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辅机拆装指导书(定稿)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船舶辅机拆装指导书(定稿)1.docx(6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船舶辅机拆装指导书1目录前 言 1第一章 概述 2第一节 拆装工艺的意义2第二节 常用规则与技巧5第三节 拆装的准备工作及工艺文件7第二章 船用分油机的拆装与检修 9第三章 船用离心式清水泵的拆装 13第一节 拆装前的准备工作 13第二节 立式单级离心泵拆装与检修 13第三节 分段式多级泵的检修 20第四章 往复泵的拆装与检修 23第五章 齿轮泵的拆装与检修 26第六章 空气压缩机的拆装与检修 33第七章 辅锅炉的拆装 40第八章 活塞式制冷压缩机的拆装与修理 45第一节 制冷压缩机拆卸前的准备45第二节 国产 2F10型压缩的拆检46第三节 具有卸载机构的六缸制冷压缩机的拆检55第九章 舵机
2、油泵的拆装与检修 58第一节 概述58第二节 ZB 型倾斜盘式变向变量油泵的拆检60第三节 径向变向泵的拆检642前言对现代商船来讲,辅助机械的特点是数量多,结构多样,管理方法各不相同,因此要求轮机人员必须熟悉这些设备,掌握它们的管理要点和维修保养方法。在这个指导书中,我们主要介绍轮机长和轮机员适任评估大纲中所涉及的各种辅助机械的拆装检修。包括分油机、离心泵、往复泵、齿轮泵、活塞式空压机、辅助锅炉、活塞式制冷压缩机、舵机液压泵。本指导书主要用以指导轮机员为参加适任评估而进行的训练和学员的拆装训练,亦可用以指导辅机拆装方面的实际工作和供有关人员作为参考。通过对分油机和各种船用油水泵、制冷压缩机等
3、辅助机械的解体拆检、测量比较、装配调整, 使训练者实际认识各种辅助机械的基本构造和特有结构,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它们的工作原 理及工作过程有进一步的了解。同时通过动手,掌握各种机械的一般拆装检修工艺过程和技 巧,达到轮机长和轮机员适任评估标准中所提出的要求。在训练过程中,要求训练者应先阅读指导书,对将要进行的工作有大致的了解,然后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作业。由于水平有限和编写时间仓促,本书一定存在不少缺点和错误,希读者批评指正。编者 1999.93第一章 概述第一节 拆装工艺的意义一拆装检修工艺简介拆装工艺属于钳工技术的操作范畴。在这项工作中包含着许多技巧和方法,绝不是简单的力气活和一般的拆拆装
4、装。做得好,可以保持设备的良好技术状况,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做得不好,就可能造成零部件或设备的损坏。因此必须严格要求,不能有半点虚假和鲁莽,需要进行严格训练。根据各远洋公司的要求和船上的实际情况,船用辅助机械的检修分为:故障检修和定期维修。故障检修是指船用辅助机械在运行中由于部件过渡磨损、部件损坏等原因,常会出现各种故 障现象,这些故障不及时排除就会引起设备损坏。这时就需要对设备的整体或局部进行拆修。定期维修是指根据说明书的要求,按运转小时进行解体检查,以恢复设备的良好性能。在实 际工作中可根据设备使用状况适当延长检修期,例如泵的检修期大致为:离心式水泵: 6000 工作小时往复式污水泵: 6
