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背景下呼伦贝尔市产业结构调整分析_李雪峰.docx
《低碳经济背景下呼伦贝尔市产业结构调整分析_李雪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碳经济背景下呼伦贝尔市产业结构调整分析_李雪峰.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低碳经济背景下呼伦贝尔市 产业结构调整分析 李雪峰 1 陈爱荣 1 张新琦 2 (1.呼伦贝尔学院经管学院,内蒙古呼伦贝尔 021008:2.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0 商要 发展低碳城市是国家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基础。呼伦贝尔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个地级 市, 2012 年成为国家第二批低碳试点城市,是国家北疆绿色生态安全屏障。随着呼伦贝尔市经济的快速发 展,生态环境 保护也面临巨大的压力。对呼伦贝尔市在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的产业结构调整问题进行了 S W O T 分析与数据 分析,提出呼伦贝尔市应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大力发展能耗低、污染少、经济回报率 高的产业,减少经
2、 济增长对能源的需求量,实现节能减排,以促进产业结构向低碳化方向演进,实现生态保护 与经济发展双赢。 铁键词 低碳经济 ;产业结构;能源消耗 中图分类号 H 27 C $;献标识码 A Q 5;章编号 2095 -3283(2015) 11 -0081 -05 低 碳 经 济 ( Low - carbon Economy ) 的 概 念 最 早 是 2003 年英国在我们未来的能源 低碳经济白 皮书 中提出的,认为低碳经济是以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 更 少的环境污染来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低碳经济为创造 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提供了途径和机会, 也 为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科学技术创造了条件
3、。各国 学者 从不同角度对低碳经济作了不同阐述,概括起来,低 碳经 济是一种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新经济形态,其 核心 是使经济发展由高消耗、低效能、高碳排放模式转向 低消 耗、高效能、低碳排放发展模式。发展低碳经济的关 键问 题是调整产业结构,因为产业结构在一定程 度上决 定了经 济的发展模式、资源的利用效率以及对环境的影 响。研究 表明,产业结构与温室气体排放之间联系十分 紧密,同样 规模的经济,产业结构不同将导致碳排放量相 差甚远。因 此,低碳经济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之间是相 辅相承、内在 统一的。 一、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低碳经济的内在联系 发展低碳经济要求发展低碳产业。低碳产业是以低
4、能 耗、低碳排放、高效率为特征的产业,这些低碳产业能 够 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人均 “ 碳足迹 ” ,有效缓解人类生 产、 生活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状况,走上低能耗、低污 染、 低排放和高能效、高效益的发展道路。因此,发展低 碳经 济必然要大力扶持相应的低碳产业,如新能源、电子 信息、现代服务、旅游、节能环保等产业。提高这些 产业 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使它们成为主导产业, 进 而引导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和升级。根据经济发展理论, 产业结构随经济发展的演进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 段是指产业结构从以农业、手工业为主转向以轻纺工业为 主,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呈缓慢增长的势态,能源对经 济 增
5、长的约束力尚未明显地体现出来 ;第二阶段是从以轻 纺 工业为主转向以重工业为主,经济发 展对能源资源的需 求 急剧增长,依赖程度快速提高,能源开始成为制约经济 发 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三阶段是以能源原材料工业为中 心 转向以加工、组装等制造业为中心,经济发展对能源的 需 求趋于稳定 ;第四阶段为 “ 技术集约化 ” 阶段,科学技术 成 为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部分,高级的技术与工艺得到普 遍 应用,能源利用率大幅提高,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开 始 逐步下降,并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 现阶段主要发达国家能源消费中,工业、交通运输和 建 筑业能源消费分别约占能源消费总量的 1/3。 2013 年,
