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晓华 产业经济学 产业结构.pptx
《唐晓华 产业经济学 产业结构.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晓华 产业经济学 产业结构.pptx(4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章首案例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使得世界经济,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知识经济时代。与以往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时代相比,知识经济时代的突出特点是,经济增长不再直接取决于资源、资本等有形要素,而是依靠知识创造、知识积累、知识扩散和知识利用。2005年底世界银行发布的国别财富报告指出,国家越是富庶,自然资源在其资产中所占的比重越低,无形资产比率则越高。根据统计,2000年全球人均财富为9.6万美元,其中,无形资本就占了78,远远超过自然资本的4,以及生产资本的17.6 第1页/共42页第一节 产业分类 产业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组成的集合或者
2、系统。I.一、三次产业分类一、三次产业分类a.费希尔(1935)克拉克大分类法 第一次产业是和人类第一个初级生产阶段相对应的农业和畜牧业;第二次产业是和工业的大规模发展阶段相对应的、以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并提供物质资料的制造业为主;第三次产业是以非物质产品为主要特征的、包括商业在内的服务业。第2页/共42页1 与人类第一个初级生产阶段相对应的农业和畜牧业,即广义上的即广义上的农业。农业。第一产业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狩猎业和林业。23 以非物质产品为主要特征,包括商业在内的服务业,即广义的服务即广义的服务业,业,包括运输、通讯、仓储、商业贸易、金融、房地产、旅游、饮食、文化、教育、科学、新闻
3、、传播、公共行政、国防、娱乐、生活服务等行业。与工业的大规模发展相对应的、以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并提供物质资料的制造业为主要产业,即广义的工业即广义的工业,包括制造业、采掘业和矿业、建筑业以及煤气、电力、供水等。第一次产业第一次产业第二次产业第二次产业第三次产业第三次产业第3页/共42页b.中国对三次产业分类方法第一产业:产品直接取于自然界的部门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和渔业等)第二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第一层次:流通部门,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第四层次:为社会公共
4、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军队和警察等。第4页/共42页第5页/共42页2009年GDP最终核实数 行业行业现价总量现价总量(亿元)(亿元)不变价增长速度不变价增长速度()()构成构成()()GDP21192311.6 100.0 第一产业第一产业240405.0 11.3 第二产业第二产业10316213.0 48.7 第三产业第三产业8472112.1 40.0 2010年GDP初步核实数 行业行业现价总量现价总量(亿元)(亿元)不变价增长速度不变价增长速度()()构成构成()()GDP24953011.9 100.0 第一产业第一产业280953.7 11.3
5、 第二产业第二产业12138113.4 48.6 第三产业第三产业10005412.6 40.1 第6页/共42页(五)优点和局限性(五)优点和局限性 1.1.优点:优点:简洁、实用,便于统一统计口径,且反映了生产力发展的一般趋势,受到普遍欢迎,并在全世界迅速普及。2.2.局限:局限:1)用三次产业囊括除家庭内部活动之外的一切社会经济活动,对社会再生产过程的描述过于笼统,对社会再生产过程的描述过于笼统,难以分析三次产业变化的实质。2 2)仍存在较多难以自圆其说的问题。仍存在较多难以自圆其说的问题。如,采矿业采矿业是取自于自然的产业,理应归入第一产业,但将它与农、林、畜牧、渔放在一起,在逻辑上讲
6、不通;再如,城市的煤气、供电、供水等行业城市的煤气、供电、供水等行业将其归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均有相应理由,众说纷纭。第7页/共42页II.标准产业分类标准产业分类权威性应由权威机构编制和颁布;完整性分类应尽量详尽、无遗漏之处;广泛的适应性分类应便于进行比较分析。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16个门类、91个大类、300多个中类和更多的小类 第8页/共42页 三、标准产业分类三、标准产业分类 (一)(一)标准产业分类的涵义标准产业分类的涵义 标准产业分类法,是一国(或一地)政府为统一国民经济统计口径,由权威部门制定和颁布的一种产业分类方法。标准产业分类主要考虑三个因素:1)社会产品和服务的种类 2)
7、生产工艺和技术的相似性 3)统计上的需要和方便 第9页/共42页(二)国家标准分类的特征(二)国家标准分类的特征 1.1.权威性。权威性。由权威机构(一国或一地的政府或其技术标准管理部门)编制和颁布,并负责解释,而不是由个人或产业研究机构自己编制的,因而具有权威性的特征,在运用上具有强制性。2.统一性统一性。分类目的,是为了统一统计口径和分析口径,以便科学地制定产业政策,并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管理。第10页/共42页 (二)国家标准分类的特征(二)国家标准分类的特征 3.3.完整性完整性。对全部产业进行分类,不能遗漏某个行业,也不能对某个行业进行重复统计,同时,还要根据新产业的发展、旧产业的衰退
8、等发展新动向,不断对产业标准进行增减或调整。4.4.实用性。实用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利于经济的统计,另一方面要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普遍性。既要便于进行各种目的的统计分析,又有利于进行国际之间的比较和分析,还要有利于利用计算机等现代工具进行数据处理。第11页/共42页(三)中国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2002年标准)1.颁布:国家统计局申请立项,修订 2.内容:将国民经济划分为若干门类 在每个门类下面分成若干大类 在每个大类下面分成若干中类 在每个中类下面分成若干小类 若干小类后面附加的解释或限定新标准包括20个门类,95个大类,396个中类和913个小类,与1994的标准相比较,门类增
9、加了4个,大类增加了3个,中类增加了28个,小类增加67个。第12页/共42页第13页/共42页第一节第一节 产业分类产业分类(四)国际标准分类法 1、国际标准分类的含义 国际标准产业分类法是联合国为了统一世界各国的产业分类于1971年编制和颁布的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索引。第14页/共42页 2 2、与中国的国家标准分类的比较、与中国的国家标准分类的比较 2002年中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做了大量与国际标准对照工作,并借鉴欧盟、北美、日本、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等国家或地区的作法。新标准中,对每一个行业小类都建立了与国际标准最细一层分类的对应关系。但这种对应,不完全是一小类对一小类。由于我国行
10、业分类比国际标准要细,多数情况是几个小类对应联合国一个小类。以农业分类为例:以农业分类为例:第15页/共42页 GB/T 4754 2002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Rev.3)012 蔬菜、园艺作物的种植0121 蔬菜的种植0112蔬菜、园艺特产及苗圃产品的种植0122 花卉的种植0112蔬菜、园艺特产及苗圃产品的种植0123 其他园艺作物的种植0112蔬菜、园艺特产及苗圃产品的种植013 水果、坚果、饮料和香料作物的种植0131 水果、坚果的种植0113水果、坚果、饮料和香料作物的种植0132 茶及其他饮料作物的种植0113水果、坚果、饮料和香料作物的种植0133 香料作物的种植011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唐晓华 产业经济学 产业结构 产业 经济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