5、000 工作小时齿轮油泵: 8000 工作小时螺杆油泵: 8000 工作小时二拆装检修的基本内容我们所说的一般意义的拆装工艺,通常包括拆卸、清洁、检查、修理、装配、调试等过程, 而在这些工艺过程中,检查、修理是我们的主要目的。众所周知,由于长期工作和工作条件的影响,机件一般都会出现磨损、疲劳、腐蚀等故障。这些不可避免的故障其后果大体上有因磨损而尺寸改变,从而伴随着配合间隙的改变;由于多半是不均匀磨损而带来几何形状的改变;疲劳的后果是裂纹和破断;腐蚀将改变机件的表面质量。因此设备的拆解检验一般可归纳为下列几个方面:1. 机件的尺寸和磨损程度,以及配合间隙的变化情况。2. 机件的几何形状。如椭圆度
6、、圆锥度、垂直度、弯曲和扭曲、 外形轮廓的变化。3. 机件的表面形状。如裂纹、拉毛、剥落、腐蚀麻坑、 表面粗糙度的改变;机件的过热变色。4. 机件物理化学机械性能。如弹簧的弹力、机件的表面硬度、 轴承合金和瓦底的结合强度等。5. 组件的配合情况。如组件的同轴度、平行度、径向跳动及啮合情况、连接件的连接强度、机件配合的严密性等。有关机件的配合间隙可以参考设备说明书。机件的椭圆度和圆锥度可以参考以下经验公式计4算:椭圆度:圆柱体同一水平剖面内最大与最小直径之差 Dd(mm)D圆柱体同一剖面内最大直径d圆柱体同一剖面内最小直径圆锥度:圆柱体在沿直径的纵剖面内其直径由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增大或减小的形状偏
7、差 Dd(mm)D圆柱体在同一纵剖面内的最大直径d圆柱体在同一纵剖面内的最小直径第二节常用规则与技巧一、 拆卸和装配的一般技术要求拆卸的一般原则 拆卸的同时就要考虑到下一步检修和装配把拆卸过程看成调查研究的过程。 能不拆的尽量不拆,不随意扩大拆卸范围。 先拆成部件,再拆成零件。先拆外部件,再拆内部件先外后内; 要先拆易损件、附属件,后拆主要机件;装配的一般要求应严格按照装配工艺的技术要求进行安装。总的要求是:保证各相对运动机件之间的正确配合和适当间隙保持机件固定连接的可靠性:不松,也不可过紧。保持各机件轴心线的正确关系(同心度问题)。保证定时、定量机构连接正确。保证运动机构动力平衡,特别是高速
8、旋转机构。保证装配过程充分清洁:用油、空气洗吹干净。二、一般机件的拆装技巧记号及标签:相配合件要做记号或贴标签。用样冲、号码或油漆等。注意不能做在精加工面上。螺纹连接的拆装技巧.拆卸.双头螺柱的拆卸在没有必要时,无需拧出双头螺柱。如确需拆卸拆卸的简便方法是在双头螺柱的螺纹上拧两个螺母,其中一个作锁紧螺母,拧动另一个螺母,就可将双头螺柱拧出。.对于生锈的螺母不能旋出时,可用下列方法: 先将其拧紧 1/4 圈,然后旋出。5在螺母棱边轻轻震动,然后旋出。 在螺母和螺柱之间灌入煤油或渗透剂,浸泡2030min 后再旋出。用酒精喷灯将螺母均匀加热后再旋出。以上办法不奏效时,才将螺母破坏取出。拧断的螺柱可
9、用下列方法取出如断头螺栓有一部分仍在螺纹孔外,可采用 螺柱顶端锯一个槽,用螺丝刀拧出。 把螺柱两侧锉平,用扳手旋出。 在断头螺柱上焊一根折角钢棍,转动钢棍拧出螺柱。焊上一个螺母,拧转螺母带出螺柱。如螺栓全部断在孔内,可用下列方法 在螺柱顶部钻一个小孔,攻反丝,旋入螺钉,带出螺栓。在断头螺栓中钻孔, 孔中打入一根经过淬火处理的矩形截面钢棍或有左旋螺纹槽的圆锥杆,把螺栓拧出。如以上方法不奏效,可用比螺纹底径小 0.51.0mm 的钻头钻去螺柱,再用与原螺柱螺距相同的丝锥攻一下,即将螺柱破坏掉即可。.装配螺纹连接装配中应注意以下几点:.螺母必须能用手较容易地拧到配合位置,然后再用扳手拧紧。.安装时螺
