环节。比如神奇的醋这个课题,老师先用醋去除碗上的茶垢,又将用醋泡过的鸡蛋拿到课堂上,学生看到这些难以相信的现象,对醋的兴趣油然而生。在关注我们生活类的活动中,教师也可以采用故事、事例或关于生活中某一问题引发的讨论来创设情境。例如:我最喜欢的书由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知识问答竞赛入手,引发出读书方法、读书习惯等问题,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我粗略将创设情境分为以下几种方法:谈话导入法、声像导入法、图片导入法、实物导入法、实验导入法、故事导入法、资料导入法等。不管用哪种方法,目的教师激发学生的兴趣,要和学生有共同语言,才利于开展活动。在学生初次进行
10、综合实践活动的情况下,教师可提供若干有益的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供学生选择。随着学生能力的不断发展,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主确定活动项目、活动主题或课题。帮助学生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逐步形成问题意识。指导教师做为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一定要演好这第一场戏。只有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动机,才能为下一个环节铺平道路。2、引发思考,确立课题主题确立了,情境创设了,学生的兴趣也有了,接下来,就要引导学生思考、确定活动围绕哪些小课题来搞。便于学生操作的小课题的产生很关键,地教师给学生列出来,还是学生自己提出来。按我们新课程的理念,当然是学生自己提出来比较好。可是学生受自身知识储备的
11、限制,提出的问题共同性有的比较浅显,有的比较笼统,还有的可能根本没有什么价值。指导教师不能本着“捡进筐里的都是菜”这种思想全盘接受,要挑拣、选择、剔除,把好的问题留下来,进行疏理、分类,产生新的适于活动的问题。例如:还是在纸、树、环境这个题目中,学生提出“一棵树可以生产出多少张纸?”“一棵树一天可以吸收多少二氧化碳?”“一棵树一天可以释放多少氧气?”“为什么树不够用?”等问题,老师帮助学生运用合并、归纳、筛选等方法提炼为“纸与环境”“树与环境”“纸与树”三个课题,这样不仅包容性强,还比较有条理。所以不管学生怎么乱,老师的思维一定要清晰、条理,要从乱中理出头绪,将学生的思绪梳理整齐。但整理过程中
12、主动权一定要交给学生,教师就是一个字“导”。3、组成小组,制定计划有的教师前两步走得都挺好,可是到了第三步就遇到一些问题,一切都准备好了,就剩下学生分成小组来认领研究课题了,可是学生往往在这个时候和你较上真了。虽然只是在一起搞个活动,但他们特别当回事,鼻子不对,眉毛不顺的坚决不行。所以看起来容易的分组,其实暗藏着班级内部矛盾。我们一般采用的分组方法有以下几种:最没争议的就是按痤位分小组。学生没啥说的,谁让我跟他坐一起呢,就这样吧。自由结合分小组。这种方法特别映证那句话“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瞧那坐在一起的要不是班里的精英分子扎堆,要不是捣蛋鬼凑对儿,再要不就是平时内向的那几个躲在一起,发言时都
13、没声。这样实力非常不均衡。为了平衡实力,先产生组长,再成立小组。把班里能力较强的几个学生先选出来,委以重任,然后由同学们自由选择,你是愿去张三组,还是愿去李四组,能和谁和得来就自由选哪组,不过有人数限定,报满为止。不管怎样,最后总要剩下几个困难户,那就老师根据情况硬性安排。有时还会根据需要来分组。比如要利用节假日出去搞活动,我们会按他们的家庭住址来分小组,这样利于学生联系,方便活动开展。分好小组后,就要制定计划。如果有过制定方案的经验还比较好说,如果没有的话就需要逐一指导,提示该用什么办法,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会遇到什么困难、什么情况,把这些预想到的问题想出解决的办法,并把它们写下来。4、论
14、证方案,准备活动教师要帮助学生论证探究的课题是否适合自己,活动目的是否明确,活动范围是否得当,学习方式和探究方式是否恰当,预设困难是否考虑周详等等,与学生共同展开探究过程。(二)活动实施阶段1、依据学生认知规律,合理规划指导内容例如:为了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较规范的活动方法,积累更多的活动经验,我校尤为重视对学生活动技能的培养与训练,在36年级的活动内容上作了进一步的规划,具体如下:三年级:查阅资料整理资料;四年级:调查采访设计问卷;五年级:对收集的资料和调查结果进行汇总与分析;六年级:指导尝试撰写课题研究(实践活动)报告。再例如,我校根据36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围绕超市确定了不同的活动内容,其
15、中一系列的活动,切合学生年龄特点(具体内容将在后面的介绍中呈现)。2、深入学生活动实践,适时把握指导时机综合实践活动能够成功地开展只凭学生的热情是不够的,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容忽视。但是如果在活动中遇到问题就采用传统的教授方式,又达不到我们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学生的创新与发展,所以,我们在开展活动时要适时把握指导时机,以达到让学生主体发展的目的。最常用的是顺势指导:(1)先指导,后操作。(2)操作后给予评价指导。(3)边操作,边指导。(4) 我们还采用逆势指导.也正如我们这位老师所说:“综合实践活动并不在乎最后的作品和成果,注重的是过程。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他们是怎么解决的;注重学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指导 综合 实践 活动 教师 有效 指导 课题 成果 汇报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