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与劳动关系管理教学ppt课件(完整版).pptx
《人力资源与劳动关系管理教学ppt课件(完整版).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与劳动关系管理教学ppt课件(完整版).pptx(64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力资源与劳动关系管理完整版课件第1章总论第第1 1节工作场所用工管理的认知演进节工作场所用工管理的认知演进第第2 2节人力资源与劳动关系管理的核心范畴节人力资源与劳动关系管理的核心范畴第第3 3节人力资源与劳动关系管理的价值塑造及研究范式节人力资源与劳动关系管理的价值塑造及研究范式学习目标 掌握工业革命以来工作场所用工管理的认知演进。掌握工业革命以来工作场所用工管理的认知演进。重点掌握雇佣关系存续期内劳资双方行为与心理契约发展过程及工作场所的重点掌握雇佣关系存续期内劳资双方行为与心理契约发展过程及工作场所的核心利益相关者等内容。核心利益相关者等内容。掌握劳动关系管理和劳动关系治理模型,明确其
2、层次划分。掌握劳动关系管理和劳动关系治理模型,明确其层次划分。掌握人力资源与劳动关系管理冰山模型、人力资源与劳动关系管理三重境界掌握人力资源与劳动关系管理冰山模型、人力资源与劳动关系管理三重境界的内涵。的内涵。了解管理经济学、法经济学研究范式。了解管理经济学、法经济学研究范式。第1节工作场所用工管理的认知演进一、工作场所的人力资源与劳动关系管理一、工作场所的人力资源与劳动关系管理用工关系起源于工业革命,工业革命通过自由的劳动力市场和具有数千工人的大规模工业组织创造出现代劳动关系。20世纪60年代之后,出现了两个明显的变化:第一个变化是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管理概念的兴起及其对人事管理概念的逐步替代
3、。另一个显著变化是人们对劳动关系理解逐步将其研究的重点转向了工会、集体谈判和劳工政策等。人力资源与劳动关系管理就是对劳资双方在工作场所形成的用工关系进行协调和管理,包含雇佣关系所有的研究方面和实践领域,一切工作场所中形成的劳动问题都应纳入人力资源与劳动关系管理的研究范畴。第1节工作场所用工管理的认知演进二、工作场所用工管理的理论创新和思想演进二、工作场所用工管理的理论创新和思想演进(一)以工作为核心的用工管理(一)以工作为核心的用工管理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理论是企业部门设置和岗位分工的理论基础,亚当斯密的劳动力思想是工作场所用工管理的理论渊源。弗雷德里克泰勒提出必须采用科学管理来代替传统的经验法
4、则,即专业分工、标准化和最优化思想。这一阶段,用工管理关注的核心问题是效率,即多即是好,追求更多的产量、更大的市场。以工作、效率为核心的用工管理思想,本质上体现的是最细化的分工,工人的工作不必关注整体就能实现效率最大化,否认劳动力的差异化。第1节工作场所用工管理的认知演进二、工作场所用工管理的理论创新和思想演进二、工作场所用工管理的理论创新和思想演进(二)以组织为核心的用工管理(二)以组织为核心的用工管理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在新兴的工业化社会里,组织的根本形式是科层制。科层制组织的核心特征是严格的等级性、非人格性、执行既定的规则、工作成绩决定升迁、专业化的劳动分工和效率原则。切斯特巴纳
5、德提出,社会中所有个人和组织的行为都直接或间接地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他将组织定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人员自决协调行为力量的系统”,其本质是实现单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的一种方法。阿尔弗雷德斯隆的成就主要有两方面:第一,斯隆创造了一种新的高度职业化、不带感情色彩的聪明经理阶层,他们在信息的基础上制定决策,而非依靠直觉。第二,斯隆创造了一种新的组织形式事业部制,一种将分权与协调、集中控制相结合的组织模式。第1节工作场所用工管理的认知演进二、工作场所用工管理的理论创新和思想演进二、工作场所用工管理的理论创新和思想演进(三)以人为核心的用工管理(三)以人为核心的用工管理霍桑试验之后,以人为核心的人际关系学派
