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师范生应具备的素养.pptx
《新课改背景下师范生应具备的素养.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改背景下师范生应具备的素养.pptx(6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内内 容容 提提 要要新课改纲要(简介)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新课改背景下师范生应具备的素养第1页/共69页新课改纲要新课改纲要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第2页/共69页(一一)课程改革的目标课程改革的目标 1、新课程总目标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
2、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第3页/共69页(一一)课程改革的目标课程改革的目标1、新课程总目标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第4页/共69页(一一)课程改革的目标课程改革的目标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第5页/共69页(一一)课程改革的目标课
3、程改革的目标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第6页/共69页(一一)课程改革的目标课程改革的目标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第7页/共69页(一一)课程改革的目标课程改革的目标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
4、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第8页/共69页(一一)课程改革的目标课程改革的目标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第9页/共69页(一一)课程改革的目标课程改革的目标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第10页/共69页(一一)课程改革的目标课程改革的目标3、义务教育课程设置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
5、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第11页/共69页(二二)课程结构课程结构3、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小学中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第12页/共69页(二二)课程结构课程结构3、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语文、数学
6、、外语、科学(或物理、化学、生物)、历史与社会(或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积极倡导各地选择综合课程。学校应努力创造条件开设选修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艺术、美术课中要加强写字教学。第13页/共69页(二二)课程结构课程结构3、义务教育课程设置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为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课程标准应有不同水平的要求,在开设必修课的同时,设置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开设技术类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第14页/共69页(二二)课程结构课程结构3、义务教育课程设置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 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
7、、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第15页/共69页成都市高中三年:在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八大学习领域获得116个必修学分(研究性研究性学习活动学习活动1515个学分,个学分,社区服务2个学分,社会实践6个学分);还要获得28个以上选修学分(在选修中至少获得22学分,在选修中至少获得6学分)。每个学生总计必须达到144个学分方可毕业。第16页/共69页成都市课改成都市课改:新的高中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组成。课程结构:学习领域 学科科目 模块。语言与文学:语文和外语科目;人文与社会学习: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科目;科学学习:物
8、理、化学、生物科目;技术学习: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科目;体育与健康学习:体育与健康科目;艺术学习:艺术或音乐、美术科目;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社会服务、社会实践科目。第17页/共69页成都市课改成都市课改新课程不再单纯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育内容,而是从高中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精选学生终身发展的必备知识;在技术学习领域中,学生可以选修建筑设计、现代农业技术、机器人制作、家政与生活技术、服装及其设计、汽车驾驶与保养等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喜欢那个模块就选修那个模块。第18页/共69页成都市成都市:实践活动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八大领域之一,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三个方
9、面的内容,共23个必修学分。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三年共15个学分。它的实施分为二个部分: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和课题研究。第19页/共69页成都市成都市:实践活动实践活动社会实践的实施:地点既可以在校内也可以在校外;时间安排应相对集中,每年一周,三年共3周;组织形式宜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在社会实践的6个学分中,校内实践最多2个学分,校外实践至少4个学分;军训作为社会实践的独立部分,为2学分。第20页/共69页成都市成都市:实践活动实践活动社区服务三年共2个学分,服务时间不
10、少于10个工作日即满2个学分。公益性是社区服务的最大特色,服务者的志愿与义务是判断某种活动是否是社区服务活动的标准。社区服务应该在课余时间由学校安排,以服务小组为重要活动单位。第21页/共69页(三三)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国家课程标准 要依据各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革命传统教育和国防教育,加强思想品质和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倡导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引导学生创新与实践。第22页/共69页(三三)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幼儿园教育 要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
11、育规律,坚持保教结合和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与家庭和社区密切配合,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保护和启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第23页/共69页(三三)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应适应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够达到,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第24页/共69页(三三)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应在坚持使学生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选择性,并开设选修课程,以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的机会,为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第25页/共69页(四四)教学过程
12、教学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第26页/共69页(四四)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第27页/共69页(四四)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 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
13、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第28页/共69页(五五)教材开发与管理教材开发与管理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应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第29页/共69页(五五)教材开发与管理教材开发与管理教材内容的选择 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需求;第30页/共69页(五五)教材开发与管理教材开发与管理教材内容的组织 应多样、生动,有利于学生探究,并提出观察、实验、操作、调查、讨论的建议 第31页/共69页(五五)教材