6、我 国三次产业 占 GDP 的比重分别为第一产业 10%、 第二产业 43. 9%、第三产业 46. 1%,第三产业占 GDP 比 重首次超 过第二产业。虽然第三产业占 GDP 比重超过 第二产业 2. 2 个百分点,但在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模式下, 第二产业仍然 是能源消费大户,其消耗的能源占到 70% 左右,第二产业 中的工业部门消费了主要的能源。从工 作者简介 李雪峰( 1964-),女,呼伦贝尔学院教授,教务处副处长,硕士,研宄方向:国际贸易学、区域经济研 宄 ; 陈爱荣( 1963 -),女,呼伦贝尔学院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张新琦( 1991 -),男,东北林业大学硕士研
7、宄生, 研宄方向:统计学。 金项目 2012 内蒙古高等学校科学研宄项目 “ 呼伦贝尔市发展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模式研宄 ” 课题阶段成 果 (课题编号 :NJSY12239)。 业内部来看,水泥、钢铁等所消耗能源占工业能源消费总 量 的 80%左右。从定性分析来看,我国第二产业尤其是 工业 部门产业发展及能源利用效率变化实际上主导了我 国能源 消费总量及能源强度的变动。 基于以上分析,产业结构调整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 中 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降低能源强度的重要途径。目 前, 我国能源消费中长期存在煤炭消费比重过高,其他能 源消 费品种尤其是新能源比重低的问题。在全球低碳经 济发展 和新能源技术
8、变革的大背景下,大力发展新能源, 降低能 源消费中煤炭消费比重不仅对发展低碳经济具有 现实意 义,也是通过经济结构调整降低能源强度的重要 途径。 我国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间基本保持了能源强度持 续 下降趋势,这在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增长过程中是少 见的。 从能源强度的变化幅度来看,我国能源强度从 1978 年的 3. 73 吨标煤 /万元下降到了 2010 年的 1. 01 吨 标煤 /万元, 下降了 71%,但能源强度的下降绝对量在逐 渐减少,从 1978 年下降 0. 175 吨标煤 /万元,减少到 2010 年仅下降 . 4 吨标煤 /万元。 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全面贯彻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具 有
9、 重大现实意义。因此,通过产业结构调整,降低高能 耗、 高碳排放、高污染产业的比重,提高行业自主创新能 力, 在节能减排的同时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一 方面要 依据传统产业结构演进规律使产业结构不断由低 级向高级 发展,产业结构之间关联水平不断提高;另一方 面也要根 据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要求,增大能源利用效 率高的产业 比重,逐步减少或淘汰能源浪费严重、利用效 率低的产业。 呼伦贝尔市于 2012 年成为国家第二批低 碳试点城市。调整 与优化产业结构是呼伦贝尔市低碳减 排的主要途径。呼伦 贝尔市要在对传 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实现低碳化的同时,积 极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大力发展低 碳产业。 二、
10、呼伦贝尔市产业结构调整的 SWOT 分析 (一)优势( Strength) 1. 拥有较 好 的产业基础 。 近年来 呼 伦贝尔市不断 加大 投资力 度 , 经济结 构 进一步优化 , 工业经 济 、 进出口 贸易、 旅游产 业 快速发展 , 经济发 展 步伐稳步加 快 。 2003 年以 来 , 呼伦贝尔市坚持 以 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大力鼓 励和扶持 农业龙头企业, 提 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启动生态 农业发展 工程,加快发展 工 业,大力发展服务业。产业结 构调整不 断深 入 ,三次 产 业结构呈 现 出 “ 二、三 、 一 ” 的局 面, 第 二 产业的主导地位 明 显,第三产业对经济的带
11、动作 用不断增 强, 二 、三产业己 成 为带动经济 增 长的主要 力量。 2. 区位优势明显。呼伦贝尔市是我国地域面积最 大的城市,自然资源丰富,也是东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 障。地处中俄蒙三国交界地区,位于亚欧大陆桥的重要 节点, 与东北老工业基地紧密相联,一边是贯通中俄蒙矿 产、林业 农地等资源富集区,另一边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和 环渤海经济 圈制造业的自然资源需求区。 3.节能减排力度加大。呼伦贝尔市近年来始终把 节能 减排作为调整和 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契机和主攻方 向,以及 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对固定资产类项目的投 资实行节能减 排评估和能耗审查,把能源消耗作为硬性 指标和进入标准。 对高能
12、源消耗类行业、企业加大监督 管理的力度,从根本上 改变高耗能、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 发展方式。 (二)劣势( Weakness) 1. 三次产业增加值较少,结构存在不合理性。长 期 以来,呼伦贝尔市第一产业居主体地位,全市一二三次产 业增加值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 一三二 ” 的格 局, 而且三次产业增加值较少。 2013 年,呼伦贝尔市实 现生产 总值 GDP1430. 64 亿元,占内蒙古 GDP 总值的 8. 5%,列 12 个盟市的第八位;三次产业之间的结构比 例,呼伦贝尔 市为 18.4 : 47.7 : 33. 9,与内蒙古自治区 9.5: 54.0: 36.5 的三次产业结
