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完整版ppt全套教程课件(最新).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产业经济学完整版ppt全套教程课件(最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经济学完整版ppt全套教程课件(最新).ppt(28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 本章需要了解和掌握以下内容:本章需要了解和掌握以下内容:1、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2、产业经济学的内容体系。3、产业经济学研究的意义和方法。4、产业的概念和产业经济学中产业分类的方法。n第一节 产业经济学及其研究对象n第二节 产业分类第一节第一节 产业经济学及其研究对象产业经济学及其研究对象n一、产业经济学及其学科性质和内容体系一、产业经济学及其学科性质和内容体系n(一)(一)产业经济学及其研究对象产业经济学及其研究对象n产业经济学以产业为对象,研究社会经济活动中产业内部企业组织结构、产业之间关系结构、产业地区分布结构的变化规律,以及认识这些规律的方法。n关于
2、研究对象的两种观点:n第一种认为就是产业组织理论。n第二种是普遍观点。n从实践的角度出发,把产业结构理论、产业组织理论、产业分布理论及其相应的政策,纳入产业经济学中,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二)产业经济学的学科性质(二)产业经济学的学科性质n认为属于应用经济学范畴,以理论经济学为理论基础的占主导。n产业经济学与各范畴经济学的区别于联系。与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工业经济学等相区别。(三)产业经济学的内容体系(三)产业经济学的内容体系n组成部分:n产业组织理论n产业关联与产业结构理论n产业空间理论n产业政策理论二、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意义n有助于理解在经济活动中发生的各种现象,有利
3、于正确理解现实经济中的结构变动、市场运行和企业竞争行为。n有利于指导企业制定合理有效的竞争策略。n有利于用正确的理论来指导公共政策的制定,从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n有利于丰富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三、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三、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n最优化方法n博弈论方法n投入产出法n计量经济学方法n案例研究法返回第二节 产业分类n一、生产结构分类方法n依据再生产过程中各产业间的关系对产业分类n分类标准和方法:n(一)马克思的两大部类分类法 n 生产生产资料部类(第部类)n 生产消费资料部类(第部类)n(二)农轻重产业分类法n 以物质生产的不同特点为标准 n(三)霍夫曼的产业分类法 n n二、三次
4、产业分类法n三次产业分类法的发展过程n三次产业分类法以人们生产活动的发展阶段性为主要依据,以资本的流向为主要标准,把产业分为三个层次。返回n三、标准产业分类法n权威性、统一性、完整性、实用性n(一)联合国分类标准(ISIC)n(二)中国标准产业分类 n四、其他分类法 n(一)生产要素集约分类法 n(二)产业地位分类法 n(三)产业发展状况分类法第二章第二章 产业组织理论概述产业组织理论概述 本章需要了解和掌握以下内容本章需要了解和掌握以下内容:1、了解“马歇尔冲突”的含义。2、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3、“结构-行为-绩效”分析框架的含义和“哈佛学派”的政策主张。4、“芝加哥学派”的政策主
