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测量仪器公司巨灾风险管理分析.docx
《电子测量仪器公司巨灾风险管理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测量仪器公司巨灾风险管理分析.docx(6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电子测量仪器公司电子测量仪器公司巨灾风险管理分析巨灾风险管理分析目录目录第一章第一章 公司概况公司概况.3一、公司基本信息.3二、公司主要财务数据.3第二章第二章 项目背景分析项目背景分析.5一、中国:2025 年市场达 38.9 亿美元,国产化率不足 20%.5第三章第三章 巨灾风险管理巨灾风险管理.7一、巨灾风险保险与再保险.7二、国家洪水保险计划的具体操作.9三、美国水灾风险管理的发展历程.11四、政府.19五、巨灾证券化.20六、基本风险与特定风险.21七、纯粹风险与投机风险.23八、风险管理的组织.26九、风险管理的程序.28第四章第四章 法人治理法人治理.34一、股东权利及义务.3
2、4二、董事.39三、高级管理人员.44四、监事.47第五章第五章 风险分析风险分析.49一、项目风险分析.49二、项目风险对策.51第六章第六章 SWOT 分析说明分析说明.54一、优势分析(S).54二、劣势分析(W).56三、机会分析(O).56四、威胁分析(T).58第一章第一章 公司概况公司概况一、公司基本信息公司基本信息1、公司名称:xxx(集团)有限公司2、法定代表人:沈 xx3、注册资本:1240 万元4、统一社会信用代码:xxxxxxxxxxxxx5、登记机关:xxx 市场监督管理局6、成立日期:2014-11-157、营业期限:2014-11-15 至无固定期限8、注册地址:
3、xx 市 xx 区 xx二、公司主要财务数据公司主要财务数据表格题目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表格题目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项目项目20202020 年年 1212 月月20192019 年年 1212 月月20182018 年年 1212 月月资产总额13991.6611193.3310493.74负债总额4250.683400.543188.01股东权益合计9740.987792.787305.73表格题目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表格题目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项目项目20202020 年度年度20192019 年度年度20182018 年度年度营业收入41394.7333115.7831
4、046.05营业利润6933.445546.755200.08利润总额5854.964683.974391.22净利润4391.223425.153161.68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4391.223425.153161.68第二章第二章 项目背景分析项目背景分析实现“十三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必须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转型、率先、特色”的发展理念。机遇千载难逢,任务依然艰巨。只要全市上下精诚团结、拼搏实干、开拓创新、奋力进取,就一定能够把握住机遇乘势而上,就一定能够加快实现全面提档进位、率先绿色崛起。一、中国:中国:2025 年市场达年市场达 38.9 亿美元,国产化率不足
5、亿美元,国产化率不足 20%预计 2025 年我国通用电测仪器市场规模将达 38.9 亿美元,6 年CAGR 为 5.8%。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全球和中国电子测量仪器行业独立市场研究报告,2019-2025 年,中国电测仪器的市场规模将从46.1 亿美元增长至 64.8 亿美元,同样按照通用型占电测仪器总市场60%的比例进行测算,预计通用电测仪器市场规模将从 27.7 亿美元增长至 38.9 亿美元,6 年 CAGR 为 5.8%。从细分市场来看,预计 2025 年中国示波器、射频分析类、信号发生器、源载类、电子元器件类市场规模分别为 6.5、9.4、3.8、5.5、5.0 亿美元。国内市场较为
6、集中,国产龙头发展空间大。2019 年全球前 5 大电子测量仪器企业共占据市场总份额的 43.1%,前 4 大电测仪器供应商均在中国实现超过 10 亿的销售收入,其中全球领导品牌是德科技在中国实现了 53.6 亿元收入,而国产龙头普遍只拥有 2-6 亿销售额,体量小,有很大成长空间。国产龙头合计市占率仍不及 10%,发展空间大。2019 年行业迎来拐点,国内头部 5 家电测仪器厂商普源精电、优利德、创远仪器、鼎阳科技以及同惠电子合计市占率开始提高,预计 2021H1 合计市占率为6.5%,较 2019 年已提升 2.0 个 pct。第三章第三章 巨灾风险管理巨灾风险管理一、巨灾风险保险与再保险
