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专业群建设方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电专业群建设方案.pdf(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化专业群建设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建设方案学校名称专业群名称专业群所涵专业(代码)3 3 数控技术应用(051400051400)核心专业(代码)机电技术应用(051300051300)项目负责人所属专业部江苏省丹阳中等专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1 1 机电技术应用(051300051300)2 2 机械加工技术(051200051200)谭星祥机电部目录、需求论证二、建设目标三、建设思路四、建设内容江苏省丹阳中等专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建设方案一、需求论证一)产业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经济突飞猛进,技术改造、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不断产生,机电技
2、术应用领域得到大力拓展,在各类加 工制造行业中应用极其广泛。机电行业的飞速发展必然需要大量的机电技术应用 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正式印发 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标志着中国第一个以现代化建设为主题的区域规划正式颁布实施。包括范围江苏 苏南地区包括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和镇江五市,地处长江三角洲核心区,是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经济社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改革开放 以来,苏南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了坚实 基础。规划明确,围绕到2020年建成全国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到2030年全面实现 区域现代化、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达到主要发
3、达国家水平的目标,重点推进经济 现代化、城乡现代化、社会现代化和生态文明、政治文明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 展,将苏南地区建成自主创新先导区、现代产业集聚区、城乡发展一体化先行区、开放合作引领区、富裕文明宜居区。为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积累经验、提供 示范。“十三五”期间丹阳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全力打造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柱的丹阳现代产业体系新格局。继续发展以工程机械、汽车及 汽车零部件、数控机床、仪器仪表、五金工具等产业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业。截止2015年末,有规模的机电类企业达2000多家,拥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00家、高新技术产品120个,把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好,不断
4、提高学生质量,是我校专业建设的重要使命。二)社会需求据丹阳市统计局2015年调研数据显示,2015年丹阳市人才需求总量比2014年增长了11.71%;人才需求排名前列的专业依次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数控、电子与信息、眼视光与配镜、市场营销、电工、化工、建筑、会计、汽车、,以 上十大类专业的人才需求量占需求总量的83.01%,其中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人才 最为短缺。目前丹阳机电行业从业人员超过3.5万,每年中级技工需要3000多人,高 级技工需要1000多人。而丹阳市每年机电类专业毕业生只有270人左右,远不 能满足市场需求。尤其是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机电一体化设备维修改装、数控车工、数控铣工
5、、加工中心操作、数控维修、车工等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短 缺,为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三)现有基础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开办于1984年,国家第三批示范校建设中是我校重点建 设专业及十二五期间江苏省首批职业学校品牌专业。数控技术应用江苏省职业学 校品牌专业、机械加工技术江苏省合格专业,机电实训基地十二五期间建设成为 江苏省高水平示范实训基地,数控实训基地是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1课程改革基础:2007年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被确定为江苏省课程改革实验 点。2014年6月份本专业群成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开展了广泛的市场调 查研究,制订了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标准、人才评价标准,并
