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工程各种管理制度.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铁路工程各种管理制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路工程各种管理制度.pdf(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目目录录1.1.施工测量复核制度施工测量复核制度2 2。施工技术交底管理制度。施工技术交底管理制度3 3。工程开工申请制度。工程开工申请制度4 4。施工日志管理制度施工日志管理制度5.5.施工图纸现场核对制度施工图纸现场核对制度6 6。基础技术资料管理制度。基础技术资料管理制度7.7.质量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制度质量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制度8.8.检验批、分项、分部、单位工程质量检查、申报和签认制度检验批、分项、分部、单位工程质量检查、申报和签认制度9.9.隐蔽工程及关键部位验收制度隐蔽工程及关键部位验收制度10.10.关键岗位培训、持证上岗制度关键岗位培训、持证上岗制度11.11.成品管理制
2、度成品管理制度12.12.质量信息管理制度质量信息管理制度1313试验制度试验制度14.14.分包和劳务用工管理制度分包和劳务用工管理制度15.15.材料、设备、构配件进场检验及储存管理制度材料、设备、构配件进场检验及储存管理制度施工测量复核制度施工测量复核制度1 1、施工测量复核管理施工测量复核管理1.1人员管理1.1。1项目总工程师项目总工程师应针对工程项目制定施工测量质量目标,制定测量内、外业工作标准,测量仪器管理制度,测绘资料管理制度,制定测量技术人员工作职责,并监督实施,确保测量人员各尽其责,使得测量工作能按规定按要求有条理的实施。项目总工程师应充分重视测量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组织测
3、量技术人员进行测量技能的培训和学习施工测量规范、施工技术规范,对拟实施的测量方案进行审核.1.1。2测量主管工程师项目总工程师应任命一名责任心强,测量技术水平较高的技术人员担任测量主管工程师,测量主管工程师应负责施工测量方案的具体实施,测量仪器的年检、日常检校与维护,及时向项目总工程师汇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1。1.3测量员测量员必须要能胜任自己的测量工作,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能够吃苦奉献的精神,应重视和加强自身专业技能的提高,积极认真地学习专业理论,在测量过程中能够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作业,同时还要加强测量仪器的操作训练,以提高测量的精度和作业效率,测量主管工程师应对测量员的专业技能进行定期和不
4、定期考核,考核结果和工作表现与个人工资效益挂钩,以提高测量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1。2测量仪器管理1.2。1测量仪器的保管和维护测量仪器应由测量主管工程师指定专人负责保管和维护,在潮湿和烟尘环境中作业过后,要把仪器擦拭干净,并置于通风干燥处将水汽晾干.日常维护对仪器的使用寿命和精度的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1.2.2测量仪器的检校用于测量生产的仪器设备必须按计量法规的要求进行定期送检,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未经检定合格的仪器不得用于测量生产,用于工程项目的测量设备应建立台帐,仪器的型号、精度指标、使用状态、检校情况应作好记录,确保测量仪器处于受控状态。2 2、测量过程控制测量过程控制2。1测量方法
5、(测前控制)应选择合理可行的测量方法,以保证测量成果的质量达到预期的精度要求。在测量过程中应尽量采用闭合测量以增加检核条件。2。2测量外业(中间控制)2。2。1桩点的复测进行导线测量或放样时,必须对作为已知点的导线点进行复核测量,平面控制点应进行角度和距离的检测,水准点应检测相邻两点间的高差,当检测结果表明桩点正确可靠时方可进行后续的测量工作。2。2。2仪器对中整平仪器对中整平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测量成果的正确性,在一个测站的测量中间至少应检查一次镜站、后点与前点仪器的对中和整平,以保证镜站、后点与前点仪器的对中整平正确,防止对点错误的发生.2.2.3野外数据的记录(1)记录应采用双记录复核制