6、激励理论迅速发展起来,其中有代表性的有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道格拉斯麦格雷戈的X-Y理论。以人为核心的用工管理理论在以彼得德鲁克为代表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以西奥多舒尔茨、加里贝克尔为代表的人力资本理论时期逐渐成熟。以人为核心的用工管理理论在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时期发展到新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工作场所用工管理中流行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角色理论、人力资源产品线思想和人力资源管理的经济学分析等几大模块。第1节工作场所用工管理的认知演进二、工作场所用工管理的理论创新和思想演进二、工作场所用工管理的理论创新和思想演进(四)(四)2121世纪以来
7、的用工管理世纪以来的用工管理进入21世纪以来,人力资源与劳动关系管理呈现出三种趋势:趋势一:同组织战略、组织业务的结合出现更加紧密的趋势。趋势二:工作本身的特征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体现在O2O(online to offline)模式下的云工作模式和P2P(peer to peer)共享经济下的新型工作模式。趋势三:资本和劳动的边界模糊化,员工持股计划和合伙人制应运而生。第2节人力资源与劳动关系管理的核心范畴一、雇佣关系存续期内劳资双方行为与心理契约发展过程一、雇佣关系存续期内劳资双方行为与心理契约发展过程第2节人力资源与劳动关系管理的核心范畴二、人力资源与劳动关系管理的核心利益相关者:雇主与
8、雇员二、人力资源与劳动关系管理的核心利益相关者:雇主与雇员(一)基于绩效与报酬对等承诺和对等实现的雇主雇员关系(二)基于企业平台发展的雇主雇员关系(三)基于企业战略层面的人力资源与劳动关系管理图1-3利益相关者模型第2节人力资源与劳动关系管理的核心范畴三、劳动关系管理和劳动关系治理模型三、劳动关系管理和劳动关系治理模型(一)劳动关系管理和劳动关系治理模型的内涵图1-4劳动关系管理和劳动关系治理模型第2节人力资源与劳动关系管理的核心范畴三、劳动关系管理和劳动关系治理模型三、劳动关系管理和劳动关系治理模型(二)劳动关系治理中政府的角色第一,政府的角色首先是一个规则制定者。第二,政府伸入企业的“有形
9、的手”必须审慎权衡:一方面要平衡劳资双方的力量,不能偏袒其中任意一方任其独大;另一方面也不能插手太多,违背企业自主用工的灵活性原则和劳动力市场自发调节的客观规律,损害雇主与雇员双方的利益。(三)劳动关系治理中价值链相关方的角色多数公司的行为守则都以国际劳工组织的核心条款(包括禁止使用童工、禁止强迫劳动、职业无歧视、保护自由结社和集体谈判等条款)为蓝本,同时包括职业安全与健康、工资、工时和女工保护等方面的内容。作为产业链的龙头企业,其推行的行为守则实际上对下游厂商的人力资源与劳动关系形成了直接的压力机制。第3节人力资源与劳动关系管理的价值塑造及研究范式一、人力资源与劳动关系管理的价值塑造:合理、
10、合情、合法一、人力资源与劳动关系管理的价值塑造:合理、合情、合法图1-5人力资源与劳动关系管理冰山模型第3节人力资源与劳动关系管理的价值塑造及研究范式二、人力资源与劳动关系管理的三重境界二、人力资源与劳动关系管理的三重境界图1-6人力资源与劳动关系管理的三重境界(一)人力资源与劳动关系管理的第一个层次:传统意义上的人力资源管理(二)人力资源与劳动关系管理的第二个层次:人力资源与劳动关系管理(三)人力资源与劳动关系管理的第三个层次:战略劳动关系管理第3节人力资源与劳动关系管理的价值塑造及研究范式三、人力资源与劳动关系管理的研究框架三、人力资源与劳动关系管理的研究框架图1-7人力资源与劳动关系管理
