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基新材料项目生产计划分析(范文).docx
《硅基新材料项目生产计划分析(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硅基新材料项目生产计划分析(范文).docx(4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泓域咨询/硅基新材料项目生产计划分析硅基新材料项目生产计划分析目录一、 表上作业法3二、 线性规划方法5三、 表上作业法5四、 线性规划方法7五、 主生产计划8六、 服务业的综合计划10七、 运营系统的运行与控制11八、 通过运营管理赢得竞争优势12九、 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初)13十、 管理科学与行为科学对运营管理的影响(19201970年)15十一、 主生产计划21十二、 服务业的综合计划22十三、 公司概况24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24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25十四、 产业环境分析25十五、 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26十六、 必要性分析29十七、 建设进度分析30项目实施进
2、度计划一览表30十八、 投资方案分析31建设投资估算表33建设期利息估算表34流动资金估算表35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36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38十九、 项目经济效益38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39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40利润及利润分配表42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44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47一、 表上作业法对于约束条件较少的生产计划问题,可采用表上作业法求得最优解。表上作业法实际上是线性规划的一种特殊形式,这种方法简便易行、直观明了,广泛应用于编制企业计划。综合生产计划的目标是使总成本最小。成本分为正常成本、加班成本、外协成本和库存持有费用。(1)正常成本。正常成本是指在正常生产状况下
3、的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主要包括原辅材料、动力费用、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2)加班成本。加班成本是指包括正常成本、因在生产时间之外增加了劳动时间所产生的成本在内的全部成本。(3)外协成本。外协成本是指自制改为外协时,所支付的外协加工费和外协管理费等。对于短期的临时外协加工,其加工费可能大大高于本企业的正常生产成本。(4)持有费用。持有费用是指包括因库存资金占用而发生的资金成本、仓储空间成本、保险费和税金(地区不同,税率不同)。表上作业法的基本假设是:每一个计划期内正常生产能力、加班生产能力以及外协量均有一定限制;每一个计划期预测的需求量是已知的;全部成本都与产量呈线性关系;不允许缺货。在用表上作
4、业法时,要标出生产方式、每一计划期的需求量、生产能力、初始库存量以及可能发生的成本。显然,成本最低的方案是当期以正常生产方式生产,当期销售,但是,由于需求的波动性与生产能力的限制,这一点并不是总能达到。表上作业法的具体步骤如下:(1)将有关需求、生产能力以及成本的数据填入规范用表中。(2)在规范用表中列出“未用生产能力”,在编制综合计划开始时,未用能力与可用能力相等。(3)在第1列(即第1个单位计划期)寻找成本最低的单元,尽可能将生产任务分配到该单元,但不得超出该单元所在行的生产能力和该单元所在列的需求。(4)如果该列仍然有需求尚未满足,重复步骤(3),直至需求全部满足。(5)在其后的各单位计
5、划期重复步骤(3)、(4),注意在完成一列后再继续下一列。表上作业法的使用原则为:一行内各单元记入量的总和应等于该行的总生产能力,而一列内各单元记人的总和应等于该列的需求。遵循这条原则才能保证未超过生产能力,并且全部需求得以满足。从编制综合计划的过程可以看出,编制综合计划的表上作业法体现出一种重要的管理思想,概括为八个字就是:面向成本,产销平衡。二、 线性规划方法这种方法的思路是在需求和生产能力既定的前提下,如何合理安排各种生产方式来达到总费用最低。一般线性规划模型由决策变量、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三部分组成。(1)决策变量。决策变量是指实际系统中有待确定的未知因素,也是指系统的可控因素。一般来说
