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下册-第6章-数据的分析教案-(新版)湘教版(共2页).doc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6章-数据的分析教案-(新版)湘教版(共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数学下册-第6章-数据的分析教案-(新版)湘教版(共2页).doc(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数据的分析教学目标:1、梳理全章知识结构,懂得对数据的分析是统计的重要手段。2、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的概念,掌握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的计算方法和步骤; 3、掌握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对数据反映的侧重点和实际意义; 4、培养学生的数感、对数据的领悟和从数据中获取关于实际问题的信息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推理和综合分析能力。重点: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统计意义和计算方法。难点:对数据的综合分析。教学过程:一、主要内容和知识结构(出示ppt课件)1、主要内容:(1)举例说明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意义.(2) 举例说明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2、.(3) 举例说明方差是如何刻画数据的离散程度或波动大小的. 数据的分析(分析数据的特征性质)数据的一般水平或集中趋势数据的离散程度或波动大小平均数、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计算公式2、知识结构: 二、概念复习(出示ppt课件)1、对于一组数据x1,x2,x3,xn,并且他们的权数分别是f1,f2,f3,fn,则有平均数:(算术平均数) =x1f1+x2f2+x3f3+xnfn(加权平均数)(其中f1+f2+f3+fn=n)中位数: 将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处于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或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众数:数据组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它可能是其中的一个数或多个数; 平均数、中位
3、数、众数都是一组数据的代表,它们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数据的一般水平或集中趋势. 方差:一组数据中各个数据与平均数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即: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2、值得注意的是:平均数相同的数据组在性质上仍可能有很大的区别,这是因为它们相对于平均数的分布情况不同,数据组中的数相对于平均数的偏差不同.方差是一组数据中各数与其平均数之差的平方的平均值,它反映了一组数据在其平均数周围的离散程度.3、推广(变式规律):已知数据x1,x2,x3, xn的平均数为a,方差为b,则(1)数据x1+3,x2+3,x3+3,,xn+3的平均数为 ,方差为 ,(2)数据4x1,4x2,4x3,,4xn的平均数为 ,方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七年 级数 下册 数据 分析 教案 新版 湘教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