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免疫组化.pptx
《新编免疫组化.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编免疫组化.pptx(1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免疫细胞化学的理论基础免疫细胞化学的理论基础 免疫细胞化学是免疫学与细胞化学相结合的一个分支学科,以免疫学的抗原抗体反应为其理论基础。第1页/共112页第一节第一节 抗原(抗原(antigenantigen)一、抗原的概念 是一类在合适的条件下,能激发机体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生的效应物质在体内和/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物质。抗原的性能:免疫原性 产生免疫应答 反应原性 产生特异性反应第2页/共112页二、抗原决定簇二、抗原决定簇 是与相应抗体或淋巴细胞抗原识别受体相结合的部位,是与相应抗体或淋巴细胞抗原识别受体相结合的部位,是决定和控制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
2、学基团。是决定和控制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类型:类型:功能性抗原决定簇功能性抗原决定簇 隐蔽性抗原决定簇隐蔽性抗原决定簇 免疫优势决定簇免疫优势决定簇 线性或连续性决定簇线性或连续性决定簇 构象决定簇或不连续性决定簇构象决定簇或不连续性决定簇B 细胞所识别的是半抗原决定簇;细胞所识别的是半抗原决定簇;T细胞所识别的是免疫原细胞所识别的是免疫原性决定簇或连续性决定簇。性决定簇或连续性决定簇。第3页/共112页三、抗原的性质与种类三、抗原的性质与种类(一)抗原的性质(一)抗原的性质1、抗原的异物性、抗原的异物性 机体能对进入体内的异种、异体的大分子物质产生免疫应答。该物机体能对进入体内的异种、
3、异体的大分子物质产生免疫应答。该物质与机体的种系关系愈远,其免疫原性愈强,机体的免疫反应也更强。质与机体的种系关系愈远,其免疫原性愈强,机体的免疫反应也更强。自身抗原;自身抗体自身抗原;自身抗体2、大分子胶体、大分子胶体 作为抗原,分子愈大,其免疫原性愈强作为抗原,分子愈大,其免疫原性愈强 3、抗原的特异性、抗原的特异性 各种抗原物质各有其特异的抗原决定簇,即一种抗体只能与相应的各种抗原物质各有其特异的抗原决定簇,即一种抗体只能与相应的抗原起反应而不能与其它抗原反应。抗原起反应而不能与其它抗原反应。第4页/共112页(二)抗原的种类方法(二)抗原的种类方法 分类依据分类依据 种类种类单独存在时
4、是否有免疫原性单独存在时是否有免疫原性 半抗原和完全抗原半抗原和完全抗原抗原来源抗原来源 外源性抗原和内源性抗原外源性抗原和内源性抗原抗原与宿主关系抗原与宿主关系 异种抗原,同种异体抗原,自身抗原异种抗原,同种异体抗原,自身抗原B细胞产生抗体时是否需要细胞产生抗体时是否需要T细胞辅助细胞辅助 胸腺依赖抗原,胸腺非依赖抗原胸腺依赖抗原,胸腺非依赖抗原化学物质化学物质 蛋白质,多糖,脂蛋白,脂多糖,糖蛋白,蛋白质,多糖,脂蛋白,脂多糖,糖蛋白,核酸等核酸等物理状态物理状态 颗粒性抗原,可溶性抗原颗粒性抗原,可溶性抗原产生方式产生方式 天然抗原,人工合成抗原,基因工程抗原天然抗原,人工合成抗原,基因