10、纹必须清洁无物,必要时要进行润滑。.螺母端面必须垂直于螺纹的轴线。.一个机件上有多个螺柱固定时,应按一定程序逐次拧紧。拧紧程序:一般是从中间到两边,对角交叉,按拧紧力矩要求逐次上紧。紧配合的拆装紧配合包括过渡配合和过盈配合,如轴承、齿轮等,在拆装时要特别注意防止损坏。紧配合件的拆卸.用专用冲头:如拆卸气阀导管;.用专用拆卸器:如用丝杠顶出齿轮、叶轮或皮带轮;.拉马:如拉出轴承。紧配合件的装配.严格保证清洁,以防杂质破坏配合表面;.了解配合性质和要求,避免出现不正常配合。过松机件会形成相对运动,影响运动精度。 过紧机件装配应力过大,引起机件过早损坏。三、拆装安全技术规则使用工具要恰当.尽量少用活
11、动扳手。能用梅花、套筒扳手的地方不用呆扳手、活动扳手。.不要随意在扳手上接加长杆,以防力臂过大拧断小螺栓。.不要随意用锤击打扳手进行螺母的拆装。6.扳手,尤其是活动扳手不能当锤子使用。.拆装螺母时姿势要站稳,左手尽量抓住固定物,右手用力,一般向怀里拉,不要向外推。这样便于用力,又不伤人。.一般螺丝刀不能当凿子用,容易打坏木柄,伤及工件表面。.不同材料、不同表面用不同材料的锤子击打。.用锤击打机件时应隔着垫块,否则会造成机件变形损坏。防止事故和损伤.拆不开的机件应了解具体结构,不可硬拆。尤其要查明有无暗螺丝,以免拆坏机件。.拆下的机件应有次序地放置,零部件放在容器中要妥善保管,以防丢失。精加工面
12、应置于木板上,防止碰伤。笨重机件应放稳。.如检修过程较长,应防止机件变形。一般轴类应竖直放置或经常变动摆放的位置。.拆下的螺母应集中放置,在不影响其他机件拆装时,螺母可拧在原来的螺柱上。.拆下的管子和机件的孔口,应用木板、厚纸板或木塞封口,或用破布封口包扎,但不可用棉纱或破布堵塞。.精密偶件应成对放置,对用平面配合密封的机件不能任意调换。.用台钳夹机件应选择合适方向、位置,防止机件变形。钳口与工件间应以退火铜垫隔开。.拆装过程中严防各种杂物落入机器内部。关于起重工作进行起重工作时,应注意和遵守如下主要安全规则:.禁止起吊超重机件。.捆绑机件时应避开仪表、管路,防止绳索拉紧时将其压坏。.绳索与机
13、件尖角处接触时,应垫上纸板或抹布防止磨断。.吊钩的位置和绳索的悬挂中心线应与机件中心线一致,防止起吊时机件甩荡伤人。.吊前应仔细检查吊索是否可靠,各处绑扎是否正确且平均拉紧。起吊重机件不要太猛, 在离地 510cm 时,应用橇杠敲打绳索数次以检验索具可靠性。.起重过程要统一指挥,协调配合。在吊起机件下面不准有人,并避免在机器上空吊运机件。第三节 拆装的准备工作及工艺文件一拆装的准备工作熟悉资料.阅读说明书了解设备的结构及性能参数,以及各部件尺寸、装配间隙等。.查阅图纸主要是装配图。搞清各零部件的位置关系,初步掌握拆装顺序;了解各结构的关键部位,从而确保在拆装过程中给予充分的注意。对设备进行检查
14、、试验7通过对设备的起动、运行、停车等过程,以听、看、摸、做等手段进行检查。在实验室中进行拆装操作,虽然可以免去上述步骤,但对于这些基本方法一定要了解,并养成习惯。工具、仪器、材料、备件的准备和清理场地.工具:根据说明书、图纸及工艺规程等资料,将拆装过程所用的通用工具、专用工具准备好。.量具:内、外径千分尺、百分表、游标卡尺、塞尺、内径量表等。.起重工具:撬杠、手动吊车、钢丝绳、千斤顶等。.物料:油料、机器布、棉纱、标签等。.备件:设备用备件、各种垫床材料等。.场地:清理场地、平板、机件架子,备好垫木、垫板等。二工艺文件工艺文件是在熟悉说明书和图纸的基础上进行编制的,作为拆装检修的指导性文件。