7、巨灾风险保险与再保险传统观点认为,对付巨灾风险最好的办法无过于进行再保险。关于这一点,许多学者都通过建立模型给予了严格的证明。但实际上的情况又是如何呢?一般而言,一次巨灾发生以后,对于保险公司而言,一般都有正反两方面的效果。负面效果就是它要支付更多的损失赔偿,但同时巨灾的发生也有助于提高人们的风险防范意识。因此一旦例如洪水、地震、飓风这样的巨灾发生以后,投保的人数也会大为增加,保险公司就可以相应提高保费,并获得更高的收入。但奇怪的是,现实的情况正好与此相反。一旦一次巨灾发生以后,保险公司非但不积极提供这方面的保险,反而往往会把这个风险列为除外责任,对它的投保也加上一系列非常严格的限制。最典型的
8、一个例子莫过于“9.11”事件以后,许多美国保险公司不仅不趁此机会销售“恐怖袭击保险”,反而纷纷在保单中把“恐怖主义”列为除外责任,不予保险。而且即便保险,也要加上非常严格的限制。随着承保损失的增加,再保险的比例逐渐下降。而且在实际中,再保险的保费也是远远高于期望损失。通过许多保险公司的做法,我们可以发现,与理论的预测正好相反,现实中的保险公司对于那些巨灾损失,往往不是通过再保险的方式将其转移出去,而是把它自留下来。由此可见,在现实世界中,再保险并没有像理论预测的那样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甚至它的表现还让人感到非常失望。比如,一旦一次巨灾发生以后,许多再保险公司往往不是在考虑积极进入该行业,而是在
9、考虑是否应该部分或全部退出该行业。另外一些评级机构,如Moody 也纷纷调低对再保险公司的信用评级。也就是说,在这个问题上,现实与理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这也被称为“再保险之谜”。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1)资本市场的缺陷由于资本市场是不完善的,巨灾风险发生以后,保险公司不可能一下子就从资本市场筹措到大量的资金以进行赔付。这就要求保险公司拥有大量的流动性很强的资产以应付突然出现的赔付,但一系列因素(如会计、税收、被收购的风险等)却使得保险公司不愿意这样做。(2)再保险公司拥有市场势力当前的再保险市场由几家公司垄断经营(例如瑞士再保险公司、慕尼黑再保险公司等)。一个市场如果被几家公司垄断,
10、它们往往就会采取少承保、提高保费的做法,以获取更高的利润。此外,再保险市场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引发出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问题;再保险公司内部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也存在代理问题等。由于再保险公司以及再保险市场的一些缺陷,使得采用再保险来应付巨灾风险往往并不会达到最优的结果。二、国家洪水保险计划的具体操作国家洪水保险计划的具体操作1.销售国家洪水保险计划从制订之初到 1978 年,都是由民间保险公司通过美国洪水保险协会进行销售。1978 年到 1983 年 11 月,仅由其通过契约者和保险代理人进行洪水保险销售和开展业务。1981 年,联邦保险局再次努力将民间保险公司纳入到 NFIP 之中。在
11、此基础上,联邦保险局建立了保险代理人通过私人财产保险公司销售洪水保险的体制。2.购买根据销售办法,如果社区参加了国家洪水保险计划,就可以选择两种方法购买洪水保险:第一种方法是在其所在州持准购证到信誉较好的财产保险经销处和经纪人处购买;第二种方法是从参加 WYO 的保险公司的经销处购买。这两种方法都是基于同等条件的。3.保单生效期通常在保险单购买后,要有 30 天的等待期,保单才开始生效。但有两种情况例外:(1)如果购买的洪水保险与贷款的业务相联系,就没有等待期。在保险申请和保险费支付后,贷款期内保险就生效。(2)如果开始购买洪水保险时,正值洪水风险等级图改版的 13个月内,那么只有一天的等待期
12、。除了上述两种情况外,联邦洪水保险局还发布了一个政策,规定在下述情况下将不执行 30 天的等待期:(1)已经有了洪水保险单,但因为要进行贷款或是增加或继续原来的贷款而需要增加保额,增加的保额只要在递交保险申请和保险费支付兑现后,就在贷款期内保持有效。(2)由于地图改版的原因而要求增加保额,该增加保额只要在递交保险申请和保险费支付兑现后的第一天的中午 12 点就生效。(3)由于贷款者决定某一个未做洪水保险的贷款需要强制洪水保险,该保险单在递交保险申请和保险费支付兑现后即刻生效。(4)为原有的保单续保,在重定票据收到后即行生效。4.索赔任何洪水损失发生后,保险单持有人必须立刻向保险公司或机构报告。
