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学2005至2006学年伦理学课程考试试题B.pdf
《湖北大学2005至2006学年伦理学课程考试试题B.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大学2005至2006学年伦理学课程考试试题B.pdf(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湖北大学湖北大学 20052005 至至 20062006 学年伦理学课程考试试题学年伦理学课程考试试题 B B课程名称:考试方式:学院:专业年级:闭 卷伦理学(开卷、闭卷)哲学系印刷份数:任课教师:2004 级(B 卷)32倪霞题号得分得分一二三总分阅卷教师一、简答(每小题 5 分 分,共 30 分)1、公民在国家中的主体地位的表现2、自由与平等的关系3、民主的法制对于社会和谐的意义4、根据现代道德精神,现代道德原则应该包括哪些方面?5、合理的目的应满足那些条件?6、快乐与幸福的区别得分二、请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1、试分析功利主义的“最大幸福原则”与孔子“
2、忠恕之道”之间的差别2、试分析承诺与义务的关系得分三、请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每小题三、请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每小题 2020 分,共分,共 4040 分)分)1、“自由与规范水火不容”这一命题是否正确?为什么?2、我们应该怎样认识人类中心主义这一观念?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简答:(每小题一、简答:(每小题 5 5 分,共分,共 3030 分)分)1、公民是自己的主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自己的一切由自己负责;(2 2 分)分)公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它作为自身主人的权利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它应该与所有其他公民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应该是国家重大事务的参与者,有表达自己思想的自由、言
3、论的自由,同时他对国家的现状、前途和命运负有责任,必须为国家和社会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2 2 分)分)简言之,就是自由地追求幸福、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公平地获取所得、尽力地做出贡献和分担责任(1 1 分)分)2、1)自由与平等相互依托。(1 1 分)分)社会自由才可能有社会平等,自由和平等相伴而生。2)平等与自由相互凭借。(1 1 分)分)3)自由和平等相互补充(1 1 分)(适当阐述或发挥分)(适当阐述或发挥 2 2 分)分)3、1)确认个体独立、自由的主体地位,保证个体的主体权力不受侵犯;(1 1 分)分)2)它规定作为和谐社会基础的每一个自主个体都必须同样遵守的规则,保证把一切社
4、会活动都纳入秩序范围;(2 2 分)分)3)它以有效的制约机制调节社会生活,保证实现个体自主化和社会秩序化的有机统一(2 2 分)分)4、推己及人;(1 1 分)分)最大幸福原则;(1 1 分)分)服务他人原则(1 1 分)(适当阐述或发挥分)(适当阐述或发挥 2 2 分)分)5、目的的正确性:(1 1 分)分)就目的本身来说,确立的目的必须是正确的,它必须与社会的稳定、繁荣、发展相一致,必须与自身的生存、发展和享受这一根本的、总体的需要相一致;(1.51.5 分)分)目的的恰当性:(1 1 分)分)就目的与目的的确立者自身的条件而言,目的必须与确立者自身的条件相适应,必须对他本人来说是恰当的
5、。(1.51.5 分)分)6、1)快乐属于幸福的范畴,但是快乐不等于幸福。快乐与幸福之间存在着不同:快乐是由某种具体的需要或欲望得到满足所产生的愉悦感,而幸福则是由根本性的、总体性的需要得到某种满足所产生的愉悦感。(1 1 分)分)2)人的所有需要和欲望都能引起快乐,只要它们能得到满足。因此,快乐对于人的生存和发展来说不一定总是具有正向价值,而幸福总是具有正向价值。(1 1 分)分)3)追求快乐是人的自然本性的自然倾向,对快乐的追求和快乐的获得具有自发性;对幸福的追求并不是人的自然本性的自然倾向,而是经过人的理性思考和选择所确定的,是人的社会本性的客观要求。(1 1 分)分)4)快乐具有很大的
6、盲目性,快乐本身并不总是善的,而幸福以人的根本的和总体的需要的满足为基础,人的根本的总体的需要本身必须包括道德、法律方面的要求,包括品德方面的要求,因此幸福本身就应该是善的,追求幸福的过程是一个合德、合法、合理的过程。(1 1 分)分)5)快乐由某种具体的需要或欲望得到满足而引起,因此它总是即时的、间断的、短暂的。幸福由人的根本的和总体的需要得到某种满足而引起,因此,是持久的、连续的、深沉的。所以,幸福是一种生活状态、一种生活过程、一种生活本身。(0.50.5 分)分)6)快乐的产生并不完全取决于生活的外部条件和生存环境,而幸福的产生不仅在于某种需要的满足,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存的环境和条
7、件。(0.50.5 分)分)二、分析:(每小题二、分析:(每小题 1515 分,共分,共 3030 分)分)1、孔子提出的“忠恕之道”中的“忠”,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所强调的是怎样使人最大限度地有利于人。这一学说以社会道德为基础和指向。它没有顺应人现实存在的自利本性,因而缺乏实现的根基,很难在现实中得到实现。(2 2 分)分)功利主义的“最大幸福原则”,即“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原则”,要求行为者使自己的行为给行为所及的最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幸福。这一原则以个人的幸福为基础和指向。(2 2 分)分)它们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a、“忠”的出发点是他人,成己是为了成人,而功利主义原则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北大学 2005 2006 学年 伦理学 课程 考试 试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