15、它包括 机械设备分解步骤、零部件检查方法、技术标准要求、所用工具及量检具、装配及调整方法。而在实验室实做中,则要求同学们根据指导书和实际情况书写检修报告,填写报告册,作为 训练成果和评定成绩的依据之一。检修报告的内容及格式一般包括如下步骤:.按组成设备的部件,及组成部件的零件列出拆装的先后顺序。.在每一个动作程序中使用什么工具。.在每一个动作程序中有关零部件检验、修理的技术要求:如拆装力矩、装配间隙等。.每一个动作程序检查调整要求。.每一个动作程序达到的性能要求。.操作者签字,检验者签字。8第二章 船用分油机的拆装与检修一、结构概述分油机是船舶机舱净化燃油、润滑油的设备。目前船上广泛使用叠片式
16、(亦称转盘式)自动排渣分油机。现以国产DZY-50 型分油机为例加以说明。图 2-1DZY-50 型自动排渣分油机1-放油旋塞;2-油面观察镜;3-大螺旋齿轮;4-水平轴;5-加油孔;6-计速器;7-配油盘;8-分离筒;9-压紧螺钉;10-分油上盖;11-观察镜;12-控制阀;13-上部轴承;14-立轴;15-小螺旋齿轮;16-下部轴承;17 调节螺旋;18-上轴承座;19-向心球轴承;20- 轴承外衬套;21-固定螺母;22-压紧盖;23-支承帽;24-径向减震弹簧;25-弹簧座;26-下轴承套;27-轴向减震弹簧;28-弹簧盘; 29-滚珠;30-垫块;31-推力弹簧;32-球面双列向心球
17、轴承;33-固定螺母;34-轴承止圈分油机主要由机械传动机构,分离筒,控制阀,齿轮油泵和机体等部分组成。分油机体下部安装分离筒的传动机构。水平轴由电动机经离心式磨擦离合器驱动,经过大小螺旋齿轮3 和15 增速带动分离筒的立轴 14 高速回转,其增速比为 1:4。当电动机达到额定转速 1430r/min 时,主轴的转速为 5720 r/min。计速器 6 在大螺旋轮齿 3 的前面,由水平轴 4 经蜗杆蜗轮减速机构带动回转,其减速比为20:1,当它的转速为7173 r/min 时,分离筒8 的转速已达到全速。水平轴 4 的另一端带动两个齿轮泵:一个是进油泵,它吸入沉淀柜中待分离的燃油, 并经加热器
18、预热后送到分油机上盖 10 中央的进油管;另一个是排油泵,它将净化后的燃油输送到日用柜。立轴 14 的上部轴承 19 装在由六个呈辐射状的减震弹簧 24 支承的轴承套 20 内。减震弹簧 249可吸收分离高速旋转时所产生的径向振动。立轴14 的下部设径向球轴承 32 和轴向推力轴承31。减震弹簧 27 可吸收螺旋齿轮传动所产生的轴向振动。转动机体下部的调节螺柱17(内六角形),可通过下轴承套 26 调节分离筒 8 的高低位置。控制阀 12 的表盘上刻有“开启”,“空位”,“密封”,“补偿”四个位置。根据工作需要转动手轮就可完成分离筒的开启和封闭。其基本工作原理是:利用不同比重物质在转动过程中所
19、受离心力不同,在高速转动的分离筒内将油、水和杂质分离开来,并定时将污水和杂质排放掉,从而达到净油的目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对分油机的拆装使训练者进一步了解其结构,熟练掌握拆装工艺过程,基本掌握主要零部件的检查、测量技术,以满足评估标准所提出的要求。二、拆检要求1. 要正确使用专用工具进行拆装,不能蛮干。2. 要按次序进行拆装,不能盲目乱拆乱装。3. 将拆下的部件按照顺序排好。4. 必须保持接合面、配合面及光加工面的清洁,不能碰伤或损坏。5. 仔细清洗分离筒的所有零件,检查各密封环的完好性,并疏通各通道和小孔,特别是分 离筒本体上的小孔M。 6分离筒部件刻有记号,第二次重新装配时,不许随意换零件,必
20、须对准原来的装配记号。7. 除分离筒底部的平衡块不得移动和修正外,颈盖上的去重或加重部分也不许随便更动。8. 绝不允许将这台分离筒上的零件装到另一台分离筒上,否则分离筒的平衡受到破坏,分油机工作时将产生强烈振动。三、拆卸前的准备工作、人员准备。解体分油机一般需两人。 、技术准备。通过观看实物和图纸,熟悉结构,拟定拆装顺序。有条件的要阅读随机拆装说明书,了解技术要求。 、工具备件准备。准备好所需的一套专用工具,包括放置分油机部件的工作台(或木板) 和小木箱。判明可能损坏的部件,并准备好备件。 、对象准备。即通过一系列工作将被拆对象分油机准备好,使之处于可拆状态。这些工作包括:.确认分油机处于停车