5、张及其理论依据。5、可竞争市场理论的含义。6、新产业组织理论的主要特征。7、新奥地利学派关于竞争政策和产业政策的主张。8、市场结构、集中度、市场势力、市场绩效的衡量方法。n第一节 竞争机制与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n第二节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n第三节 市场结构、市场势力和市场绩效的衡量第一节第一节 竞争机制与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竞争机制与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n一、竞争机制与一、竞争机制与“马歇尔冲突马歇尔冲突”n产业组织是指同一产业内部企业间的组织结构或者市场关系。产业是指生产同一类或具有高度替代性产品的企业的集合,组织专指产业“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n新古典学派马歇尔把产业组织概念引入经济学。n“马歇
6、尔冲突”n竞争活力与规模经济的关系是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核心问题。二、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建立二、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建立n张伯伦对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贡献n(1)以分析纯粹竞争为出发点,否定了纯粹竞争存在的条件,提出了垄断竞争的概念。n(2)对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进行了具体分类和分析。n(3)提出了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集团及与之相关的厂商企业的关系问题。n(4)界定了“产品差别”的内涵及其对市场竞争的影响。n(5)提出并讨论了企业在市场上的进入和退出问题。n实证研究方法:伯利和米恩斯对经济力集中的实证研究、勒纳等人对垄断指标的研究n判别标准:克拉克、梅森等人对“有效竞争”概念及其度量标准的研究 三、哈佛
7、学派与哈佛学派与SCP范式范式n三分法:按结构、行为、绩效三个方面对产业组织进行分析n市场结构(Market Structure)市场行为(Market Conduct)市场绩效(Market Performance)的分析框架 SCP分析框架 n结构、行为、绩效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即市场结构决定企业在市场中的行为,而企业行为又决定市场运行的经济绩效。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最重要的是要通过公共政策(产业组织政策)来调整和直接改善不合理的市场结构。n市场结构的含义及其决定因素n含义对产业内竞争程度及价格形成等产生战略性影响的市场组织的特征。n决定市场结构的因素:市场集中程度、产品差别化程度和进
8、人壁垒的高低。n市场行为是指企业在充分考虑市场的供求条件和其他企业的关系的基础上,所采取的各种决策行为。具体包括企业确定价格的策略、产品与广告策略、研究开发和排挤竞争对手的行为等。n市场绩效是指在一定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条件下市场运行的最终经济效果 n 在SCP分析框架中,作为市场结构指标之一的集中度和作为市场绩效标准之一的利润率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处于重要的核心地位。n哈佛学派在分析框架上突出市场结构,在研究方法上偏重实证研究。n结构主义者返回第二节第二节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n一、芝加哥学派芝加哥学派 n芝加哥学派在产业组织理论上两大特点:n一是昄依新古典经济理论 n二是认为政
