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雪著名的古诗词赏析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形容雪著名的古诗词赏析5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形容雪著名的古诗词赏析5篇 雪,就像地上的毯子,覆盖着枯草,覆盖着黑色的土地,给大地披上了一件白色的衣服。踩上去,就像踩在糖上,还发出吱吱的声音。今日我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形容雪闻名的古诗词赏析,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形容雪闻名的古诗词赏析1 钓雪亭 姜夔 宋代 阑干风冷雪漫漫,惆怅无人把钓竿。 时有官船桥畔过,白鸥飞去落前滩。 译文 风雪交加的寒夜,独倚阑干,四顾无人。就连一个钓鱼的人都没有,让人倍感惆怅。间或有官船从桥边经过,却也是宁静无声。就连平日争鸣翔集的白鹭,此时也静静地飞,安静地落下。 形容雪闻名的古诗词赏析2 咏雪 吴均 南北朝 微风摇庭树,细雪下帘隙。 萦空如雾转,凝阶似花积。
2、不见杨柳春,徒见桂枝白。 零泪无人道,相思空何益。 译文 微风轻摇着庭院中的树木,细细的飞雪落入竹帘的缝隙。 雪花像雾一般在空中飘转着,凝聚于台阶好像落花积累。 看不见院中杨柳发芽迎春,只见桂枝上挂满白色的雪花。 难过泪下,愁情无人可以倾诉,这般多情愁思又有何益? 注释 萦空:在空中萦绕、飘动。此处是写雪花凌空回旋之姿。 凝阶:凝聚于台阶。 杨柳春:指杨柳发出绿叶。 桂枝白:指桂树开花。 零泪:落泪。 道:诉说。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江南特有的细雪,诗人名为咏雪,实为伤怀。作品中所写的雪,既不是银妆素裹的旷野之雪,也不是漫天飘舞的吉征瑞兆之雪,而是江南庭院中的细雪。作者立于帘下,他的眼界也未曾超
3、出庭院的上下前后。 首句写风摇庭院之树,是因树动而知风,并且知是微风,明显庭树之动不同于大风下之摇动。次句的“细雪”与前面的“微风”相应,都具有江南雪景的特点。“下帘隙”的“下”,正与风之微、雪之细相应,故能从竹帘缝隙中落入。 “萦空”二句写雪在空中、阶上之姿。这里的“转”为回环飘动之意。雪萦绕于空中如雾一样回转不定,这种状态唯“细雪”才能有。因其“细”,故能“萦空”,好像久飘不下;因其“细”,故迷朦“如雾”。“凝阶”与“萦空”相对,但见“萦空”,但见阶上之雪凝积如花,而不见其飘落。这与“下帘隙”不同。诗人立于帘下,见帘边之雪,故知从帘隙落下。 “不见”二句用反衬法过渡,“杨柳春”是联想之景,
4、是虚写,“桂枝白”是眼前之景,是实写,“白”字从色调上暗合“雪”。“不见”、“徒见”对比显明,突出了雪后玉树琼枝的漂亮景象。其实,这两句的作用又不止于此,在“不见”、“徒见”的顿挫间还透露出诗人盼春、思春的情感信息。这一联是由写景转入抒情的关键。 “零泪”二句则干脆呈现诗人自我。“零泪”是伤怀的表现。有感如此,却无人可以倾诉,故自责多情若此,无益。直以此二句表现诗人的苦寂、孤独之感。触发诗人“相思”、“零泪”的是何物,诗中没明确讲。然而从前面对雪景的描绘中可以探知他的心曲。诗中先言“似花积”,又以“不见”春与“徒看”相对举,雪似花而非花,今但见非花之雪,不见春叶、春花。诗人的“相思”,就在于为
5、似花之雪所引起的憧憬,在于对“不见”的春之盼望,对桂枝上徒具似花外观的假象的叹惋,同时,也隐隐透露出诗人对自己机遇难逢的感伤。 形容雪闻名的古诗词赏析3 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 李商隐 唐代 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 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 译文 我就要到剑外任职路途很遥远,没有家你再也不能给我寄寒衣。 大散关的皑皑白雪足有三尺厚,往事如梦回想从前为我弄织机。 注释 悼伤:即悼亡,指丧妻。东蜀:即东川,治所在梓州(今四川三台县)。散关:又称大散关,在今陕西宝鸡市西南。 剑外:剑阁之外。剑阁在今四川剑阁县北。从军:指赴节度使幕。 鸳机:刺绣的工具。 鉴赏 公元851年(宣宗大中五年)夏秋之交