21、状态,机体温度接近常温。.在电源开关上挂上“禁用牌”。.确认分油机进、出口阀处于关闭状态。.确认控制阀处于停止位。.如有必要,拆掉有关管子。用油性记号笔或钢字码等工具在各部件配合处标上号码和接缝记号,以保证装配时能按原来的顺序和位置装复。(带有记号者除外)四、拆解.分油机的拆解主要是指分离筒的拆解,现简介如下: 打开顶盖并固定好。松开刹车装置和锁紧装置。10顺时针旋掉比重锁环(小锁紧环),拿掉比重环。 顺时针旋掉主锁紧环(应用分离筒刹车装置固定分离筒)。 吊出分离筒盖,拿掉颈盖。 取出分离盘片,拿出盘架(也可将盘架及分离盘片一起吊出)。顺时针旋下立轴螺母(将军帽)。 用专用工具取出活动底盘或差
22、动活塞。 用专用工具取出分离筒本体。将分离筒倒置,松掉弹簧座上的六只螺栓,拿掉弹簧座,复位弹簧、滑动圈。松开螺栓,拔下水管,拿出配水盘。 松开螺钉,拿出甩水盘和罩壳。松开螺钉,拿出控制阀芯。分油机拆解完毕。五、检修仔细清洗分离筒本体,清理上部螺纹的积渣和各作用水道、水腔的水垢;清理排渣口、水孔。检查与立轴配合锥面是否有划痕,如划痕较轻,可用油石轻轻打磨消除。 差动活塞外部的密封圈要仔细检查,并清除环槽内的积渣。检查活塞底部的四个小孔是否通畅。对活塞内侧底部的节流小孔要仔细检查,确保畅通。 清除积渣,检查活动底盘外部密封环是否完好。 分离盘片外锥面上的间隙片(筋条)剥落或有裂纹时应更换。分离盘片
23、键槽产生轻微卷边,平整后可继续使用。发生卷边的情况多发生于分离盘组上面几片,其原因是由于分离盘过少,分离盘组没有被分离筒盖压紧,分油机起动时产生冲击所致。因此,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如发现主锁紧环旋至装配记号时很轻松,可适当增加1 至 2 片分离盘片。分离筒盖外边缘上的小水槽要清理,防止被污物填塞。与底盘接触面上的密封环应仔细检查,必要时应测量密封环相对环槽的高出量。本体下部的 3 只阀面(即导水套的密封面),如有轻微伤痕,可经研磨消除后使用。 主锁紧环螺纹内的积渣污物要清理干净,确保可将其上紧至规定位置。 检查配水盘各水管和水孔,保证畅通。 检查机体上部和内部各排渣、排水孔是否畅通。 检查控制阀
24、芯上的各水孔是否通畅。 活塞底盘密封面“A”如有轻微伤痕可用细油石修磨整平后继续使用,当伤痕较深时, 修理后应满足一定的技术要求。 复位弹簧损坏,锈蚀或腐蚀严重或弹力不足而影响密封时应换新(允许单件更换) 摩擦离合器的检查。 检查摩擦离合片的磨损情况、活动情况,确认是否可再用、是否要进行更换。检查以防摩擦面受油脂污染,否则会造成摩擦面因时间打滑而发热受损,同 时使分油机达不到额定转速。 摩擦片的检查和更换。根据不同的形式采取正确的方法拆换摩擦片,安装时应注意摩擦片的安装方向。四、装复11装好罩壳、甩水盘,拧紧螺钉。装上底盖、配水盘,拧紧螺栓。用专用工具装上分离筒本体。上紧刹车装置,用专用工具装
25、上差动活塞和活动底盘。在装配活动底盘时注意将底盘底部和本体中部上的标记对准,保证底盘下部的定位销孔与分离筒本体上的定位销对正。 旋紧立轴螺母,装好推力挡块。 将分离盘装于盘架上,然后共同装入。装时注意将盘架支脚上的销孔和底盘上定位销对正。装好颈盖、分离筒盖,将分离筒盖边缘的缺口与推力挡块对正。松开刹车装置,逆时针旋紧主锁紧环到标记处。 装上比重环,逆时针旋紧比重锁环。 转动分离筒,检查有无磨擦、卡阻。如正常则盖上顶盖并锁紧。对正位置,装好控制阀芯,连同指示盘共同用螺钉上紧。至此,分油机拆装完毕。12第三章船用离心式清水泵的拆装第一节拆装前的准备工作一、拆检要求(1) 将拆下的螺帽、螺栓、键、垫
