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西省三清山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提升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江西省三清山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提升题.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
2、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A婆娑(su)潜滋暗长(qin)主宰(zi)倔强挺立(ju)B开垦(kn)无边无垠(yng)倦怠(di)虬枝(qi)C锤炼(chu)秀颀(q)哨兵(sho)恹恹欲睡(yn)D毯子(tn)旁逸斜出(y)泛出(fn)坦荡如砥(d)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绎站,写道:日暮里。B他便叮嘱我将来照了寄给他,并且时时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C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奇形。D虽然有时想写信,却又难以下笔,这样的一直到现在,竟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
3、照片。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遥无消息了。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前WWE巨星科迪罗兹接受了专访,谈到父亲去世,至今仍触目伤怀。B书法之迷人在于不期而遇的妙手偶得。C王健从小身体健壮,小学毕业就进入业余体校,繁重的田径训练,锤炼了他不折不挠的精神。D口才并不是一种天赋的才能,它是靠刻苦训练得来的。古今中外历史上一切张口结舌、能言善辩的演讲家、雄辩家。他们无一不是靠刻苦训练而获得成功的。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屠呦呦成为获得首个诺贝尔医学奖的中国人。B6月7日早上,伊朗德黑兰国家议会大楼和伊朗开国领袖霍梅尼陵墓发生枪击和自杀爆炸事件,造成至少约12人死亡,42人受
4、伤。C面对新一轮改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业的勇气和创新的锐气。D为了防止禽流感不再蔓延,我国各地采取了强有力的应对措施。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根据要求填空。(1)答谢中书书一文意境优美,作者以自己独特的艺术感受和饱含感情的语言再现了自然景物的美丽,文中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_,_;_,_。(2)答谢中书书一文中,作者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的句子是:_,_。(3)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处处扣住“月”字来写,其中侧面写月的句子是:_,_,_。(4)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表现作者惆怅悲凉的句子是:_。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两篇文言
5、文,完成下列小题。【甲】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
6、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乙】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7、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射者中,弈者胜射:这里指投壶,古人宴饮时的一种游戏B颓然乎其间者颓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形容醉态C晓雾将歇歇:消散D五色交辉辉:光彩2对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花儿开放而散发出微弱的香气,美丽的树木枝繁叶茂而形成浓密的绿荫。B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山上的野味,胡乱地摆放在前面,原来是太守在宴请百姓。C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山和水的美丽,自古以来(人们)都在谈论。D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傍晚太阳落山之后,潜游水中的鱼儿竞相跳出水面。3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乙两文都体现了儒家的传统思想。甲文表现作
8、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正如尚书所言:“德惟善政,政在养民。”乙文传达作者与自然相融合的志趣,体现了庄子“天人合一”的思想。B甲乙两文都善于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同是写山水,甲文用“蔚然而深秀”写山之“秀”,用“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表现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下来的气势。乙文用“高峰入云”写山之“高”,用“清流见底”表现水清水净的特点。C甲乙两文体裁不同,表现的主旨也不同。甲文是一篇“记”,突出表现作者寄情山水、排遣郁闷的心情以及“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乙文是回复朋友的一封书信,表达的是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的自信。D甲乙两文都具有语言凝练生动的特点。甲
9、文的“翼然临于泉上”,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亭子像鸟展翅、凌空欲飞的形状和态势。乙文的“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用笔洗练,从时空两方面呈现出大自然的绚烂与生机。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苏州园林节选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不相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谢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
10、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
11、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1选文第段说明的对象是_,说明对象的共同特征是_。2第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3第段加点词“往往”能否去掉?为什么?4第段为什么说“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
12、术”?用简明的话来回答。5对第段“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理解正确的是()A平时经常看历史书,心里就知道自然界的高山深壑。B平时游览的地方多,对各地的奇丽风景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C平时看的书多,游览的地方多,就会对一些险峻的地方久久不忘。D平时见多识广,所以胸怀中有山水风景的形象,深知其中的趣味。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卖炭翁(节选)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
13、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1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两首诗的作者都是唐代诗人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属于七言律诗,卖炭翁属新乐府诗。B钱塘湖春行的颔联借“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西湖早春的妩媚动人。C卖炭翁(节选)运用外貌、心理、动作等描写,塑造了一个生活贫困、处境艰难劳动艰辛的老人形象。D钱塘湖春行表达了作者对西湖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卖炭翁则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2简要赏析这两首诗的画线句在修辞及表达效果上的不同。六、语言表达(共10分)理解填空。(1)三峡的作者是_,_(朝代)卓越的_。三峡选自水经注校证,水经注一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_、_、_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的、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2)三峡是_、_和_的总称,它在长江上游_和_之间。(3)三峡一文中,“_”形象地表现了江水的迅疾;“_”形象地展现了江水激流湍急、清亮明澈的特点。(4)“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容易让我们想起李白的诗句“_”。七、作文(共40分)写作题目:以“风景”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1)题目自拟,诗歌除外,文体不限。(2)力求做到语言连贯、表达得体,写出自己的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