9、府无须干预市场机制的运作 n芝加哥学派认为,即使市场中存在着某些垄断势力或不完全竞争,只要不存在政府的进入规制,长期的竞争均衡状态在现实中也是能够成立的。n德穆塞次等人批驳哈佛学派的“集中度一利润率”假说,是“效率主义者”。n该学派修改了由贝恩创设的进入壁垒理论。二、可竞争市场理论n可竞争市场理论是鲍莫尔、帕恩查和韦利格等人在芝加哥学派产业组织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n该理论认为良好的生产效率和技术效率等市场绩效,在传统哈佛学派的理想的市场结构以外仍然是可以实现的,而无需众多竞争企业的存在。n完全可竞争市场是指市场内的企业当其从该市场退出时完全不用负担不可回收的沉没成本,从而企业进入和退出完全自
10、由的市场结构。完全可竞争市场条件下理想的竞争,可以作用于所有的市场结构形态。n沉没成本是指企业进入市场所投入的资本,当企业退出该市场时不能收回的部分。n沉淀成本的大小决定进退是否自由,鲍莫尔等人提出应根据沉淀成本(Sunk of cost),而不应根据一般的固定成本来判断进入壁垒的高低。n在完全可竞争市场中,由于沉没成本为零,因此潜在的进入者为了追求利润会迅速地进入任何一个具有高额利润的部门,并能够在现存企业对进入做出反应前无摩擦地快速撤出,而且并不因此耗费特别的成本。这种进入形式通常被称为“打了就跑”策略。n按照可竞争市场理论,在近似完全的可竞争市场中,自由放任政策比通常的政府规制政策更为有
11、效。三、新奥地利学派n新奥地利学派从信息的不完全性、人的有限理性和环境的不确定性出发来理解市场。n把市场视为发现和利用分散的知识和信息的过程,强调企业家及其创业精神在其中的重要作用。n重视经济现象背后的道德和文化基础,。n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n对反垄断政策持批判态度,认为利润是对企业家进行了成功创新的报酬。三、新产业组织理论n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产业组织的发展出现了一次新的高潮,进入了“理论期”,理论模型取代统计分析并占据了主导地位,形成了以突出理论研究为特征的所谓“新产业组织理论”。n新产业组织理论的特征三方面:n第一,新产业组织理论吸收和融合了新制度经济学的成果。n第二,新产业组织
12、理论在研究方法上致力于“理论化”与“经验性”的平衡。n第三,新产业组织理论在运用博弈论方法之后实现了理论范式的创新。第三节第三节 市场结构、市场势力和市场绩效的市场结构、市场势力和市场绩效的衡量衡量n一、市场结构、市场势力的衡量n二、市场绩效的衡量一、市场结构、市场势力的衡量一、市场结构、市场势力的衡量n(一)市场结构的衡量n 1.绝对集中度;2.相对集中度;3.赫芬德尔指数 n(二)市场势力的衡量n 1勒纳指数;2贝恩指数;(一)市场结构的衡量nCRn为某行业中前n家最大企业的有关数值的行业比重,通常取n4或n8。1.绝对集中度nCRn概念清楚、含义明确,能够形象地反映市场集中状况,综合地反
13、映了企业数量和规模这两个决定市场结构的重要方面。其计算也简便,所需资料较易获得。然而它所表达的企业集中程度并不完全真实,存在一定缺陷。首先,不能反映全部企业规模分布对市场集中度的影响,如果前几位企业取数不同,不同产业的绝对集中度的大小关系会出现变化。其次,产业分类是以生产过程为标准,没有考虑需求替代因素。第三,没有反映国民经济关系和地区经济关系对产业竞争性的影响。第四,在产业分类中属于某一类产业的企业,有可能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而生产属于其他产业的产品,这可能会影响产品的价格而不影响所统计的集中度。此时集中度就不能准确反映企业间的竞争性。2.相对集中度相对集中度n相对集中度是反映产业内所有企业的规
14、模分布的集中度指标。n洛伦茨曲线最初用于收入分布研究,后移用于市场集中度分析,以反映产业内企业规模分布的不均匀程度,它表示市场占有率与市场中由小企业到大企业的累计百分比之间的关系。ACD10080604020累计市场占有率 累计企业数百分比 n基尼系数的值在0到1之间。基尼系数越大,企业占有份额分布越不均匀。如果企业规模分布完全相等,则基尼系数等于0,如果独家企业垄断整个产业,则基尼系数为1。3.赫芬德尔指数赫芬德尔指数 n赫芬德尔指数(Herfindal Index)是赫芬德尔提出的反映产业集中度的综合指数,记为HI。n计算公式为n在完全竞争条件下,H I指数将等于0;在完全垄断条件下,HI