26、圈等小零件,按照顺序排好。(2) 要按次序进行拆装,不能盲目乱拆乱装。(3) 要合理使用专用工具,不能蛮干。(4) 必须保持接合面、配合面及光加工面的清洁,不能碰伤或损坏。(5) 必须保护好机械密封动静环的磨擦面光洁度,拆装时应特别小心,不能敲击,严防划伤,最好按顺序用绳子串好后用纸包好。二、准备工作、人员准备。解体离心泵一般需两人。 、技术准备。通过观看实物和图纸,熟悉结构,拟定拆装顺序。有条件的要阅读随机拆装说明书,了解技术要求。 、工具备件准备。准备好所需的工具,包括放置离心泵零部件的工作台(或木板)和小木箱。判明可能损坏的部件,并准备好备件。 、对象准备。即通过一系列工作将被拆对象离心
27、泵准备好,使之处于可拆状态。这些工作包括:.切断电源,在开关处挂上“禁用”牌。.关闭离心泵的吸、排阀。.如是热水泵使降温至常温。.打开离心泵放残水旋塞。.如有必要,拆掉有关管子。.拆掉防护罩。.将泵从机座上拆下,视情况拆去电动机。.用油性记号笔或钢字码等工具在泵壳上各部件配合处标上号码和接缝记号,以保证装配时能按原来的顺序和位置装复。第二节 立式单级离心泵拆装与检修船用离心泵的结构型式虽然很多,但由于作用原理相同,其一般构造、主要零件的形状是相似的,检修方法基本一样,下面就以立式单级离心泵3CZL-9 型为例加以介绍。一结构概述图 3-1 绘出的是 3CZL-9 型离心泵的具体结构。该泵呈立式
28、结构。置于泵上的原动机通过弹13性联轴节 1,直接驱动泵轴回转。泵轴 6 一般用不锈钢制成,支承于上部一个和下部两个滚动轴承上。轴承的支座固定在泵的托架上。主要零部件有泵盖、叶轮、泵壳、泵轴、轴承等。 其工作原理是:泵在工作时,泵中的液体在叶片的推动下被迫随叶轮一起回转,把液体自叶 轮进口向叶轮外周甩出。在此过程中液体的动能和压力能都得到增加,其中前者的增加更大。当液体流入蜗壳后,因蜗壳截面面积逐渐增大,液体的大部分动能就在这里转化为压力能, 然后沿排出管排出。与此同时,在叶轮中心形成一定的真空,在吸入液面上的大气压作用下, 液体又会不断地经吸入管吸入叶轮的中心。1635247图 3-13CZ
29、L-9 型自吸式离心泵1-弹性联轴节;2-叶轮;3-密封装置;4-反牙螺帽;5-泵体;6-泵轴;7-泵盖二解体电机拆卸。将电动机的接线脱开,拆除固定电动机的螺栓和弹性联轴节螺栓,然后将电动机卸下。泵盖的拆卸。在拆卸泵盖时,首先拆去泵体中开式部分的可去部分,拆下止推轴承盖(CL 型需开排水管接管,拆去进水弯管和进水盖及固定其上的阻漏环)。然后将泵盖拆下。若难 以取下,可利用顶丝顶活。 拆下轴承箱上的紧固螺栓,拧松轴承压盖的螺栓,即可将泵轴连同轴承及其端盖、轴封装置和叶轮一起轴向取出。 叶轮的拆卸。拆卸叶轮时先用专用扳手卸下轴头上的反向螺母和止退垫圈,叶轮即从轴上脱下,当拿不下来时,如果无平衡孔的
30、叶轮可用套管套住轴头,用手锤轻轻敲打套管头, 使叶轮松动。有平衡孔的叶轮,可用专用工具,将两只螺钉旋入叶轮平衡孔中,丝杠顶住轴头,转动丝杠拉出叶轮。如叶轮锈在轴上,可先用煤油浸泡后再拆。 轴封的拆卸。取下叶轮后,可依次从轴上取下填料密封,填料压盖(CL 型可依次从轴14上取下机械式轴封装置的弹簧、动环座及其销钉、胶环、动环、静环和轴承压盖,注意切勿碰伤动环)。机械密封拆卸时不得用工具敲打,如密封元件被污垢或被凝聚物粘结,应清除 粘结物后进行拆卸。 联轴器的拆卸。拆下弹性联轴节的固定螺丝,再用拉马把联轴节慢慢拉出。操作时,拉马的丝杠一定要顶正泵轴中心,并使联轴节两侧受力均匀。切忌用手锤猛烈击打,
