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产生的影响分析【论文】.pdf





《新媒体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产生的影响分析【论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媒体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产生的影响分析【论文】.pdf(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新媒体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产生的影响分析摘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受到师资队伍薄弱、教学模式陈旧的桎梏,新媒体的高科技、丰富性、交互性、多元化、自主性等特征满足了“95 后”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需求,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是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认知、情感、意志、人格的发展也产生了反面影响,因此,新媒体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是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用研究;所谓新媒体,是以互联网、无线通信、卫星传播等手段为依托,通过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终端设备,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新媒体,包括了手机媒体、网络媒体、数字电视等。当代大
2、学生是伴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是与网络、手机等新媒体最为亲密的群体。网络、手机之于大学生是必不可少的通信工具、娱乐工具甚至是学习工具,对大学生的道德意识、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个性心理等方面都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一、新媒体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现实优势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辅导员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95 后”大学生大多思维活跃,视野宽阔,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强,个体需求更多样,个体之间的差异更大。因此,运用条幅宣传、课堂教学、校园活动等传统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势必会使宣传、教育效果大打折扣。而高校普遍存在着辅导员人数少、学生多、专兼职心理教师队伍不稳定的突出问
3、题,如果仅采用课堂教学、个体辅导、团体辅导等传统形式发现、了解学生心理问题,将是对辅导员工作的挑战。因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现状必然选择新媒体的使用。运用网络、QQ、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技术辅助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教学、活动开展是势在必行的。大学生的个性特点与新媒体特性相一致。大学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大学生思想由稚嫩走向成熟,他们渐渐开始接触和了解更多的道德标准、社会责任,并开始规划未来人生,定位社会角色。新媒体的开放性、便捷性、交互性、丰富性、新颖性为他们了解社会开启了一条全新的路径,因此,新媒体在给大学生提供信息选择空间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心理健康。网络媒体
4、、手机媒体已成为校园内具有较大覆盖面的传播媒介,是大学生查找信息、资源共享、情感表达的重要平台。笔者在徐州工程学院开展了大学生关于新媒体使用的问卷调查,随机发放了 500 份调查问卷,回收调查问卷份数 450 份,有效份数 446 份,参与调查者均为在校的非毕业年级文科、理科、工科学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调查,新媒体占据大学生过多的学习生活时间,近 95%的大学生通过电脑、手机等新媒体阅读、购物、娱乐,放松心情。据统计,82%的学生每天上网时间超过两个小时,每天使用新媒体的次数在35次和 5 次以上的占总人数的 80%。换言之,新媒体文化已渗入大学校园文化的方方面面。因此,高校思想教育工作
5、者应因势利导,从青年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需要出发,利用新媒体特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更有针对性,提升效果,给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注入新的活力。二、新媒体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产生双面影响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来解释,人们会选择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或者能够满足某些方面需要的信息,而其他不能满足需要的信息就会被拦截在选择性注意之外。选择性注意是大学生受众对众多的媒介信息进行筛选,倾向于维护和强化自己固有的认知结构、基本信念、价值观念,所以会接受对自己有利的信息,忽视自己不感兴趣的信息,此外,大学生还会主动躲避不符合自己固有信念和价值观的信息1。对于心理、思想趋于成熟的大学
6、生群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领域,新媒体文化就是一把“双刃剑”,在使大学生体验科技发展、信息便利的同时,也冲击着大学生正在形成的价值观、道德观,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产生反面影响。(一)新媒体满足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内外在需求1.新媒体运用云技术、4G 网络等高科技将信息技术整合,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教育平台和丰富的教育资源,开阔了学生眼界,增长了学识,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学习、成长发展的需求。高校教育思政人员要因势利导,深入挖掘、正面引导新媒体的优势,充分了解大学生受众的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和选择性内化的规律,将大学生受众的视线有效地引向高校所期望的“思想环境”中
7、,从而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产生强大合力,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2.新媒体文化的社会性、交互性为大学生打开了认识社会的大门,促进了大学生与社会的沟通,丰富了在校学生的社会生活;同时,为大学生的情感表达提供了新平台,有利于大学生释放情绪、缓解压力,有利于大学生社交网络的形成,增强人际交往的能力。3.新媒体文化有利于大学生形成独立的人格。高校新媒体为大学生提供了个性化表达的平台,大学生可以针对社会热点自由发表个人看法和观点,牢牢掌握自己的话语权。在言论激荡、针砭时弊的同时,不断丰富个人的思想,形成个性化的见解,坚持己见,使自己更自信,更独立。高校在运用新媒体平台进行思想引导、心理
8、健康教育时,不可避免地要对重点价值观进行多次强调,但不可千篇一律,要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实现内容方式多样化,要运用文字、视频、图片、语音、音乐等多种表现手法,增强平台交互性,促进受众主动参与,提高高校思想引导的渗透力,实现共同发展。(二)新媒体对大学生心理成长的负面影响大学生群体年龄一般都在1825岁之间,处于青少年向青年过渡的关键时期,也是大学生向社会人、职业人转变的关键时期。他们内心有独立的愿望,但还不具备独立的经济能力;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完全成型,甚至十分不稳定,容易受外界影响。他们迫切、饥渴地获取知识,认知环境,想要快速地成长起来,在这样一个时期,他们极容易受到各种不良信息
9、的影响,进而滋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1.在新媒体技术营造的虚拟世界中,由于信息发布者身份隐蔽,网络监管和责任追究机制不完善,有些居心叵测的人恶意散播虚假信息,甚至反动言论,容易给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建立的大学生造成思想上的冲击。一部分自控意识缺乏、道德观念薄弱的大学生极易受到侵蚀,易导致思维混乱、行为反叛的后果,甚至有的人法律道德意识淡化,违反做人原则。2.新媒体文化包容性强,内涵丰富,不同的文化在此激荡、交融、传播,而“95 后”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认知不够成熟,对事物缺乏辩证分析的能力,面对多元的文化难以做出正确的价值观选择。部分意志力薄弱、自律性差的大学生容易被网络包罗万象的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文 媒体 大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 产生 影响 分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