13、保险公司会立即指派调停者受理此事。客户须在损失发生后 60天内提供损失证明。如果是“WYOProgram”的保险公司,索赔须遵从该公司的程序,但递交损失证明 60 天的期限是相同的。损失证明是客户对所要索赔的损失的评估价值,通常可从调停者那里取得印刷好的表格。如果在保单接收前房屋及其内的财产实际上已经遭受损失,则该损失称为“进行中的损失”。国家洪水保险计划的任何保单都不为该损失提供保障。洪水保险客户不会得到超过保单总保额的赔偿金。所以业主在购买保险单时要慎重考虑,并与保险公司或经纪人商量所需购买的总保额。三、美国水灾风险管理的发展历程美国水灾风险管理的发展历程美国国土总面积的 7%受到洪水威胁
14、,1/6 的城市处在百年一遇的洪泛平原内,两万个社区易受水灾。从生命财产损失以及发生频率来看,洪水是美国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在水灾损失的驱动下,美国的水灾管理政策经历了以工程性措施为主到工程性措施与非工程性措施并重的演变,人们逐渐认识到,对水灾的风险管理只有建立在人与自然系统全面协调的基础上,才能最终确保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美国的水灾风险管理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1928 年以前:“堤防万能”美国的密西西比河下游是最早开始建设防洪工程的地区之一,早期的防洪堤坝是由居民自己兴建的,政府不仅不参与,还出台相应的法规要求居民建坝。1794 年,美国陆军工程兵团开始负责美国境内港湾、河流的
15、航运通道。最初的工作主要是绘制水运航线图以及设立灯塔标志,1825 年开始进行河流航运治理,开凿渠道。但洪水频繁冲毁两岸堤防,尤其是 1849 年和 1850 年密西西比河下游发生了大洪水,这引起了美国国会和联邦政府的高度重视,授权美国陆军工程兵团进行勘查。1961年,在勘查结果上形成的一份报告提交国会,这份报告成为此后 65 年间密西西比河水利发展的基石。报告极力要求在密西西比河两岸,根据最大洪水流量设计并大规模修建相应高度的坚固堤坝,这样才能既改善航运,又兼顾防洪,把 1858 年型的洪水“遏制”在河道内。报告还旗帜鲜明地反对以水库蓄洪、裁弯取直和使用滞洪区作为防洪手段。这就是著名的“堤防
16、万能”政策。由于“堤防万能”的观点容易被广泛接受,因此它很快成为美国当时大江大河防洪的主要政策。到了 20 世纪初,密西西比河两岸已经建成了完善的堤防体系,从伊利诺伊一直延续到密西西比三角洲,而且由于过分坚持“堤防万能”,此时密西西比河上游尚无以防洪为目的的水库。直到 1913 年俄亥俄州迈阿密河流域发生了灾害性大洪水之后,美国才开始在河流上游大规模蓄水。这是美国国会第一次把防洪放在与航运同样的政治地位上。1917 年,国会认识到防洪应独立于航运,由此颁布了防洪法,授权联邦参与防洪建设,并于当年和 1923 年分别拨款 4500 万美元和6000 万美元用于建造和加固大坝。1927 年,密西西
17、比河下游发生大洪水,80160 千米的大坝被冲毁,70 万人无家可归,经济损失超过 236 亿美元,成为美国最严重的水灾之一。这次灾害使人们认识到,大堤不可能高到足以防御任何水文记录的洪水,也不可能坚固到可抵御任何漫堤或水力冲刷,那么仅靠堤防来阻止洪水的措施必定会失败。1928 年,国会修订了防洪法,结束了“堤防万能”政策。2.1928-1956 年:综合性工程措施“堤防万能”的失败使人们意识到,应该构建综合的工程性防洪体系,如修建水库,使之预留库容蓄滞洪水,以减轻河道堤防的压力,还应该开辟行洪区和分洪区以缓解其他,重点地区的防洪压力。于是,1928 年之后,一个由水库、行洪区、分洪区与堤防协
18、调防洪的计划开始实施。此时正值美国经济大萧条,为刺激经济,政府实施的新政掀起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高潮,如 1933 年成立的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在成立后的 20 年内就,在田纳西河谷上陆续新建了 20 座水库,形成了水库调度系统。1936 年,美国新颁布了防洪法,继续支持堤防之外的辅助保护措施、土壤保持和水域保护措施,对防洪工程的财政支持力度也进一步加大。1935 年和 1936 年发生的大洪水使国会深刻认识到,洪水威胁着国家的繁荣和稳定,这促使 1936 年新颁布了防洪法,继续支持堤防之外的辅助保护措施、土壤保持和水域保护措施,对防洪工程的财政支持力度也进一步加大。新的防洪法要求,降低洪水重现频
19、率,减少灾害人员死亡,同时把陆军工程兵团负责的防洪区域从密西西比河流域扩展到全国。联邦通过陆军工程兵团承担上游具有防洪作用的水库与大坝的建设资金,而提防维护仍由地方政府负责。在 1928 年以前,美国政府认为防洪主要是地方政府的责任,此后开始将“控制”洪水作为国家政策问题,联邦政府承担领导责任。3.19561993 年:国家洪水保险计划与其他非工程性措施(1)联邦洪水保险法随着灾害频频发生,人们再一次对现有政策提出了质疑。尽管几十年来,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防洪工程的兴建,但水灾损失依然不断增长,政府救灾费用的负担越来越重。美国人认为,其原因在于洪泛区土地不合理的开发与利用。洪泛区地价低廉,防
