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性疾病系列资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身免疫性疾病系列资料.pdf(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自身免疫性疾病系列自身免疫性疾病系列自身抗体检测自身抗体检测一、自身免疫病的概念健康个体的正常免疫调节功能会将自身耐受和自身免疫协调在一个相辅相成的合理水平上,当某种原因使自身免疫应答过分强烈时也会导致相应的组织器官损伤成功能障碍,这种病理状态称为自身免疫病。自身抗体:机体 B 细胞受激活(刺激)条件下,对自身组织成份的抗体二、自身免疫病的特点1、患者血液中可检出高滴度的自身抗体,和(或)与自身组织成份起反应的致敏淋巴细胞。2、患者组织器官的病理特征为免疫炎性并且损伤的范围与自身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针对的抗原成份相对应3、用相同抗原在某些实验动物中可复制出相应的疾病模型并能通过自身抗体或相应致敏
2、淋巴细胞使疾病在同系动物间转移以上为自身免疫病的三个基本特点,也是确定自身免疫疾病的三个基本条件,自身免疫病还有以下特点4、多数病因不明,常呈自发性特发性,5、病程一般较长,多呈反复发作或慢性迁延的过程6、有遗传倾向7、发病的性别与年龄倾向于女性男性,老年青少年8、多数患者可查到抗核抗体9、易伴发免疫缺陷病或恶性肿瘤三、发病机制1、自身抗原的释放2、自身组织的改变3、共同抗原的诱导4、先天易感性5、多克隆 B 细胞活化6、免疫调节失常四、自身免疫病的分类常用方法有两种1、按发病部位和解剖系统分为A 结缔组织病 B 消化系统病 C 内分泌病等2、按病变组织的涉及范围分器官特异性和非器官特异性五、
3、自身抗体的临床应用1、协助自身免疫疾病的诊断2、协助判断病情、疗效、及预后3、协助进行不同疾病的鉴别诊断4、用于各类疾病的免疫病例机制研究及流行病学的调研六、自身抗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一)、抗核抗体ANA包含一组自身抗体。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细胞核常成为自身免疫反应的靶子。ANA主要是指对核内成分所产生的抗体,此外也包括对核内成分相同的物质所产生的抗体。所以,ANA是抗核酸抗体和抗核蛋白抗体的总称。通常是 7sIgG,但也可以是19sIgM。抗核抗体的核型:ANA的核型有一些临床参考价值。某种核型可能伴有某种特定的ANA和风湿病,但这种关联是不可靠的,况且当血清中含有多种抗体时,随血清稀释度不
4、同,可能会表现不同核型。核型的价值大部分被测定特异抗体所代替。间接免疫荧光抗核抗体(IFANA)检测的核型与临床意义见附表。临床意义:它可在许多风湿病患者的血清中检出,也可以在健康老年人、感染性疾病、慢性肝病、原发性肺纤维化、肿瘤等,缺乏特异性。甚至服用某些药物如普鲁卡因酰胺、肼苯哒嗪、苯妥英钠、异烟肼等均可出现ANA阳性。约99%的活动期 SLE 病人 ANA阳性,但它的特异性差。在非狼疮性结缔组织病中,ANA阳性率为 50%,即使在健康献血者中,偶尔也可检出ANA。所以ANA阳性本身不能确诊任何疾病,但ANA阳性且伴有特征性狼疮症状则支持狼疮诊断。ANA阴性几乎可除外 SLE 的诊断。但应
5、注意有 5%的SLE 病人 ANA可为阴性,这其中大部分为抗 SSA 抗体、抗 SSB 抗体阳性,因为测定 ANA通常用鼠肝或鼠肾做底物,而这些组织核内含 SSA、SSB、Jo-1、rRNP 抗原相对较少,所以不易测出其相应抗体。可加做人喉癌上皮细胞为底物的方法进行检测。ANA作为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疾病的筛选试验必须强调中高滴度。一般滴度在 1:40 以上应考虑结缔组织病可能。ANA对 SLE 的诊断有帮助,但对预后和疗效观察的意义人们的意见不尽一致。一般认为 ANA在狼疮活动期阳性率和滴度均增高,在缓解期阳性率和滴度均减低。(二)、抗 DNA抗体有的 ANA可以作为一种疾病的标记,有两大组血