31、以免造成泵轴、轴承或联轴节的损坏。如果拆不下来,可用棉纱沾上油,沿着联轴器四周燃烧,使其受热均匀膨胀,在燃烧时要用湿布把泵轴包好,再用冷水淋浇湿布,防止轴和联轴器一起受热膨胀。这样联轴器就容易拆下来了。 轴承的拆卸。从轴上取下轴承端盖,然后取下轴承。轴承一般用特制的拉马(拿子、拔子)拆出。拉马的钩齿一定要抓住轴承的内圈,否则要拉坏轴承。若配合力紧,可将滑油加热至 100 后用油壶浇在轴承内圈上,同时用拉马将轴承拆下。至此拆解完毕。二、检修叶轮当叶轮有下列缺陷之一时,应予更新: 叶轮表面出现较深的裂纹无法焊补; 表面因腐蚀而形成较多的砂眼或穿孔; 轮盖板因腐蚀而变薄,影响机械强度; 叶轮进口处有
32、较严重的磨损而又难以修复; 叶轮已经变形。换新叶轮时,应仔细检查叶轮,并修整叶轮进、出口处,铲除毛刺并清洁水道。由于新叶轮在铸造和加工时可能产生偏重,因此应对其做静平衡试验,(船上一般不做,具体方法不做 介绍)当铜质叶轮穿孔不多时,可用黄铜补焊。也可采用环氧树脂修补。叶轮进口处的划痕或偏磨现象不太严重时,可以用砂布打磨,在厚度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光车。检查叶轮的气蚀情况,明确气蚀发生的部位。当气蚀影响到叶轮强度时,应换新。如果叶轮在轴上松动,比较简单的办法是在轴上焊一层锡,通过加大尺寸恢复过盈配合。检查叶轮密封环间隙是否合适离心泵内部漏泄量的大小与泵的吸、排压力差,泄漏的通流面积、泄漏途径的长
33、短、阻漏环的结构形状等因素有关。其中又以阻漏环的径向间隙的影响最大,它直接影响泵容积效率 的高低,所以拆卸泵时对阻漏环加以检查。如有破损或径向间隙超过表2-1 规定时,就应该换新。测量叶轮密封环间隙:可通过测量叶轮口外圆和密封环内圆上下、左右两个位置的直径,其差值的一半为间隙。为简便起见,可把密封环扣在叶轮入口,左右推动密封环。这时百分表的读数(跳动值)的一半就是密封环的径向间隙,为了避免零件根部过渡圆弧的影响,在密封环槽内垫一圈铁丝。如间隙太大时必须进行修复。修复的办法是:先把叶轮入口外径光车,然后配一个合适的密封环镶在泵盖上。新环安装后,除应检查其与叶轮的径向间隙外,还需要用涂色法检查叶轮
34、在转动时是否与阻15漏环摩擦。如有摩擦,则必须返修。阻漏环磨损后,可在其内表面进行堆焊,然后再进行机械加工,但该方法易引起变形。若磨损量不大时,也可将环锯为两半,然后将环两端适量锉削后拼接使用。现在也有采用此种修理方法涂敷塑料后再进行机械加工的,效果比较好。离心泵在厂修时,阻漏环还应满足下列要求: 结合面对工作表面的平行度误差,每100mm 长不大于 0.02mm。 外圆配合面对工作表面的垂直度误差,每100mm 不大于 0.02mm。 阻漏环与泵壳装妥后,阻漏环的端面和内径相对于轴线的端面跳动和径向跳动,每 100mm不大于 0.05mm。漏环内径叶轮与阻漏环之间装配的径向间隙磨损后的径向间
35、隙0.480.600.700.80密封环径向间隙(mm)表 2-1801200.090.221201500.110.251501800.120.281802200.140.312202600.160.342602900.160.352903200.180.373203600.200.40泵壳泵壳往往因机械应力或热应力的作用出现裂纹。可用手锤轻敲泵壳来检查裂纹。如有破裂声, 则表明泵壳已有破裂,必要时可用放大镜寻找。找到后,可先在裂纹处浇以煤油,擦干表面, 并涂上一层白粉,然后用手锤轻敲泵壳,这样煤油就从裂缝中渗出,浸湿白粉而显示出一条 清晰的黑线,借此可判明裂纹的走向和长度。如裂纹在不受压力和