6、,这些因素对系统目标的实现和各项经济指标的完成起决定性作用,故称其为决策变量,如生产计划中产品的品种和数量等。(2)目标函数。目标函数是指系统目标的数学描述。线性规划的目标是利润最大、效率最高,或成本最低、消耗最低等。(3)约束条件。约束条件是指实现系统目标的限制条件,包括系统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的限制条件,如订单约束、生产能力约束、原材料与能源约束,库存水平约束等。此外,决策变量还必然满足非负约束。线性规划方法尤其适用于生产多品种的企业制订生产计划。三、 表上作业法对于约束条件较少的生产计划问题,可采用表上作业法求得最优解。表上作业法实际上是线性规划的一种特殊形式,这种方法简便易行、直观明了,
7、广泛应用于编制企业计划。综合生产计划的目标是使总成本最小。成本分为正常成本、加班成本、外协成本和库存持有费用。(1)正常成本。正常成本是指在正常生产状况下的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主要包括原辅材料、动力费用、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2)加班成本。加班成本是指包括正常成本、因在生产时间之外增加了劳动时间所产生的成本在内的全部成本。(3)外协成本。外协成本是指自制改为外协时,所支付的外协加工费和外协管理费等。对于短期的临时外协加工,其加工费可能大大高于本企业的正常生产成本。(4)持有费用。持有费用是指包括因库存资金占用而发生的资金成本、仓储空间成本、保险费和税金(地区不同,税率不同)。表上作业法的基本假
8、设是:每一个计划期内正常生产能力、加班生产能力以及外协量均有一定限制;每一个计划期预测的需求量是已知的;全部成本都与产量呈线性关系;不允许缺货。在用表上作业法时,要标出生产方式、每一计划期的需求量、生产能力、初始库存量以及可能发生的成本。显然,成本最低的方案是当期以正常生产方式生产,当期销售,但是,由于需求的波动性与生产能力的限制,这一点并不是总能达到。表上作业法的具体步骤如下:(1)将有关需求、生产能力以及成本的数据填入规范用表中。(2)在规范用表中列出“未用生产能力”,在编制综合计划开始时,未用能力与可用能力相等。(3)在第1列(即第1个单位计划期)寻找成本最低的单元,尽可能将生产任务分配
9、到该单元,但不得超出该单元所在行的生产能力和该单元所在列的需求。(4)如果该列仍然有需求尚未满足,重复步骤(3),直至需求全部满足。(5)在其后的各单位计划期重复步骤(3)、(4),注意在完成一列后再继续下一列。表上作业法的使用原则为:一行内各单元记入量的总和应等于该行的总生产能力,而一列内各单元记人的总和应等于该列的需求。遵循这条原则才能保证未超过生产能力,并且全部需求得以满足。从编制综合计划的过程可以看出,编制综合计划的表上作业法体现出一种重要的管理思想,概括为八个字就是:面向成本,产销平衡。四、 线性规划方法这种方法的思路是在需求和生产能力既定的前提下,如何合理安排各种生产方式来达到总费
10、用最低。一般线性规划模型由决策变量、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三部分组成。(1)决策变量。决策变量是指实际系统中有待确定的未知因素,也是指系统的可控因素。一般来说,这些因素对系统目标的实现和各项经济指标的完成起决定性作用,故称其为决策变量,如生产计划中产品的品种和数量等。(2)目标函数。目标函数是指系统目标的数学描述。线性规划的目标是利润最大、效率最高,或成本最低、消耗最低等。(3)约束条件。约束条件是指实现系统目标的限制条件,包括系统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的限制条件,如订单约束、生产能力约束、原材料与能源约束,库存水平约束等。此外,决策变量还必然满足非负约束。线性规划方法尤其适用于生产多品种的企业制订生
11、产计划。五、 主生产计划(一)从综合计划到主生产计划如前所述,多数情况下综合计划所指产品或服务是抽象的。实际中并不存在抽象的钢材,只存在某一钢种、某一型号的钢材;并不存在抽象的电动自行车,只存在不同规格的电动自行车;不存在抽象的新生,只存在某一专业、攻读一定学位的新生;不存在抽象的手摇铅笔刀,只存在某一款式的手摇铅笔刀。因此,要对综合计划进行分解。分解综合计划的结果是主生产计。所谓MPS,是指根据预期产品到达量、订货提前期和现有库存等因素而确定的计划期内必须完成的具体产品的数量和进度。MPS的时间跨度为23个月,并按月进行更新。MPS规定了每周(五日或句)的生产批量。制定MPS的目标是在满足订
12、单需求的前提下,有效利用现有生产能力,以最低的成本按进度生产出最终产品。(二)制订MPS的程序制定MPS草案从图中可以看出,制订MPS的过程就是对综合计划进行分解的过程,而且制订MPS是一反复试算的过程。当一个方案制订出来以后,需要与所拥有的资源(如设备能力、人员、加班能力、外协能力等)进行对比。如果MPS超出了资源约束,就必须修改原有方案,直至得到符合资源约束条件的方案。如果经过反复试算和协调,资源条件仍不能满足计划要求,就需要增加资源,或者对综合计划做出修改。最后,把切实可行的MPS交由管理机构审批,形成并下达粗能力计划。进一步分解MPS,编制物料需求计划。(三)MPS的输入、计算逻辑与输