6、清抗 DNA抗体与结缔组织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有关。(1)抗 ds-DNA 抗体:即抗双链(天然)DNA抗体。高浓度的抗ds-DNA 抗体几乎仅见于 SLE,且与疾病活动度、特别是与活动性狼疮性肾炎密切相关。在 SLE 缓解期抗 DNA抗体可转阴或滴度减低,因此单次测定结果阴性,不能除外SLE;(2)抗 ss-DNA 抗体:即抗单链(变性)DNA抗体。它不仅存在于SLE 病人中,也可以存在于非 SLE 的其他疾病中,包括炎症性疾病、慢性活动性肝炎、药物性SLE、硬皮病等。虽然它在致病性方面与抗ds-DNA 相同,但特异性差,对SLE 诊断价值较小。(三)抗DNPDNP 由 DNA和组蛋白组成
7、,由于抗原存在不溶性和可溶性两部分,可分别产生相应的抗体,不溶性抗体通常不完全DNA和组蛋白吸收,它是形成狼疮细胞的引子,可溶性抗原存在各种关节炎病人的滑膜液中,其相应抗体也存在 RA病人中。病人血清存在抗DNP 抗体时,与DNP 致敏乳胶发生凝集把应。SLE 阳性率为 55%75%。也可见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 RA、SS、SSc,但阳性率很低。(四)抗组蛋白抗体(AHA):组蛋白是染色质基本结构核小体的重要组成部分。H1在双螺旋之外,H2A、H2B、H3、H4、被双螺旋包绕。抗组蛋白抗体可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DIL、SLE、SSc、幼年类风关)中出现,不具诊断特异性。活动期SLE 病人
8、阳性率为 90,药物性狼疮(DIL)阳性率达 95。(五)抗 ENA 抗体:又称盐水可提取性核抗原的抗体。是抗小分子细胞核核糖核蛋白(snRNPs)和小分子细胞浆核糖核蛋白(scRNPs)的自身抗体,不含组蛋白。主要有七种:抗 U1-RNP 抗体、抗 SS-A/Ro 抗体、抗 SS-B/La抗体、抗 Scl-70抗体、抗 Jo-1抗体、抗 r-RNP 抗体。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与疾病严重程度和活动性无明显相关。1、抗 RNP 抗体以抗核内的核糖核蛋白得名。所作用的抗原是U1小分子细胞核核糖核蛋白(U1snRNP),所以又称抗U1RNP抗体。U1snRNP 由 U1RNP和 9 种不同的
9、蛋白质组成。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中几乎均为阳性,且滴度很高,对确立 MCTD的诊断很有帮助。抗 RNP 抗体阳性的病人常常抗DNA抗体阴性,肾脏受累较少。如和抗 ds-DNA 抗体、抗Sm 抗体同时存在,则发生狼疮肾炎的可能性较大。2、抗 Sm 抗体Sm 抗原是 U 族小分子细胞核核糖核蛋白(UsnRNP),在 SLE 中阳性率为 30.2%。虽然敏感性较低,但特异性较高。在全部抗Sm 阳性的病例中,92.2%为 SLE。因此,抗Sm抗体为 SLE 的标记抗体。另外,有人还发现SLE 病人由活动期转为缓解期后,狼疮细胞可转阴,ANA、抗 DNA抗体效价可降低,但Sm 抗体依然存在。因此
10、,对早期、不典型的 SLE 或经治疗缓解后的回顾性诊断有一定意义。抗 Sm 抗体阳性均伴有抗U1RNP抗体,而抗 U1RNP抗体可以单独存在。3、抗 SSA Ro 抗体R0、SSA 抗原在免疫学上是一致的,即有共同的抗原决定簇。SSA Ro 是小分子细胞浆核糖核蛋白(scRNPs),是蛋白和小分子核糖核酸形成的复合物。抗 SSA 抗体主要见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阳性率高达 6075。抗 SSA 抗体在新生儿红斑狼疮发生率几乎是100,该抗体通过胎盘传递给胎儿可引起炎 症反应并且可引起先天性新生儿心脏阻滞。此外,抗 SSA 抗体常与亚急性皮肤性红斑狼疮、抗核抗体阴性狼疮临床现象相关联。4、抗 SS