36、不起密封作用的地方,可采用冷焊法修理。焊补前在裂纹两端各钻一个56 的孔,以消除应力集中,防止裂纹扩展。然后沿裂纹铲成坡口,以便焊透。当铸件厚度小于 20mm 时,可开成形坡口,厚度大于20mm 时,可铲成形坡口,焊补时可采用铸铁焊条。如果裂纹出现在承受压力的地方,则应先进行补焊或镶补,也可用环氧树脂修崐补。由于被水、泥沙冲刷、汽蚀剥蚀或化学腐蚀作用,壳体内部可能产生沟槽或较大面积的空洞, 对此应及时修理,防止其进一步恶化。修理方法有焊补法和环氧树脂修补法如泵壳已无修补价值,应予以换新。对于新泵壳和修补后的泵壳必须做水压试验。试验压力 应为工作压力的 1.5 倍,承压时间不得少于5min,试压
37、过程中, 不得有漏水、冒汗等现象。泵轴和转子泵轴的材料,一般采用 35 或 45 号优质碳素钢制造。泵轴拆洗后首先是外表检查,泵轴遇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换新:泵轴已产生裂纹;表面严重磨损或刷蚀而出现较大的沟痕,影响了轴的机械强度;键槽扭裂扩张严重。16泵轴经拆洗后,若无上述缺陷,要对泵轴进行轴弯曲的测量。测量方法是:把轴的两端架在形铁上,形铁要放平稳。将磁性百分表的表杆指轴心,然后缓慢地盘动泵轴,在轴有弯曲的情况下,每转一周,百分表就有一个最大读数和一个最小读数,两个读数之差就是轴的弯曲程度。这个测量实际上是测量轴的径向跳动,也叫晃度,晃度的一半就是轴的弯曲量。一般轴的径向跳动量是:中间不超过
38、 0.05mm,两端不超过 0.02mm。也可夹在车床上,用百分表检查其弯曲量。泵轴的校直:校直轴的方法很多,但对水泵来说,现场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捻打校直法。 当泵轴较粗而弯曲度较小时,可用铜质捻棒冷打轴的凹部,使其表面延伸而校直。校直时应使轴的凹面朝上,并将最大弯曲度的凸面顶点支柱,同时在泵轴两端用卡子向下压,然后用锤敲打捻棒(从凹面中央开始,逐渐移向两侧,直至校直为止。校直的另一种方法是用手摇螺旋压力机来进行。校直时,轴弯曲的凸点应朝上。矫正机可沿轴向移动,在弯曲部分不同处重复几次,直至完全矫正为止,注意矫正力不能过猛。泵轴端部螺纹如有损坏,可光车后车一较小螺纹,或将泵轴外端车小,压上一衬
39、套后再套上车相同的螺纹。测量转子的跳动量与测量轴弯曲的方法相同。一般叶轮密封环处的径向跳动不超过0.08mm, 轴套不超过 0.04mm,两端轴径不超过 0.02mm。检查轴套是否严重磨损,如磨损不严重,可把轴套表面的沟道车削后再用。轴承该泵使用的滚动轴承常见的故障有:滚子与滚道严重磨损、表面腐蚀、裂纹等。外表检查:经清洁的滚动轴承,如发现内外环道或滚球过热退火变色,滚动表面的疲劳剥落、严重腐蚀、凹陷等,或过度磨损及损坏时,应按原型号和精度更换。空转试验:将轴承在手上进行空转试验,应灵活无噪声,没有卡滞现象。若旋转时有不均匀的转动,是不允许的。旧轴承空转时,允许有轻微的响声,但不应忽大忽小。间隙测量:磨损主要表现在间隙变化上,间隙过大则更换新轴承。一般讲,滚动轴承间隙包括三方面:轴承的径向间隙、轴向间隙,以及轴承内圈与轴和外圈与轴承座孔的配合。径向间隙测量:将轴承放于平台上,百分表的触针抵住轴承外圈的外圆。然后一手压紧轴承 内圈,另一手往复水平推动轴承外圈,百分表所指示的最大与最小数值之差,即是轴承的径 向间隙。正常的径向间隙要求:轴承内径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