6、编写车工技能 数控车技能等6本项目化校本教材,初步形成了“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 层互选”的专业群课程体系,把贴近地方经济建设需要的“典型机电类产品制造、加工、设备安装、调试、维护”作为课程的内容,实现课程与职业资格标准的衔 接。毕业生双证获取率达100%,就业率达98%,近三年获得省技能大赛一、二 三等奖共34个。2师资队伍建设基础:本专业群现有专任专业教师32人,其中本科率100%、双师型教师比例达8125%;江苏省职教领军人才1人、镇江市骨干1人、丹阳 市学科带头人3人、丹阳市教学骨干3人、硕士研究生10人。近三年专业教师 研发的一种直线式时钟、一种多功能跑步机、一种拐臂式注塑模具获国家
7、专利,参与江苏省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主编江苏省中职学校电 气系统安装与调试课程标准。3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基础:建有机电专业校内实训基地一个,设备总值13095462万元,拥有22个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及23个校外实训基地。4人才培养质量显着提高:近年来,专业群内各专业建设水平稳步提高,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毕业生就业率高、就业质量好。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社会声誉好。据调研组调研数据:各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高达95.57%,半年后就业率为98%,毕业生平均起薪额1800元,毕业一年后平均月薪高达2500元。二、建设目标围绕地方经济和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以服务现代制造业为目的,面向现代制
8、造技术工作岗位,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统筹我校现有的专业布局,以省 级品牌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为核心,省级品牌专业“数控技术应用”为骨干,涵盖“机械加工技术”建设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整合现有教学资源,以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为核心,完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相关专业体系,建设公共服务 与管理平台;融汇企业文化,倡导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着 力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和专业、课程开发能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建设专兼 结合教师团队;加强校企互动,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科技服务活动,建设多 功能、开放式、共享型实践教学基地;校企合作,探索以“工学交替、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重构“专业+平
9、台”专业课程体系。通过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建设,发展和丰富学校三位一体的办学特色,以内 涵丰富特色,以特色提升水平,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提 升学校管理水平、办学实力和辐射能力。把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建设成为省内知 名,市内一流;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方面走在全 省的前列;在与此相配套的管理制度改革方面成为示范。为丹阳先进制造业提供 人才支持。三、建设思路1.以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工学交替、双证融通”专业群各专业人才 培养模式。行业企业共同参与调研分析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岗位职业能力,以核 心技能训练为重点,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完善与工学交替相适应
10、的各种管 理制度,加强过程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将职业标准融入课程标准,完善课程体系。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核心专业 课程标准,将技能考证、行业标准、职业规范等融入课程标准,以提高学生的职 业能力为目标设置专业课程,调整和优化原有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3.建设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制定专业教师培养计划,以专业负责人为核心,以“双师”培养为重点,加大引进兼职教师力度,全面提 高教师整体素质,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过硬的优质“双师”教师团队。4.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实训基地建设水平。按照构建、扩充、完善“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的思路,建设能够满足校内实训和对外培训需求的校内实训基