14、开发与管理教材开发与管理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 学校应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和科研院所等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利用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第32页/共69页(六六)课程评价课程评价1.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第33页/共69页(六六)课程评价课程评价2.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强调教师对自己教
15、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第34页/共69页(六六)课程评价课程评价3.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第35页/共69页(六六)课程评价课程评价4.继续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 在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实行小学毕业生免试就近升学的办法;鼓励各地中小学自行组织毕业考试。第36页/共69页(六六)课程评价课程评价4.继续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 完善初中升高中的考试管理制度,考试内容应加强与社会
16、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部分学科可实行开卷考试。第37页/共69页(六六)课程评价课程评价4.继续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高中毕业会考改革方案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继续实行会考的地方应突出水平考试的性质,减轻学生考试的负担。第38页/共69页(六六)课程评价课程评价4.继续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应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衔接。要按照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原则,加强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改革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内容,探索提供多次机会、双向选择、综合评价的考试、选拔方式。第39页/共69页(
17、六六)课程评价课程评价4.继续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考试命题要依据课程标准,杜绝设置偏题、怪题的现象。教师应对每位学生的考试情况做出具体的分析指导,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绩排列名次。第40页/共69页二、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二、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1.全人发展的课程价值取向 这次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学生的全人发展,反对权威主义和精英主义,要求所有学生都能获得全面的发展。第41页/共69页二、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二、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1.全人发展的课程价值取向特点:第一,注重课程目标的完整性,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二,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第三,注
18、重发展学生的个性;第四,着眼于未来,注重能力培养;第五,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第六,强调国际意识的培训。第42页/共69页二、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二、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2.科学与人文整合的课程文化观 建立新的教育体系:从促进教育的统一性转变为促进教育的创造性和革新建设;从促进竞争转变为促进合作;从民族的狭隘的观点和忠诚转变为全球的观点和忠诚;从强调为私人利益而学习转变到强调为公众利益而学习。第43页/共69页二、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二、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3.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 课程生态观本质:就是强调自然、社会和人在课程体系中的有机统一与和谐发展。从反自然的哲学走向尊重自然的哲学,
19、或者,从统治自然的哲学过渡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哲学。第44页/共69页二、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二、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3.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课程生态观要求课程应当关注生命、回归生活、注重学生的持续发展。第45页/共69页二、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二、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3.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关注生命即不仅要关注身体的健康,而且要培养人健全的心智与完满的人格,让学生学会与自然共处,充分领悟和体验生活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第46页/共69页二、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二、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3.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回归生活:学校课程重返生活世界,找回失落的主体意识,确立一种新的课程生态观,是当代课程发
20、展的一个重要理念。课程必须以人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而超越理性生活,建构一个真切可能的完整生活世界。第47页/共69页二、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二、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3.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回归生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着眼点之一是向儿童的生活世界回归,“人的回归才是教育改革的真正条件”。课程内容不应是单一、抽象、理论化和体系化的书本知识,而应呈现人类群体的生活经验,提供给学生一种问题情境,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其能更准确和细密地加以把握、理解和感知。第48页/共69页二、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二、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3.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回归生活:意味着学校课程突破学科疆域的束缚,向自然回归、
21、向生活回归、向社会回归、向人自身回归,意味着理性与人性的完美结合,意味着科学、道德和艺术现实地、具体地统一。第49页/共69页二、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二、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3.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持续发展:学生的发展是可塑的,是一种趋于某一目标的发展过程。课程生态观要求提供给学生终生发展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以适应未来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需求。课程再也不是高居于学生之上的发号施令者,学生也不再只是课程的奴隶,学生应成为课程的主人,课程应切实促进学生的发展。第50页/共69页二、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二、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4.缔造取向的课程实施观 缔造取向关注的是师生的课程建构问题这种取向
22、是建立在课程实施者个人的教育观念之上的,强调批判性对话和主体意识的觉醒,因而,其成败的关键与课程实施者的课程设计能力关系很大。这种取向是目前课程实施的主要发展方向。第51页/共69页二、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二、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4.缔造取向的课程实施观缔造取向的课程实施是最具有创新性的,它非常强调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师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特别是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课程设计能力,因为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还是课程的设计者。第52页/共69页二、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二、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4.缔造取向的课程实施观把教师看作教育研究者和课程设计者,是缔造取向课程实施的一个非常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课 背景 师范生 具备 素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