13、出1.MPS的输入MPS的输入包括:从综合计划分解出来的每一种产品的产量、修正的市场需求(包括已承诺的订单)、预期库存信息、生产能力等。2.MPS的计算逻辑MPS涉及量和期两个关键指标,即生产批量和生产时期。生产批量可通过对经济生产批量进行修正得到。为确定生产时期,引入一个中间变量,即预期库存。六、 服务业的综合计划服务业的综合计划需要考虑目标顾客的需求、服务设施与劳动力的能力。由于服务业中作业过程多数是劳动密集型的,劳动力水平对生产能力有重大影响。所以与制造业的计划相比,服务业的综合计划是一个以时间为基础的服务员工需求计划。与制造业相比,服务业综合计划有一些自身特点。(1)服务能力与需求相匹
14、配更重要。服务只在提供时发生,而且服务无法储存一饭店星期一早上空闲的座位不能储存下来以备星期六晚上顾客盈门时再去使用,空闲的服务能力是一种现实的浪费。此外,不能满足需求就降低了服务水平,使得需求发生转移,影响组织经营业绩,所以制订服务业的综合计划时应尽可能地使服务能力与需求相匹配。(2)服务需求难以预测。有些时候需要得到即时服务,如消防、警务、急救等,而且这种需求的发生往往具有不确定性,难以预测,这使得合理利用运营能力变得困难。(3)服务能力难以测量。一般来说,服务能力是以劳动力数量和劳动效率来测量的,但在实际中,由于劳动效率受顾客参与的影响,加之为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组织所提供的服务种类也不
15、断变化,所以实际中准确测量服务能力就很困难。这种困难性增加了计划的难度。现在很多组织为了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通过培训使员工成为多面手来提高劳动力的柔性,这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七、 运营系统的运行与控制运营系统的运行与控制的对象可概括为质量、费用和进度。1、质量控制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质量控制的任务就是采用先进实用的质量管理方法与工具识别质量问题、分析质量问题、解决质量问题。如果说从早期的质量检查到后来的统计过程控制实现了“三个转变”,即事后质量检验到事前质量控制、定性质量描述到定量质量分析、产品质量检验到过程质量控制,那么,从统计过程控制到全面质量管理和6则贯彻了“顾客满意、持续改进”的新理
16、念。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有效运行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现实要求,是质量保证活动成功经验的总结,是质量管理发展的历史必然,是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贯彻实施“顾客满意、持续改进”的必然选择。2、费用控制费用控制就是保证产品的价格既为顾客所接受,同时又为企业带来一定的利润。费用控制既涉及土地、人、物料、设备、能源等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还涉及企业资金的运用和管理,归根结底是努力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运营管理从库存费用控制的视角,说明库存的功能、介绍库存控制的手段与有效方案以及经济订货/生产批量。3、进度控制所谓进度控制,就是把运营中涉及的人员、物料设备、资金等资源在需要的时候组织起来、筹措到位
17、,以保证适时适量地将产品投放到市场上。也只有控制好进度,才能及时地交付顾客所需求的产品或服务,才能更好地应对顾客在产品种类、数量和交货期上的变化。八、 通过运营管理赢得竞争优势竞争优势就是与竞争对手相比所拥有的可持续的优势。企业竞争优势最终体现为更高的质量水平、更低的成本或者更高的准时交货率。运营管理是企业赢得竞争优势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企业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赢得竞争优势,例如通过人才的引进或培养来保持技术领先地位,通过资本运作来获得规模经济效应。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途径都与运营管理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事实上,只有通过运营管理,企业才能保持赢得的竞争优势。所以,企业赢得并能够保持竞争优势的唯一
18、出路是从战略上重视运营管理,从行动上实现精细化运营管理。从战略上重视运营管理就是要科学地制定运营战略,使所制定的运营战略与企业的使命、价值观、愿景、中长期发展战略相匹配。同时,制定更具体的运营策略和方案来支撑运营战略的实施。精细化的运营管理就是要对运营系统进行有效的运行与控制,以实现质量、费用或进度等方面的管理目标。九、 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初)工业革命是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工厂大规模化生产取代工厂个体手工作业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19世纪又扩展到美国和其他国家。之前农业一直都是世界各国的主导产业;制造业采取的是手工作坊方式,产品是由手工艺人和其