11、 地,提高实训基地管理水平。继续深化校企合作,寻求多途径的合作渠道,积极 主动地与企业开展不同形式的合作,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并加强内涵建设。四、建设内容一)构建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以丹阳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 需求为依据,以服务现代制造业为目的,面向现代制造技术工作岗位,以提高人 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准确把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定位和发展方向,主动适应现 代制造业工作岗位群的需求,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宗旨,以提高质量为基本任务,以促进就业为行动导向,以服务发展为主要目标”的办学方针,以创新人 材培养模式为主线,按照“工学交替、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通过
12、对 校企双方的资源需求进行深入分析,以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 作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学生职业素质为核心,构建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基于校企 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校企合作制度,使校企合作运行常态化、制度化。如 下表1所示。表1校企合作制度化构想编分类号相关制度内容制度制定目的建立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拓宽校企合作领 域,深度融合1校企合作委贝会早程校企合作内涵。接受校企合作委员会指导及工作检查;2专业指导委员会章程实施校企合作建设项目;指导专业建设、课程 建设等。规范校企合作办公室工作职责,为校企合作运 行提供服务保校企合作管理校企双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吸纳消化先进的 科研技术成果,
13、服务校企合作先进技术应 用,成果共享办法专业的教育教学工作与行业的技术应用,加速 先进技术、科技成果产业转化。3校企合作办公室障,为校企合作提供全程支持和 服务。4建立校企合作捐赠设备管理办法,完善学校设 备捐赠管理办校企合作捐赠设备管5理办法法,推设备捐赠管理规范化。专业建设与合作企业发展战略相关、符合行业 前沿应用技术6教学管理校企合作专业建设与 发展规划要求、适应岗位变化人才升级的 专业要求,为区域经建设和发展提供前瞻性高技能人才支撑。7校企实习训基地建设 管理办法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实训基地实施保障 制度;确保校企协同管理,提升实习实训教学分类相关制度内容制度制定目的效果,形成一套
14、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和准则。确保顶岗实习教学环节落实校企合作共同育顶岗实习管理规程人,过程共管,达到实训实习的教学效果。进一步促进毕业生就就业管理意见业工作的进一步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提高学生的 就业能力,有效推动校企合作就业。行业企业专家、领军搭建兼职教师实践教学、与教改、参加培训、申报教研教改成果的平台。10人物、兼职教师聘用制度以校级名师工作室建设为抓手,教师制定三年 规划人事制度改革11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制度和年度工作计划,完成所承担的专业课授课、科研、创新等任务。建立校企兼职教师聘任,推动校企之间的战略、资源、业务、人员的融合,形成激励机制。12校企兼职教师聘任办13校企人员互聘及
15、岗位轮换管理办法建立校企人员互聘及岗位轮换管理办法,实施 多形式、多途径、多方向办学。将专业教师参与企业技术研发、服务等按全面鼓励校内专业教师深履行岗位职责认定,并折算为课时量,保证专 业教师社会服务14度参与行业企业技术创新和研发实施办法的收入,调动专业教师开展科技服务的 积极性。制度充分发挥高职教育的社会服务职能,统筹全校 对外培训工作,提高学院办学的15社会培训工作方案社会效益。(二)探索校企合作的专业群人才培养运行机制在校企合作委员会及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与企业(行业)共同制订专 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时调整专业定位,以企业满意度为人才培养质量核心指标,深化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等教学改革
16、,共同落实专业建设与课程开发、课程实施、社会服务与培训等工作。专业群以校企合作为平台的人才培养流程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图1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流程总体框架(三)构建“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的专业群课程体系。1.课程体系建设框架在学校校企合作委员会的指导下,由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现场专家和专业骨 干教师组成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团队;深入企业进行调研,了解现代制造业岗位群 岗位工作流程,通过分析、整合和提炼,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工作流程各岗 位所需的知识、技能、核心能力和态度,并融入国家职业标准,确立课程模块的 细节;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的专业群课 程
17、体系。$图 2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课程体系框架2.课程体系建设内容了吐芒mw*I_I在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中厂理论教学tj=厂匚1二廿rs*ii厂中屮J T K 第一,以培养目标体系为依据构建理论教学 内容?体系.匚I.体系主要由中职人才培养所必需的基础 文化课程、平台课程及专业方向课程构成。J氐hi】1?._.合专业群公共技术领域课程,设置底层共享课程群。通过专业群所面向的岗位群(见表1)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成寄位群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体系见表2)。设置底层共享课程群,培养中职学生专业单项能力和素质目标以及相应 知识内容的学习。因此,我们根据各专业群课程体系整体设计的目标定位要求,各门核心课程