11、B/La/Ha 抗体SSB/La/Ha 抗原在免疫学上是一致的。是抗小分子细胞核核糖核蛋白(snRNP)。抗SSB 阳性几乎总伴有抗SSA 抗体阳性,抗SSB 抗体较抗SSA 抗体诊断干燥综合征更特异,是干燥综合征血清特异性抗体。原发性干燥综合征阳性率达 40左右。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如有抗 SSB 抗体,常伴有继发性干燥综合征。唾液腺、唇腺活检可见大量淋巴细胞浸润。5、抗 Scl-70抗体首先在 PSS 患者血清中发现抗 Scl-70抗体。因其主要见于硬皮病,且其相应抗原分子量为70KD,故取名为抗Scl-70 抗体。Scl-70 是DNA拓扑异构酶 I 的降解产物。抗Scl-70抗体可在
12、30%40%PSS 病人中检出。虽然阳性率不高,但有较高特异性。有抗 Scl-70抗体的患者皮肤病变往往弥散广泛,且易发生肺间质纤维化。重症弥漫性PSS(SSc)中抗 Scl-70抗体阳性率高达 75。有雷诺现象的患者存在抗Scl-70抗体,提示可能发展为PSS。抗 Scl-70抗体与恶性肿瘤有明显相关。6、抗 Jo-1抗体Jo-1抗原是组氨酰 tRNA 合成酶在胞浆中以小分子核糖核蛋白(scRNPs)形式出现。抗 Jo-1抗体是目前公认的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PM DM)的血清标记抗体。在 PM 中阳性率达 25左右。合并肺间质病变的 PM DM患者,阳性率高达 60。67抗 Jo-1抗体阳性
13、的患者有 HLA DR3 抗原。抗 Jo-1抗体综合征:抗 Jo-1抗体阳性、急性发热、对称性关节炎、“技工手”、雷诺现象、肌炎、肺间质病变。7、抗 rRNP 抗体抗 rRNP 抗体的靶抗原是核糖体大亚基上磷酸蛋白。为胞浆抗原。抗rRNP 抗体主要见于 SLE,阳性率在 10%20%左右,是诊断 SLE 的特异性抗体。如仅有抗 rRNP 抗体阳性的 SLE 患者,ANA常为阴性。抗 rRNP 抗体阳性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发生率高。抗rRNP 抗体与抗 dsDNA 抗体的消长相平行,但与抗dsDNA 抗体不同的是不会随病情好转立即消失,可持续 12 年后才转阴。(七)抗着丝点抗体着丝点是纺缍丝在
14、染色体上的附着点。抗着丝点抗体能与结合在DNA上分子量分别为 140kD,80kD 和 1 7kD 的着丝点蛋白起反应。抗着丝点抗体是硬皮病的血清特异性抗体。硬皮病中的良性变异型 CREST综合征阳性率可达 80。抗着丝点抗体在不同疾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CREST为 17%96%,弥散型硬皮病为 8%12%,雷诺现象为20%29%,MCTD为 7%,SLE 为5%,其他 CTD 为 0。抗着丝点抗体的临床意义可概括为下列几点:(1)在 CREST综合征中检出率高;(2)有着丝点抗体的患者,肾、心、肺及胃肠受累较少(2 周,请分离血清并于-20以下,保存待检。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
15、浆抗体(ANCAANCA)91 概述1982 年,Davies等在 8 例节段性坏死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中首次发现ANCA,其后的近10 年中对 ANCA及其靶抗原的性质,相关性疾病的致病机制,检测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现已认为 ANCA自身抗体谱包括十余种特异性抗体,ANCA对系统性血管炎、炎症性肠病等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已成为自身免疫性疾病重要的临床常规检测项目。92 临床意义921.ANCA的荧光模型主要表现为:9 2 1 1 中性粒细胞胞浆弥漫性颗粒样荧光,并在核叶之间有荧光加强为胞浆型ANCA(cANCA)。9212 中性粒细胞胞浆环绕细胞核周围胞浆亮染为核周型ANCA