19、徒弟在作坊里加工出来的。这种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方式直到19世纪初才发生变化。许多发明创造改变了生产方式,机器代替了人力。其中,最具重大意义的是蒸汽机的发明、劳动分工概念和标准化生产方式的提出。1765年,英国人詹姆斯瓦特发明了蒸汽机,为制造业提供了机械动力,推动了制造业的发展。1776年,亚当斯密在其著作国富论中提出了劳动分工的概念。劳动分工是指让每个劳动者专门从事生产活动的某一部分工作。亚当斯密认为:(1)分工可重复单项操作,提高熟练程度,进而提高效率;(2)分工可减少变换工作所损失的时间;(3)分工有利于工具和机器的改进。1801年,美国人伊菜惠特尼提出了标准化生产方式。标准化是指为在一定范
20、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且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正是采用了标准化,才实现了零件的可互换性,零件才无须定制,才能快速批量生产,才能以标准化的方式生产上万支滑膛枪,才使得后来福特汽车装配线的大量生产成为可能。尽管发生了这些巨大的变化,但管理理论与实践并未获得长足的发展,这时人们迫切需要更系统、切实可行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来指导生产。十、 管理科学与行为科学对运营管理的影响(19201970年)科学管理十分强调运营系统规划和设计以及运行与控制的技术因素,而人际关系学说则强调人这一因素的重要性。1、数量模型与管理科学20世纪2070年代,以美国和欧洲的学者为代表的大师们创建了运筹学与管
21、理科学,使运营管理真正建立在定量分析基础之上。数量模型的提出和应用推动了工厂的发展。早在1915年,F.W.哈里斯提出了第一个模型:库存管理的数学模型。20世纪30年代,在贝尔电话实验室工作的三个人,H.F.道奇、H.G.罗米格和W.A.休哈特提出了统计过程控制的质量管理理论。20世纪2070年代,以美国和欧洲的学者为代表,包括众多数学家、心理学家和经济学家,相继提出了各种数量模型,如数学规划、对策论、排队论、库存模型等,促成了运筹学的创立与发展。这些数量模型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后勤组织和武器系统设计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也在工业生产组织中获得了广泛应用。战后,研究和改进数量方法的工作仍在进行,
22、人们相继提出了预测技术、项目管理中的计划评审技术和关键路线法、MRP等。2、行为科学(1)梅奥霍桑实验霍桑实验是由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梅奥主导,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器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心理学研究。霍桑工厂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都比较完善,但生产效率不高,工人情绪低落。为了找出原因,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组织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专家开展了实验研究。整个实验分为四个阶段,即照明实验、福利实验、访谈实验、群体实验。第一阶段:照明实验。照明实验从1924年11月开始到1927年4月结束。实验通过改变照明条件来验证提高照明度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但实验结果表明:照明度的改变对生产效率并无影响。第
23、二阶段:福利实验。福利实验从1927年4月开始到1929年6月结束。从福利实验开始,梅奥开始参加霍桑实验。实验通过改变福利条件来探究福利条件与生产效率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包括工资、休息时间、工作条件等因素的变化均不会影响工厂的产量;被重视的自豪感对工人的积极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第三阶段:访谈实验。访谈实验从1928年开始到1931年结束。实验的最初目的在于就工厂的管理制度、工人的态度、工作条件等拟定好的访谈问题征求工人的意见。然而,工人对已经拟定好的访谈问题的兴趣并不大。了解到这一点后,访谈者将访谈计划更改为事先不设定访谈内容,不设定访谈时间。整个访谈实验进行了两年多。在此期间,工厂的产量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材料 项目 生产 计划 分析 范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