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螳螂捕蝉》教材教案.docx
《小学六年级语文《螳螂捕蝉》教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六年级语文《螳螂捕蝉》教材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六年级语文螳螂捕蝉教材教案 螳螂捕蝉讲了春秋战国时期,吴王确定攻打楚国并下令不准别人来劝阻,这时一位少年奇妙地用“螳螂捕蝉”的故事劝告吴王,使他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六年级语文螳螂捕蝉教材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六年级语文螳螂捕蝉教材教案一 教材分析: 这是文言文,选自汉代刘向所撰的(说苑正谏).课文告知我们一个道理,在考虑问题和处理事情时,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要瞻前顾后,不要顾此失彼,要通盘谋划. 教学目的: 能在明确字词的基础上理解课文意思。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考虑问题和处理事情时,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要瞻前顾后,通盘谋划。 教学重点: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文章所蕴涵的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螳螂捕蝉”和“吴王伐荆”二者之间的必定联系。 教学构想 本文由学生自读,依据不同的训练目的,设计自由读、试读、品读、指名读、引读、男女生分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读中理解,并当堂背熟全文。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朗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 二、读译文,了解故事的内容. 1、默读译文,了解故事的内容. 2、两人一组相互说说故事的内容. 三、逐字逐名讲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在每句话前标上序号,全文共七句话. 2、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逐字逐句比照注解,译文,打算. (2)投
3、影出来,学生口头完成练习: “其”常作(1)他,他们 (2) 那,那个,那些. 这两种说明,下面每个“其”指的是什么. 告其左右曰( ) 露沾其衣( ) 其上有蝉( ) 不知螳螂在其后也( ) 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 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 ) 面不顾其后之患也( ) 乃罢其兵( ) (3)学生试讲每句话的意思. 学生试讲,老师做必要的指引,讲解.重点理解和说明”阅读思索,练习中带点的词语.逐字弄懂第五句话,精确地译成白话. 四、总结课文中心思想. 1、指名具体讲解并描述故事 2、画出课文的中心句,理解含义。(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患也.) 提问:(1)这句
4、话的含义是什么? 这句话的含义是比方目光短浅,一心力谋侵害别人,却不知道有人在背后算计他呢.(2)课文告知我们处理问题时,应当怎样做?围绕句子含义谈感受. 板书: 欲得其前利 不顾其后患 3、总结课文的中心思想. (1)学生发言 (2)老师补充完整 五、背诵古文 1、自己背 2、指名试背. 六、练习创建性地复述课文. 1、老师过渡,导入: 本单元我们已经学习了新的复术形式:创建性复述,练习了两种形式(1)扩展内容;在文中啬一些情节或细微环节。(2)续编故事:在课文的结尾续写一些情节.这篇课文我们采纳扩展内容的方法进行创建性复述. 2、思索: (1)按事情的发展依次给课文分层. (2)吴王起先是
5、怎确定的? (3)吴一听了少孺子的话是怎么想的?又做出了怎样的确定?吴王明白了少孺子所讲的故事中的道理,考虑了攻打楚国的利弊,放弃了派攻打楚国的想法。 3、创建性地复述课文。 (1)分组试讲 (2)指名复述。 (3)全班评议 七、总结 1、为什么少年劝告,吴王没把他置于死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少年? 2、学习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 2、扩写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螳螂捕蝉 要 瞻前顾后 通盘谋划 不要 只顾眼前 顾此失彼 小学六年级语文螳螂捕蝉教材教案二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第十课——螳螂捕蝉。谁能用简练的话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
6、的故事呢? (课文讲了吴王打算攻打楚国,大臣们劝他,但他不听,一位少年用“螳螂捕蝉”的故事劝服了吴王,使他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二、学习课文 1、初步感知,复述故事。 那么,少年是怎样来讲“螳螂捕蝉”的故事的呢?请大家先读一读课文9—11小节,你能不能也来讲一讲这个故事呢。 (学生打算) 指名讲故事。 2、理清关系,领悟道理。 好,同学们,少年通过讲这个故事,他想要告知吴王什么呢?请你在文中找出少年讲故事的真正用意的那句话。 (出示“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害呢!” ) 轻声读读这句话,想想蝉、螳螂和黄雀“眼前的利益”分别是什么?“
7、隐伏着的祸害”又分别是什么呢?先请同学们依据表格提示自学,然后在学习小组内沟通探讨。 眼前的利益 隐伏的祸害 蝉 露水 螳螂 螳螂 蝉 黄雀 黄雀 螳螂 少年 指名沟通(边说边操作演示多媒体)。 “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完全没有顾到自己身后隐伏的祸害,他们可真大意啊!俗话说“者迷,旁观者清”,那么作为旁观者的你们,你想对它们说些什么? 师:可是,蝉,螳螂,黄雀,它们想到了这些吗?(没有!) 齐读“蝉、螳螂……祸害呢!” 好,少年讲了这个故事,吴王明白要告知他的道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出示句子: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茅塞顿开,连声说:“
8、对!对!你讲得太有道理了!”) (理解:“茅塞顿开”:一下子明白过来了。 你能读出这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吗?练读吴王说的话) 那么,吴王究竟明白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联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一想。 出示句子:大臣们认为,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假如其它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可思议。 出示春秋形势图。 师解说:你们看,这就是当时的形势图。假如吴国攻打楚国,点击一下。那么,四周的诸侯国就会趁吴国国内兵力空虚,向吴国发起进攻。也就是大臣们说的——“乘虚而入”。 假如那样的话,吴国将面临怎样的境况呢? 这样看来,大臣们一起先对吴王的劝说并没有错啊,那吴王为什么听不进大臣们的劝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螳螂捕蝉 小学 六年级 语文 教材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