16、(pANCA)。9213 非典型 ANCA(aANCA)此型荧光模型兼有 cANCA和 pANCA两种特性。不同疾病中出现的 ANCA抗体及其可能对应的抗原相关疾病Wegeners 肉芽肿微动脉炎Churg-Strauss 综合征结节性多动脉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播散性红斑狼疮溃疡性结肠炎荧光模型cANCA,偶见 pANCAcANCA,pANCApANCAANCA(阳性率低)pANCA,不典型 ANCApANCApANCA,不典型 ANCA抗原PR3,偶见 MPOPR3,MPOMPO,偶见 PR3偶见 PR3 或 MPO偶见 MPO,乳铁蛋白偶见 MPO,乳铁蛋白组织蛋白酶 G,乳铁蛋白,原发性硬化
17、性胆管炎弹性蛋白酶,溶酶体和其它未克罗恩病自身免疫性肝炎922.ANCA的靶抗原9221 PR3-ANCApANCA,不典型 ANCA知抗原PR3-ANCA在临床上与WG(Wgeeners 肉芽肿)密切相关,活动性典型的WG几乎100%阳性,另一方面,该抗体的滴度与疾病的活动性一致,在 WG等原发性血管炎患者中常被作为判断疗效,估计复发的指标,从而能指导临床治疗。9222 MPO-ANCAMPO-ANCA主要与 MPA、NCGN、过敏性肉芽肿性血管炎相关,每一个怀疑血管炎或肾小球肾炎的患者主要原因不明,就应检测ANCA,MPO-ANCA阳性强烈提示坏死性血管炎或特发性 NCGN。9223 BP
18、I-ANCA主要见于肺部炎症性疾病,并与长期的慢性绿脓杆菌感染有一定关系,如成人肺囊性纤维化(CF)、部分原发性支气管扩张症及部分原发性肺纤维化。此外 BPI-ANCA亦可在系统性血管炎、IBD 和自身免疫性肝炎中出现。923 cANCA 的临床意义cANCA可见于多种系统性血管炎。主要见于Wegeners 肉芽肿,约占 ANCA阳性率的80%-95%。cANCA被认为是活动性 Wegeners 肉芽肿及微动脉炎的特异和敏感的标志抗体。很多资料提示,ANCA阳性的微动脉炎,通常与肾小球肾炎和/或肺毛细血管炎相关。该抗体还见于变应性肉芽肿性脉管炎(Churg-Strauss 综合征)等。924
19、pANCA的临床意义pANCA对 UC 的敏感性为 70%,特异性为 90%,可作为对 UC 和 CD 的鉴别诊断及 UC的早期诊断。pANCA见于多种系统性血管炎。该抗体也可见于 Wegeners 肉芽肿,但仅占ANCA阳性率的 5%-20%,靶抗原主要为 MPO。40%-80%的微多动脉炎与 MPO-ANCA相关。PANCA还见于 Churg-Strauss 综合征、炎症性肠病(通常为非 MPO抗原,在溃疡性结肠炎阳性率 40%-80%,在克罗恩病阳性率 10%-40%)、性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系统性风湿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多发性肌炎等,但许多靶
20、抗原尚属未知)等。93 标本采集常规采集病人静脉血液 4ml,2-8保存待检,如送检时间2 周,请分离血清并于-20以下保存。抗心肌抗体抗心肌抗体101 概述当心肌受炎症、缺氧、缺血及手术等各种因素引起的损害时,可释放出心肌抗原,能引起机体产生抗心肌抗体。如冠心病、反复心绞痛发作、心肌梗死、风湿热及心脏手术时使心肌受损,均可呈现抗心肌抗体阳性。抗心肌抗体的抗原非常复杂,常见的产生情况有:属交叉性抗原引起的抗心肌抗体,这是 A 组链球菌的细胞壁成分作为抗原引起的。由于在病毒的诱导下心肌细胞抗原暴露,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的异常表达并且将自身抗原信息传递给T 淋巴细胞,引起心肌自身细胞和体液免
