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赴成都市考察报告_成都考察报告.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赴成都市考察报告_成都考察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赴成都市考察报告_成都考察报告.docx(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赴成都市考察报告_成都考察报告 赴成都市考察报告由我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便利,猜你可能喜爱“成都考察报告”。 赴成都市考察报告 9月24-28日,市农业局副局长沈洪学带领点军区、猇亭区农林水局负责人及局办公室相关人员一行5人对四川成都市实施城乡统筹、“四位一体”发展模式进行了考察学习。先后听取了成都市农委的阅历介绍,到成都市锦江区新农村建设“五朵金花”实地考察,仔细学习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的相关资料,深刻感受到了发展城郊观光休闲农业、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广袤前景和巨大效益。通过学习考察,解放了思想,找到了差距,坚决了信念,启发很大,现将有关状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阅历 成都市是
2、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和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是国务院规划确定的西南地区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讯枢纽。全市辖9区4市6县,1.24万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125万,具有“大城市带大郊区”的特点。2003以来,成都市把统筹城乡发展摆到统揽全局的战略位置,在发展理念、思路目标、工作措施上大胆改革创新,举全市之力强力推动;坚持重点突破,根据“全域成都”的理念抓规划引领,抓示范带动,大力促进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农夫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突出改革创新,以市场化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全面激发城乡发展活力;全面开展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推动基层民主建设,打造高效政府,努力提高服务城乡群众
3、的实力和水平,形成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2022年6月,成都市获批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今年4月28日,国务院批复了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通过统筹城乡发展近六年的实践,成都市迎来了经济社会发展较快、城乡面貌改变较大、人民得到实惠较多的重要历史时期。2022年与2003年相比,成都市的GDP翻了一番多;地方财政收入增长了6倍。今年上半年,农夫人均现金收入达到4590元,同比增长12.3,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明显缩小。成都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的主要阅历有:(一) 运用市场机制,推动“三个集中”,谋求规模化发展,是成都市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胜利实践。科学
4、的实践路径是指引成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条件。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夫向城镇集中,构成了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实践路径。 一是推动工业集中发展,促进资源集约利用和爱护环境。根据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成都市调整了全市工业布局规划,将原规模小、布局散的116个工业开发区,归并为21个主导产业突出的工业集中发展区,通过规划调控和政策引导,着力发展电子、机械(含汽车)、医药、食品、石化、航空航天等产业集群,推动了工业集中集约发展,2022年,工业集中度达68.2%。如双流县为激励乡镇向集中区招商引荐项目,实行对招商引荐镇的“全分”政策,即把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税收、地区生产总值全部计入
5、该镇,对各镇引入工业集中发展区工业项目实行嘉奖。同时,还引进成都蛟龙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兴建蛟龙工业港,农夫以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股,按工业地产经营方式实现土地的集约利用。目前,蛟龙工业港双流园区共引进企业440家,户均占地不足10亩。 二是引导农夫向城镇转移和集中居住,促进农夫生产生活和居住方式的转变。为推动农夫向城镇集中居住,规划建设14个中等城市、90个新型小城镇、2000个农村新型社区、3000个聚居点,形成了“特大中心城市县城重点镇新市镇农村新型社区”五级完善的现代城乡体系。通过引导农夫向 二、三产业转移就业,每年解决失地农夫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10万人以上。以县城和区域中心
6、镇为重点,根据城市社会标准建设新型社区,解决征地农夫和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居住问题,推动农夫向城镇 居民转变。在城郊区,以建设大型社区为突破口,实现农夫就地城市化。锦江区引导7.4万农夫向3个集中居住区集中,走出了一条“不征地、不失业、不失利”就地城市化的新路子。目前,成都市6个近郊区建设了20多个大型集中居住区,65以上的农夫实现了集中居住。在远郊区,根据“宜聚则聚、宜散则散”原则,因地制宜建设各具特色的农夫新区,引导农夫集中居住和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如都江堰市探究了社会资本联建、统规统建、统规自建、城乡联建等集中居住区建设模式,80%以上的农夫实现了集中居住。成都市龙泉驿区探究的“龙华实践”模
7、式是农夫向城镇集中的一个胜利缩影。2004年,龙泉驿区大面镇龙华村起先探究城乡一体化试点,该村利用土地整理政策将农夫的宅基地转换到成龙路旁,修建农村新型社区“西博苑”,从今龙华村正式变成龙华社区。2022年初,8个居民小组、700余户龙华人入住花园小区西博苑。每人按35平方米的标准安排住房,并有10平方米的虚拟铺面所谓虚拟,是指村民将配置的10平方米铺面交由合作社经营,获得分红收入。合作社引进投资商,经营安置后节余的宅基地。在“龙华实践”基础上,龙泉驿区将目标拓展到偏远山区大兰村的农夫变“市民”的探究。大兰村位于龙泉驿区山区万兴乡,共有485户村民,1654人。由于山高路陡,出行、饮水、就业、
8、就医、购物、上学等都非常困难。2022年,龙泉驿区将首批50户233人移民下山,入住西博苑,拉开了生态移民的序幕。如今,龙华社区的居民人人脸上都洋溢华蜜欢乐的笑容。78岁的李代模就是其中的一位,置换土地后,全家分到了4套花园小区的房子,他和妻子单独住在一套70多平方米的房子时里。去年,他带着爱人到泰国去旅游了一次。2022年,成都市新建城乡新型社区602个,总面积2503万平方米,入住38.5万人,城镇化率提高到63.5%。 三是稳步推动土地适度集中规模经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坚持以稳定农村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根据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实行转包、租赁、入股等多种形式,稳步推动土地向农业龙头企
9、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夫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种植大户集中,建设规模化标准化农产品基地,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到2022年,实施规模经营235.6万亩,培育规模以上龙头企业615家,农夫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911个,带动农户面达65%。 如锦江区引导三圣乡红砂村、华蜜村、江家堰村、驸马村、万福村等5个村大力发展花卉观光农业,实行“土地有偿流转、业主规模经营”,“土地量化入股、企村合作经营”等模式,创建性地打造出华蜜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园、荷塘月色、花香农居等“五朵金花”,成为成都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一大品牌。2022年,“五朵金花”接待游客1220.6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0016.48万元,