5、工程抗原抗原特异性程度抗原特异性程度 特异性抗原,共同抗原特异性抗原,共同抗原完全抗原:完全抗原: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的物质。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的物质。不完全抗原或半抗原:不完全抗原或半抗原:无免疫原性。无免疫原性。第5页/共112页第二节第二节 抗体(抗体(antibodyantibody)一、抗体的概念一、抗体的概念 机体受到抗原刺激后,通过体液免疫应答,机体受到抗原刺激后,通过体液免疫应答,B B淋巴细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合成并分泌的仅胞活化、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合成并分泌的仅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球蛋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球蛋白。二、
6、抗体的性质和种类二、抗体的性质和种类(一)抗体的一般性质(一)抗体的一般性质 免疫球蛋白约等于抗体,分五类:免疫球蛋白约等于抗体,分五类:IgG,IgM,IgA,IgD,IgEIgG,IgM,IgA,IgD,IgE第6页/共112页(二)免疫原性和分类特性(二)免疫原性和分类特性 免疫球蛋白都是大分子蛋白质,具有免疫原性,课作为免疫球蛋白都是大分子蛋白质,具有免疫原性,课作为抗原。由于存在着轻链和重链,可变区和稳定区,因此,分抗原。由于存在着轻链和重链,可变区和稳定区,因此,分子结构差异较大,免疫原性比较复杂。子结构差异较大,免疫原性比较复杂。(三)抗体的种类(三)抗体的种类1、根据抗体的途径
7、或来源不同分为、根据抗体的途径或来源不同分为免疫抗体;天然抗体;自身抗体免疫抗体;天然抗体;自身抗体2、根据抗原抗体在试管内是否出现肉眼反应分为、根据抗原抗体在试管内是否出现肉眼反应分为完全抗体;不完全抗体完全抗体;不完全抗体第7页/共112页三、抗原与抗体反应三、抗原与抗体反应 称为免疫学反应。称为免疫学反应。在体内进行称为免疫反应;在体外称为血清学反应在体内进行称为免疫反应;在体外称为血清学反应四、抗体形成的机制四、抗体形成的机制(一)免疫应答的产生(一)免疫应答的产生1、感应阶段(识别及加工处理抗原阶段)、感应阶段(识别及加工处理抗原阶段)2、反应阶段(淋巴细胞增殖分化阶段)、反应阶段(
8、淋巴细胞增殖分化阶段)3、效应阶段(发生免疫反应阶段)、效应阶段(发生免疫反应阶段)(二)影响抗体产生的因素(二)影响抗体产生的因素1、抗原的质和量、抗原的质和量2、机体方面、机体方面3、佐剂的增强免疫作用、佐剂的增强免疫作用第8页/共112页第三节第三节 有关基本技术方法有关基本技术方法一、抗体的制备一、抗体的制备(一)抗体的制备方法(一)抗体的制备方法 能制备出具有很高特异性和敏感性的高效价能制备出具有很高特异性和敏感性的高效价多克隆多克隆和和单克隆单克隆抗体。抗体。第9页/共112页1.1.多克隆抗体(血清抗体:指机体接受抗原主动免疫或被动多克隆抗体(血清抗体:指机体接受抗原主动免疫或被
9、动免疫后从血清中分离提纯的抗体。免疫后从血清中分离提纯的抗体。2.2.单克隆抗体:是单克隆抗体:是19751975年由年由Kohlenh MilsteinKohlenh Milstein发明的一种新技发明的一种新技术。其原理是将体外培养的骨髓细胞和免疫的脾细胞相融合,术。其原理是将体外培养的骨髓细胞和免疫的脾细胞相融合,产生杂交细胞。这种融合的杂交细胞既有骨髓细胞的无限生长产生杂交细胞。这种融合的杂交细胞既有骨髓细胞的无限生长能力,又有浆细胞分泌单一抗体的能力。将该免疫细胞纯化,能力,又有浆细胞分泌单一抗体的能力。将该免疫细胞纯化,成为单克隆系,就能产生大量专一的高纯度的抗体,即单克隆成为单克
10、隆系,就能产生大量专一的高纯度的抗体,即单克隆抗体(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cAb)monoclonal antibody,McAb)第10页/共112页单克隆抗体与多克隆抗体特性的比较单克隆抗体与多克隆抗体特性的比较 特性特性 多克隆多克隆 单克隆单克隆组成组成 多种类抗体的混合物多种类抗体的混合物 单一种类的抗体单一种类的抗体 特异性特异性 低低 高高 针对多个抗原决定族针对多个抗原决定族 针对单一的抗原决定族针对单一的抗原决定族亲和力亲和力 平均亲和力较高平均亲和力较高 不定,较低不定,较低交叉反应交叉反应 高高 低低第11页/共112页(二)抗体的配制方法1、抗