6、,王氏突然病逝,李商隐万分哀思。这年冬天,他应柳仲郢之辟,从军赴东川(治所梓州,今四川三台县)。痛楚未定,又要离家远行,凄戚的情怀是可想而知的。这首诗,就写于赴蜀途中。 起句“剑外从军远”,点明这次远行的缘由是“从军”,即入节度使幕府。“剑外”,指剑阁之南蜀中地区。诗题“遇雪”而作,却从远写起,着一“远”字,不仅写行程之遥,更有意让人由“远”思“寒”。隆冬之际,旅人孑然一身,行囊单薄,自然使人产生苦寒之思,又自然地使人盼望家中妻子寄棉衣来。可是,诗人的妻子已经不在人间,没有人为他寄衣了。 其次句“无家与寄衣”,蕴意精深。一路风霜,万般凄苦,都蕴含在这淡淡的一句诗中了。诗人擅长用详细细微环节表达
7、抽象的思念,用寄寒衣这一生活中的小事,倾泻出自己心底哀思的潜流和巨大的哀思。 “散关三尺雪”句是全诗的承转之辞,上承“遇雪”诗题,给人“乱山残雪夜,孤灯异乡人”的凄凉飘泊之感,同时,大雪奇寒与无家寄衣联系起来,以雪夜引出温馨的梦境,转入下文。读者不妨这样联想,或许因为大雪封山,道路阻绝,作者只能留宿散关驿舍。伤痛倦极,朦胧入睡,睡梦中见妻子正坐在旧时的鸳机上为他赶制棉衣。“回梦旧鸳机”,情意是非常真挚悲切。纪昀云:“回梦旧鸳机,犹作有家想也。”用“有家想”反衬“无家”丧妻的苦痛,以充溢温馨希望的梦境反衬冰冷严酷的现实,更见诗人内伤心苦之深。至于梦中与妻子相见欢娱的情景和梦后倍觉哀伤的愁绪便略而
8、不写,留在纸外,让读者自己想象思索了。 此诗朴实洗炼,而又深情绵邈。诗用层层推动、步步加深的手法,写出凄凉孤独的情怀和难言的身世之痛。从军剑外,畏途思家,这是第一层;妻亡家破,无人寄御寒之衣,伤别与伤逝之情交织一起,这是其次层;路途遇雪,行期阻隔,苦不堪言,这是第三层:“以乐景写哀”,用温馨快乐的梦境反衬冰冷苦痛的现实,倍增其哀,这是第四层。诗至此,可以看出,在悼伤之情中,又包孕着行役的艰辛、路途的坎坷、伤别的愁绪、仕途蹭蹬的感叹等困难感情。短短二十字,概括如此丰富深厚的感情内容,可见李商隐高度凝炼的艺术工力。 形容雪闻名的古诗词赏析4 雪晴晚望 贾岛 唐代 倚杖望晴雪,溪云几万重。 樵人归白
9、屋,寒日下危峰。 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 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 译文 独倚竹杖远眺雪霁天晴,只见溪水上的白云叠叠重重。 樵夫正走回那白雪覆盖的茅舍,闪着冷光的夕日步下危峰。 野火烧燃着山上的蔓草,烟烽断续地缭围着山石中的古松。 我走向返回山寺的道路,远远地,听见了悠扬的暮钟。 注释 白屋:以白茅覆盖的屋,贫者所居。 危峰:高耸的山峰。 石松:石崖上的松树。 却回:返回。 暮天钟:寺庙里用以报时的钟鼓。 鉴赏 这首诗呈现了时景常情,但写得独行踽踽,空山寒寂,表现出清冷的诗风。 诗题四字概括揭示了全诗内容。诗中有雪,有晴,有晚,有望,画面就在“望”中一步步伸展于读者面前。 “倚杖望晴雪,溪云
10、几万重。”起笔即点出“望”字。薄暮时分,雪霁天晴,诗人乘兴出游,倚着手杖向远处远眺。远山近水,显得更加秀丽素洁。极目遥天,在夕阳斜照下,溪水上空升腾起鱼鳞般的云朵,幻化多姿,几乎多至“万重”。 “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归”、“下”二字勾画出山间的生气和动态。在遍山皑皑白雪中,有采樵人沿着隐隐现出的一线羊肠小道,缓缓下山,回到白雪覆盖下的茅舍。白屋的背后则是冷光闪闪、含山欲下的夕阳。山峰在晚照中显得更加雄奇。樵人初归白屋,寒日欲下危峰,在动静光色的摹写中,透出了如作者贾岛诗风的那种清冷。 诗人视线又移向另一角度。那边是“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远处山冈上,野草正在燃烧。劲松郁郁苍苍,日暮
11、的烟霭似断断续续生于石松之间,而傲立的古松又冲破烟雾耸向云天。“野火”、“断烟”是一联远景,它一明一暗,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冈草”貌似枯弱,而生命力特殊旺盛,“野火”也不能烧尽。“石松”坚操劲节,形象高大纯净,“断烟”也不遮掩。 诗人饱览了远近凹凸的雪后美景,夜幕慢慢驾临,不能再盘桓延伫了。“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在这充溢山野情趣的诗境中,骋目娱怀的归途上,诗人清楚地听到山寺响起清越的钟声,平添了更浓郁的诗意。这一收笔,吐露出诗人心灵深处的隐情。作者贾岛少年为僧,后虽还俗,但屡试不第,仕途偃蹇,此时在落第之后,栖身荒山古寺,暮游之余,恍如倦鸟归巢,听到山寺晚钟,禁不住心潮澎湃。“悟已往