18、按其课程职业能力预设目标,把培养学生面向现代制造业岗位群完 成典型工作任务中的能力以及应具备的知识、技能与素质要求作为选取教学内容 的依据,以“教学做合一”的方式作为主要教学模式,以项目课程和案例教学作 为课程开发的主导模式,以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作为主要教育技术手段,对技术 平台核心课程群实施综合化改革。表1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各专业面向的岗位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主要职业岗位机电设备的制造次要职业岗位机电设备的调试与检 测、机电设备的运行 与管理、岗位群先进制造技术岗位群机电设备的安装机电产品的维修、机电产品的销售数控技术应用数控车加工、数控铳加工普通机床操作工机械加工技术普通车床加工、普通铳床加工
19、数控机床操作工表2职业岗位、任务、能力主要职业岗位主要工作任务需具备的主要能力能读懂机械零件图,会测绘 机械零部件,并用CAD软件 制图关联课程机械制图、CAD/CAM技术应用能看懂机械加工工艺文件资1.机电设备的制造人员能合理选择机械加工方法,正确选用夹具能掌握多工种机械加工技机械零件的般加工术,合理选用金属切削机床会选用并修磨切削刀具机械基础会选用测量量具,控制、修 正加工质量2.机电设备的安装人员3.数控维修人员4.机电产品的销售人员5.数控机床操作会按图加工出合格的机械零件产品6.机电设备调试维修人员掌握安全操作规程,能按文 明生产要求工作,具有良好 的机械加工操作习惯7.普通机床操作
20、熟悉数控机床的电气控制原电气系统安装与调试理及电气控制一般常识熟练操作常用数控机床熟悉数控机床常用种类及工艺特点、发展趋势数控车床结构与维护、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液压与气动系统熟悉数控机床主轴、刀架、机械零件的数控加工CAD/CAM!件应用操作数控设备管理与维护进给系统的控制方式和特点,能熟练操作相应机械的 运动熟悉传感、检测与流体控制技术,能判断相应元件的作 用与状态能手工编制一般零件的数控加工程序并试切削能根据图样进行数控加工工艺分析编制工艺文件能编制较复杂零件的数控加工程序会正确校验并修改数控加工程序会对数控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保养具备相应工种高级工操作技能等级水平熟练运用一种CAD/C
21、AM软件能熟练掌握CNC通讯接口技能运用一种CAD/CAM软件实施数控加工熟悉生产一线设备管理规范与制度会计划、组织实施数控设备的保养活动会检测一般数控设备的主要精度指标安装调试数控车削技术训练数控车(铳加工中心)削编程与加工技术训CAD/CAM技术应用数控机床装调维修技术训练、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技术、PLC编程与应用技术能计划、组织数控设备的合理使用及精度修复 熟悉现代企业质量管理与认证体系能运用质量管理与控制理论产品质量检验与控制组织班组生产机械加工检测技术能分析与处理数控加工产品的一般质量问题能对改善产品质量提出合理化建议第二,按照“就业导向”的指导思想,设置专业方向课程按照“就业
22、导向”的指导思想,在专业方向课程设置上,围绕专业方向所服 务面向的现代制造业,重点针对学生就业岗位,加强知识、能力培养。1)针对学生从业的岗位,开发形成一组以岗位专项能力训练为目标的中层 分立课程群;2)从业岗位不是很明确时,则与典型的服务面向企业的业务骨干一道,针对学生从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具有综合实训项目特征的专项能力,层互选的课程群。强调工作过程完整的综合实训,综合化核心课程的学习还不足以使学生具备 岗位群内完成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综合职业能力。以“典型工作任务和完整工作 过程”的思路设置综合实训这一综合实践环节。通过一组相互有机关联的综合实 训项目将单项能力的实践融入具有完整工作过程
23、的典型工作任务的完成过程中,使学生通过综合实训项目的训练,形成职业领域应具备的综合职业能力,包括专 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及职业素质的养成训练,同时也为今后职业生涯中 可能的职业迁移打下了基础。设计高3.构建基于工学结合的“双循环”专业群实践教学体系。以“专业群”对接“职业岗位群”为目标,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本位,为突破口,创新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的实践教学体系。通用技能与专门技能训练为基础,系统设计实训体系,的实践教学资源,分类组建实训基地。通过“模块化”和 展实训教学内容的系列化建设,构建了以“理论一实践”特征的“双循环”实践教学体系。(四)构建“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以改革专业实践教
24、学模式以专业群内各专业的岗位整合核心专业与相关专业“项目化”的形式,开,“再理论一再实践”为1.通过“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形成“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按 照“工学结合”的总体思路和岗位目标所需能力培养要求,结合岗位的典型工作 任务,根据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定位与预设能力培养目标,完成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设计教学难度层层推进的若干课程项目来引领,每个项目有几个任务 来驱动,要求用“教、学、做一体”(见图3)教学模式来实施。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的工作过程,使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项目实 施中教学、学生在完成项目中自主学习探究、掌握相关技能,在解决问题中提高 能力,从而