13、构相比,第一产业比重显 著偏高,第二产业比 重偏低,工业对农业的反哺作用有 限;再与全国 2013 年 10. 0:43. 9:46. 1 的三次产业结构相 比,第一产业比重仍然较 高,第三产业比重则较低,工业 对服务业的带动作用不明显。 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呼伦贝 尔市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碳经济 面临严峻形势。 图 1 2003 2013 年呼伦贝尔市三次产业比重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呼伦贝尔市统计年鉴 2013。 2. 三次产业内部发展滞后,层次水平较低。第一 产 业主要以农牧业为主,农业产品加工的产业链延伸与规 模 有限,龙头企业较少,农牧业生产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 农业 过渡阶段。第一产业从业
14、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 重为 46. 5%,农业从业人口比重过大。农业劳动力过剩, 富余劳动力 没有从第一产业中有效转出,不但阻碍了城 镇化的发展步 伐,也使工业化的推进滞后。第二产业多 为嵌入式产业,与 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关联性差。工业 属于以自然资源开发为 主的重型工业结构,企业规模小 且基础薄弱,缺乏支柱产业, 产品附加值低。由于工业总 量小,既少反哺第一产业,又不 足以支撑第三产业兴起。 第三产业由于没有经过农业化、工 业化阶段,一举跃过第 一、二产业占据主导地位,缺乏坚实的一、二产业做基础, 发展后劲明显不足,而且发展水平和效益较低,主要依靠 传 统服务业拉动,新兴服务业发展迟缓。
15、1. 综合能耗偏高,能源强度较大,结构以煤为主。 2013 年,呼伦贝尔市能源强度为 1.0503 吨标准煤 /万元,而 全国能源强度为 0.737 吨标煤 /万元。 2008 2013 年, 呼 伦贝尔市能源强度年均降低 14. 56%,虽然能源利用效 率 在逐年提高,但能源强度却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 也 是由于呼伦贝尔市技术水平不高所致。 表 1 2008 2013 年呼伦贝尔市能源强度 年份 能源强度(吨标煤 /万元) 2008 1.7783 2009 1.6484 2010 1.6418 2011 1.5321 2012 1.0827 2013 1.0503 图 2 2008 20
16、13 年呼伦贝尔市单位 GDP 能耗变化情况 (三)机会( Opportunity) 1. 区位发展优势。呼伦贝尔市独特的区位优势,使 得 呼伦贝尔市外部的政策环境优越,整体区域和关联区 域政 策优惠都会对呼伦贝尔市产生辐射作用,进而产生 带动效 应。在国务院关于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 沿边开发 开放规划中提出,到 2020 年,黑龙江和内蒙古 东北部 地区将基本建成全国对俄罗斯及东北亚沿边开放 重要的桥 头堡和枢纽站,成为全国沿边地区重要的经济 增长区域。 这对于正在改革开放之路上阔步前行的呼伦 贝尔市来说无 疑是难得的发展机遇。 2012 年呼伦贝尔 市成为国家第二批 低碳试点城市,在低
17、碳经济发展中始 终坚持 “ 低碳、节约、 集约 ” 的发展理念,努力实现全市经 济的低碳发展和绿色 转型。同时促进城市功能从工业化 功能到服务商贸功能的 转变,加速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 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 金融服务、研发设计、信息咨询、现 代物流、服务外包、 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 2. 宏观环境良好。呼伦贝尔市先后荣获 “ 中国最美 草 原 “ 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 等称 号。 呼伦贝尔市政府坚持保护、建设、管理三者并重的原 则, 提出 “ 美丽发展、科学崛起、共享繁荣 ” 的战略发展思 路, 努力将呼伦贝尔市建设成为祖国北疆的生态安全屏 障。 2012 年呼伦贝尔市
18、荣获 “ 国家森林城市 ” 称号,有力 地 推动了全市低碳经济发展。在城区内提高森林覆盖率 有助 于碳固化,研宄表明,每增加 1%的森林覆盖率,可 以从大 气中吸收固定 0.6 亿一 7.1 亿吨碳。目前全市森 林覆盖率 达 51%,城区绿地率达 33%,城区绿化覆盖率 达 35%,城区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11.42 平方米 “ 呼伦贝 尔市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 中提出坚持 扩大总量与调整 结构并重的发展目标,指出没有足够的 经济总量,就谈不 上结构调整;没有科学合理的经济结 构,就不会有经济社 会的科学发展。 (四)威胁( Threat) 1. 面临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重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济 背景 呼伦贝尔市 产业 结构调整 分析 雪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