21、疫损伤,导致抗心肌抗体的产生。由于心肌梗死或心包切开等使部分心肌变性坏死,形成一种变性心肌抗原,引起抗心肌抗体的产生由于长期反复冠状动脉痉挛缺血,造成局部心肌抗原的改变,也可出现心肌抗体102 临床意义1021 风湿热风湿热是与 A 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一种变态反应性全身性结缔组织疾病。主要累及心脏、关节、中枢神经系统、皮肤和皮下组织。目前临床对于该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辅以实验室检查。有资料显示 80%的风湿热患者抗心肌抗体呈阳性,且持续时间长,可达 5 年之久,复发时又可增高,在急性期或慢性期风湿活动性增高时可呈现阳性反应。55%风湿性心脏炎病人抗心肌抗体阳性,风湿性慢性心瓣膜病无
22、明显风湿热活动病人,2030%可为阳性。链球菌感染后状态亦可呈阳性。在风湿热患者中测定抗心肌抗体有助于判断有无并发心脏炎症,动态检测抗心肌抗体还有助于监测病情,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1022 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是由多种病毒侵犯心脏,引起局灶性或弥慢性心肌间质炎性渗出和心肌纤维变性、坏死或溶解的疾病,有的可伴有心包或心内膜炎症改变。可导致心肌损伤、心功能障碍、心律失常和周身症状。在疾病的后期,病毒多不活动,由病毒或受损心肌作为抗原,诱发体液及细胞免疫反应,在患者血清中会出现抗心肌抗体,病毒性心肌炎的抗心肌抗体滴度较高,而且持续的时间较长,经过激素治疗后可转为阴性。1023 部分扩张性心肌病病
23、人部分扩张性心肌病病人血清中抗心肌抗体也为阳性,其阳性率与心功能不全的程度相关。无心功能部不全的病例,其抗心肌抗体为阴性,而当出现心功能不全的症状时的 05年的阳性率为 36,510 年的阳性率为 100。1024 心脏手术、心肌梗死等引起的心肌受损由于心肌受缺血、缺氧等各种因素引起损害时,可释放出心肌抗原,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提示预后不良。1025 标本采集采集病人静脉血液 4ml,2-8保存待检,如送检时间2 周,请分离血清并于-20以下保存。抗骨骼肌抗体抗骨骼肌抗体111 概述当怀疑患有重症肌无力或发现有相应的症状时,而抗乙酰胆碱受体的检测结果为阴性时,检测抗骨骼肌抗体能提供辅助诊断的
24、依据。同时,检测抗骨骼肌抗体对重症肌无力患者是否并发有胸腺瘤提供的诊断信息是敏感和特异的。112 临床意义1121 重症肌无力是以神经生理和免疫异常为特点的神经肌肉连接疾病,主要由运动终板上乙酰胆碱受体被可逆性阻断致肌肉兴奋传递障碍引起,此病的典型症状为横纹肌的劳累性乏力,主要见于女性,常为 20-40岁,男性发病常在 50 岁后。该病患者除了检测抗乙酰胆碱受体外,还应该抗骨骼肌抗体。因为当抗乙酰胆碱受体的检测结果为阴性时,检测抗骨骼肌抗体能为该病提供辅助诊断的依据,当出现高滴度抗体时,对该病有极高的诊断价值。1122 另外,对于同时患有重症肌无力及胸腺瘤的病人,其抗骨骼肌抗体阳性率可达 80
25、%-90%,而小于 40 岁的无胸腺瘤的重症肌无力患者该抗体的阳性率仅为6%,故抗骨骼肌抗体对重症肌无力患者是否并发有胸腺瘤提供的诊断信息是敏感和特异的。特别是20-60岁的患者,为最易并发胸腺瘤的年龄,如果该抗体阴性,基本上可排除重症肌无力并发胸腺瘤的诊断。1123 抗骨骼肌抗体通常见于年龄较大的重症肌无力患者及成年发病的重症肌无力患者,而少见于小于 20 岁的重症肌无力患者。1124 抗骨骼肌抗体的检测对于调控骨髓移植后自身免疫并发症(包括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免疫抑制治疗有一定价值。1125 抗骨骼肌抗体罕见于合并有类瘤性神经病的原发性肺癌患者、多发性肌炎及肌营养障碍患者。约有 25%使用青
