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打底精准克难——洛阳生态脱贫实践记.doc
《绿色打底精准克难——洛阳生态脱贫实践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色打底精准克难——洛阳生态脱贫实践记.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绿色打底精准克难洛阳生态脱贫实践记洛阳,以十三朝古都闻名于世,先后有 105 位帝王在此定鼎九州,是中国历史上最繁华富庶的城市之一。然而,即使在历史鼎盛时代,底层民众的贫困问题也始终如影随形。新中国成立以来,洛阳市经济迅猛发展,一度跻身全国五大工业城市,但同时,洛阳下辖的很多县,土地资源匮乏、农业发展受限,只能用一块块“挂”在山上的“席子地”种庄稼。目前,洛阳 9 个县市中,仍有 5 个国家级贫困县、1个省级贫困县,大部分位于秦巴连片特困地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两个一百年”的宏伟蓝图,并庄严承诺: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千年古都照进春
2、日暖阳,千年难解的贫困问题正如残雪一般消融,一场脱贫攻坚的伟大战役在这片土地上打响。洛阳市委、市政府以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理念为指引,勠力同心,不舍昼夜,探索出一条精准绿色的脱贫攻坚之路,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近日,记者走进洛阳,从漫山遍野的翠绿金黄火红中追寻这种变化的根源,实地感受当地干部扶贫的精气神、群众脱贫致富的劲头和脱贫攻坚的丰硕成果。脱贫攻坚与可持续发展如何寻求平衡?在战略设计上,坚守精准和绿色发展两大方向伏牛山、崤山、熊耳山、外方山虽然地处中原,但洛阳境内多个山区交错,地形复杂多样,“五山四岭一分川”,人均耕地少,自
3、然条件恶劣。崇山峻岭不仅制约了传统粮食作物增产增收,也阻断了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脚步。“城市太像城市,农村太像农村。”独特的自然环境让洛阳城乡经济发展严重割裂。河南省委书记谢伏瞻在洛阳市调研时提出,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以“绣花”功夫打赢脱贫攻坚战,把青山绿水呵护好,带动更多群众富起来。“让全市 20 多万贫困人口在十三五末共同进入小康社会,是我们的责任。”河南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李亚说,“精准扶贫只有和绿色发展结合起来,才真正有效果、可持续。”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城拔寨的冲刺阶段,一方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攻克深度贫困堡垒的基本方略,是实现对症下药、靶向治疗的指导方针;
4、另一方面,脱贫攻坚必须置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背景下进行,必须置于当前绿色理念所引领的发展观深刻革命中进行。走一条精准绿色的脱贫攻坚之路,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当代人福祉和子孙后代永续发展的深重嘱托,也是洛阳市在脱贫攻坚战略设计和实践探索中坚守的两大方向。精准绿色脱贫攻坚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的提出和完善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在实际推行过程中更是情况复杂,这就离不开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和体系化、整体性的一系列保障措施。今年 7 月,洛阳市“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的发布被认为是洛阳市脱贫攻坚的框架性文件。规划提出要投入 641.8 亿元,将全市脱贫目标按年度细化分解,重点是保护生态,实现绿色发展