11、的研究框架新经济时代,人与组织的关系由雇佣关系变为合作关系,其本质应当是“共生”。人力资源与劳动关系管理的研究也经历了管理理念的变革,从单纯的人力资源与劳动关系管理发展到现在战略人力资源与劳动关系管理。第3节人力资源与劳动关系管理的价值塑造及研究范式四、人力资源与劳动关系管理的研究范式四、人力资源与劳动关系管理的研究范式(一)管理经济学管理经济学是运用微观经济学的原理,采用数理分析的方法,研究企业决策的科学性,以寻求最佳经济效果的一门科学。管理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有以下四个:(1)需求理论。(2)生产理论。(3)成本理论。(4)市场理论。管理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三个:(1)均衡分析方法。(2
12、)边际分析方法。(3)数学模型分析法。第3节人力资源与劳动关系管理的价值塑造及研究范式四、人力资源与劳动关系管理的研究范式四、人力资源与劳动关系管理的研究范式(二)法经济学法经济学是运用有关经济学的理论及方法来研究法学理论和分析各种法律现象的学说。法经济学关注以下几个经典问题:(1)行为预测。(2)效果评价。(3)历史解释。(4)技术支持。法经济学的基本假设:理性行为、效用最大化、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假设。法经济学的主要技术模式:新古典技术模式、科斯技术模式、谈判理论、博弈论和行为法经济学。思考题1.请分析雇佣关系存续期内劳资双方行为与心理契约的发展过程。请分析雇佣关系存续期内劳资双方行为与心理
13、契约的发展过程。2.人力资源与劳动关系管理的三重境界是什么?人力资源与劳动关系管理的三重境界是什么?3.人力资源与劳动关系管理的研究范式是什么?人力资源与劳动关系管理的研究范式是什么?Thanks.教师姓名部门班级年级人力资源与劳动关系管理第2章公司治理与战略第第1 1节公司治理结构节公司治理结构第第2 2节企业战略与组织结构设计节企业战略与组织结构设计学习目标 掌握公司治理的概念、基本理论、组成要素及基本模式。掌握公司治理的概念、基本理论、组成要素及基本模式。熟悉基于企业战略的组织结构设计。熟悉基于企业战略的组织结构设计。重点掌握公司治理、企业战略、组织结构、人力资源与劳动重点掌握公司治理、
14、企业战略、组织结构、人力资源与劳动关系管理战略及雇佣战略之间的关系。关系管理战略及雇佣战略之间的关系。了解公司治理结构及组织结构模式的创新及发展趋势。了解公司治理结构及组织结构模式的创新及发展趋势。第1节公司治理结构一、公司治理结构概述一、公司治理结构概述(一)公司治理结构的定义本书定义: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联系并规范股东、董事会、高层管理人员权利和义务分配,以及与此有关的聘选、监督等问题的制度框架,简单而言就是如何在公司内部划分权力。公司治理的核心: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利益不一致而产生的委托-代理关系。公司治理的目标:降低代理成本。(二)公司治理结构的意义1.公司治理结构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
15、部分。2.公司治理结构旨在解决涉及企业成败的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协调股东与企业的利益关系。二是协调企业内部各利益集团的关系。第1节公司治理结构二、公司治理结构理论二、公司治理结构理论(一)公司治理结构理论的形成企业所有权和控制权相分离。企业所有者(股东)和经营管理者(职业经理人)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二)公司治理结构理论研究的三条主线第一条主线:基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和企业家能力的专有性,研究道德风险带来的委托-代理问题。第二条主线:不完全契约思想认为公司治理问题源于当代企业具有契约不完全性的特点,公司治理旨在解决那些契约无法明确规定或者是遗留的问题。第三条主线:基于上述两条主线发展起来的利益相关