26、霉胺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检测到骨骼肌抗体,但主要为 IgM 型抗体。个别正常人可检测到抗骨骼肌抗体。但通常滴度很低,多为IgM 型,且常于抗心肌抗体有交叉反应。113 标本采集常规采集病人血液 2ml,分离血清送检。抗线粒体抗体抗线粒体抗体(AMA)(AMA)121 概述抗线粒体抗体对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超过了95%,95%的患者均可出现抗线粒体抗体。122 临床意义1221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biliary cirrhosis,PBC)是一种可能与自身免疫有关的慢性进行性胆汁淤积性肝脏疾病,主要发生于中年女性,年龄在 3065 岁之间(男:女比例为 1:
27、9),病理表现为肝内胆管非化脓性炎症破坏,从而导致胆汁淤积,发生肝纤维化及肝硬化。1222.PBC常伴有高滴度的抗线粒体抗体(AMA),病程早期就出现 AMA是本病的特点。如果AMA出现阳性的高滴度,即使无PBC 的症状及生化异常,也强烈提示为PBC,建议列为高危人群,应该定期进行复查,有可能的情况下可进行肝脏穿刺病检。1223 到目前为止,发现线粒体膜上存在 9 种自身抗原(M1-M9),与 PBC 关系最大的是 M2,M2 亚型抗线粒体抗体对诊断 PBC 的特异性最高。AMA的特异性抗原 M2 抗原属于线粒体内膜的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pyruvate dehydrogenase compl
28、ex,PDC),即 E1(2-氧-酸脱氢酶复合体,50kDa)、E2(2-氢酯酰胺乙酰转移酶,74kDa,和 E2 有交叉反应)。其中,最常见的是 AMAM2 和 PDC-E2 发生反应。AMA的滴度水平及反应类型和PBC 的临床病情无关。应用药物治疗及肝脏移植成功后,血清AMA不消失。1224 AMA 亚型与疾病的相关性如下表:抗体对应的抗原M1相关疾病梅毒(提示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干燥综合征夏普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高滴度)其它慢性肝病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假性狼疮综合征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非特异性胶原病肝炎(异丙异烟肼引起)急性心肌炎心肌病原发性胆汁性
29、肝硬化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其它类型的肝炎M3M4M5M6M7M8M9123 标本采集常规采集病人血液 2ml,分离血清送检。124 注意事项有极少数患者(2 周,请分离血清并于-20以下保存。抗抗 DNPDNP 抗体抗体151 概述抗 DNP 抗体系针对脱氧核糖核蛋白的自身抗体,即狼疮因子。是经典的狼疮细胞形成试验必不可少的四因素之一。DNP 由 DNA和组蛋白组成,由于抗原存在不溶性和可溶性两部分,可分别产生相应的抗体,不溶性抗体通常不完全DNA和组蛋白吸收,它是形成狼疮细胞的引子,可溶性抗原存在各种关节炎病人的滑膜液中,其相应抗体也存在RA 病人中。病人血清存在抗 DNP 抗体时,与 DNP
30、 致敏乳胶发生凝集把应。SLE 阳性率为 55%75%。其他结缔组织阳性率低,且部分出现该抗体阳性的病人可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症状。非结缔组织病(如肝炎等)偶见阳性。152 标本采集常规采集病人血液 2ml,分离血清送检。抗胃壁细胞抗体抗内因子抗体抗胃壁细胞抗体抗内因子抗体161 概述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恶性贫血患者中存在由抗胃壁细胞抗体及抗内因子抗体。根据抗胃壁细胞抗体是否存在可将慢性萎缩性胃炎分为:A 型(慢性胃体炎)和B 型(慢性胃窦炎)。内因子是由胃壁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主要生理功能是与维生素 B12结合促进维生素 B12的吸收,但如果存在抗内因子抗体时,就会阻碍维生素B12的吸收,导致恶