5、,探索生态脱贫新路子,让贫困人口从生态建设与修复中得到更多实惠。扶贫工作没有“局外人”。洛阳市成立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市委书记、市长挂帅,60 家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市、县、乡逐级签订脱贫攻坚目标责任书。同时,按照“业务对口、好中选优”的原则,洛阳市共选派第一书记 820名,除了贫困村,贫困人口 30 户以上的非贫困村也有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土少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坡坡都是红薯窝,落架的凤凰也不落。”在嵩县九店乡东北部深山区的马沟村,第一书记王少毅进村后,挑选村里有思路的 5 个人组成脱贫智囊团,立足实际发展烟草种植,预计今年就能为全村 41 户贫困户人均增收 3400 元。为确保成效精准
6、到位,洛阳市对扶贫任务的考核加强了跟踪管理、奖优惩劣。一方面,优秀评定向扶贫一线倾斜,以伊川县为例,今年评选 99 名劳动模范,来自脱贫一线的就占了近一半。另一方面,洛阳市组织专人专职督查扶贫工作,将核查结果和干部日常考核挂钩,截至目前共督查整改问题 239 个,2016 年在河南省脱贫成效考核中名列前茅。“我家因为有一辆三轮车就没被认定为贫困户,但车实际是我弟弟家的,这该咋处理?”今年 4 月洛阳电视台播出的百姓问政栏目中,伊川县江左镇塔沟村一位村民提问。从今年 3 月开始,洛阳市电视台开设了百姓问政栏目,对承担脱贫任务的各单位现场问政,同步直播,辣味十足。节目播出 6 个月以来,整改问题
7、300 多个。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如何实现双赢?立足水土资源优势,因地制宜选择绿色业态地处豫西山区,洛阳的产业扶贫不能照搬平原地区经验,山区农业增收的潜力来自哪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找对了路,精准选择绿色业态,生产过程循环发展,生产出优质农产品,山区农民就能从绿色中“掘金”。宜游则游、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因地制宜,绿色发展,产业扶贫才能事半功倍。满山遍野的山茱萸树映衬着白墙灰瓦的农家院落,溪水清澈,转过一座拱门,茂密葱茏的翠竹映入眼帘在嵩县车村镇天桥沟村白云小镇,一派江南水乡般的风景。然而十几年前,天桥沟村还只有破旧的瓦房土屋,全村人均耕地不足一亩,村支书王聚为拔“穷根”愁得直挠头。近年来洛
8、阳市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循环农业,车村镇也提出“生态旅游”理念,天桥沟村总算找到了出路。他们请来专家规划,全村自发筹集资金,村民们老少齐上阵,改善乡村环境。几个月后,环境美了,游客也多了起来。“春节前我蒸了一个月分量的馍预备着,没想到年初四就吃完了。”董彦飞在白云小镇经营餐馆,自从村里发展生态旅游业以来,生意越发火爆,今年不仅还上欠了十几年的外债,还买了小汽车。而地处丘陵山区的洛宁、宜阳等贫困县,烟叶种植成为贫困户的收入支柱。洛阳市上世纪 80 年代就被划为河南省烟叶种植最适宜区,丘陵地带昼夜温差大,海拔、土壤等条件都适合种烟,生产的烟叶品质很好,烟草系统积极推进烟叶扶贫,目前全市烟叶种植基本实现
9、了集约化育苗、机械化操作、密集化烘烤、节水化灌溉,2016 年贫困户人均种烟收入 6293 元。建在嵩县库区乡的洛阳韶华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园则主打中药材种植。产业园负责人江静来自浙江,三年前经过检测,她发现这里的土壤十分适合中药材种植,就在县里招商引资政策吸引下留了下来。“你看这丹参长得多好!”她一株株拿起药材向记者介绍,“我们的产品全销往江浙一带,很受消费者欢迎。”在产业园的带动下,周边贫困户种植了丹参 2 万亩。一场大雨过后,山中还有些凉意,库区乡桥北村村民程松玉正熟练地为皂角树剪枝。5 年前,她的丈夫突发重病,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家里欠了好几万元外债。2014 年,程松玉和其他贫困户被村
10、里推荐进入产业园务工。她给记者算了笔收益账:“除了每月 1200 元的工资,我租出的土地每年每亩能拿到750 斤小麦,再用小麦换成的钱入股,每年能领取入股金 10%的分红。”除了程松玉,现在产业园内有 120 户贫困户长期务工,每户每年可收入 1.5 万元以上。伊川县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发展起了生态养殖。记者在新大牧业家庭农场里看到,每 2 亩猪舍配套 48 亩优质牧草,养殖粪污经处理可以浇地、做有机肥,实现污染零排放,同时优质牧草又能提升猪肉品质。高山乡湖南村村支书苗雪巧告诉记者:“过去我们也想搞养殖,但既没有启动资金,又缺技术、市场。十几座猪舍光买猪苗就得花 1300 多万,村里哪买得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绿色 打底 精准 克难 洛阳 生态 脱贫 实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