16、者理论。第1节公司治理结构三、公司治理结构的组成要素三、公司治理结构的组成要素(一)股东会股东会是公司最高权力机构,是股东实现想法、行使权力的必备机关。(二)董事会董事会是由股东会所选举的董事组成的代表所有股东利益的机构,也是股东大会闭会期间的公司权力机构。股东大会与董事会之间是一种信任托管关系。(三)高层管理人员高层管理人员构成了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事务的执行机构。区别于董事会的集体负责制,执行机构实行首长负责制,即总经理负责制。(四)监事会监事会是针对公司董事会和高管行使监督职能的独立机构,旨在检验董事会和高管层的决策和经营管理活动是否符合企业的利益。第1节公司治理结构四、公司治理结构模式四、
17、公司治理结构模式(一)基本模式图2-1英美模式图2-2日本公司治理结构图2-3德国公司治理结构第1节公司治理结构四、公司治理结构模式四、公司治理结构模式(二)公司治理结构的创新1.双层股权结构在双层股权结构中,股份通常被划分为高、低两种投票权,高投票权的股票拥有更多的决策权。2.合伙人制度目前公司的合伙人制度实践可大致归为两类:股权型合伙人制和平台型合伙人制。3.党委参与公司治理我国部分国有公司已经构建起由党委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四个治理主体共同构成的“四主体”公司治理新构架。其中,最具创新意义的是讨论前置决策程序。第2节企业战略与组织结构设计一、企业战略一、企业战略(一)战略的定义战略
18、是指对于任何一个组织的具有全局性或决定性的谋划,主要强调四个方面的内容:定位、取舍、均衡和绩效。(二)战略的层次企业战略一般根据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设计分为三个层次:公司层战略、业务层战略和职能层战略。图2-4组织战略层次第2节企业战略与组织结构设计一、企业战略一、企业战略(三)战略的规划者1.董事会董事会掌握着企业战略的最终决策权。董事会能够从整体上对企业的未来进行客观的评估和把握,基于股东利益最大化对企业经营层提出的战略进行测评和选择。2.高层管理者高层管理者熟悉企业的经营发展情况,是企业最为关键的信息交汇点,他们对于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最具有发言权,能够较为全面地考虑和评估企业发展的问题。3
19、.中低层管理者中低层管理者主要负责企业的业务层战略和职能层战略。第2节企业战略与组织结构设计一、企业战略一、企业战略(四)战略管理的意义1.战略管理有利于监控企业各层级战略的执行2.战略管理有利于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3.战略管理有利于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 第2节企业战略与组织结构设计二、组织结构设计二、组织结构设计(一)基本定义组织结构,是企业全体员工为实现企业目标,在工作中进行专业分工协作,在权力与责任方面形成的结构体系。组织结构设计,是对企业的组织结构进行规划、构建、创新或再造,旨在从组织结构方面确保企业目标的有效实现。图2-5组织结构设计步骤第2节企业战略与组织结构设计二、组织结构设计二
20、、组织结构设计(二)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1.直线制直线制是最简单、最古老的一种组织结构形式,又称层级制或金字塔式。在这种组织结构下,职权由上至下进行传递和分解,企业所有者或管理者对下属拥有直接控制权。这种组织结构形式主要适用于小型企业或处于创业阶段的企业。随着企业和组织的发展,这种组织结构形式不能长期维持。优点是构架简单、责任明确、形式灵活、层级清晰、命令统一。缺点是:(1)层级过多,容易缺乏横向的沟通和协调;(2)不适用于发展、成长后的企业;(3)缺乏专业分工,不利于提高管理水平。第2节企业战略与组织结构设计二、组织结构设计二、组织结构设计(二)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2.职能制职能制设计是根据职能