25、有序地实现教学目标。同时,校企共同参与教学评价。2.构建技能竞赛平台,激发学生潜能。组建技能竞赛团队,参照国家、省、市技能竞赛方案,共同研制学校技能竞赛方案。每项竞赛由一个专业教师和一个 企业专家作为负责人。每年校技能节机电应用技术专业群学生全部参与车工、钳工、数控维修、单片机、机电一体化等项目竞赛,优秀学生参加市级、省级比赛,由此激发学生潜能和团队协作精神。竞赛过程中更注重实际操作的训练,这些学 生毕业后能适合现代制造业岗位的要求,更好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3.建立创新工作室,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建立“创新工作室”,开展“教、学、做、证、赛”等工作,全面提升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提升创新创业
26、对专 业的影响力与辐射力。工作室负责人(石金炳)带领学生进行各类创新、创业、竞赛等活动。创新工作室以两年为一个工作周期,机电部具体负责创新工作室运 行情况的评估考核等业务工作。4.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完善课程资源,以虚拟项目改造传统教学模式。虚拟仿 真实训教学软件,信息量大、内容新颖、再现现场和岗位作业过程。利用现代信 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教学,以虚拟仿真项目为载体,创新教学模式,貌,推动课程改革。(五)构建以精品课程为核心的专业群共享教学资源。目前专业群内相关专业已建设有省级教学资源2门(1门主持、建立学校精品课程教学平台并发挥了专业群内已建成精品课程的作用,程资源转改变教学面1门参与)。把化成专
27、业群共享教学资源。以企业技术应用为重点,在精品课程的基础 上,校企共同开发了PLC编程与应用技术、液压与气动系统安装调试、电 气系统安装与调试虚拟实训室、数控车、数控铣仿真操作系统。按照核 心课程群与专业相关课程的内在逻辑关系,建设由优秀数字化媒体素材、优秀教 学案例等教学基本素材构成的、可不断扩充的开放式专业群教学支持系统,信息化教学资源在专业群内的广泛共享。实现1.专业核心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依托专业群指导委员会,在充分的行业企业调研基础上,根据岗位任职要求 确定专业能力体系;在机电岗位人才能力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核心课程在专业人 才培养目标中的地位与作用和能力培养任务。对7门专业核心课程准确
28、定位,制 订课程标准,建设丰富的教学资源,其中4门课程建设成精品课程。成立专业负 责人、骨干教师、行业企业专家参加的课程开发小组,共同制订专业核心课程标 准、精品课程遴选条件和评审方案,保证资金落实到位,列入正常工作计划逐一 推进。2.教学资源建设制定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资源建设方案,在现有的校本教材基础上,完成4门特色校本教材,配套建设教学资源。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成果表重点建设序号任务责任人时间(1)市场调研报告和专家论证报告;人才培养刘锁林(2)滚动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实施性教学计划;(3)改革的校级课题结题资料完成最终成果1模式改革朱晓忠2015.4人才培养模式
29、.(1)7门专业核心课程标准;课程体系建设精品课程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模式改革评价模式改革校本教材刘锁林朱晓忠石金炳谭星祥刘锁林朱晓忠石金炳谭星祥徐泓谭星祥徐泓谭星祥刘锁林朱晓忠石金炳主编(2)完善“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以岗位职业能力 为本2015.4位”课程体系的资料;(3)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标准的总结。机械制图精品课程;(2)机械基础精品课程;2015.4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精品课程;(4)PLC控制技术基础精品课程。(1)钳工技能、维修电工技能、车工技能、数 控车工技能4门特色校本教材、课件、校内自学网站、2015.4考试题库;(2)技能竞赛试题库。(1)“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30、和过程性资料;(2)系统化技能竞赛平台;2015.4建立一个“创新工作室”(4)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模式的课题资料;教学模式改革案例集。(1)实习成绩鉴定改革调研与方案、人才评价模式改 革方案;项目课程学习评价表(自评、互评、师评)2015.4学生顶岗实习鉴定表及分析说明;用人企业对毕业生工作意见反馈表;家长评教反馈表及分析说明;教师改进教学的相关资料。校本教材编写计划表参编车工技能钳工技能数车技能数铳技能维修电工技能PLC应用技术刘锁林贡珍君(企业)朱晓忠杨俊民(企业)陈豪张杰(企业)黄国民柴鹏清(企业)石金炳 陈建良(企业)谭星祥陈建良(企业)刘小明汤志强马兆平张民杰荆小正吴小芳陈
31、军锋徐金红江新芳徐泓郭燕秦玉婷倪菊仙张宏虞年君许小军田建平虞年君王欢精品课程建设任务课程名称负责人石金炳团队人员倪菊仙?虞年君?许小军 张宏巢峰俞锦泉(企业)PLC编程与应用技术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谭星祥王欢 田建平 毛国忠 孙国军 陈卫娟朱瑞花(企业)王爱仙(企业)机械制图刘锁林陈军锋赵菊林赵建华王斌陈娟贡珍君(企业)张杰(企业)机械基础朱晓忠潘柏林徐泓黄国民江新芳郭燕马兆平杨俊民(企业)慕课建设任务课程名称负责人石金炳谭星祥刘锁林朱晓忠团队人员石金炳虞年君?许小军张宏PLC编程与应用技术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机械制图机械基础教学资源建设任务课程钳工技能实训维修电工技能毛国忠陈卫娟王欢田建
