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顶管施工工艺评价.pdf





《人工顶管施工工艺评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工顶管施工工艺评价.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工顶管施工工艺评价人工顶管施工工艺评价一、人工顶管施工的意义顶管施工是继盾构施工之后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地下管道施工方法,它不需要开挖面层,并且能够穿越公路、铁道、河川、地面建筑物、地下构筑物以及各种地下管线等,因此与开挖法埋管相比,顶管法施工有以下优点:1、顶管施工是非开挖铺管技术的一种,其在国外已广泛使用,在国内也逐渐普及。由于不开挖地面,所以能穿越公路、铁路、河流,甚至能在建筑物底下穿过,是一种能安全有效地进行环境保护的施工法。2、顶管施工不开挖地面,故而被铺设管道的上部土层未经扰动,管路的管节端不易产生段差变形,其管寿命亦大于开挖法埋管。3、采用房下顶管施工法能节约一大笔征地拆迁费用,减
2、少动迁房,缩短管线长度,有很大的经济效益.二、顶管施工的基本原理顶管施工就是利用人工挖土,借助于主顶油缸及管道中继间等的推力,把工具管从工作坑内穿过土层一直推到接受坑内吊起;与此同时,也就把紧随工具管后的管道埋设在两坑之间,这是一种非开挖的敷设地下管道的施工方法。三、手掘式顶管施工工艺流程施工准备放线定位确定工作坑尺寸工作坑开挖坑壁支护基础及导轨安装后背安装顶管设备安装下管节预顶调试测量较核正式顶进挖土出土顶进 测量较核顶进挖土出土测量较核顶进至接收井接口处理砌检查井 闭水试验工作坑回填竣工验收。1、施工准备、顶管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组织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相关方进行设计交底。当施工
3、单位发现施工图有错误时,应及时向设计单位提出设计变更申请,变更申请应得到建设方和设计单位确认(关于支管管径 DN500 变为DN800,因交通压力大缩减 3 个检查井,2 个利用原检查井).、顶管工程开工前,施工单位应根据施工范围进行现场调查,绘制现状调查平面图,并应掌握现场以下资料:、现场地形、地貌、各种地面地下管线和其他设施情况;、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地区气象资料;、工程用地、交通运输及排水条件;、施工供水、供电条件;、工程材料、施工机械供应条件;1、结合工程特点和现场条件的其他情况和资料.、顶管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应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基坑开挖及支护专项方案、用电方案等。、顶管
4、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应接受建设单位组织的有关单位向施工单位进行的现场交桩,并办理交桩手续(以原路面高程作为相对高程,控制管道底标高)。、临时水准点和管道轴线控制桩的设置应便于观测且必须牢固,采取保护措施并经常校核(以原路面高程作为相对高程,临时水准点和管道轴线控制桩的设置在工作坑边便于观测且必须牢固,管线位置由于天然气管道,中线向东移了0.5 米).、对已建管道、构筑物等与新建管道衔接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开工前应进行校对复核(对已建污水管道、检查井的衔接进行了校对复核).2、工作坑位置及开挖尺寸确定、顶管工作坑的位置应考虑一下原则:、有可利用的坑壁原状土作后背;、工作坑尽量设在沿线检查井及污水支
5、管交汇折点处;、工作坑处应便于排水、出土和交通运输,距电源、水源较近,并且具备堆放少量管材和暂存土的用地;、工作坑应尽量远离建筑物或对其易于采取安全保护措施处。、顶管坑开挖尺寸确定工作坑的尺寸应根据施工方法和设备尺寸,按实际布置的情况确定,同时考虑工作坑设置的使用功能(单向顶、多向顶、转角顶等)、顶管工作坑,是顶管工程的重要设施,工作坑是双向坑.向一个方向顶进所能达到的最大长度,为一次顶进长度。矩形工作坑底部尺寸应符合以下要求:矩形工作坑底部尺寸应符合以下要求:B=D1+SL=L1+L2+L3+L4+L5式中:B矩形工作坑的底部宽度(m)D1-管道外径(m)S操作宽度取 2mL矩形工作坑的底部
6、尺度L1管节长度(m)L2运土工作间长度(m),一般取 1。5m2L3-千斤顶长度(m)L4后背墙的厚度L5稳管时,已顶进的管节留在导轨上的最小长度(m),一般为 0.5-0.6m.工作坑深度(H1、H2)应符合下列公式要求:H1=h1+h2+h3式中:H1顶进坑地面至坑底的深度(m)h1-地面至管道底部外缘的深度(m)h2管道底部外缘底部至轨底面的高度(m)h3-基础及其垫层的厚度。但不应小于该处井室的基础及垫层厚度(m)该工程顶管管径为 DN1000 钢筋混凝土管(带钢套),壁厚为 100mm;工作坑开挖尺寸为 4。2m3.2m,深 5m。3、工作坑开挖及坑壁支护工作坑开挖视地质情况和工作
7、坑深度确定,由于工作坑范围有地下管线及场地狭窄等不适于机械开挖,全部采用人工开挖;人工开挖深度超过 2 米必须及时进行坑壁支护.坑壁支护方式主要取决于施工工艺、坑壁土质、工作坑深度和地下水情况。该工程工作坑土质稳定、无地下水、管道埋深较深,坑壁支护方式采用板撑支护或砖砌支护,最后选择砖砌支护,由于该工程是抢修工程时间紧,砖砌支护的形状是椭圆型比较稳定(在基坑监测实践中发现了基坑平面形状与基坑稳定性的内在联系,给出了椭圆形基坑、圆形基坑、矩形基坑的应力与位移监测数据,以实测数据为依据,指出了类圆形基坑的优越性,得出了类圆形基坑承载能力与坑壁稳定性优于矩形基坑的结)。采用 MU10 的砖,M10
8、砂浆砌筑 240mm 的砖墙支护且不用拆除,对检查井和路面也是可靠地支撑。4、基础及导轨安装、基础的形式取决于基底的土质、关节的重量以及地下水位情况。该工程地下水位在 4。5 米及以下处(个别在 3。5 处有其它管道或井渗水造成),基础的形式为卵石木枕基础或土槽枕木基础,卵石木枕基础适用于地下水位不高,但地基土近饱和状或饱和状,安装导轨过程中有可能基础被扰动,且顶进方向有变化的中、小型的工作坑,施工时在地基土上直接作砂砾石基础,然后铺设方木,连接牢固;土槽枕木基础:适用于土质较好,又无地下水,施工管径较小且顶进方向没有变化的工作坑.施工时在工作坑底部做 3:7 灰土垫层为 30cm,然后铺设方
9、木并联接牢固,可在方木上直接铺设导轨,方便导轨的变向安装.、工作坑导轨选用钢质材料制作,并应有足够的刚度,采用重型钢轨,长3度以管材长度 1.5-2 倍为宜;两导轨距离控制在管径的 0.45-0。6 倍之间,安装导轨时,首先利用垂球和直尺确定导轨间距和平面位置,然后根据放样高程调整导轨高程,两导轨应顺直、平行、等高,其道路纵坡与管道设计坡度相一致;安装后的导轨应当牢固,不得在使用中产生位移,应经常检查校核。、两导轨间距可按照下式计算:A=2(Dh+e)(h-e)式中:D-管外径(mm)h-导轨高度(mm)e-管外底距基础的距离(一般为 1025mm)、导轨安装的允许偏差为:轴线位移:左 3mm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工 施工工艺 评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