6、.记录员应按照记录表格逐项计算,严禁采用只计算第一测回度分角值而其他测回度分角值照抄第一测回角值的记录方法,以防止角度的度、分计算错误不能通过多测回测角进行复核.采用电子手簿进行记录的,应遵循电子手簿记录的相关规定.(2)记录员必须在记录薄中记录清楚测量人员和测量时间,以便对测量事故责任进行分析和认定.(3)观测员与记录员之间应密切配合,观测速度与记录速度协调一致,以防止记录员忙乱中听错记错观测数据。2。2。4仪器高的丈量由于三角高程测量往返高差之差受大气折光影响很大,仪器高丈量错误不能通过往返高差之差来判别,因此,前后点、镜站仪器高的丈量必须遵循规范规定的“测前、测后丈量两次”的要求,以防止
7、三角高程测量错误的产生。2.3内业整理和测量成果的交接(测后控制)2。3.1原始记录的复核(1)复核原始记录时,应对记录薄上的所有记录数据进行复核,包括点名,点之记,观测数据、日期、人员等.(2)采用双记录复核时,原始记录由两个记录员互相复核,确保记录成果正确无误.在因测量人数受限而采用单人记录时必须遵循单记录双复核,当发现记录错误时,复核人必须让记录员重新计算进行确认。2。3.2图纸复核测量成果计算前,必须对与施工测量相关施工图纸进行全面复核,确认测量计算所采用的设计数据正确无误,当发现图纸数据与复核结果不符合时应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解决,以防止设计图纸中设计施工数据错误导致计算成果发生错误。
8、严禁使用未经设计部门认可的非正式图纸中的数据作为测量成果计算的依据。2。3.3成果计算和复核测量成果的计算应由具备测量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来完成,计算人员必须认真抄录原始记录及起算数据。成果书编制完以后,首先应由编制者自检,然后与计算复核者完成最终成果书的复核校对工作并签字确认。2。3。4成果审核与归档测量成果编制完成后须经项目总工程师审核,对不符合质量管理要求的测量成果应重新编制,必要时连同外业一起返工,经项目总工程师审核,符合施工测量质量管理要求的测量成果方可用于施工放样,测量成果由测量主管工程师按照“测绘资料管理制度”负责归档保存。2。3。5资料和桩点的交接测量成果交付使用前应进行必要的交
9、接,将该测量资料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给资料使用部门(人)讲解清楚,测量桩点应现场逐个交接,交接清楚后应签署交接记录。当工程项目有与其他单位相邻的施工交界段时,为确保施工交界段的正确衔接,应由项目总工程师负责与相邻施工单位签认交界施工段的测量公用桩,交界处平面公用桩至少应为两个,水准点公用桩一个。施工技术交底管理制度施工技术交底管理制度1 1、技术交底的目的和要求、技术交底的目的和要求1。1 施工技术交底的目的是使管理人员了解项目工程的概况、技术方针、质量目标、计划安排和采取的各种重大措施;使施工人员了解其施工项目的工程概况、内容和特点、施工目的,明确施工过程、施工办法、质量标准、安全措施、环保措
10、施、节约措施和工期要求等,做到心中有数.1。2 施工技术交底是施工工序中的首要环节,应认真执行.未经技术交底不得施工。1。3 技术交底必须有的放矢,内容应充实,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要根据施工项目的特点、环境条件、季节变化等情况确定具体办法和方式。交底应注重实效.1。4 工期较长的施工项目除开工前交底外,至少每月再交底一次,重大危险项目,在施工期内,宜逐日交底。1.5 技术交底必须有交底记录。交底人和被交底人要履行全员签字手续。2 2 施工交底责任施工交底责任 2.1 技术交底工作由各级生产负责人组织,各级技术负责人交底。重大和关键施工项目必要时可请上级技术负责人参加,或由上一级技术负责人交底。
11、各级技术负责人和技术管理部门应督促检查技术交底工作进行情况。2.2 施工人员应按交底要求施工,不得擅自变更施工方法和质量标准。施工技术人员、技术和质量管理部门发现施工人员不按交底要求施工可能造成不良后果时应立即劝止,劝止无效则有权停止其施工,必要时报上级处理。必须更改时,应先经交底人同意并签字后方可实施。2.3 施工中发生质量、设备或人身安全事故时,事故原因如属于交底错误由交底人负责;属于违反交底要求者由施工负责人和施工人员负责;属于是违反施工人员“应知应会”要求者由施工人员本人负责;属于无证上岗或越岗参与施工者除本人应负责任外,班组长和班组专职工程师(专职技术员)亦应负责。3 3 施工交底内