11、体贮存2、抗体使用液的配制第12页/共112页二、组织材料的处理二、组织材料的处理 尽量保存好抗原性不丢失、不扩散、不被破坏尽量保存好抗原性不丢失、不扩散、不被破坏三、免疫染色三、免疫染色1、增强特异性染色方法、增强特异性染色方法蛋白酶消化法;合适的抗体稀释度;温育时间蛋白酶消化法;合适的抗体稀释度;温育时间2、减少或消除非特异性染色方法、减少或消除非特异性染色方法3、显色反应的控制、显色反应的控制4、复染、复染第13页/共112页四、对照四、对照 阳性阳性对照;对照;阴性阴性对照对照五、结果的判断五、结果的判断(一)阳性细胞的染色特性(一)阳性细胞的染色特性1、分胞浆、细胞核、细胞膜表面阳性
12、、分胞浆、细胞核、细胞膜表面阳性2、灶状和弥漫性、灶状和弥漫性3、非特异性的认知、非特异性的认知4、切片质量不佳出现的阳性要排除、切片质量不佳出现的阳性要排除(二)染色失败的几种原因(二)染色失败的几种原因第14页/共112页第二部分第二部分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技术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技术 Coons等(等(1941)通过荧光标记抗体,并借助于荧)通过荧光标记抗体,并借助于荧光显微镜观察荧光的发光物质,而建立的该项技术。光显微镜观察荧光的发光物质,而建立的该项技术。近年来,与激光技术、电子计算机、扫描电镜等技近年来,与激光技术、电子计算机、扫描电镜等技术的结合发展为定量免疫荧光技术。加之荧光激活细胞分
13、术的结合发展为定量免疫荧光技术。加之荧光激活细胞分类器的应用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的问世,开创了免疫荧光类器的应用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的问世,开创了免疫荧光技术的新领域。技术的新领域。第15页/共112页第一节第一节 原理原理一、基本原理一、基本原理 免疫荧光技术也是根据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先将已知的免疫荧光技术也是根据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先将已知的抗原或抗体标记上荧光素,制成荧光抗体,再用这种荧光抗体抗原或抗体标记上荧光素,制成荧光抗体,再用这种荧光抗体(或抗原)作为探针检测组织或细胞内的相应抗原(或抗体)。(或抗原)作为探针检测组织或细胞内的相应抗原(或抗体)。二、荧光产生的原理二、荧光产生的原
14、理 分子都含有电子,电子载不断的运动着。分子都含有电子,电子载不断的运动着。一般情况下,电子总是处于能量最低的能级(即基态)一般情况下,电子总是处于能量最低的能级(即基态)在一定的条例下,电子可吸收能量跃迁到较高的能量级在一定的条例下,电子可吸收能量跃迁到较高的能量级(即激发态),这个过程叫激发。(即激发态),这个过程叫激发。第16页/共112页第17页/共112页二、荧光素二、荧光素1、荧光色素、荧光色素 能够产生荧光并能作为染料的化合物称为。能够产生荧光并能作为染料的化合物称为。特性:必须具备吸收激发光的光能并发射荧光;具有吸收特性:必须具备吸收激发光的光能并发射荧光;具有吸收 一定频率光
15、能的生色团和能产生一定光亮子的荧光一定频率光能的生色团和能产生一定光亮子的荧光 团。团。第18页/共112页2、用于标记抗体的荧光素、用于标记抗体的荧光素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应具有与蛋白质分子形成共价键的化学基因,结合后不易)应具有与蛋白质分子形成共价键的化学基因,结合后不易解离,而未结合的色素及其降解产物容易排除。解离,而未结合的色素及其降解产物容易排除。2)荧光效率高,与蛋白质结合荧光效率下降不多。)荧光效率高,与蛋白质结合荧光效率下降不多。3)结合抗体蛋白后对抗体的免疫学性质和生化性质无影响。)结合抗体蛋白后对抗体的免疫学性质和生化性质无影响。4)与蛋白质结合的方法简便