15、指数将等于1;如果市场中所有n家企业规模都相等,HI指数将等于1/n;当n1时,HI指数等于1。n一般来说,n值越大,HI指数越小。n1.勒纳指数 nL在01之间变动,数值越大表明垄断势力越大。勒纳指数实际上是计量价格偏离边际成本的程度,价格越是高于边际成本表明垄断势力越强。(二)市场势力的衡量(二)市场势力的衡量2贝恩指数 n会计利润为:n 为会计利润,R为总收益,C为当期成本,D为折旧。n经济利润为:n 为经济利润,i为正常投资收益率,V为投资额。n贝恩指数为:n贝恩指数实质是一种超额利润率。贝恩指数与勒纳指数相比,优点是计算数据容易获得,但仍然没有解决的问题是,一个垄断企业虽然具有持续获
16、得经济利润的可能,但并不一定获得了这种经济利润。也就是说,经济利润的计算是强加上去的,并不一定是企业的实际情况。二、市场绩效的衡量二、市场绩效的衡量 n 市场绩效实质上反映的是市场运行的效率。n 市场绩效衡量的两种方式:直接指标和综合评价n(一)市场绩效衡量的直接指标 1.收益率 2.托宾q值 q=(R1+R2)/Q(二)市场绩效衡量的综合指标(二)市场绩效衡量的综合指标n1.资源配置效率 一般用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和社会总剩余三个概念来全面分析和评价社会资源配置的优劣状况。贝恩认为,可用产业的长期利润率是否趋向平均化来测量资源配置是否有效率。n2.产业的规模结构效率 从产业内规模经济效益实
17、现程度的角度来考察资源的利用状态。n3.技术进步 主要包括发明、革新和技术转移,反映的是动态经济效率。在现实经济中,市场竞争和研发投入是影响技术进步的主要因素。n4.X非效率 由莱宾斯坦(Leibenstein)提出,是指在垄断企业的组织内部存在着资源配置的非效率。n5.销售费用水平 第三章 寡头市场本章需要了解和掌握以下内容:本章需要了解和掌握以下内容:1、决定寡占均衡的因素2、厂商数目、厂商行为的类型、厂商行动次序等,如何影响寡占均衡3、战略替代与战略补充4、卡特尔的稳定性与促成合谋的因素5、经济全球化对市场结构的影响n一、古诺模型:产量决策n二、伯川德模型:价格决策n三、斯塔克尔伯格模型
18、:序贯决策n四、三种寡占模型的比较第一节第一节 寡头市场模型寡头市场模型一、古诺模型:产量决策一、古诺模型:产量决策n(一)古诺双头模型n(二)古诺双头模型的两个扩展n假定:假定:(1)某产业市场上仅有两家企业(企业1和企业2),且有不变的边际成本c;(2)两家企业生产同质产品;(3)企业面临共同的线性市场需求曲线,且对市场需求曲线上每一点具有完全信息;(4)决策变量是产量;(5)每家企业在选择产量时,假定对方的产出不变,即每家企业都是在已知对方产量的情况下,确定自己的利润最大化产量。(一)古诺双头模型n古诺模型均衡解的推导古诺模型均衡解的推导n需求的反函数:P()a-bQ,Qq1q2n成本函
19、数:C()cqn企业的利润是:n一阶条件为:n得到企业的反应函数:n企业与企业对称,其反应函数:n古诺模型的均衡解就是两条反应曲线的交点E。n均衡解:(a-c)/3b(a-c)/3bq2q1Eq1=R1(q2)q2=R2(q1)(二)古诺双头模型的两个扩展n1.多企业古诺模型n如果市场上有n家完全相同的古诺型企业n单个企业产出为:n市场总产出为:n市场价格为:n如果n=1,产生垄断产量和价格,当n变大时,产出和价格趋向竞争水平。n2成本差异的古诺模型n假设企业的成本函数为:n企业1的反应函数为:n企业2的反应函数为:n联立企业1和2的反应函数,解方程组得:n因为 ,所以 比 大 ,即成本低的企
20、业1的市场份额大于成本高的企业2的市场份额,处于竞争有利地位。n市场均衡价格为:n如果市场上只有成本低的企业(两家企业成本都低,),那么市场价格就等于标准古诺模型的市场价格 。n由于企业2的成本高于企业1,当企业1不能完全占有市场时,市场均衡价格会高于按企业1的成本标准所决定的价格,高出 。二、伯川德模型:价格决策二、伯川德模型:价格决策n(一)基本伯川德模型n(二)不同成本的伯川德模型n(三)伯川德悖论及其解决方法(一)基本伯川德模型(一)基本伯川德模型n伯川德模型的前提假定基本与古诺模型相同,但企业的决策变量是价格而不是产量。n在伯川德模型中,每家企业都假定其竞争对手的价格是固定的,因为同