32、平孙国军赵菊林赵建华王斌潘柏林徐泓黄国民郭燕陈娟马兆平负责人朱晓忠石金炳团队人员张民杰 赵菊林 赵建华 张文龙(企业)王欢 田建平 许小军寇志刚(企业)普通车工实训网络学习机械基础试题库黄国民徐泓贡珍君潘柏林陈豪郭燕张伟民马兆杜建中(企业)江新芳杨武松(企业)课程名称机械制图机械基础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负责人赵菊林黄国民潘国平赵建华徐泓毛国忠团队人员王斌黄国民陈娟郭燕温宝军(企业)马兆平朱涛(企业)史文杰(企业)陈卫娟王欢(六)人才评价模式改革创新评价方法与手段,构建由学校、社会、行业、企业多方参与、从学生理 论知识掌握到操作技能进行学生自评、互评、教师(师傅)点评等形式多样的评 价体系,采
33、用学生实习报告与现场技能考评相结合、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与结果鉴 定相结合的考评制度,引入行业标准、职业岗位标准对教学质量、学生学习成效 进行评价。(七)师资建设构建专兼结合“双师”型师资教学团队。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师资队伍的建 设方案以提高教师队伍层次,培养“双师”型教师和优化教师结构为重点,采用 积极培养和努力引进、以内为主、以外为辅、聘请结合的方法来加快师资队伍建 设的步伐,根据专业群教学需要,通过校企“互聘、互兼”双向交流的团队合作 机制,发挥不同专业背景和工作经历教师的优势,提升教学团队的教学能力、术创新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打造了一支具有现代职教理念、教学经验丰富、践能力强的高水平“双师
34、型”专业群教学团队。1专业负责人培养培养目标:从现有中青年骨干教师中选拔和培养3个专业负责人。主要培养路径:制定专业负责人培养方案和考核方法,实施以专业带头人为 核心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模式,将教学课改带头人。、教研科研、技能竞赛、培训考核等纳入团队建设。通过重点培训、国内外调研考察、向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等途径,培养专业2骨干教师培养培养目标:在现有名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带领下,重点培养4名骨干教师。主要培养路径:对重点培养的骨干教师,制定骨干教师培养方案,以“两 课”评比、技能大赛、创新大赛、信息化比赛等活动为抓手,通过进修培训、到 企业锻炼和“双师”培训,使其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素质、教学能力和技能水
35、平,取得“双师”证书,成为业务精湛、充满活力、善于创新的骨干教师和县、市学 科带头人。3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建设目标:建成一支由7人组成知识结构合理,技能水平优秀,职称结构适 当,老中青比例协调,业务精良的兼职师资队伍。主要建设路径: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将企业、行业专家、机电类高级技师聘 请来校参与教育教学,建立兼职教师库。4双师型教师培养 培养目标:93.75%的专业教师达到“双师型”教师要求。主要培养路径:制订“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和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 制度,从经济上给予补贴,从政策上给予倾斜,敦促教师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 教学水平,建立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迅速成长的保障机制。重视机电技术应 用
36、专业群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的实效,使教师通过下企业能熟练掌握机电职业岗 位技能,使93.75%的专业教师达到“双师型”教师要求。5.教学团队建设建设目标:依托创新工作室、技能竞赛、课程开发等教学团队,在创新大赛、技能竟赛、课程开发、青年教师培养等方面取得较大的成绩。主要建设路径:通过组建创新工作室和技能竞赛工作室,以此为平台,制定 各项培养计划,通过校企合作,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形成老中青三结合、职称学历较为合理的教学梯队型团队。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师资队伍建设任务表项目 类别专任专业教师 学历人数情况专任专业教帅职称情况“双师 型”建设情况专任专业教师兼职
37、教师研究生本科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初级职称骨干教 师建设 情况验收时发展规3232710221546.9%191196412.5%721.9%1134.4%2681.25%3093.75%21.9%31.2568.7534.4%18.75%划12122037.5%37.5%62.5%59.4%1 28.1%(八)构建融合企业管理理念的专业群教学管理运行机制。成立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建立由行业企业代表、相关专业负责人、学生代表等利益相关方参与的专业群建设组织管理形式,建立健全专业群建设管理制度,协调专业群内各专业的建设与发展、资源共享与互补,通过柔性化的专业管理与 课程组织,提高专
