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负极材料项目建议书.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福州负极材料项目建议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州负极材料项目建议书.docx(14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泓域咨询/福州负极材料项目建议书福州负极材料项目建议书xx投资管理公司目录第一章 市场预测9一、 动力电池上游产业链壁垒分析9二、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增加,动力电池需求水涨船高9第二章 项目背景、必要性11一、 动力电池发展前景广阔11二、 头部企业优势明显,动力电池即将迈入TWh时代13三、 负极材料:石墨负极材料产业龙头企业优势明显14四、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25第三章 项目概述26一、 项目名称及投资人26二、 编制原则26三、 编制依据26四、 编制范围及内容27五、 项目建设背景28六、 结论分析29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31第四章 项目投资主体概况34一、 公司基本信息34二、 公司简
2、介34三、 公司竞争优势35四、 公司主要财务数据36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36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36五、 核心人员介绍37六、 经营宗旨38七、 公司发展规划39第五章 建筑工程方案分析45一、 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45二、 建设方案45三、 建筑工程建设指标46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46第六章 项目选址分析48一、 项目选址原则48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48三、 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49四、 项目选址综合评价53第七章 法人治理结构54一、 股东权利及义务54二、 董事57三、 高级管理人员63四、 监事65第八章 SWOT分析说明68一、 优势分析(S)68二
3、、 劣势分析(W)69三、 机会分析(O)70四、 威胁分析(T)71第九章 环保方案分析79一、 编制依据79二、 建设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79三、 建设期水环境影响分析82四、 建设期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83五、 建设期声环境影响分析83六、 环境管理分析84七、 结论86八、 建议86第十章 项目节能分析88一、 项目节能概述88二、 能源消费种类和数量分析89能耗分析一览表90三、 项目节能措施90四、 节能综合评价91第十一章 劳动安全93一、 编制依据93二、 防范措施96三、 预期效果评价100第十二章 投资计划方案101一、 投资估算的编制说明101二、 建设投资估算101建设
4、投资估算表103三、 建设期利息103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04四、 流动资金105流动资金估算表105五、 项目总投资106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06六、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107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08第十三章 经济效益评价110一、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110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10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11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112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113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15二、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115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17三、 偿债能力分析118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19第十四章 项目招标方案121一、 项目招标依据121二、 项目招标范围121三、 招标
5、要求122四、 招标组织方式122五、 招标信息发布126第十五章 项目总结分析127第十六章 附表附件128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28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28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129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130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31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32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33建设投资估算表134建设投资估算表134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35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136流动资金估算表137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38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39报告说明国内市场在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两个行业巨头的带领下,向着方形电池技术路线大步前进。而在国外市场,随着特斯拉的崛起,为特斯拉供货
6、的海外动力电池供应商则选择了圆柱形电池和软包电池的技术路线,2017-2019年圆柱形电池的市场份额由28%提升至51%,海外软包动力电池市场份额由2019年的21%提升至2020年的42%。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30167.9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4743.5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2.02%;建设期利息264.0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88%;流动资金5160.3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7.11%。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531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41863.70万元,净利润8226.36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22.07%,财务净现值8450.67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5.
