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中风(共5页).doc
《中医内科学——中风(共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内科学——中风(共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中医内科学中风细目一:概述 一、中风的概念及源流1.中风的概念中风是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半身不遂,口眼斜,语言不利为主症的病证;病轻者可无昏仆,而仅见口眼斜及半身不遂等症状。2.中风的源流内经有关中风的论述较详。在病名方面,卒中昏迷期间称为仆击、大厥、薄厥;半身不遂者则有偏枯、偏风、身偏不用、风痱等病名。在病因方面,认识到感受外邪,烦劳暴怒可以诱发本病。对中风的病因和治法的认识,大体可触分为两个阶段。唐宋以前,以“外风”学说为主,多从“内虚邪中”立论,如灵枢所说“真气去,邪气独留”;东汉张仲景认为“络脉空虚”,风邪入中是本病发生的主因,并以邪中深浅、病情轻重而分为
2、中经中络、中脏中腑。在治疗上,主要以疏风散邪,扶助正气为法。千金方小续命汤和保命集大秦艽汤,均为代表方。唐宋以后,特别是金元时期,突出以“内风”立论,如张元素认为病因是热,刘河间则主“心火暴盛”,李东垣认为属“正气自虚”,朱丹溪主张“湿痰生热”。元代王履提出“真中”、“类中”病名。明代张景岳认为本病与外风无关,而倡导“非风”之说,并提出“内伤积损”的论点。李中梓将中风中脏腑明确分为闭、脱二证。至清代叶天士始明确以“内风”立论,临证指南医案进一步阐明了“精血衰耗,水不涵木肝阳偏亢,内风时起”的发病机理,并提出滋液熄风、补阴潜阳,以及开闭、固脱等法。王清任指出中风半身不遂、偏身麻木是由于“气虚血瘀
3、”所致,立补阳还五汤治疗偏瘫,至今仍为临床常用。二、古代医家对外风、内风、真中、类中和非风的认识唐宋以前,中风以“外风”学说为主,多从“内虚邪中”立论,治疗主要以疏风散邪,扶助正气为法。唐宋以后,特别是金元时期,突出以“内风”立论,如张元素认为病因是热,刘河间主“心火暴盛”,李东垣认为属“正气自虚”,朱丹溪主张“湿痰生热”,元代王履提出“真中”、“类中”病名。张景岳倡导“非风”之说,并提出“内伤积损”的论点。三、中风与西医病名的关系根据中风的临床表现特征,西医学中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与之相类似,包括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局限性脑梗死,原发性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细目二:
4、病因病机 一、中风的常见病因内因:内伤积损,劳欲过度,饮食不节,情志所伤。外因:外感风邪。二、中风的主要病机及转化中风病位在心脑,与肝肾密切相关。基本病机为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若肝风夹痰,横窜经络,血脉瘀阻,气血不能濡养机体,则见中经络之证,表现为半身不遂,口眼歪斜,不伴神志障碍;若风阳痰火蒙蔽神窍,气血逆乱,上冲于脑则见中脏腑重证,络损血溢,瘀阻脑络,而致卒然昏倒,不省人事。病理性质属于本虚标实之证,肝肾阴虚,气血衰少为致病之本,风、火、痰、气、瘀为发病之标。病理演变:发病之初,邪气鸱张,风阳痰火炽盛,气血上菀,故以标实为主;如病情剧变,在病邪的猛烈攻击下,正气急速溃败,可以正虚为
5、主,甚则出现正气虚脱。而后期因正气未复而邪气独留,可留有后遗症。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一、中风的诊断要点1.具有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眼歪斜,言语謇涩等特定的临床表现。轻症仅见眩晕、偏身麻木、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2.多急性起病,好发于40岁以上年龄。3.发病之前多有头晕、头痛、肢体一侧麻木等先兆症状。4.常有眩晕、头痛、心悸等病史,病发多有情志失调、饮食不当或劳累等诱因。二、中风与口僻、痫证、厥证、痉证的鉴别要点1.口僻 俗称吊线风,主要症状是口眼歪斜,口僻之口眼歪斜,常伴耳后疼痛,而无半身不遂或神志障碍等表现,多因正气不足,风邪入于脉络,气血痹阻所致,不同年龄均可罹
6、患。2.痫证 痫证为阵发性神志异常的疾病,卒发仆地时常口中作声,如猪羊啼叫,四肢频抽而口吐白沫;中风则仆地无声,一般无四肢抽搐及口吐涎沫的表现;痫证之神昏多为时短暂,移时可自行苏醒,醒后一如常人,或留有轻度头昏、乏力等证,但可再发;中风患者昏仆倒地,其神昏症状严重,持续时间长,难以自行苏醒,需及时治疗方可逐渐清醒。中风多伴有半身不遂、口眼斜等症,亦与痫证不同。3.厥证 厥证也有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之表现,一般而言,厥证神昏时间短暂,发作时常伴有四肢逆冷,一般移时可自行苏醒,醒后无半身不遂、口眼斜、言语不利等表现。4.痉证 痉证以四肢抽搐、项背强直,甚至角弓反张为主症,发病时也可伴有神昏,但痉证患
7、者之神昏多出现在抽搐之后,而中风患者多在起病时即有神昏,而后可以出现抽搐。痉证患者抽搐时间长,中风患者抽搐时间短。痉证患者无半身不遂、口眼斜等症状。三、中风病中经络与中脏腑、闭证与脱证、阴闭与阳闭的区别1.中经络者虽有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但意识清楚;中腑则见二便闭塞不通,虽有神志障碍但无昏迷;中脏则肢体不用,昏不知人。2.中脏腑闭证属实,因邪气内闭清窍所致。症见神志昏迷、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肢体强痉等。脱证属虚,乃为五脏真阳散脱、阴阳即将离决之候。临床可见神志昏愦无知、目合口开、四肢松懈瘫软、手撒肢冷汗多、二便自遗、鼻息低微等。3.阳闭有瘀热痰火之象,如身热面赤、气粗鼻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内科学 中风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