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完整版(七篇).docx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完整版(七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完整版(七篇).docx(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本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完整版(七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七年级历史课本篇1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唐朝的历史奠定基础。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唐太宗和武则天进行简单的评价,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
2、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二帝的开-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 本课的主题是唐朝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 本课的重点是“贞观之治”。唐朝是我国历少有的封建盛世。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想和政治远见,在中国封建帝王中是罕见的。唐太宗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贞观之治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本课的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做出恰当的评价。对于初中学,他们评价一个人物,往往会带有感-彩,从“好”或“坏”出发,而不能客观地分析,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3、,使学生能够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即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看他对历史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隋朝的繁盛,然后思考“为什么如此繁盛的隋朝很快就灭亡了”,使学生理解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在农民起义过程中,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一、唐朝的建立(略讲) 隋朝太原留守李渊在太原起兵,618年攻占长安,建立唐朝。 时间:618年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 出示唐朝疆域图,强调唐朝长安城的位置。 二、贞观之治 出示材料: 贞观十八年(644年),太宗又谓曰:“汝(指太子李治)知舟乎?”对曰:“不知。”曰:“舟所以
4、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 学生讨论这段话的含义及从中可以得到的结论:由于唐太宗对君民关系认识较为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贞观年间,他的治国政策和措施就是依据这一思想而制定的。 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归纳唐太宗采取的主要措施(突出房玄龄、杜如晦、魏征三个人物,也可以让学生讲述有关魏征的小故事,加深印象,增强趣味性。) 1、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 2、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 3、崇尚节俭; 4、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历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三、女皇帝武则天
5、 武则天是中国历的女皇帝。(强调) 展示武则天画像,边引导学生看图,边简介武则天经历。 重点介绍武则天的统治,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二是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最后,引用郭沫若对其统治评价的话:“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讨论:谈谈对唐太宗和武则天统治的看法。 小结:唐太宗、武则天都推行了比较开明的政治经济措施,促进唐朝的繁荣强盛,对他们的统治应给予肯定。 作业:课后作业 七年级历史课本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元谋人的发现与距今的年代,北京人的发现、地点与距今年代,北京人使用石器和天然火以及北京人的群居生活:山顶洞人的距今年代、发现地点,山顶洞人的石器
6、、磨制技术和人工取火;山顶洞人过着氏族生活。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我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是目前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2)通过认清劳动创造世界和人类本身这一真理,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和生活状况。 教学难点 认识劳动在人类产生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及预见性问题方法与措施 一、自学讨论,预习提纲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蓝田人d、山顶洞人 2、“距今约七十至二十万年,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根据这一材料,请你判断他属于() a、元谋人b、北京人c、
7、山顶洞人d、半坡原始人 3、在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 a、食物b、四肢的进化 c、大脑的进化d、劳动 4、下面对北京人一天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是() a、几十人围在一起喝小米粥 b、某人在一片原始森林中设下陷井捕捉野兽 c、人工取火烧烤捕到的野兽 d、群居在洞穴中,洞口燃着一堆大火以驱赶野兽和照明 5、有关山顶洞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其面貌还保留着一些猿的特征 b已使用磨制石器,并能制作骨针 c集体居住在山洞里 d已经懂得人工取火 6、山顶洞人是比北京人更进步的远古人类,是因为:() a手脚有明显分工 b距今年代比北京人近 c懂得人工取火 d过着群居生活 7、北京人与元
8、谋人的相同之处不包括:() a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 b人工取火御寒 c过着群居生活 d使用打制石器 8、山顶洞人抵御野兽的攻击,最可能使用的武器不包括() 石器木棒火把弓箭 9、在同一地点发现的远古人类是() a、元谋人北京人 b、北京人山顶洞人 c、山顶洞人半坡原始人类 d、河姆渡原始人类半坡原始人类 1a2b3d4d5a6c7b8d9b 二、分组交流,展示提升。 10、右图是什么人?距今约多少年,位于哪条河的流域? 北京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黄河流域 图中人物使用的工具是什么? 石器和木棒 图中人物的体质特征有何特点? 北京人能直立行走,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但头部还保留着猿类的一些特征。
9、图中人物取火方式是什么?“火”的使用对人类有何意义? 天然火火的使用大大提高了人类的体质,增强了与大自然斗争的能力。 合作探究学习 11、考古学家对北京人遗址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北京人的生活情况。现在我们知道的北京人化石材料有:完整和比较完整的头盖骨6个,头骨碎片、下颌骨、牙齿、肢骨碎片、胫骨等,分属40多个不同年龄的个体。同时还有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的灰烬,其中兽骨化石除犀牛、羚羊、斑鹿、牛、虎、豹、狼外,还有已经灭绝了的剑齿虎、肿骨鹿等 (1)请根据有关资料,想象一下北京人一天的生活。 一天中的劳动:妇女和儿童等采集果实,男子打渔,集体捕猎野兽