21、来实行部门化,从上至下对各部门进行分工,然后将相似的业务或人员组合在一起的组织结构设计,其高度专业化的分工主要适用于单一业务的企业。优点是:(1)通过专业化生产容易实现规模经济,减少人员和资源的重复配置;(2)组织内各部门的职责界定十分明确,避免重复性任务;(3)管理权力高度集中,便于企业高层对各个部门监控。缺点是:(1)过度细分导致部门间的沟通协调较为困难;(2)各部门间相互隔离、各自为政,不利于企业整体目标的整合与实现;(3)集权化的决策制定机制降低组织的灵活性。第2节企业战略与组织结构设计二、组织结构设计二、组织结构设计(二)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3.事业部制事业部制是一种高度(层)集权下的
22、分权管理体制,主要适用于规模庞大、品种繁多、技术复杂的联合型或集团型企业。优点是:(1)采用独立核算,能够更好地调动各事业部的生产经营积极性;(2)有利于各事业部集中精力从全局考虑问题,提高企业快速应对变化的能力。缺点是:(1)各事业部独立核算,不利于部门间的协作;(2)各事业部内各职能部门重叠,造成人员浪费,增加企业成本。第2节企业战略与组织结构设计二、组织结构设计二、组织结构设计(二)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4.矩阵制矩阵制是职能制组织结构与项目型组织结构相结合的一种组织结构类型,打破了统一指挥的组织结构设计原则,在具体形态上横向与纵向相互交叉。优点是:(1)将纵向职能管理与横向项目管理相结合,
23、便于组织协调和资源调配;(2)组织结构较为灵活,能够较快适应环境的变化,提高决策制定效率。缺点是:(1)由于组织结构复杂,容易造成权力划分不清晰;(2)项目负责人的权力和责任容易不对等,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监督。第2节企业战略与组织结构设计二、组织结构设计二、组织结构设计(三)组织结构类型的创新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正在被剧烈的互联网浪潮改变。互联网时代急速传递的信息,风起云涌的产品版本迭代,都要求企业内部有更加快速的信息传导机制、更加灵活的管理模式。图2-9谷歌的组织结构图2-10脸书的组织结构第2节企业战略与组织结构设计二、组织结构设计二、组织结构设计(四)组织结构设计的影响因素1.战略的影响
24、2.环境的影响3.技术的影响4.规模的影响5.生命周期的影响6.员工的影响经营战略略组织结构构专业化化普通职能制主、副主、副业多元化多元化具有单独核算功能的职能制纵向一体化向一体化混合型无关多元化无关多元化母子公司型非限制性多元化非限制性多元化事业部制表2-1企业产品经营战略对组织结构设计的影响第3节人力资源与劳动关系管理战略一、人力资源与劳动关系管理战略概述一、人力资源与劳动关系管理战略概述(一)人力资源与劳动关系管理战略的含义寻求效率、公平与发言权的动态平衡是人力资源与劳动关系管理战略的基点,也是人力资源与劳动关系管理战略存在的必要条件。人力资源与劳动关系管理战略的实施是一个不断调整的动态
25、过程。人力资源与劳动关系管理战略要保障组织和个体都得到长期的利益,既要保障组织的利益得到实现,如企业绩效、可持续发展等,又要保障个体利益,如个体的幸福感、工作-家庭平衡等。第3节人力资源与劳动关系管理战略一、人力资源与劳动关系管理战略概述一、人力资源与劳动关系管理战略概述(二)人力资源与劳动关系管理战略的影响因素1.企业的外部环境和条件(1)企业劳动力市场的完善程度;(2)政府劳动法律法规的健全程度;(3)工会组织的作用等。2.企业的内部环境和条件(1)企业战略;(2)生产技术;(3)治理结构;(4)组织结构;(5)企业文化等。第3节人力资源与劳动关系管理战略二、雇佣战略二、雇佣战略雇佣战略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力资源 劳动 关系 管理 教学 ppt 课件 完整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