7、40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本项目生产线设备技术先进,即提高了产品质量,又增加了产品附加值,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项目生产所需原料立足于本地资源优势,主要原材料从本地市场采购,保证了项目实施后的正常生产经营。综上所述,项目的实施将对实现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期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本报告基于可信的公开资料,参考行业研究模型,旨在对项目进行合理的逻辑分析研究。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参考范文模板用途。第一章 市场预测一、 动力电池上游产业链壁垒分析动力电池产业链上游壁垒主要集中在资源储备和资金壁垒。生产锂离子动力电池
8、相关的矿产资源在国内分布稀缺,目前市场上龙头企业均在多年前在全球范围内收购矿产,通过合资、并购等方式获得国外优质资源,从源头把握市场需要。其次,受到新能源产业链的火爆的影响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动力电池上游产业链产品过去一段时间价格波动大,投资相关产业链需要面临市场价格波动风险,同时回款周期长,对于企业流动资金要求较大。二、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增加,动力电池需求水涨船高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同比均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同比增速持续显著领先行业。具体来看:2021年1-10月,全国汽车产销分别为2058.7万辆和2097万辆,同比增长5.4%和6.4%。同一时期,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分别为256.56
9、万辆、254.2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75.30%、176.60%。根据最新统计数据,10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39.7万辆和38.3万辆,环比增长12.5%和7.2%,同比增长均约为1.3倍,创历史新高。2021年上半年,中国动力电池累计产量为74.7GWh,同比增长217.5%,较2019年同期增加72%。今年1-6月份,磷酸铁锂电池产量为37.7GWh,同比增长33.4%;三元锂电池产量36.9GWh,同比增长149.2%。在电池安全性上取得突破的磷酸铁锂电池在2021年上半年实现产量对三元锂电池产量的反超。磷酸铁锂的装机量所占市场份额实际经历了一段先下降后增长的阶段。2014年和2
10、015年间,磷酸铁锂电池在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上一度占据主导地位;之后受到政策补贴的影响,三元锂电池装机量从2016年起占据市场主导地位;进入2020年以后,随着宁德时代CTP技术发展,比亚迪电池的推出,针对高能量密度电池(如三元锂电池)补贴的下降和三元锂材料电池安全性问题日益明显,磷酸铁锂电池市场份额重新超越三元锂电池。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退坡明显。经历过一段新能源汽车补贴“大跃进”的时期之后,我国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开始趋于理性,不再一味以电池能量密度作为补贴的唯一标准,近年来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退坡明显。在最新的补贴标准中,非公共新能源乘用车领域,2021年补贴标准在2020年的基础上退坡2
11、0%,公共领域新能源乘用车补贴标准在2020年基础上下降10%。第二章 项目背景、必要性一、 动力电池发展前景广阔随着车企停止销售燃油车计划的逐步推出与各国碳中和政策的陆续实施,新能源汽车无疑成为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新能源汽车融汇新能源,新材料和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种技术,推动汽车从单纯的交通工具向移动智能终端、储能单元和数字空间转变。世界主要经济体提出了相应的“碳达峰”“碳中和”方案,欧盟制定了严苛的绿色经济复苏计划,2021年起对所有新车实施二氧化碳排放量不超过95g/km的规定,同时欧盟委员会计划要求新车和货车的排放量从2030年起下降65%,从2035年开始下降100%,同
12、时,欧洲各大车企也最迟将于2035年前停止销售燃油车型。我国也提出相应“碳中和”发展目标,大力发展新能源交通方式,根据2020年11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到2025年,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将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将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2020年10月27日,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预测203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超过3000万辆。全国动力电池产量及装机量和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之间存在一个较为明显的正相关关
13、系,未来动力电池市场规模会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增加而增加。根据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的内容显示,2025年新能源汽车占汽车总销量的比重达到20%,2030年新能源汽车在总销量的占比达到40%左右,203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国内汽车市场销量的50%以上。同时混动新车的占比也将在2030年达到传统能源乘用车的75%以上,2035年混动及新能源汽车在传统能源乘用车中的占比将达到100%。总路线2.0也预测到2035年,汽车年产销规模将达到4000万辆以上,对动力电池的需求也相应增加。根据EVVolumes预测,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预计销量达到600万辆,全球新能源乘用车2025年销量预计达到
14、1800万辆,对应2021年-2025年的年均增长率达到44%,2025年全球动力电池的需求量预计为919.4GWh,将逼近甚至超过1TWh,而目前仅为158.2Gwh,动力电池未来仍然具有很大潜力。根据中汽协披露数据,新能源汽车本年1-10月渗透率达12.9%,较年初显著提升(年初为5.4%),新能源乘用车10月渗透率达到18.2%,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新能源汽车目前主要研究方向集中在动力电池,系统和芯片三个方面,在这三个研究方向中,我国在动力电池方向具有明显优势,2020年我国动力电池厂商装机量占据全球45%市场份额,且我国在动力电池主要材料供应链正负极,隔膜、电解液、