21、质产品是完全替代的,任何一家企业只要使自己的定价稍微低于对手,就将获得全部市场需求。图32 伯川德模型的纳什均衡(二)不同成本的伯川德模型(二)不同成本的伯川德模型n假设企业的边际成本为函数 ,n此时唯一的伯川德均衡 ,n ,其中 是一个无穷小量。n当两家企业的价格都大于 时,和前面成本相同的过程一样,两家企业相互降价争夺市场,这种情况不可能构成一个均衡。(三)伯川德悖论及其解决方法(三)伯川德悖论及其解决方法n根据伯川德模型,生产同质产品的两家企业的定价等于边际成本,企业利润为零。即使只有两家企业,市场结果也与完全竞争相同,这与现实中企业数量越少,利润越高的事实相悖。这称之为伯川德悖论。n对
22、于伯川德悖论的解释主要从放宽其前提假设入手。埃奇沃斯提出生产能力约束条件模型来解释伯川德悖论。假设企业的生产能力小于市场需求,那么伯川德解 不再是一个均衡解。n在企业1生产能力既定的情况下,如果企业1以边际成本定价,由于企业1不能满足全部的市场需求,那么企业2略微提高价格并不会导致失去全部的市场份额。对于剩余市场需求来说,企业2是市场的垄断者,将按照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原则进行垄断定价,可以收取超过边际成本的价格,获得正利润。n产品差异是解释伯川德悖论的另一方法。如果两家企业生产销售不同的产品,以低于对手的价格出售产品并不能保证如伯川德模型描述的占领整个市场。在引入产品差异的双寡头垄断价格竞
23、争中,企业拥有一定的市场势力,从而使竞争价格高于边际成本,零利润就不再是均衡了。n将伯川德模型由静态拓展为动态的博弈模型,也能解释伯川德悖论。在价格竞争中企业并非只决定一次价格,企业的博弈行为往往不是一次性博弈。在重复博弈过程中,企业1定价低于企业2,并不能保证其获得全部市场需求。实际上,削价带来的可能结果是企业2也调低价格,以重新夺回失去的市场份额,从而引发价格战。在价格战的威胁下,竞争企业会权衡短期所得与长期价格战中的损失。与伯川德均衡相比,重复博弈的结果会使合谋更有利于企业自身的利益。三、斯塔克尔伯格模型:序贯决策三、斯塔克尔伯格模型:序贯决策n斯塔克尔伯格模型的假设与古诺模型基本相同,
24、寡头企业的决策变量也是产量,但其中一个企业先于其他企业行动。n假设两寡头企业1和企业2,企业1是领导者,首先选择产量,跟随者企业2观察到,然后选择自己的产量。n利用逆向归纳法来求斯塔克尔伯格模型的均衡解。整个市场的需求函数为:n企业2的利润函数为:n企业2的最优产量为:n企业1的利润函数为:n 得:四、三种寡占模型的比较四、三种寡占模型的比较n如果只有一家企业,三个模型都预测是垄断行为。行业中的厂商数目越多,古诺均衡与斯塔克尔伯格均衡越接近于社会最优或竞争均衡。但同质产品的伯川德均衡不受行业中企业数量的影响,只要该行业中至少包括两家生产能力不受限制的企业,伯川德寡占均衡与社会最优相同。但如果产
25、品异质,伯川德均衡将有别于竞争均衡,行业中企业的数量将影响价格。第二节第二节 合谋合谋n在现实经济中,寡头企业意识到相互之间的依赖性,在决策时就会考虑对方的反应。寡头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往往希望通过协商,达成某种关于产量和价格的协议,达到削弱市场竞争、限制产出、提高市场价格、增加利润的目的。所谓合谋,是指厂商之间以提高市场势力、共同谋取垄断利润为目的而达成一致行动的行为。n寡头企业通过合谋形成的联盟叫卡特尔,n一、合谋形成的利益动因n二、重复博弈与默契合谋n三、公开合谋及其实施机制n四、形成及维持合谋的因素n五、合谋与市场竞争一、合谋形成的利益动因一、合谋形成的利益动因价格价格厂商产量行业产量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产业 经济学 完整版 ppt 全套 教程 课件 最新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