10、同比增长15.46%,区域内居民人均纯收入达10208元,农夫工资经营性收入占比超过70%。 (二)转变政府职能是成都市推动城乡一体化的核心动力。城乡一体化发展最重要的特征是变更传统体制下以城市为核心的管理理念,构建“城乡统筹、系统推动”的管理指导思想,将农村发展纳入城市发展的管理框架之中。为了尽快变更农村发展落后对城市整体发展的制约,大量的政策向农村倾斜,在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和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政府主导在成都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中主要表现为对城乡一体化发展进行全面规划,建立城乡融通的管理体制和为农村地区供应全面的公共服务。一是推动城镇体系建设,增加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根据统筹
11、城乡发展的要求,成都市规划建立了由1个特大城市、14个中等城市、30个重点镇、60个新市和2000个农村新型社区构成的城镇体系。加快县城和区域中心镇建设,优先发展一批重点镇,增加了城镇产业集聚功能和带动周边地区农村发展的实力。 二是推动城乡重大交通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区域竞争力。实施了市域高速马路网、多通道路网、县道马路网、加密乡村马路网等“五网”建设,启动了连接 一、 二、三圈层的“三轨九路”重大交通设施建设,主动推动城市公交向农村延长,领先在西部实现了县县通高速路、村村通水泥路和城乡客运一体化。 三是推动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成都市先后投资19.73亿元实施了农村410所
12、中心学校、223个乡镇公立卫生院、2396个村卫生站标准化建设以及农村文化站(室)、广播电视、信息网络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实现了城乡公共服务硬件设施均衡配置。 四是推动农村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根据新农村建设规划,全面推动水、电、路、电视、电话、网络等农村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实行了农村垃圾集中处理,农夫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成都市和锦江区两级财政共投资1.2亿元,对三圣乡5个村的乡村道路进行了硬化刷黑,对房屋进行了统一改造,完善了通讯、引水、供电、供气等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将城市文明成果向乡村延长,改善了涉农社区人居环境,进一步加快了涉农地区的城市化进程。 (三)科学制定城乡规
13、划是成都市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基本依据。科学的统筹规划是奠定科学发展和依法行政的基础。成都根据科学发展的要求,下大力抓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努力提高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一是建立健全了覆盖城乡的规划体系。成都市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坚持城乡一盘棋、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原则,突出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县城、区域中心镇为重点,建立了科学分工、布局合理的城镇体系规划,以及与中心城市相匹配的农村空间布局规划,细心编制了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产业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生态环境爱护规划等专项规划,形成了城乡统筹、相互连接、全面
14、覆盖的城乡规划体系,体现了“三个集中”的原则,为构建城乡一体发展新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加强规划的约束力。成都市在规划一经制定后就纳入法制管理,各项工作严格按规划推动;改革和调整不利于规划管理的种种体制障碍,形成有利于规划管理的机制和方法;加强规划监察,坚决订正和查处各类违法建设的行为,维护规划的肃穆性和权威性,彻底变更了过去城乡粗放型发展和建了拆、拆了建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状况,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城乡统筹、全方位推动,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支持系统,是成都市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详细手段。推动城乡一体化是一场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必需打破城乡分割的体制障碍,努力构建城乡统
15、筹发展的体制机制。 1、深化推动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构建城乡一体的管理体制。成都市大力简化和规范行政审批,全面推行了并联审批和集中服务,较好地解决了政府管理缺位、越位和不到位的问题;着眼于促进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先后进行了规划、农业、水务、交通、林业和园林等涉及30个部门的管理体制改革,初步形成了统筹城乡发展的管理体制。领先在全省实施了乡镇、行政村区划调整和管理体制改革,并主动探究建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和社区管理方法,初步形成城乡一体、高效运转的管理体制。 2、大力推动公共服务改革,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一是大力推动城乡户籍、就业制度改革。成都市先后三次对户籍制度进行改革和调整,
16、逐步建立起城乡一元化户籍制度。狠抓就业制度改革,建立了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和就业培训、就业实惠政策、就业救济、就业工作责任制等体系,促进了城乡充分就业,被国家列为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城市。二是大力推动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在完善城镇居民社会保险制度的同时,建立了征地农转非人员社会保险制度、非城镇户籍从业人员综合保险制度、农夫养老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少儿住院互助金制度、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城乡一体 的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实现了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全覆盖,被劳动部列为社会保险经办实力建设试点城市。三是大力推动城乡教化、卫生等公共服务体制改革。在加大农村教化、卫生等社会事业投入的同时,主动推
17、动农村学校、医院用人和安排制度改革,推动城乡老师、医务人员合理流淌,促进了城乡教化、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均衡发展。国家教化部、卫生部分别在成都市召开现场会推广阅历。 3、主动推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着眼于建立健全归属清楚、产权明确、爱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一是开展农村集体土地和房屋确权工作,落实农夫对土地和房屋的财产权。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明确农村集体土地全部权、运用权,制定登记确权管理方法,对农村集体土地发放全部权证和运用权证;对农村房屋发放房屋全部权证。全面启动了确权改革试点工作,截至2022年末,全市共有222个乡镇、1703个村(社会)启动了农村产权确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成都市 考察报告 成都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