20、洪工程的兴建更是大大激发了投资者的开发热情,使得洪泛区内经济发展迅速,水灾损失节节攀升。因此,单纯的工程性措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水灾的风险管理应该从工程性措施和非工程性措施的有机结合人手。而在此之前,美国的保险业经历了一个迅速发展的阶段,以营利为目的的私营保险,公司为了吸引更多的保费,将水灾风险积极列入保险保障的范围。起先,洪泛区中参加保险的居民较少,水灾损失的赔付对保险公司并不构成负担,收少赔多的实例正好作为保险公司广告宣传的样板。但随着保户覆盖率的增加,水灾发生后的赔付逐渐增多,一些保险公司因此遭受了灾难性的损失。此时,保险业认识到洪水保险与一般事故损失的保险有完全不同的特点,于是将洪
21、水列入保障范围之外,至多只受理汽车和活动房屋的水灾保险。所以,单纯的以商业保险为核心的非工程性措施对于水灾风险的降低来说也没有很好的效果。为此,1956 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联邦洪水保险法,创设了联邦洪水保险制度。国会希望通过对洪泛区征收洪水保险费,一方面可以部分抵消地价低廉的诱惑,另一方面减轻政府救灾补助的财政负担。但当时洪水保险业务仍由私营保险公司承担,国会虽然意识到民间保险业应得到联邦政府的支持,若政府不予资助,一场大的洪水甚至可以导致数家保险公司破产,但是,由于保险行业意见分歧和对保险措施有效性的怀疑,保险基金一直未获批准。(2)国家洪水保险计划1964 年阿拉斯加地震和 1965 年百斯
22、特台风使得联邦救灾费用增加了 4.5 倍,这促使美国颁布了 1968 年的联邦洪水保险法,又于次年制定了国家洪水保险计划,建立了国家洪水保险基金。国家下决心将洪水保险作为推动洪泛区管理的重要经济手段,以抑制洪灾损失急剧上升趋势。国家洪水保险计划由联邦保险管理局负责管理。FIA 与国家洪水保险者协会建立了合作关系,该协会是 120 多家私营保险公司的联合体。洪水保险就由私营保险公司直接承保,并由其在保费收入的范围内先行赔付。当这方面的赔款和费用支出超过保费收入时,联邦政府再对二者的差额给予补助。联邦补贴率大约占实际保险费的 10%。但 1968 年的洪水保险法实施之后并没有立即得到积极响应,虽然
23、1969 年国会对原法规做了一些修改,制订了洪水保险应急计划,但由于自愿性等问题,直到 1973 年 5 月,仍然有 85%的面临洪水风险的社区没有参加。1973 年 12 月,国会通过了洪水灾害防御法,强制推行洪水灾害保险,要求所有受洪水威胁的社区无条件参加保险,否则在享受联邦的灾害救济和援助方面就有所限制。1977 年年底,由于对洪水保险中权益的争论到了无法协调的地步,FIA 解除了与国家洪水保险协会的合作关系,而于 1979 年转归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统一领导。1979 年年底,共有 16732 个社团购买了180 万份保险。这一年,国家洪水保险计划支付 66175 个申请者 4.275亿
24、美元,总统灾害基金以不同形式提供了 2.295 亿美元的救济资金,联邦小企业管理局和农民家庭管理局向灾区发放的救灾贷款达 18 亿美元,洪水保险计划投入的救灾经费约占总投入的 1/6。1981 年开始,FIA 推行了新的管理模式,充分利用了私营保险公司的业务网络。从 1985 年起,NFIP 实现了自负盈亏,不需再用纳税人的钱来补贴赔偿和运营费用。(3)洪水预警及现代技术的应用除了保险以外,洪水预警也是美国防洪减灾非工程措施的核心内容之一。预测洪水并及时发出预警对于防洪减灾意义重大,美国的做法是:把全国划分为 13 个流域,每个流域均建立了洪水预警系统,每天进行一次洪水预报(可实时预报),最长
25、的洪水预报是 3 个月。短期预报由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向社会发布,中长期预报一般不向社会发布,仅限于联邦政府内部使用。在全美两万多个洪水多发区域中,其中 3000 个在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的预报范围内,1000 个由当地的洪水预警系统预报,其余由县一级系统预报。此外,美国还利用先进的专业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对洪水可能造成的灾害进行及时、准确的预测,发布警示信息,并逐步建立以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系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为核心的“3S”洪水预警系统。4.1993 年至今:洪泛平原管理统一规划1993 年,美国中西部发生了特大水灾,共有 9 个州的 525 个县被列为灾区,洪水淹没土地 210 万公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子测量仪器 公司 风险 管理 分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