12、容施工交底内容在项目工程开工前,项目部总工程师应组织有关技术管理部门依据施工组织总设计、工程设计文件、施工合同和设备说明书等资料制定技术交底提纲,对项目部职能部门、工地技术负责人和主要施工负责人及分包单位有关人员进行交底.其主要内容是项目工程的整体战略性安排,一般包括:a)本项目工程规模和承包范围及其主要内容。b)本项目工程内部施工范围划分。c)项目工程特点和设计意图。d)总平面布置和能力供应。e)主要施工程序、交叉配合和主要施工方案.f)综合进度和各专业配合要求。g)质量目标和保证措施。h)安全文明施工、职业健康和环境保护的主要目标和保证措施。i)技术和物资供应要求。j)技术检验安排.k)采
13、用”四新”计划。l)降低成本目标和主要措施.m)施工技术总结内容安排.n)其他施工注意事项。工程开工申请制度工程开工申请制度1.工程开工报告工程开工前,必须填写开工报告申请审批表,由负责该工程的施工单位填写,并加盖本单位公章,在开工前送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审批.2.工程开工前的准备2.1 施工组织设计、专业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方案已批准。2.2 劳动力已按计划进场。2.3 机械设备已进场,并布置就绪。2。4 管理人员已全部到位。2。5 施工所需的图纸已经会审、交底。2。6 开工所需的主要材料、设备已按计划进场.2。7 开工前的各种安全手续是否已办妥。2.8 施工场地“四通一平6。建设单位、监理
14、单位对“工程开工前的准备进行逐一审查,并在“开工报告申请审批表”上签署审核意见。7.工程开工报告最终由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批准后,方可正式施工。施工日志管理制度施工日志管理制度一、每个单位工程从开工到竣工都要单独建立工程日志,由负责该工程的技术员和领工员分别填写。二、施工日志的内容1、开、竣工日期、施工勘察资料、工程进度安排及上级有关指示.2、施工组织、施工方法、机具配置及使用情况。3、每日完成主要工程数量及其质量情况.4、每日使用主要材料规格、数量及其工地试验结果。5、气候情况。6、施工中发生问题,如变更设计、变更施工方法、施工与设计不符、停水、停电、洪涝等情况以及检查发现问题及其解决办法。7
15、、有关上级或主管负责人对保证工程质量、施工安全提出的意见。8、及时记录有关工程质量、人身事故的发生情况和处理意见.施工图纸现场核对制度施工图纸现场核对制度1、施工图纸是施工和验收的主要依据之一。为使施工人员充分领会设计意图、熟悉设计内容、正确施工,确保施工质量,必须在开工前进行图纸核对。对于施工图中的差错和不合理部分,应尽快解决,保证工程顺利进行.2、图纸核对应由项目总工程师组织,按顺序逐步进行。2.1 由项目项目总工程师主持专业核对,项目部技术人员参加,对项目部施工项目或单位工程的施工图纸进行熟悉,并进行检查和记录。核对中提出的问题由技术人员负责整理后报项目总工程师。3、图纸核对的重点3。1
16、 施工图纸与设备、原材料的技术要求是否一致。3.2 设计说明书与设计图之间有无矛盾。3。3 图纸表达深度能否满足施工需要。3.4 施工的主要技术方案与设计是否相适应.3。5 构件划分和加工要求是否符合施工能力。3。6 设计采用的四新在施工技术、机具和物资供应上有无困难。3。7 材料表中给出的数量和材质以及尺寸与图面表示是否相符。5、图纸核对应做好详细记录,并整理汇总,及时将会议纪要发送相关单位.6、图纸核对应在单位工程开工前完成。当施工图由于客观原因不能满足工程进度时,可分阶段组织核对。技术资料管理制度技术资料管理制度1、施工技术资料是随工程实体的逐步完成而同时产生的重要成果。它是工程建设过程
17、、工程实体状况、工程建设质量的最真实、最全面、最原始的记录。它对工程投产后的运行、维护、改造、扩建等方面工作都是所必须的可靠依据。做好和规范施工技术资料管理工作,对保障铁路长期安全、稳定、经济运行和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技术和经济意义.2、项目部技术资料管理由项目总工程师的领导,各级技术负责人均应按各自职责检查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保管和移交工作。3、项目部技术资料管理部门应配备适当数量的专职人员。项目部的技术资料应设专职人员管理;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和合理的运作程序;搞好自身建设,引入现代管理手段,适应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需要。4、施工技术资料工作是系统工程,应列入各相关部门的职责范围、岗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铁路工程 各种 管理制度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