12、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陶渊明归去来辞),诗人顿萌瞿昙归来之念了。 就在写这首诗的圭峰草堂寺里,贾岛曾写过一首送无可上人,为无可南游庐山西林寺赠别,最终二句云:“终有烟霞约,天台作近邻。”尽管此后贾岛并未去天台山再度为僧,与无可结近邻,但在写诗当时,是起过这种念头的。这应是“闻打暮天钟”一语含义的绝好参证。同时,作者在那首诗“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之下自注云:“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这几句在表现苦吟孤傲之中也明言有“归卧故山”的思想。 “闻打暮天钟”作为诗的尾声,又起着点活全诗的妙用。前六句逶迤写来,景色全是静谧的,是望景。七句一转,紧
13、接着一声嘹亮的暮钟,由视觉转到了听觉。这钟声不仅惊醒静默赏景的诗人,而且钟鸣谷应,使前六句全部景色都随之飞动起来,整个诗境形成了绘声绘色,活泼泼的局面。读完末句,回味全诗,总觉绘色绘声,余韵无穷。 形容雪闻名的古诗词赏析5 清平乐雪 孙道绚 宋代 悠悠飏飏,做尽轻模样。半夜萧萧窗外响,多在梅边竹上。 朱楼向晓帘开,六花片片飞来。无奈熏炉烟雾,腾腾扶上金钗。 译文 雪花飘飘洒洒满天飘舞,一副轻快潇洒的模样。半夜只听得窗外大雪下的沙沙作响,压折那院中梅树和竹枝。 其次天起床便迫不及待的掀开帘子,只见片片雪花迎面扑来。无奈房内熏炉中的烟雾一下就将身上的雪花全部溶化了,只能看着雪花变成热气腾腾的雾气升
14、腾而起,轻轻地覆盖在她那插有金钗的头上。 注释 飏飏:飘扬貌、飘舞貌。 朱楼:阁楼。 向晓:拂晓。 赏析 雪,自古以来就始终备受着人们的青睐。自东晋谢家才女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它好像更成了后世文人反复咏唱的对象。 “悠悠扬扬,做尽轻模样。”黄昏之际,作者望见了雪花在漫天飘舞。“轻模样”,轻快的模样,此形容可谓贴切传神。五百多年后,纳兰容若写了一首采桑子的词,开头就化用孙道勋的这句:“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纳兰公子阐明白自己的观点:我并不是喜爱雪花那轻快悠扬的模样,我之所以宠爱它,完全是因为它生有人间绝无仅有的,那一种孤寂而又冷艳的美。 “半夜萧萧窗外响,多在梅边竹上。”这句是描写她半
15、夜时分睡在床上,静静地倾听着大雪压折梅树和竹枝的声音。白居易有一首特别闻名的五言诗夜雪,作品的意境尤其相像:“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由物及人,梅竹身上那种抽象的难受,继而转换成了一种详细的自怜之语。 今夜的大雪,重重地压着梅花和竹子。如今我尚会疼惜你们,而我一生的孤独与哀愁,又有谁知道,有谁怜爱呢?这样的心境,也真真算是: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朱楼向晓帘开,六花片片飞来。”其次天一大早,她起来后,便迫不及待地掀开帘子。此时依旧是大雪纷飞,只见是大片大片雪花迎面扑来。这个场景,诚如用红楼梦中的联诗所写:一夜北风紧,开门雪尚飘。 面对大自然馈赠的这些漂亮的
16、精灵之物,惊喜是在所难免的。所以,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得出作者在看到这一幕情景的时候,她的嘴角,当时也许是泛起了一抹久违的微笑的。 “无奈熏炉烟雾,腾腾扶上金钗。”结句笔触轻灵,情感细腻。描写的是作者转身回屋的时候,没想到由于房内熏炉中那些带有温度的烟气,一下就将身上的雪花全部溶化了。她无奈地看着雪花变成热气腾腾的雾气升腾而起,轻轻地覆盖在她那插有金钗的头上。雾气最终也慢慢地消逝了,她显得无比的失落,只得独自由那低眉叹气。 明末戏曲理论家沈际飞,曾对这首词评曰:“雪之形声,盈耳盈目。”全词借物抒情,不写一字之喜,不着一句之怒,作者用轻灵的笔触,把一个女子一喜一嗔的神情,刻画得是如此细致入微,惟妙惟
17、肖。 人的一生中,注定有许多美妙的事物都要转瞬即逝。邓红梅教授也说过,纤微美丽的景物,能映照出女词人内心敏感而细腻的心情。 所以说,孙道绚虽然身为古代的一名未亡人,却在封建礼教的压抑下,能以女性一种独特的审美情趣,把生活中详细的意象和心中抽象的心情,在词中奇妙的转换。她完成了她个人情感的升华,更为自己谱写了一曲生命赞歌。 无疑,孙道绚是一位优秀的女词人,也是一位擅长煽情的高手。她的词作含蓄蕴藉、深微幽隐。情感细腻,韵味无穷。论其作品的艺术魅力和成就,真的是太值得我们去观赏和学习了。在宋词这片群芳绚丽的园圃里,她将当之无愧地恒久占据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4页 共14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