31、性贫血。162 临床意义1621 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是胃粘膜的慢性炎症病变,慢性萎缩性胃炎是炎症的进一步表现,胃粘膜变薄而平滑,皱襞变细,甚至消失,因粘膜变薄而见粘膜下小血管分枝。主要病因有:1、幽门螺杆菌感染;2、自身免疫;3、十二指肠夜反流等。其中2、自身免疫是由于壁细胞损伤后其能作为自身抗原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而产生相应的壁细胞抗体和内因子抗体,最终导致壁细胞数量减少,胃酸分泌减少及至缺失,以及维生素B12吸收不良,导致恶性贫血。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分类分为:A 型胃炎(慢性胃体炎)、B 型(慢性胃窦炎):A 型胃炎(慢性胃体炎)主要由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病变主要累及胃及胃体和胃底。本型有
32、遗传素质参与本病,约20%可伴有甲状腺炎、Addison病或白斑病。A 型胃炎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到抗胃壁细胞抗体(约90)和抗内因子抗体(75)。故如怀疑为A 型胃炎,应检测血清中抗胃壁细胞抗体、内因子抗体。B 型胃炎(慢性胃窦炎)主要是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故血清中约 30可检测到抗胃壁细胞抗体和抗内因子抗体,但与 A 型胃炎的区别是:B 型胃炎的滴度低于 A 型胃炎,或甚至于检测不出抗胃壁细胞抗体和抗内因子抗体。1622 抗内因子抗体内因子是由胃壁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其主要的生理功能是与维生素 B12结合,在Ca2存在下,内因子B12复合物与回肠粘膜上皮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而被吸收。而但机
33、体出现了抗内因子抗体时,就会对内因子与维生素B12的结合、复合物的吸收产生影响,成为恶性贫血的一个发病因素。抗内因子抗体有封闭型和结合型两种。封闭型抗内因子抗体与内因子结合的部位是B12与内因子结合的部位,故抑制内因子与B12复合物的形成。结合型抗内因子抗体与内因子结合的部位远离内因子与 B12结合处,故不抑制内因子B12复合物的形成,但与封闭型同时存在。1623 其他约 1/3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和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可检测抗胃壁细胞抗体,少数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青年性糖尿病也可呈现阳性。另外,一些老年人也可出现低滴度的阳性反应。163 标本采集常规采集病人血液 2ml,分离血清送检。164 注意事项1641 当临床怀疑病人患有慢性胃炎时,需要同时检测抗胃壁细胞抗体和抗内因子抗体,因为患有消化系统病变常为贫血的致病因素,故此有助于恶性贫血的诊断。1642 恶性贫血患者血抗胃壁细胞抗体阴性的可能性有:A、少年恶性贫血的发生早于自身抗体的产生;B、免疫反映限于细胞反应,而不是抗体反应;C、由于壁细胞自身抗原被排除,因而自身免疫反应耗竭;D、不正确的判断E、自身抗体直接针对的高度敏感性表位尚未被认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