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夜望月优质.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夜望月优质.ppt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页/共13页作者简介 王建,唐代诗人。字仲初,许州(今河南许昌)人。唐代宗大历十年进士。一生困顿,晚景尤其凄凉。早年以宫词著称,中年以后,诗风转变,其乐府诗多方面地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面貌,揭露统治阶级的暴行。语言通俗明晰,凝练精悍,风格简括爽利。善用七言歌行体。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乐府”,也是新乐府运动的积极参加者之一。作品有王司马集。今村诗五百余首。第2页/共13页十五夜望月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不知秋思落谁家。q第3页/共13页中庭地白树栖鸦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冷露无声
2、湿桂花。中庭:庭院中。地白:地上的月光。栖:安歇。冷露:清冷的露水。皎洁的月光静静地皎洁的月光静静地洒在庭院中,地上好洒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雪,循像铺上了一层雪,循声望去,树枝上影影声望去,树枝上影影绰绰安歇着几只乌鸦。绰绰安歇着几只乌鸦。夜渐渐深了,清冷的夜渐渐深了,清冷的露水润湿了庭中的桂露水润湿了庭中的桂花,散发着清香。花,散发着清香。第4页/共13页“地白”二字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诗人写院中的月色,只用了“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澈素洁、清冷之感,让人不由得沉浸在清净悠远的意境中,躁动不安的心也慢慢沉静下来。第5页/共13页如何品味“树栖鸦”这三个字?“树栖鸦”为了押韵而
3、使用倒装,这三个字,简洁凝练朴实,明写树上的乌鸦已经安静栖息,暗示夜已经深了,月夜一片寂静。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第6页/共13页 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冷露无声湿桂花冷露无声湿桂花”中“冷”字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色,试分析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写出了秋夜露珠的清冷,写出了秋夜露珠的清冷,“冷冷”字字展现了一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桂花桂花”可能是广寒宫中的桂树,可能是广寒宫中的桂树,表现了作者在异乡表现了作者在异乡孤寂、怅然的心境。孤寂、怅然的心境。这句诗暗写诗人望月,是全篇这句诗暗写诗人望月
4、,是全篇点题点题之笔。之笔。第7页/共13页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谁家。谁家。全、都全、都人们都在望着今人们都在望着今夜的明月,尽情享夜的明月,尽情享受这团圆的天伦之受这团圆的天伦之乐,但这秋夜的思乐,但这秋夜的思念会落到谁的家呢念会落到谁的家呢?秋思秋思落落一个一个“落落”字,新颖妥帖,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它给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间似的。明点望月第8页/共13页十五夜望月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
5、尽望,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不知秋思落谁家。(写景)(写景)(抒情)(抒情)表达了诗人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第9页/共13页艺术特色 这首诗在艺术上含而不露,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比如,不说想念老朋友,而说“秋思落谁家”,就是采用不明说而暗示的写法。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环境气氛,先突出中秋夜深夜静,然后以深夜不寐、望月怀人,烘托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怀念之情。景语引出情语,反过来又给景语增添感情,加上一个情深意曲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委婉动人。此诗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第10页/共13页中心思想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第11页/共13页中秋月中秋月-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第12页/共13页感谢您的观看!第13页/共13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