16、而快速。)与蛋白质结合的方法简便而快速。5)荧光素容易溶解,溶解后不会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荧光素容易溶解,溶解后不会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6)荧光颜色与背景组织的自发荧光颜色对比鲜明,能清晰判)荧光颜色与背景组织的自发荧光颜色对比鲜明,能清晰判断结果。断结果。第19页/共112页3、荧光素的类型、荧光素的类型1)异硫氰酸荧光素()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ien isothocyanate,FITC)2)四甲基异硫氰酸罗达明()四甲基异硫氰酸罗达明(tetraethyl rhodamine isothocyanate,TRITC)3)四乙基罗达明()四乙基罗达明(tetraeth
17、yl rhodamine,RB200)4)其它)其它第20页/共112页三、免疫荧光染色方法三、免疫荧光染色方法1、直接法直接法:用已知特异性抗体与荧光素结合,制成特异:用已知特异性抗体与荧光素结合,制成特异 性荧光抗体,直接用于细胞和组织抗原的检查。性荧光抗体,直接用于细胞和组织抗原的检查。优点:特异性高优点:特异性高缺点:一种荧光缺点:一种荧光 抗体只能抗体只能 检测一种检测一种 抗原。抗原。第21页/共112页2、间接法间接法:用特异性的抗体(:用特异性的抗体(1抗)与细胞或组织标本反抗)与细胞或组织标本反应,随后用缓冲液洗去未与抗原结合的抗体,再用间接荧应,随后用缓冲液洗去未与抗原结合
18、的抗体,再用间接荧光抗体(光抗体(2抗)与结合再抗原上的抗体结合,形成抗)与结合再抗原上的抗体结合,形成抗原抗原 抗体抗体 荧光抗体的复合物荧光抗体的复合物。优点:荧光亮度增强,优点:荧光亮度增强,提高了敏感度提高了敏感度第22页/共112页四、非特异性染色的消除方法四、非特异性染色的消除方法1、非特异性染色的主要因素、非特异性染色的主要因素1)部分荧光素未与蛋白质结合,形成聚合物和衍化物而不能被透析除去。)部分荧光素未与蛋白质结合,形成聚合物和衍化物而不能被透析除去。2)抗体以外的血清蛋白与荧光素结合形成荧光素脲蛋白,可与组织成分非)抗体以外的血清蛋白与荧光素结合形成荧光素脲蛋白,可与组织成
19、分非特异结合。特异结合。3)组织内类属抗原的存在。)组织内类属抗原的存在。4)从组织中难以提纯抗原性物质。)从组织中难以提纯抗原性物质。5)抗体分子上标记的荧光素太多。)抗体分子上标记的荧光素太多。6)荧光素不纯,标本固定不当。)荧光素不纯,标本固定不当。7)细胞和组织内某些物质自发荧光。)细胞和组织内某些物质自发荧光。8)染色时间过长,温度过高,冲洗不够或标本干燥。)染色时间过长,温度过高,冲洗不够或标本干燥。第23页/共112页2、消除的方法、消除的方法1)衬染法)衬染法(可抑制自发荧光)(可抑制自发荧光)2)胰蛋白酶消化)胰蛋白酶消化(可抑制非特异性荧光)(可抑制非特异性荧光)3)吸收)
20、吸收(用小属肝粉消除组织非特异性荧光的染色)(用小属肝粉消除组织非特异性荧光的染色)4)用正常)用正常(非免疫)血清(清除自发荧光和非特异性荧光)(非免疫)血清(清除自发荧光和非特异性荧光)5)提高抗体和荧光抗体的质量)提高抗体和荧光抗体的质量第24页/共112页五、荧光显微镜及检测方法五、荧光显微镜及检测方法略六、染色标本的保存六、染色标本的保存 原则上应立即再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拍照,此时荧光原则上应立即再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拍照,此时荧光最强。最强。用缓冲甘油封片,保存在用缓冲甘油封片,保存在4中,过夜后特异性荧光中,过夜后特异性荧光强度减弱强度减弱2525,保存,保存1 1周后减弱周后减弱