15、配套齐全,可以进行完全独立的设计和量产,在全球汽车行业电气化的变革浪潮中,动力电池行业相关企业将会明显受益。根据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动力电池的发展规划:2020年,电池能量密度达到300Wh/kg;2025年,电池能量密度达到400Wh/kg;2030年,电池能量密度达到500Wh/kg。在全球“碳中和”政策引导,新能源汽车技术进步和市场渗透率逐年提升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的未来是一片星辰大海。二、 头部企业优势明显,动力电池即将迈入TWh时代新能源汽车销量景气,未来对动力电池需求量水涨船高。中国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预测2030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达到40%,目前渗透率为12
16、.9%,2035年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将占总销量的50%以上。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将从2020年331.1万辆增长至2025年的1640万辆,对应动力电池出货量将从158.2GWh增长至2025年的919.4GWh。动力电池发展路径清晰,在固态电解质、高镍三元电池上技术领先的企业未来更有优势。动力电池发展的主要终极目标是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能量密度。固态电解质电池舍弃掉易燃且易产生气体的液态电解液,搭配软包电池结构保证动力电池安全。动力电池中镍离子的含量决定了三元锂电池能量密度的上限,目前电池正极材料和动力电池生产厂商积极研发高镍三元锂电池,降低钴离子含量既降低了成本又提高了动力电池能量密度
17、,预计在2022-2023年可实现量产。动力电池产业链中行业壁垒高,马太效应明显。动力电池产业链公司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和市场壁垒,在补贴政策退坡背景下,缺少核心竞争力的中小厂商被挤出市场。动力电池行业市场集中度高,行业龙头企业优势明显。动力电池产业链中下游公司积极布局上游资源。2021年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对动力电池中下游生产企业利润造成巨大冲击,龙头企业积极布局动力电池上游力争改变供需紧张的局面,短期内上涨趋势没有明显变化,只有保证上游资源的供应,中下游企业的扩产计划才能如期完成。三、 负极材料:石墨负极材料产业龙头企业优势明显动力电池用负极材料可以被分为碳系负极材料和非碳系负极材料。碳
18、系负极材料具体可分为石墨、硬碳、软碳和石墨烯等负极材料,其中石墨材料可进一步分为天然石墨、人造石墨和中间相碳微球。非碳系负极材料包括钛基材料、硅基材料、锡基材料、氮化物和金属锂等。早期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主要为锂金属,但由于一直无法解决锂金属枝晶的问题,枝晶会刺破隔膜或电芯外壳,造成电解液泄露,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现如今大规模使用的负极材料仅有石墨类碳材料和LTO,还有其他负极材料包括Si,Sn等合金负材料。正极材料和负极材料的选用是影响动力电池能量密度和使用寿命的一个非常找那个要的因素。负极材料在动力电池成本构成中的占比约为10%15%。人造石墨是中国负极材料的主要增长点,占整个负极市场的80
19、%,2020年国内锂电池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CR4为71%。人造石墨以石油焦、针状焦为主材,经破碎、整形、造粒以及石墨化以后形成的石墨负极产品,人造石墨循环寿命优势突出,天然石墨循环寿命一般在千次以内,人造石墨可以达到2000次,而且人造石墨倍率性能好,体积膨胀小,高低温性能有益;天然石墨价格优势突出,省去了石墨化工艺流程,能量密度高,但和电解液相溶性较差,续航寿命短;复合石墨是以天然石墨为主材,通过表面改性、石墨化、炭化包覆或与不同人造石墨进行复合搭配以后形成的石墨负极产品,其性能可以兼顾人造石墨和天然石墨的优点。硅负极材料是行业内重点研究的新型负极材料,目前已经开始在松下部分动力电池上应用,
20、理论容量高于石墨负极材料。硅负极材料主要提升了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但缺点是目前安全性能无法达到满意的标准,是未来动力电池负极材料的发展重点。硅基负极材料经过一系列创新技术和改良工艺加工之后,可有效解决硅体积膨大、循环性能差等问题,并在产品成本和品质控制上有明显改善。硅碳负极材料作为负极材料具有比容量高、倍率性佳、循环性好、膨胀性好、安全性高等特点,适用于新一代快充动力、数码等锂电子产品。随着碳达峰和碳中和政策的执行,以及新能源汽车未来渗透率不断提升和风电光伏电站装机工作的推进所导致的储能电池需求的提升,负极材料需求在未来会快速增长,行业未来空间广阔。在近几个月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动力电池的装机量首
21、次超越三元锂正极材料动力电池的装机量,而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对负极材料的需求大于三元锂电池。在未来随着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技术进步以及新能源汽车逐渐进入下沉市场,负极材料行业将逐步形成规模效应,未来将有较大的成长空间。传统石墨负极材料的理论克容量为372mAh/g,现在部分厂家的产品克容量可以达到360mAh/g,基本达到理论最大容量。因此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石墨类材料仍将是动力电池负极材料的主流,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提升,人造石墨材料将成为负极材料的主要增长点。头部公司由于具有规模效应和客户、资金、技术壁垒等优势,预计未来可以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建议重点关注行业内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企业,例如以天然
22、石墨为主人造石墨为辅的贝特瑞和以人造石墨为主的江西紫宸、杉杉股份和凯金能源。贝特瑞是全球最大的锂电负级材料龙头,主营天然石墨,布局全产业链,较其他品牌有明显领先优势。自2013年以来,贝特瑞负极材料出货量连续8年全球第一,负极材料市占率行业第一,达到21.8%。在人造石墨方面,公司出货量占比由2017年的26.6%提升至2020年的46.7%。截止到2021年6月,贝特瑞拥有负极材料产能为15万吨,其中硅负极产能为0.3万吨,在建、规划产能达到31.5万吨。同时,贝特瑞产品远销海外,下游客户包括松下,三星SDI,LG等国际电池巨头,2020年贝特瑞海外销售收入占比达到40%。动力电池电解液是电
23、池中离子传输的载体。电解液一般由高纯度的有机溶剂、电解质锂盐和必要的添加剂构成,在锂电池正负极之间起到传导离子的作用。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比例配置后可使得锂离子电池获得高电压、高比能等优点。电解液成本约占整个动力电池生产的10%15%。而其中电解质又占电解液成本的50%。根据Bloomberg预测,到2025年全球锂电池需求量将达到1200GWh,对应动力电池电解液需求量约为132万吨。从国内来看,预计到2025年电解液总体出货量可达86.5万吨,年均增长速度约为31.7%,其总体市场规模将达到约200亿元。解质锂盐决定了电解液的基本理化性能,是电解液成分中对锂离子电池特性影响最重要的部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福州 负极 材料 项目 建议书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