10、,获取食物; 一天中的学习:长者要教幼者一些打猎的本领和生活的经验; 一天中的娱乐:晚上有盛大的篝火晚会,竞技比赛等; 重要提示:晚上一定要有专人负责看管火种; 其它:可以展开合理的想象; 三、浏览巩固。 原始人类名称生活地点距今年代体质特征工具制造观念用火情况 元谋人云南约170万年会制造工具和使用火使用天然火 北京人北京约70万20万年保留猿的某些特征打制石器,采集、狩猎等使用天然火 山顶洞人北京约180XX年和现代人基本相同开始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从事采集、渔猎等活动懂得爱美人工取火 四、抽测达标。 导入新课 展示远古人类的头部模型。设问:这是什么时候的人类头部模型?那时侯,我国境内有哪
11、些远古人群?他们的生产和生活状况又是怎样的呢?请大家阅读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课堂组织学生自学课文,完成学案 学生充分展示后教师总结 对本课内容的小结,教师可采用表格或其它方式予以归纳,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并作为学习资料保存。 七年级历史课本篇3 教学目标: 1、识记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人、北京人生产生活情况、距今年代以及氏族生活的特点等。 2、通过探究山顶洞人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等问题,体验独立思考和归纳比较的过程。 3、认识中国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周口店古人类遗址是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重点和难点: 北京人基本概况;所讲内容距今久远,只有依据考古发
12、掘成果进行科学推;故事激趣,导入新课,解读学习目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歌曲大中国中唱到“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与黄河”。长江和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长江和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在这里诞生了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和北京人,你想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吗?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自主阅读课本P2内容,完成第1题。 1.简述元谋人的生活状况。 (1)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2)生活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3)生活状况:会制作工具和知道用火。 (4)历史地位: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古人类。 知识模块二北京人的发现 自主阅读课本
13、P3内容,完成第2题。 2.简述北京人的生活状况。 (1)生活年代:距今约7020万年。(2)生活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3)使用天然火。(4)靠狩猎、采集为生。 知识模块三北京人的特征 自主阅读课本P45内容,完成第34题。 3.简述北京人的特征。 (1)北京人的头骨、前额低平、眉脊较粗、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 (2)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 (3)生活状况:使用打制石器,过群体生活,会使用天然火并保存火种,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上的里程碑。 七年级历史课本篇4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
14、政权,清朝的建立及其对全国的统治,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清朝制造文字狱及其危害。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满洲兴起及清朝建立对全国统治的历史,分析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影响、清朝制造“文字狱”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文字狱”的社会危害,理解政策制定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的道理。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清朝的建立和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 本课的重点是君主集权的强化。教材从介绍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引出清朝君主集权强化这一主题。教材首先叙述清朝初期的制度议政王大臣会议,说明当时君主的权力有限;然后介绍雍正建立军机处的目的和作用,说明君主集权的加强
15、;最后叙述、分析了文字狱的出现及其影响,说明清朝是从政治、思想等多方面来强化君主集权制度。 课的难点是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作用。君主集权的强化一方面加强了君主的权力,有利于政治安定;另一方面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导入:北京的中心有一处名闻世界的博物院,它叫什么?(故宫)它的原名叫什么?(紫禁城)它的用途是什么?(皇帝居住和办公的地方)在这里进行统治的最后一个王朝是什么王朝?(清朝)那么清朝是怎样建立的?清朝的皇帝是怎样进行统治的? 一、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略讲) 1、满洲的兴起 (1)明朝前期,女真属奴儿干都司管辖(出示明朝疆域图) (2)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16年) 2
16、、清朝的建立 建立时间:1636年 开国皇帝:清太宗皇太极 都城:盛京 3、山海关大战和清军入关 附表:满洲发展的历史 时间 族名 政权 建立者 1115年 女真 金 完颜阿骨打 1616年 女真 后金 努尔哈赤 1636年 满洲 清 皇太极 二、君主集权的强化 1、设立军机处(雍正帝时设立) 指导学生观看两组图片,并阅读有关图片的文字说明。一组图片包括乾清宫和乾清门外的军机处,另一组图片是沈阳故宫的大政殿和十王亭。文字说明指出了这几组建筑物的用途。在学生观看阅读的时候,可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说一说上述建筑不同布局的意图。(主要反映出皇帝与臣下的关系,沈阳故宫建筑突出了皇帝的中心位置和王
17、公大臣的重要地位,说明王公大臣对皇帝的牵制作用;北京皇宫中乾清宫与军机处的建筑突出了皇帝的至高无上地位和大臣的低下地位,说明君主权力的加强) 在学生对上述内容认识后,引导学生讨论军机处的设立对于君主集权的作用问题。军机处的设立,君臣等级关系进一步分化(君:独断专行;臣:惟命是从) 2、文字狱 文字狱: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从知识分子的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冤狱。 文字狱往往是一些诗歌、文章中的文字引起的,清朝统治者为什么要小题大做,掀起文字狱? 通过引导学生的讨论,分析清朝制造文字狱的目的和危害。(可以从清朝之前的明朝以及满洲贵族统治者与汉族民众
18、的矛盾等方面进行提示。在分析文字狱的影响时,鼓励学生从其禁锢知识分子的思想、使人不敢过问政治等方面进行讨论。) 目的: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危害: (1)造成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 (2)使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讨论: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 总结君主集权加强后,对解决当时清朝政治矛盾、减少官僚之间的扯皮、巩固清朝统治方面的作用;另外,君主集权加强后,对皇帝的独断专行、大臣的惟命是从、不利于正确决策等方面的弊端。 作业:课后作业 七年级历史课本篇5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匈奴的兴起和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所作的贡献,匈奴与两汉的关系,包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下册 历史教案 完整版
限制150内