21、6060。第25页/共112页Nikon荧光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第26页/共112页第27页/共112页第28页/共112页肾活检(直接法)肾活检(直接法)肾活检(直接法)第29页/共112页肾活检(直接法)肾活检(直接法)低倍视野低倍视野肾活检(直接法),表达弱肾活检(直接法),表达弱第30页/共112页肾活检(直接法)肾活检(直接法)第31页/共112页肾活检(直接法)肾活检(直接法)第32页/共112页左图:表达在细胞核左图:表达在细胞核(FITC)右图:表达在胞膜右图:表达在胞膜第33页/共112页左图:左图:DAPI 染色染色(染核)(染核)右图:第34页/共112页第35页/共112页
22、胃胃粘粘膜膜上上皮皮细细胞胞,胞胞浆浆胞胞膜膜阳阳性性第36页/共112页血血管管内内弹弹力力膜膜阳阳性性第37页/共112页胃胃腺腺癌癌第38页/共112页第三部分第三部分免疫酶细胞化学技术免疫酶细胞化学技术 免疫酶细胞化学技术是免疫组织化学中最常见的方法之一,它是在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存在的前提条件下,借助于酶学细胞化学手段,检测某种物质(抗原/抗体)组织细胞内存在部位的一门新技术。第39页/共112页第一节第一节 免疫组织化学的基本技术免疫组织化学的基本技术一、取材一、取材1.1.实验动物实验动物 麻醉麻醉 (处死),锋利刀片切成大小适中,厚度(处死),锋利刀片切成大小适中,厚度3mm3m
23、m4mm4mm。小型实验动物:灌注(流)固定后取材小型实验动物:灌注(流)固定后取材 (生理盐水和(生理盐水和4 4多聚甲醛)多聚甲醛)2.2.人体材料人体材料 活检组织、手术标本、细胞和组织活检组织、手术标本、细胞和组织第40页/共112页二、固定二、固定 原则是保持组织形态良好和被检测抗原的前提下,应采用原则是保持组织形态良好和被检测抗原的前提下,应采用浓度最低的固定剂和最短的固定时间,固定时间一般为浓度最低的固定剂和最短的固定时间,固定时间一般为1 112h12h。1.1.常用的固定剂常用的固定剂(1 1)甲醛缓冲液)甲醛缓冲液 广广泛泛应应用用于于病病理理标标本本的的固固定定,甲甲醛醛
24、在在很很好好地地保保护护组组织织形形态态结结构构完完整整的的同同时时也也有有效效地地保保存存某某些些抗抗原原。由由于于甲甲醛醛的的交交联联作作用用会会影影响响被被固固定定细细胞胞膜膜的的通通透透性性不不利利于于染染色色时时抗抗体体的的渗渗透透,因因此此染染色色前前常常用用酶酶进进行行消消化化以以使使抗抗原原决决定定簇簇充充分分暴暴露露,固固定定时时间间不不直超过直超过24h24h。第41页/共112页(2 2)4 4多聚甲醛磷酸缓冲液多聚甲醛磷酸缓冲液 广泛应用于光镜细胞化学研究。广泛应用于光镜细胞化学研究。(3 3)戊二醛多聚甲醛缓冲液)戊二醛多聚甲醛缓冲液 适用于光镜、电镜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25、。适用于光镜、电镜免疫组织化学研究。(4 4)其它)其它 如如PLPPLP液(过碘酸液(过碘酸 赖赖AAAA多聚甲醛固定液)、丙酮及醇多聚甲醛固定液)、丙酮及醇 类、锇酸等。类、锇酸等。第42页/共112页2.2.固定注意事项固定注意事项(1 1)固定液的选择标准:)固定液的选择标准:A.A.组织形态结构保存良好。组织形态结构保存良好。B.B.最大限度保存抗原的抗原性。最大限度保存抗原的抗原性。(2 2)组织块的大小:)组织块的大小:1.5cm1.5cm0.5cm1.5cm1.5cm0.5cm为宜。为宜。(3 3)固定时间:与组织块大小成正比,与固定液浓度成反比。)固定时间:与组织块大小成正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编 免疫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