38、业拓展和滚动发展的能力。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创 新专业群教学管理运行机制,将企业先进的管理方式运用到专业群教学管理中来,对学生顶岗实习实施“企业导师制”,建立起“企业、学校、学生”共同参与的 专业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1.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建设完善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定和完善校企合作管理办法、校内外实训基 地管理、教师下企业实践、学生顶岗实习等相关规章制度,邀请行业、企业专家 定期召开工作会议,负责指导专业群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建学校与企业 的合作平台,根据区域机电企业的发展变化进行技能训练,增加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交流的活动,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依托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对专
39、 业群设置调整、发展规划、教学计划、实训基地建设、课程结构调整等提出意见 建议。采用联合、共建、融合等方式将工学结合贯穿于整个过程,构建贴近专业 的具有特色的校企合作模式,实现生产与教学融合、学校和企业共赢。2.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在现有设备基础上,再建或充实单片机、数控维修、机电一体化、电器设备安装、仿真典型机电产品生产调试维修五个实训室,更新部分实训设备。行岗位实务训练或仿真训练,提高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职业 能力。突出职业岗位需要,引进企业文化,建设体现生产性实训环境,以利于学生在职业活动 环境中进3.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建设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从计划、方案到运行、
40、文化布置等,相关企业全程参与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学校在重视校内实训基地 建设的同时,积极加强校企合作,使校内、校外实训基地优势互补,为学生创建 更好的实习实训平台,促进技能水平不断提高。计划两年内在丹阳市内或周边地 区与4家规模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更好地满足学生顶岗实习的需要。4.校企资源共建共享组建一个由企业技术骨干、校外特聘专家、校内“双师型”骨干教师共同参与 的产教研教学研发团队,共同研究开发典型机电类项目化或科研型项目化教学资 源库。利用学校现有师资力量和技术条件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每年为不少于家企业提供生产服务,创造产值不少于10万。25.顶岗实习管理模式创新,实行企业导师制探
41、索企业导师制管理模式,即聘请一位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学生顶岗实习导师,从岗位见习、技能操作等方面进行一对一指导,期限六个月,之后具备独立上岗 操作能力。制订实习成绩鉴定方案,按照江苏省丹阳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 习考核表进行考核,一是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考核,原则上占总成绩的70%二是学校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的顶岗实习进行评价,原则上占总成绩的30%(九)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完善培训场地建设,满足对外培训和考核的需要,积极开展劳动力转移就业培 训、城镇居民就业与再就业培训、转业军人培训、企业职工培训等,社会培训人 数每年不少于1000人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任务表序号建
42、设成果具体内容充实单片机实训室、建立 数控维修实训室充实机电一体化实训室、充实维修电工设备与考 级实训室、建立仿真典型 机电产品生产调试维修实训室完成时间责任人2014年4月刘锁林1加大调研力度,建立或充实5个实训室2015年4月石金炳新增4个校企合作共建校 外实训新增2个新增2个企业员工培训场地3个2014年4月欧阳2基地2015年4月2014年4月2014年4月2015年4月向荣3社会培训社会培训人数1000人次社会培训人数1000人次徐泓五、保障措施一)组织保障1.成立项目建设小组。具体负责本项目建设,根据建设进度,细化分解任务,落实责任目标,实施运行管理,保证建设质量。定期报告建设进度
43、,做好过程材 料上传和归档工作,及时反映存在问题,接受项目监控、检查和评估。2.组建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定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章程,成立专业群 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根据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就校企合作人才 培养模式及时提出专业群建设发展的指导性意见,参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 学模式、顶岗实习、实训基地等方面建设工作,充分发挥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 的作用。二)制度保障根据学校专业群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办法,分年度制定专业群建设项目任务分解表,把每项建设内容按工作任务、工作成果、佐证材料、完成时间节点及预 算经费加以细化,并具体落实责任人和参与人。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和工作规范,制定工作标准和管理规范。三)经费保障地方投入80万,行业企业投入11万,自筹40万。本专业将在学校项目建设 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本着透明、公开、高效的原则,使用好专项资金。同时保证 各部门资金及时到位,用于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师资队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